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感知 悟中提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yk41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感悟,让学生在反复、有效的朗读中,理解、感悟课文的妙处,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结合实例,阐述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悟中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感悟 品词析句 诵读 创新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阅读教学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进行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人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应重视学生自己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对同一内容的朗读,能读出不同的韵味,让学生在反复、有效的朗读中,理解、感悟课文的妙处。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感悟呢?
  
  一、在品词析句中初步感悟
  
  很多时候我们拿到一篇课文,粗粗一看,语句平淡朴实,似乎没有什么非凡之处。然而细细品读词句,才能真正感悟到课文中既可意会又可言传的内容,以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如:《漂亮的南沙群岛》一文最后一句话:“作为中国人,怎能不为漂亮的南沙群岛讴歌呢?”教学中,我连续叫几位学生朗读这个句子,然后比较谁的情感领悟得体,并分析读好的原因是:语气逐渐强烈,情感逐渐深入,读到“怎能不为漂亮富饶的南沙群岛而讴歌呢”时应达到高峰,读出强烈的反问语气。接着请全班学生齐读,当他们读完时,我及时提高声音问“言下之意是——”,有的学生马上会说“会为漂亮的南沙群岛而讴歌”,有的学生说“一定会为漂亮富饶的南沙群岛而讴歌”,有的学生还说了“不得不为漂亮的南沙群岛而讴歌”,最后请学生比较这几种表达方式的不同效果,并说说文中这样写的好处。学生通过变换句式的朗读,感悟到了文中强烈的思想感情。
  课文中看似普通平常的反问句式,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变换句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其强调的语气和增强感情色彩的作用。而教材中类似这样的例子真的不胜枚举。汉语真的是极具灵性,可能谁也无法想到,一个简简单单的词语、句子,在教师的调拨和学生的意会之下,就可以品出文章中的味道,同时也领略了文学大师在语言运用上的考究。
  
  二、在反复诵读中加深感悟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中“读”的重要性,它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反复地诵读文章,要求学生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使学生感知其意,感悟其情。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反复出现这样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贯穿全文始终,是父亲对儿子曾经许下的承诺,我就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并质疑;然后,在学完父亲冒着生命危险不顾劝阻,毫不放弃,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另外的小孩后,再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语句。当再学习儿子阿曼达在长达38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饥饿、恐惧与危险,而七岁的他却能在这种境界里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当得到父亲救助时他却让自己的同学先出去后,再一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语句。这样,学生连续反复读这一句话,从初知到体会,到感悟、到动情。顺利完成“外化——内化——外化”的完整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在不断地变化,一次比一次体会得深,一次比一次读得有感情,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得到深化,情感得到升华。
  
  三、在创新阅读中升华感悟
  
  阅读课的结尾,教师的教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升华感悟,探究结论,帮助学生在升华悟的过程中学到方法,找出规律。要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创新性的培养。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手、口、脑并用。老师应少替代、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阅读,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
  如教完《詹天佑》课文最后一节时,我设计了请学生“从课文里找依据,给‘京张铁路’重新起名字”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有人说这是中国第一条铁路,故起名为“中国第一路”;有的说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达到了当时国际一流水平,故起名为“创新路”;有人为纪念后天佑,故起名“天佑路”;有人说詹天佑爱国志士,故起名“爱国志士路”,有人说这条铁路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故起名“智慧路”等。
  类似这样的教学环节:在阅读课中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创新阅读,不仅使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升华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在联系生活中延伸感悟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叶圣陶先生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
  如教学《听爷爷说汉字》一课,我紧扣学生的家庭生活实际,围绕“聪明”一词,引伸发散:学习了课文,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你们的亲人给你起名字时也很聪明,能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意思和由来吗?学生1说,我叫李志远,我的名字是外公给起的,“他希望我从小就能有远大的志向。学生2说,我叫王硕,我的名字是妈妈给起的,她希望我长大后能取得硕果累累的。学生3说,我叫丁海一,我的名字是大伯给起的,他希望我能有海纳百川一样的胸怀。这样组织教学,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设计的问题问在学生的心坎上,学生有话可说,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掀起了教学高潮。
  感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没有感悟的课堂是没有生气的,没有感悟的课堂是没有收获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的感悟技能,启发诱导学生感受语言信息,领悟语文知识,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心去思考课文内涵,咀嚼课文言语的滋味,体会课文言语的感情,让课堂散发人文的光彩,让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提升感悟能力。
其他文献
现代少儿美术教育,应当是培养美术兴趣、开发艺术素养的教育;应当是培养鉴赏能力、发现审美对象的教育;应当是培养创造能力、陶冶美好情操的教育。家长和老师,应该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引领他们接触大自然,欣赏各种容易接受的美,发挥固有的天性,珍惜可贵的童心,不要用戒律束缚、用技能挤压他们,让他们泯灭欣赏美的兴趣,丧失创造美的热情。  儿童画是孩子表现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性灵、寄托自己的意念的创作。儿童美术
【摘 要】本文首先简介了日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之后,文章对学生日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包括:有助于教师“诊断”教学效果;丰富了写作教学的思路和模式;促进了师生之间有效沟通交流;延伸课堂教学,丰富学生情感。文章旨在通过利用学生日记,丰富小学语文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生日记 小学语文教学 作用 分析    1、引言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学习涉及的
【摘 要】反思当前学生的种种不良表现,是由于当前的学生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缺乏最起码的责任感。具体表现为:对他人缺乏关心;对父母缺乏感激之情;对集体缺乏热爱;对学习缺乏自觉;对未来缺乏思考;以上也是当前学生“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缺失的表现。  【关键词】哲理故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
【摘 要】历史课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历史教学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有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优势 思想教育 历史 艰苦奋斗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德育是其基础素质,是学校各类教育的根本。在多种多样、各有千秋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历史学科也担负着义不容辞的德育教育重任。下面就如何充分利用历史课教学的优势,对青少年
[摘 要]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教学的组织者,学习的辅导者,科研的指导者,实践能力的培养者,民主教育的服务者。身兼这多重的角色,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修养。  [关键词]教师;角色;修养    一、教师的角色    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    1 教学的组织者  传统的课程是由专门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专家、学科专家等制定的,教学就是由教师把这些预先制定的课程付诸实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大纲、
经历是面镜子    经历是留在身后的串串脚印,每一步都有一轮深深的辙。品位、感悟、跨越每一段阅历,好好欣赏路上的每一处景致,每过一处,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可很多时候,我们只顾埋头前行,根本没时间停驻赏析。站上三尺讲台十个年头,有多少美好的瞬间被我收藏?常跟学生们叨念“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但要做到确实很难。学校为帮助我们快速成长起来,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每次参加教研,我扮演着这几种角色;如
【摘 要】幼儿阶段作为孩子们成长发育的最“自由期”,是培养其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引导孩子进行有效的阅读不仅能丰富孩子语言资源、积累语言材料,更能为其以后各方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应当掌握相关的有效方法,将早期阅读教学更好地落到实处,为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及其长久的生活服务。  【关键词】幼儿 早期阅读 开展 活动    我国紧跟全球化步伐,对语言的教育是十分重视的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校教育面临教育思想的建设和创新问题。教育事业及教育实践将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新的环境、新的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工作墨守陈规和迷信经验,无论如何是不行的,必须加强教育的建设和创新,用新的教育思想武装和壮大自己,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交往、心灵的对话、情感的沟通、视界的融合、精神供体、思想同构。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以深刻而厚重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仅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更是一门艺术,它既是融探究、思考、想象、质疑为一体的综合教学环节,也是展现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能,必须在课堂提问上着实下一番工夫。下面,笔者就自己的一点体会,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一、要紧扣教学目标设计问题  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经常看到教师提这样一些问题,如:“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能提
时下,经常听到同行感叹学生语文素养差,提高的难度大,对于这一点语文教师都有共同的痛:课堂教学四十五分钟听、说、读、写步步到位,课后安排大量的练习、作业兢兢业业,结果依然是作文时的抓耳挠腮,考试时愁眉不展。语文素养依然如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