课外语文阅读之我见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89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且夫水之积而不厚,则其负大翼而无力。
   阿巴斯·阿卡德: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生命更多的生命。
   如何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一种宝贵的人生体验,通过自己十几年来的教学,我有如下做法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
   一、提高教师的阅读鉴赏水平
   推荐读物,让学生有书可读,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深刻解读。对于学生来说,读什么样的书非常重要,教师自己对阅读的喜爱,保持阅读的新鲜和时代的敏锐,向学生推荐读物,避免学生盲目的去选择,结合7-9年级的教学经验,我推荐了以下书籍:
   第一,文学名著。《语文课程标准》里列出的2本童话、2本语言、2本散文、8本文学名著,这14本书一定要读。这一点上所有的语文教师都会有要求。另外,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文学名著丛书等,学生购买后我会过目,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参谋适不适合他们每个人。
   第二,拓展和教材内容相关联的读物。以课文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以一篇带动多篇甚至多本,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开阔学生视野,迅速有效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加文化积淀。比如:对课文作者的拓展阅读。教《葫芦僧断葫芦案》,提前了解贾雨村这个人物的来龙去脉,进而引导阅读《红楼梦》。人教版教材所呈现的体系就是以主题单元来编排,每单元就适当拓展几篇或同一专题的美文或片段,与教材表达方法相类似的文章,甚至是与教材有对比性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四大名著单元、现代诗歌单元、《骆驼祥子》、周国平等都是难点,学生理解要到位,背后无不需要课外阅读的强大支撑。这种推荐也不全是固定的,每一次教新的一拨学生,结合自己手头的最新阅读,我的推荐书单也在时时更新。
   第三,推荐与本地实际接轨、与主要节日相连的文章,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开发课外阅读资源。生在六朝古都的我和我的学生,无疑都是幸运的。
   二、授之以法,让学生有书会读
   (一)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保证阅读效果。接手一届新生,我会利用前几节课的课前几分钟,向学生介绍常见的阅读方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跳读法、摘读法等。并告之:阅读目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精读法适用于需要深入研究和熟记的文章,速读法适用于遣词造句浅显易懂的文章,略读法只需了解文章大概等。
   (二)明确了方法之后,做读书笔记,强化知识积累。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或有价值的材料摘抄下来,整理到摘抄本上,长的文章写内容提要。鼓励学生写书评、读后感、名著名篇的推荐。利用晨读时间或一周适当抽出一点时间进行交流,让他们朗诵其中的段落,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习热情,释放紧张的学习心理,调整学生学习状态。摘记、内容提要、读后感比较容易写,书评和名篇、名著的推荐写起来难度大一些,通过听、评、议,尤其是教师的引导,学生慢慢就掌握了。这对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审美能力很有好处。学生能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课外读物,并把自己所思所想记下来,这才叫会读书,真读书。初三功课紧,我也坚持要求学生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读书看报,至少每天坚持阅读浏览一篇文章,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枯燥的复习中呼吸到一缕新鲜空气。李秋月在毕业时给我写了一封长信,其中说到:谢谢您在每天的忙碌中忙里偷闲给我们推荐的好文章,它让我有勇气接受新一天的挑战,感觉到自己鲜活的呼吸。
   (三)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阅读,教师都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自由解读文本。课内教读指路,学生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让学生学会走路。
   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慢慢地就不再需要这个拐棍了。需要指出的是:自读能力的培养,绝不是立竿见影的,它需要师生双方持之以恒,进行反复持久的训练,在逐渐养成习惯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方法。
   三、加强检查、以查促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量有明确要求:不少于260万字。以下几方面可做借鉴:
   (一)查读书进度。每学期开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读书进度表,表中既有本学期计划要读的书,又有每个月、每一周所要读的具体内容。促使学生把读书任务细化量化,做到每天都要读课外书。老师每周利用早读时间检查学生的读书进度,让学生先把自己在本周所读的课外书讲给同桌听,同桌互讲、互听、互查,然后,以抽查的形式指名同学在全班讲,对照他的读书进度,看是不是真的完成了本周的读书任务,效果怎么样。
   (二)查读书笔记。平时把读书笔记当成书面作业布置,一周内有三次左右读书笔记作业,对读书笔记,及时检查、评比、总结。让学生养成每天回家要看书,看书就要动笔墨的习惯,杜绝阅读过程中的“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应付心理,保证阅读质量。
   (三)表彰奖励。表扬永远是最好的老师。班里设立“名著赛读一览表”,定期公布学生所读的书目,看谁读得快,看谁读得多,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
   (四)活动中深化阅读。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为他们读好课外书推波助澜。读书报告会、读书知识竞赛、辩论会、作品欣赏会、课外阅读指导课等,都可以把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无论开展哪种活动,力求形式多样,培养学生的读书热情,为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其他文献
怎样设计导入语,怎样设计主问题,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去突破重点和难点,这些都是我们老师在上课前备课时要做的准备。换而言之,是预先设计好了的东西。但是,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意外,也就是非预设性问题常常会不期而遇。   碰到这种意外,我们老师们通常会有三种态度和做法:1.不理它,只当没有听见的。2.敷衍,好,下课后同学们可以再讨论。3.正视它,通过引导,解决问题,拨开学生心头的乌云,让学生们感到
期刊
一、题目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你会发现它不过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二、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提供的材料是里希特的一句富含哲理的话,他告诉人们:苦难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成功的语文课堂结尾形式,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从而取得“课有尽而趣无穷”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经过不断实践与探索,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常用的课堂结尾形式。   一、归纳总结式   这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结尾形式之一。课尾时,教师将当堂所讲的内容简明扼要地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其中的重难点,这样既可以帮助
期刊
课改都已十年了,但还有很多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的目标和新的教学要求理解不透,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感到困惑,或是一脸的无奈,或是穿新鞋走老路。这种现状令人担忧,更令人深思。怎样才能走出困惑,让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
期刊
散文的意境是指文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对于散文来说,意境是它的生命,有了意境的散文才具有生机和活力。下面我们就从找文眼、明线索、抓细节、品语言等几方面来举例分析,领会散文的意境美。   一、找文眼   文眼,即文章的点睛之笔。它经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有的就是标题,也有嵌于文中的,它可以是包含激情的只言片语,也可以是表达深刻感受的句子。大凡好的散文往
期刊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这说明写好作文标题是十分重要的。作文标题是评卷人的第一眼,这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它会直接影响作分的得分。那么,什么样的作文标题算是好标题?如何给你的作文标题化妆使之成为亮丽的标题呢?   首先看好标准的判断标准:   1.体态美观   形态美是最直观的美,一个在形式上标新立异的题目,是惹人注目的首要条件,即在拟题时注重题目的形态美,像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亭亭玉立在大
期刊
在学习与工作中,我们经常强调“专心致志”“一心一意”“一心不可二用”,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达到自己的目标。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我们应该“慢慢走,一路欣赏”,即使路边的野花也要采一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将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不断提高语文水平。至于怎样“采”,采什么样的“花”,让我给你娓娓道来。   其一,从主题角度延伸   李煜的《虞美人》中有这么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期刊
高考“文言文翻译”综合性强,难度大,从高考评卷和平时测试的情况来看,考生失分比较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考生只注意翻译文句大意,而忽略试题的“采分点”(阅卷的得分点)。而试题的“采分点”又是阅卷老师特别看重和注意的地方,这样,文言翻译的得分自然而然就低了。知道了症结所在,我们就要想办法去落实和突破“采分点”   下面,我结合近几年湖南高考试题,结合实例与同学们谈谈突破“采分点”的方法:   一、
期刊
诗歌鉴赏的分值在高考中为8分,这个题型对于学生来讲却相当具有难度。其实,要想稳拿六、七分,还是有一定的方法与技巧的。结合学生的实际和高三教学的经验我总结了下面的两种方法:    一、借助诗歌法    1.关注题目    我们在赏析诗歌之时,要留心诗歌标题,要学会分析题目所传达的点滴信息,要学会把握题目与诗歌内容间的关系。   如陆游的《书愤》,从标题上就可推知作者抒发的是感慨与忧愤之情。再
期刊
提问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所运用的最主要的教学技能。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提问是以一种居高临下评判者的身份,很少讲究策略与艺术,极易抹杀学生的个性。或者是把提问作为公开课的一种装饰,提出的问题没有质量、没有深度,表面看课堂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是在随大流,提问的积极作用也就转化成了消极作用。提问是一门艺术,不讲场合、不讲梯度、不管对象而随意提问,肯定达不到它应有的效果,甚至会事与愿违。下面根据本人多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