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教育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它在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如何把“互联网+”背景下的物理教学和传统教学法优点结合起来,运用到物理学科的教学当中去,是我们现阶段所必须正视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化教学模式 思考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2-0156-01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教师的教学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逐步进入课堂教学,也使物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大的变化。“互联网+”背景下的趣味性、互动性、亲密性、个性化与实时性的特点,使我们的物理教学变静止抽象为生动直观,是传统教学法中无法比拟的。当然,互联网不是万能的,传统教学体系在某些环节永远不可能被互联网替代,这里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
一、“互联网+”背景下物理教学的优势
1.“互联网+”背景下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课件中可收集大量的信息,并且使信息的表现形式多样化,把本来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模型等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东西具体化、形象化。并且能通过音频、视频、动、静、分、合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更能直接地形成概念和认识规律。如在《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制作网络课件,对电磁波的发展历史(包括重要的事件与相关人物,科学家的简介等)、电磁波的利用(广播电视、雷达、医疗卫生、电子对抗与电子战、搜索地外文明等),电磁波的危害与防护(电磁辐射的污染源、对人体的危害、电磁干扰与泄密等内容),可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论题进行学习,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课件所无法达到的。
2.“互联网+”背景下的交互性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
单机运行课件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由老师“掌管”信息的输出,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就很难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而“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课件则是可以实现学生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掌管”信息的输出,积极主动的获得相关的信息。实现由“跟着老师学”到“可以自己学”的转变。“互联网+”背景下的交互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学习的基础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疑惑,既可用已知的知识去分析理解,也可以通过实时的学生与学生的相互讨论,使协同学习变为更直接有效,还可以通过学生与老师实时交互与反馈得以解决。此外,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还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同网上的专家、在线教师对话、讨论问题,更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互联网+”背景下物理教学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常规教学要面向大多数,经常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而“互联网+”背景下的学习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选择的进行学习,可以有效地实现分层教学。教学模式可以是课堂式的,也可以是个体式的或协作式的;学习模式可以是探索式的,也可以是渐进式的或跳跃式的;教学也可以按照创设网络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网上讨论、学生在线练习和师生共同总结几个环节进行。在个体式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中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二、“互联网+”背景下物理教学的不足
1.教学的设计意图、相关的物理思想无法体现出来
网络教学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老师做好课件,然后让学生通过点击鼠标,根据自己的爱好,浏览自己喜欢的页面或动画,以及相关链接中的内容,学生常停留在追求视觉或是听觉的效果。而课件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知识的体系,知识的连续性、各种现象中内含的物理的规律很难体现出来,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言传身教、德育渗透变得无法体现和实施。
2.“互联网+”背景下物理教学弱化了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物理学科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自然学科,是人们通过观察物理现象,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推理总结出来的。物理模型的建立也是通过对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归纳、推理总结,从而抽象出来的。而在網络多媒体教学中,把理性材料感性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从而弱化了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互联网+”背景下物理教学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多媒体技术中,物理现象、物体运动过程、以及物理实验的模拟相当逼真,可以把某些实验中的不确定的影响演示或实验效果的因素排除在外,达到你想要的理想程度。但这毕竟不是真实的,是人为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在真实的物理小实验、小制作、验证性或是设计性物理实验中,由于不可避免的外界因素的影响,实验者要从实验过程中去分析原因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不断地改进实验,这是开展物理实验的目的之一。如果过多的利用电脑来模拟,学生操纵鼠标就可以完成实验,那还叫物理实验吗?那该叫物理虚验了。
“互联网+”背景下教学和传统方式教学都有它的两面性,考虑到“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既有它的优势也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不足,如何把“互联网+”背景下教学和传统教学法优点都结合起来,运用到物理学科的教学当中去,是我们现阶段所必须正视的问题。网络技术与物理教育的整合是物理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建构“互联网+”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模式是我们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磊.无边界——互联网+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1.
[2][美]戴维·冈特利特.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的重新定向[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化教学模式 思考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2-0156-01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教师的教学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逐步进入课堂教学,也使物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大的变化。“互联网+”背景下的趣味性、互动性、亲密性、个性化与实时性的特点,使我们的物理教学变静止抽象为生动直观,是传统教学法中无法比拟的。当然,互联网不是万能的,传统教学体系在某些环节永远不可能被互联网替代,这里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
一、“互联网+”背景下物理教学的优势
1.“互联网+”背景下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课件中可收集大量的信息,并且使信息的表现形式多样化,把本来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模型等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东西具体化、形象化。并且能通过音频、视频、动、静、分、合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更能直接地形成概念和认识规律。如在《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制作网络课件,对电磁波的发展历史(包括重要的事件与相关人物,科学家的简介等)、电磁波的利用(广播电视、雷达、医疗卫生、电子对抗与电子战、搜索地外文明等),电磁波的危害与防护(电磁辐射的污染源、对人体的危害、电磁干扰与泄密等内容),可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论题进行学习,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课件所无法达到的。
2.“互联网+”背景下的交互性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
单机运行课件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由老师“掌管”信息的输出,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就很难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而“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课件则是可以实现学生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掌管”信息的输出,积极主动的获得相关的信息。实现由“跟着老师学”到“可以自己学”的转变。“互联网+”背景下的交互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学习的基础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疑惑,既可用已知的知识去分析理解,也可以通过实时的学生与学生的相互讨论,使协同学习变为更直接有效,还可以通过学生与老师实时交互与反馈得以解决。此外,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还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同网上的专家、在线教师对话、讨论问题,更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互联网+”背景下物理教学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常规教学要面向大多数,经常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而“互联网+”背景下的学习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选择的进行学习,可以有效地实现分层教学。教学模式可以是课堂式的,也可以是个体式的或协作式的;学习模式可以是探索式的,也可以是渐进式的或跳跃式的;教学也可以按照创设网络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网上讨论、学生在线练习和师生共同总结几个环节进行。在个体式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中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二、“互联网+”背景下物理教学的不足
1.教学的设计意图、相关的物理思想无法体现出来
网络教学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老师做好课件,然后让学生通过点击鼠标,根据自己的爱好,浏览自己喜欢的页面或动画,以及相关链接中的内容,学生常停留在追求视觉或是听觉的效果。而课件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知识的体系,知识的连续性、各种现象中内含的物理的规律很难体现出来,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言传身教、德育渗透变得无法体现和实施。
2.“互联网+”背景下物理教学弱化了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物理学科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自然学科,是人们通过观察物理现象,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推理总结出来的。物理模型的建立也是通过对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归纳、推理总结,从而抽象出来的。而在網络多媒体教学中,把理性材料感性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从而弱化了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互联网+”背景下物理教学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多媒体技术中,物理现象、物体运动过程、以及物理实验的模拟相当逼真,可以把某些实验中的不确定的影响演示或实验效果的因素排除在外,达到你想要的理想程度。但这毕竟不是真实的,是人为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在真实的物理小实验、小制作、验证性或是设计性物理实验中,由于不可避免的外界因素的影响,实验者要从实验过程中去分析原因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不断地改进实验,这是开展物理实验的目的之一。如果过多的利用电脑来模拟,学生操纵鼠标就可以完成实验,那还叫物理实验吗?那该叫物理虚验了。
“互联网+”背景下教学和传统方式教学都有它的两面性,考虑到“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既有它的优势也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不足,如何把“互联网+”背景下教学和传统教学法优点都结合起来,运用到物理学科的教学当中去,是我们现阶段所必须正视的问题。网络技术与物理教育的整合是物理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建构“互联网+”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模式是我们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磊.无边界——互联网+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1.
[2][美]戴维·冈特利特.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的重新定向[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