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号信箱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jmyu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秋天,我在一家药品公司做推销工作,住在离公司二站路远的大贩村。
  这一带是城乡接合部,由于地址不统一,相关部门没有备案,通信就成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而我又是一个迫切需要与外界保持联系的人。这么说吧,我是一个有点爱好的人,工作之余,喜欢写写画画,与某些杂志刊物有些联系,虽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总还能腾起点火花。
  按照以往的经验,我决定去邮局重新申请一个信箱。
  新的信箱在沙龙路大贩村18号。
  邮址确定下来后,我给家里去了一封信,又把新完成的一幅画稿投给了某杂志社。然后开始按部就班的工作和生活。
  大约十来天后,我估摸着该有家里的来信。在做完一单生意后,便直接去开18号信箱。
  在路人的指点下,我七拐八弯,终于在一条巷子的尽头找到了沙龙路大贩村18号。原来,所谓的18号信箱,其实是一家单位的保安室。那个单位大概已经很久没有生产,木质长条窗腐烂不堪,露出黑色的孔洞,铁制的院门也生了一层细沙样的红锈。如果不是有人用红色颜料在保安室的水泥墙上刷下了“18号信箱”几个字,我想,我是一辈子也不会注意到这里的。
  保安室没有门,面积大概在六平方米左右,屋子里灰扑扑的,蜘蛛网布满了墙角。但光线还行,阳光照进来正好落在窗台下的一张旧木桌上,桌子上躺着几封未取走的信。桌子下面塞了张高脚板凳,凳面上油漆斑驳,像个瘌痢头。
  在翻找自己的信时,一张明信片引起了我的注意。巴掌大的卡片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文字,字迹很工整,一笔一划的,好像写的时候费了不少力气。我看了下去:
  姐姐,今天很高兴,因为杨老师又来教我们识字了。她还给了我三张卡片,说是明信片,可以用来直接写信,我现在就是用明信片给你写信。
  姐姐,你很忙吧?所以才没时间给我回信,上次那封信也不知你收到没有。天气变冷后,我就很想你,昨晚我还梦见咱们在山岗子上挖地米菜呢。那时候,奶奶还在。咱们最喜欢吃奶奶蒸的玉米巴巴。我一次能吃四个呢,姐最多一次只能吃两个。
  姐姐,你下次回来,也给我做玉米巴巴吃吧。你什么时候回来呢?
  你的弟弟:谢杰
  我看了一眼收信栏,上面写着“谢婷收”。
  我在桌子上又翻了一遍,果然还有一封写给谢婷的信,但不是明信片,是封灰色封面的信。
  我把这两封信叠在一起,放在了桌子的中间。然后带着些许失望离开了18号信箱。
  我不知道父母收到我的信没有,也许邮差正在路上。
  秋天是越来越浓了,风一场接一场地刮过。转眼间,街上的树木就空了一大半。走在路上,脚下发出一串沙沙的音乐声。这个季节,很适合画画。我一口气完成了四幅图画,分别寄给了两家杂志社。
  半个月后,我去了18号信箱。
  这一次,保安室好像变老了。外墙上的水泥掉了一大片,露出陈旧的红砖。屋子里散落着一些捏成团的废纸和踩瘪了的烟蒂。桌子上的灰尘,厚得像盖了块抹布。
  我往桌子上扫了一眼,很快便在那四封信中看到了父亲的笔迹。我把写有我家乡名字的信封看了两遍,然后夹在一本书里,放进了随身携带的提包里。我顺手翻了翻余下的三封信,都是写给谢婷的。其中有一封是前天才到,和上次一样,是张明信片。这次,字少了些,但字迹还是那么端正有力。
  姐姐:你怎么不理我了?难道我的信,你一封也没收到吗?还是因为店里工作太忙?洗头的客人很多吗?昨天,我们院里的刘婆婆死了,我哭了,因为我想奶奶。
  姐姐,你一定要抽空给我回信。一定。
  想你的弟弟:谢杰
  她怎么还没有来取信呢?
  也许是换了新的地方,还没来得及告诉家里。
  放在这里的信,其地址写的都是沙龙路大贩村18号信箱××收,看不出收信人的真正地址。所以我无法得知这个叫做谢婷的女孩,到底住在什么地方。
  对于我们这种没有固定工作四处漂泊的人来说,失去邮址是很正常的事情。也许过不了多久,谢杰就会收到他姐姐新的地址。
  入冬的时候,公司代理了一种新药,要求每个业务员必须卖出总额的20%。
  我的工作开始忙起来,每天,除了跑医院,还得网罗街头巷尾的大小药店。一天忙下来,口干舌燥,腿走得快要断掉了。回到出租屋后,什么也不想做,只想躺在床上。
  初冬的第一场雪是在这种忙碌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来到的。我的药品销售额比较理想,离预定的目标差不了多少,心情舒畅。想起前段时间寄出的插画作品,我决定天晴后去一趟18号信箱。
  每次去18号信箱,会经过一个叫做后杂街的巷子。
  从我租住的民房出来,向右拐,再走出百来米远,就到达了后杂街。那是一条打满补丁的沥青马路,路两边密不透风地挤着些高低不一的民房,大多数人家把向着马路这一面的墙端掉,开辟成门面。副食店、包子店、炒货店、休闲屋、性用品店、理发店,像一些活跃的细菌,蛰伏在偏落墙角,浓妆艳抹的招牌或挂于门楣,或做成发光箱立在门前,有的店家干脆用颜料把店名刷在了水泥墙上。长长的巷子里,整日充盈着包子和洗发水的味道。
  偶尔从一家关闭的院门里,窜出一棵光秃秃的树来,干枯的枝桠伸向同一个方向,像要努力抱住什么似的。长满青苔的院墙,爬满枯藤。一些水管安在墙外,“哗哗”地对着洗衣盆吐水。
  那天,是个早晨,阳光刚刚拨开浓雾,空气中还夹杂着潮湿的水汽。人在马路上走一会儿,眉毛上立刻就挂了一串水珠。
  我准备去18号信箱。刚踏上后杂街,就见前面闹烘烘的,空气中飘浮着一股淡淡的腥味。一群人围在马路上,把两尺来宽的街面挤满了。我走过去,看到在芳芳理发店的门前,停着一辆警车和一辆救护车。人们站在门口乱七八糟地议论着。理发店里有警察在拍照,白光在昏暗的屋子里一闪一闪的,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过了一会儿,有人喊,“让开,让开”。人群里呼应道:“出来了,出来了。”紧接着,一个人被抬了出来,是个女孩,她的头发乱蓬蓬的。医生把她放在了担架上,旁边的白大褂顺手拉上了白布。
  工作人员抬起担架时,女孩的手从架子上掉了下来。那是我至今看到过的最奇怪的手,每根手指头都鼓胀着,像街头烤箱里滚动的台湾热狗。手背上有冻疮的腐烂痕迹。很明显,那是常年接触染发剂和烫发的药水,手遭到了腐蚀而导致变形。
  “听说,早就被老板软禁了,不同意就不让出来。”
  “是割脉自杀。”
  我离开的时候,人们还在重复这些话。
  我小跑着来到18号信箱。阳光下,保安室惨淡地立在破败的院墙外。我走进屋子,桌上的信不多,有两封是杂志社给我的。让人吃惊的是,谢婷的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又来了一封新的。
  亲爱的姐姐:这是最后一张明信片了。前几天,我们这里下了一场大雪,好冷啊。我的袄子短了,穿在身上肚子都盖不住。我好想有一件新棉袄,姐姐,给我买一件新棉袄吧。
  天气真的好冷,姐姐,你什么时候能给我回信呢?还有棉袄,你一定要给我回信。
  爱你的弟弟
  我想,如果再过一个星期,这些信件还在的话,该怎么办呢?
  七天后,我再次去了18号信箱,但什么奇迹也没有发生。那些信依然躺在桌上。我抄下了它们的地址,然后去了沙龙商场,又去了趟邮局。
  18号信箱变得沉重,像不断增长的铅球,压在我的心里,我几乎每隔几天都要去一趟。
  那些明信片还在,像个孤儿,被尘埃覆盖,字迹开始消褪,
  月末,我的销售任务圆满完成,公司也由于这次药品推广成功,在市内租了一间写字楼,并在附近给我们十二名业务员租了三间公寓房。
  搬走前一个星期,我终于在18号信箱,盼到了一封寄给我的信,字迹很陌生,有些潦草,像是成年人写的。我的心忐忑不安,有激动也有些害怕。我撕开信封,信有点长。我拉出桌下的那张板凳,吹了吹凳面上的灰,坐了下来。
  你好,好心人,你寄来的棉袄我们已经收到了。但你要找的谢杰已经于半月前,被他的一个远房亲戚接走了,这孩子有癫痫病,前些时犯了病,当时我正在家里洗衣服,是我背着他跑到镇卫生院,在医生的帮助下,那孩子才缓过气来。后来,院里(领导)找到了他(谢杰)的一个远房亲戚,就叫那个亲戚把孩子带走了。
  我们这里是一家孤儿院,房子是以前村委会办公用的,里面住着几位孤寡老人和几个失去父母的孩子。我是个小学代课老师,家就住在孤儿院隔壁。院里没有正式职工,来院里帮忙的三个婶子都是镇里从各个村上(调派)来的,她们轮流值班。没事的时候,我就去孤儿院打个下手,帮忙洗洗刷刷的,和院子里的孩子们很熟,有时也教他们写字。我很喜欢谢杰,他很聪明。他是从黄孝庄来的,家里没有人,只有个姐姐,听说她姐姐在外面打工,可能是在理发店里(帮客人)洗头吧。
  情况就是这样。
  另外,不好意思,你送给谢杰的那件棉袄,我们留下了,我们想着还给你也没多大用处,所以就把这件棉袄给了其他的孩子。
  再次谢谢你。如果有时间,请来我们这里玩吧。
  我半天没动,像被钉子钉在了那里,直到那些字迹变得模糊。
  窗外,两棵树光着身子站在沙地上。我居然从来没有发现它们。
  这个冬天真是漫长。
其他文献
出门在外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哪怕只是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但对骗子就得例外,要格外防范。这想法源于我一次被骗的经历。  那时我刚从纯洁的校园迈入社会,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来深圳的第一份工作。人地两生,水土不服,但我还是把全部热情都投入工作中,用年轻人的冲劲,满腔热忱克服一切困难。很快有了回报——领到了属于自己的薪水。平生第一次怀揣着劳动所得为数不多的钱,我很开心。700元寄
期刊
那时我在广东打工,刚进一家制衣厂负责设计样品。一天下午上班时,保安叫住了我,指着站在身边的一个陌生人对我说:“他是来应聘的,你帮我把他带给主管。”  我回头一瞧,果然见招工栏上有很醒目的几个大字:因工作需要,样衣房现招熟手技术工一名。  “跟我来吧。”我答应着往楼上走,同时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告诉我说他叫王山。  走进样衣房的时候,主管纹丝不动地坐在电脑前,手里拿着鼠标,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电脑显示屏
期刊
清朝末年,湖南衡阳府地界出了个大讼师,人们背地里骂他“董五瞎子”。因为他专说瞎话,能把白的说成黑的,黑的吹成白的。能把死的吹成活的,活的冤成死的。美的骂成丑的,丑的捧作美的。他甚至为同一事件的双方当事人写状子,哪个给的钱多就帮哪个。他一支笔一张嘴害了许多人,大多数是贫困百姓。人们怕他恨他又奈何不了他,董五也就更加目中无人,狂妄自大。他听说宝庆府地界有个宁班七,专为穷人打抱不平,许多有钱人都恨他怕他
期刊
问路成士璧(湖南)        食品有害金艳(江苏)        莫等闹大再解决吴之如(江苏)          都养房子了郝延鹏(哈尔滨)
期刊
那晚,老公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玩QQ游戏,我想用电脑,他却迟迟不让给我。我气得火冒三丈,朝他劈头盖脸就骂。他也不甘示弱,与我唇枪舌战起来。我一气之下,狠狠地摔门而去。  下楼来,才发现自己穿着睡衣,穿着拖鞋,没带手机,没带钥匙,身无分文。我暗暗地叫起苦来,我这样,能去哪里呢?  想起附近有一个街心公园,就去那里吧,那里幽静,环境优美。我正怒火中烧呢,需要在那样的环境下让自己慢慢地平息火气。  我找了
期刊
“元宵节,拥(抢)头炮”,这是旧时恩平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口头语。“拥头炮”是恩平话,即抢第一的意思。有趣的是,这句口头语来源于古代恩平民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举行的大型“拥炮”活动。  “拥炮”是恩平当地民间的传统活动,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比赛前便提早两三天筹备有关事宜。首先组织“拥炮”的“炮会”(由参加比赛的村庄组成)这个临时机构负责指挥协调“拥炮”的一切赛事。再选择一个能够容纳近万人的宽大田峒
期刊
桑芝是第三次走到村口了,她抬头去看看天,整块一片乌云。她穿着黑裙,细细的在脚边摆动,远远的她家的老黄狗耷拉着脑袋跟了过来,见了桑芝,到她脚边来陪她看天。桑芝不喜欢老黄狗,嫌它老,又在掉毛。她厌恶地踢了踢老黄狗,老黄狗看了看她,还是赖在桑芝的脚下,陪她看天。桑芝不是来村口看天,十多年前,她和村里的几个姐妹从这里走出去,到了炎热的南方打工。她又想走出去了。  起风了,是不是又要下雨了,桑芝喊了下老黄狗
期刊
上个周末,我回家时,路过哥哥家,顺便过去玩了一会儿。  八岁的小侄女,见了我甚是高兴,又削苹果又倒水,俨然一个小大人,还拉着我问东问西的。在和我聊天的过程中,她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跑进她的卧室,拿出一个日记本,边往我手里递,边说:“小叔,这是我的日记,你看看。”  我接过来,不无夸奖的说:“哟,秋月,刚上二年级就开始写日记了,真是了不起啊!小叔和你这么大的时候,还穿着开裆裤调皮捣蛋呢!”  她噘着小
期刊
残阳如血。民政局前,梧桐树下,我们站成一道凝重的风景。有风从面前徐徐吹过,我捋了捋有些凌乱的头发。黎枫把那本预示着我们婚姻解体的蓝色小本子塞到我手中,红着眼对我道了声珍重就转身走了。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我忍不住泪雨滂沱。    温柔的撩拨  2008年春节,远嫁广东的我回四川老家为母亲祝寿。临返粤之际,同院的阿姨告知了我同学国玉的电话号码。同国玉联系上后,她约我相聚,我欣然前往。  见面后,国玉
期刊
我妻刚生完儿子不久,就开始对自己稍稍下垂的胸脯不满意了,她照着镜子对我幽怨地说:“糟糕,都让这小子给吃的,原来是圆的,现在给吃长了。”  我正在厨房做饭,搭腔说:“长了也不错嘛,你看这长条茄子,就比那圆茄子细嫩好吃。”  “可是好吃不好看,我不喜欢。老公,我要去整容丰胸。”  我听了大惊,扔下手里的茄子,跑过去制止她:“别胡扯,你的胸脯现在小巧结实,浑然天成,何必搞那假冒伪劣。”  妻子辩解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