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海洋科普动画Loop以海洋中的沙丁鱼、鱿鱼、金枪鱼、大白鲨和虎鲸为主角描绘出一条海洋食物链。海洋生物无论是种类,还是它们各自种群的数量,都是非常大的。到目前为止,谁也无法用确切的数字阐明海洋有多少生物个体,同时,也不难看出,海洋生物之间关系十分复杂。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来表达生物种群的关系呢?生物学家经过多年观察研究,选择了用海洋食物网的方式来表达海洋生物间的互为依赖关系,具体表达方式是,通过一系列生物的摄食方式,使得生物之间能量依次进行转移,同时,在每级能量转化过程中,一部分的潜在能量在进入生物体内后变为热量而消失。“海洋世界”系列动画围绕海洋食物网,以动画舞台剧的特殊形式将科普知识点变得让观众更易于接受,文章对该作品中的内容设计、构思、视觉呈现、角色设计、音效搭配与情景烘托加以总结与解释。
关键词:科普类动画;动画创作;创新;“海洋世界”
注:本文系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2019年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科普类动画创新研究——以‘海洋世界’系列动画创作为例”(2019SKY025)研究成果。
科普是科学普及的简称,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通过课题相关论文查阅,笔者发现科普动画具有巨大的产业价值,更是新兴国产动漫的一大创新亮点,然而当前的多数研究只是从社会影响的层面进行了分析,对中国科普动画创新研究不够明确,不够科学,在创作层面的探讨不够深入。这些讨论为本项目开展提供了思路:立足海洋世界科普类动画短片创作实践,开展项目研究。本项目重点研究科普类动画创新方式,希望为科普類动画创新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科普类动画创新点就是如何将科普类动画展现得更加生动活泼,让科普类动画更好地融入到人们现在的生活当中,变得让人更易于接受。科普内容卡通化、大众化,已经成为当下流行的一种趋势,而科普动画内容的创新,正是科普内容大众化的渠道和方式。
动画Loop主要围绕着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生态信息科普来展开。团队搜集了相关资料,分析成功案例,立足海洋世界科普类动画短片创作实践,开展项目研究,希望为科普类动画创新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下文将主要阐述创新与创意设计、配乐与视觉呈现如何在该短片中达到统一。
一、短片的设计与构思
该作品在以海洋世界为题材创作科普动画的前提下,选定了海洋的生态食物链为背景,以大鱼吃小鱼为整体框架,按食物链依次介绍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及特点。在此框架下选定了以沙丁鱼、金枪鱼、鱿鱼、大白鲨、虎鲸这样一条食物链为内容,来浅显地解释海洋生态链。而为将其描述明白,并显得更加生动形象,短片采用了拟人手法及舞台剧的表现形式,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短片中的剧情,凭借着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道具以及表演等描绘出海洋食物链中这样一个大鱼吃小鱼的过程,让观众明白短片中描绘的海洋鱼类的外貌特点、生活特性、在生态链中的天敌等。这样的表现手法,不显血腥却又清楚表示出了食物链的运作,老少皆宜,能让科普动画中的科普内容更加普适化,达到科普动画大众化的目的,发挥其存在的意义。
二、短片情节与角色形象设计
为将短片内容生动表达出来,需要有特色的剧本和独特的角色形象。情节安排以沙丁鱼这一海洋中最基层的生物来开场;沙丁鱼退场后鱿鱼的入场,并设计出鱿鱼带上刀叉而沙丁鱼躺在盘中的情景;鱿鱼在唱完它的主题曲后,跳入锅中,金枪鱼由此入场;在金枪鱼完成它的片段后,鲨鱼的模型从幕后入场并带走了金枪鱼,而大白鲨从模型上跳下;大白鲨完成表演后,装死的虎鲸入场,并吓晕大白鲨,同时将其盖上餐盖。这样的设计暗示着海洋食物链中的捕食顺序,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海洋生物特殊的捕食手法,并将这条线索自然地铺展开。
为了体现短片的丰富性与科普性,其在普及知识的同时也不忘趣味性,每个角色都具有其独特的舞台设计与表演设计。
如:沙丁鱼作为第一个入场的鱼类,在短片中身处最基层的位置。作为群居鱼类,聚集时,沙丁鱼的数量可达3亿只。基于此科普知识,短片中沙丁鱼的入场就伴随着从天花板上垂降下来的大量沙丁鱼装饰。与此同时在歌词中也表现出,沙丁鱼作为海洋基层生物,其生存手段便是依靠着它们的数量与群居性,这样在海洋中即便处于基层也不会因为捕食者而遭到毁灭性打击。
鱿鱼作为沙丁鱼后出场的角色,除了暗示它是沙丁鱼的天敌外,在外形设计上与其表演歌词中,也展现出它的生物特点,如身体圆锥形,前方生有触足10条,尾端的肉鳍呈三角形,食用营养价值高。
金枪鱼,在鱿鱼跳入锅中后入场,在角色形象上按照其原型设计而来:背部呈蓝色,腹部呈银白色,背鳍、臀鳍及小鳍同为橘黄色,而尾鳍呈新月型。出场歌词中除了表达出它的形象特征外,对于它的习性也有所描写,例如它对于水温的要求等。
大白鲨作为海洋中的捕食者,在出场时除了设计出它凶残的出场方式与外形外,在歌词表达中与其动作设计上,参考了大白鲨其捕食方式与其生物特征,如其表皮覆盖着一排排叫做真皮齿的尖利鳞片,鱼皮表面像砂纸那般粗硬。大白鲨会在水面以下游动,直到距离目标猎物约1米,然后通过向上偏转头部并从水中浮出水面来攻击,基于此特征设计出其边唱边撞击猎物的特色动作来形象生动的表现出大白鲨的特征。
对于被安排在最后的海洋霸主虎鲸,结合它体色图样的特殊黑白分布为其设计角色。而虎鲸捕食大白鲨的方式也作为特殊的出场设计,虎鲸会先将腹部朝上,一动不动地漂浮在海面上,很像一具死尸,而当猎物接近它的时候,就突然翻过身来,张开大嘴把它们吃掉。基于此特征我们设定出虎鲸以装死的方式出场,当大白鲨接近虎鲸时,虎鲸便惊吓大白鲨,大白鲨便被吓得晕死过去然后被装进食盘中。而在虎鲸演唱的过程中,从上而下掉落的鱼叉不断攻击着虎鲸,暗喻着海洋中的食物链的霸主生命受到人类威胁,食物链的平衡由于人类的介入出现了失衡。观众在看到时,可以在接受到有趣的科普知识内容外,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平衡。 三、作品的视听表达与主题阐述
作品力求做到视觉呈现与海洋知识科普之间相辅相成,将海洋世界中一个简单的生物食物链,从最基层的鱼类到最顶层掠食者之间的关系,以舞台剧的表演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
海洋世界食物链知识的卡通化,不仅更加生动可爱与有趣,也科普了不同生物的知识点:海洋生物的形象、生物特性、特殊的捕食方式等。这种可爱、形象生动的科普方式,让观众更加易于接受。
此外,视觉呈现还体现在短片中所描绘的背景场景的转变效果设计和每个生物形象生动可爱的动作设计方面。由于每种生物游弋的海洋深度不同,在出场的舞台背景上也有所设计,在每个生物出场后,背景都随着它們的出场而转变。而生物基于其原本外在的基础上设计得更为可爱,这样自然浅显,让观众看短片时学习其中的科普知识。
配乐设计与情景烘托方面根据不同海洋生物的特征与生物特性,编写了各个生物独特的主题曲,让它们在短片中各自的片段中能够更加直接地表现出自身的特点。与此同时,背景音乐与歌词的编排更好地诠释了科普的知识,比如沙丁鱼由于其群居性在音乐特点上拥有合唱的特色。
四、结语
科普动画具有巨大产业价值,更是新兴进国产动漫的一大创新亮点。将科普类动画短片做得更加生动有趣,首先离不开独特具有创意的剧本与浅显易懂的科普知识内容,其次离不开根据内容来设计的特色视听形象。让科普动画更加大众化与普及,重点便在独特和具有创意的内容设计,以及内容中隐藏的更加深远的含义。
Loop主要描绘海洋食物链,将生物间的关系描绘得较现实来说更为可爱,将生物间的捕杀变得形象却又不过分残忍,使得科普内容更为大众化,整体设计上追求一种天然自然、纯粹可爱的气息,浑然天成、妙趣横生的设计风格成为了吸引观众的魅力所在。该作品是对科普类动画短片的创新与实践,期望对海洋科普动画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孟显丽,张莉红.关于加强我国海洋科普教育的思考[J].经济师,2019(5):214-215.
[2]罗春辉,阎延.科普动画的社会教育价值[J].山海经,2016(3):27.
[3]莫扬,杨少莎.我国电视科普动画系列片现状研究[J].科普研究,2007(5):59-63.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关键词:科普类动画;动画创作;创新;“海洋世界”
注:本文系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2019年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科普类动画创新研究——以‘海洋世界’系列动画创作为例”(2019SKY025)研究成果。
科普是科学普及的简称,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通过课题相关论文查阅,笔者发现科普动画具有巨大的产业价值,更是新兴国产动漫的一大创新亮点,然而当前的多数研究只是从社会影响的层面进行了分析,对中国科普动画创新研究不够明确,不够科学,在创作层面的探讨不够深入。这些讨论为本项目开展提供了思路:立足海洋世界科普类动画短片创作实践,开展项目研究。本项目重点研究科普类动画创新方式,希望为科普類动画创新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科普类动画创新点就是如何将科普类动画展现得更加生动活泼,让科普类动画更好地融入到人们现在的生活当中,变得让人更易于接受。科普内容卡通化、大众化,已经成为当下流行的一种趋势,而科普动画内容的创新,正是科普内容大众化的渠道和方式。
动画Loop主要围绕着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生态信息科普来展开。团队搜集了相关资料,分析成功案例,立足海洋世界科普类动画短片创作实践,开展项目研究,希望为科普类动画创新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下文将主要阐述创新与创意设计、配乐与视觉呈现如何在该短片中达到统一。
一、短片的设计与构思
该作品在以海洋世界为题材创作科普动画的前提下,选定了海洋的生态食物链为背景,以大鱼吃小鱼为整体框架,按食物链依次介绍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及特点。在此框架下选定了以沙丁鱼、金枪鱼、鱿鱼、大白鲨、虎鲸这样一条食物链为内容,来浅显地解释海洋生态链。而为将其描述明白,并显得更加生动形象,短片采用了拟人手法及舞台剧的表现形式,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短片中的剧情,凭借着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道具以及表演等描绘出海洋食物链中这样一个大鱼吃小鱼的过程,让观众明白短片中描绘的海洋鱼类的外貌特点、生活特性、在生态链中的天敌等。这样的表现手法,不显血腥却又清楚表示出了食物链的运作,老少皆宜,能让科普动画中的科普内容更加普适化,达到科普动画大众化的目的,发挥其存在的意义。
二、短片情节与角色形象设计
为将短片内容生动表达出来,需要有特色的剧本和独特的角色形象。情节安排以沙丁鱼这一海洋中最基层的生物来开场;沙丁鱼退场后鱿鱼的入场,并设计出鱿鱼带上刀叉而沙丁鱼躺在盘中的情景;鱿鱼在唱完它的主题曲后,跳入锅中,金枪鱼由此入场;在金枪鱼完成它的片段后,鲨鱼的模型从幕后入场并带走了金枪鱼,而大白鲨从模型上跳下;大白鲨完成表演后,装死的虎鲸入场,并吓晕大白鲨,同时将其盖上餐盖。这样的设计暗示着海洋食物链中的捕食顺序,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海洋生物特殊的捕食手法,并将这条线索自然地铺展开。
为了体现短片的丰富性与科普性,其在普及知识的同时也不忘趣味性,每个角色都具有其独特的舞台设计与表演设计。
如:沙丁鱼作为第一个入场的鱼类,在短片中身处最基层的位置。作为群居鱼类,聚集时,沙丁鱼的数量可达3亿只。基于此科普知识,短片中沙丁鱼的入场就伴随着从天花板上垂降下来的大量沙丁鱼装饰。与此同时在歌词中也表现出,沙丁鱼作为海洋基层生物,其生存手段便是依靠着它们的数量与群居性,这样在海洋中即便处于基层也不会因为捕食者而遭到毁灭性打击。
鱿鱼作为沙丁鱼后出场的角色,除了暗示它是沙丁鱼的天敌外,在外形设计上与其表演歌词中,也展现出它的生物特点,如身体圆锥形,前方生有触足10条,尾端的肉鳍呈三角形,食用营养价值高。
金枪鱼,在鱿鱼跳入锅中后入场,在角色形象上按照其原型设计而来:背部呈蓝色,腹部呈银白色,背鳍、臀鳍及小鳍同为橘黄色,而尾鳍呈新月型。出场歌词中除了表达出它的形象特征外,对于它的习性也有所描写,例如它对于水温的要求等。
大白鲨作为海洋中的捕食者,在出场时除了设计出它凶残的出场方式与外形外,在歌词表达中与其动作设计上,参考了大白鲨其捕食方式与其生物特征,如其表皮覆盖着一排排叫做真皮齿的尖利鳞片,鱼皮表面像砂纸那般粗硬。大白鲨会在水面以下游动,直到距离目标猎物约1米,然后通过向上偏转头部并从水中浮出水面来攻击,基于此特征设计出其边唱边撞击猎物的特色动作来形象生动的表现出大白鲨的特征。
对于被安排在最后的海洋霸主虎鲸,结合它体色图样的特殊黑白分布为其设计角色。而虎鲸捕食大白鲨的方式也作为特殊的出场设计,虎鲸会先将腹部朝上,一动不动地漂浮在海面上,很像一具死尸,而当猎物接近它的时候,就突然翻过身来,张开大嘴把它们吃掉。基于此特征我们设定出虎鲸以装死的方式出场,当大白鲨接近虎鲸时,虎鲸便惊吓大白鲨,大白鲨便被吓得晕死过去然后被装进食盘中。而在虎鲸演唱的过程中,从上而下掉落的鱼叉不断攻击着虎鲸,暗喻着海洋中的食物链的霸主生命受到人类威胁,食物链的平衡由于人类的介入出现了失衡。观众在看到时,可以在接受到有趣的科普知识内容外,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平衡。 三、作品的视听表达与主题阐述
作品力求做到视觉呈现与海洋知识科普之间相辅相成,将海洋世界中一个简单的生物食物链,从最基层的鱼类到最顶层掠食者之间的关系,以舞台剧的表演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
海洋世界食物链知识的卡通化,不仅更加生动可爱与有趣,也科普了不同生物的知识点:海洋生物的形象、生物特性、特殊的捕食方式等。这种可爱、形象生动的科普方式,让观众更加易于接受。
此外,视觉呈现还体现在短片中所描绘的背景场景的转变效果设计和每个生物形象生动可爱的动作设计方面。由于每种生物游弋的海洋深度不同,在出场的舞台背景上也有所设计,在每个生物出场后,背景都随着它們的出场而转变。而生物基于其原本外在的基础上设计得更为可爱,这样自然浅显,让观众看短片时学习其中的科普知识。
配乐设计与情景烘托方面根据不同海洋生物的特征与生物特性,编写了各个生物独特的主题曲,让它们在短片中各自的片段中能够更加直接地表现出自身的特点。与此同时,背景音乐与歌词的编排更好地诠释了科普的知识,比如沙丁鱼由于其群居性在音乐特点上拥有合唱的特色。
四、结语
科普动画具有巨大产业价值,更是新兴进国产动漫的一大创新亮点。将科普类动画短片做得更加生动有趣,首先离不开独特具有创意的剧本与浅显易懂的科普知识内容,其次离不开根据内容来设计的特色视听形象。让科普动画更加大众化与普及,重点便在独特和具有创意的内容设计,以及内容中隐藏的更加深远的含义。
Loop主要描绘海洋食物链,将生物间的关系描绘得较现实来说更为可爱,将生物间的捕杀变得形象却又不过分残忍,使得科普内容更为大众化,整体设计上追求一种天然自然、纯粹可爱的气息,浑然天成、妙趣横生的设计风格成为了吸引观众的魅力所在。该作品是对科普类动画短片的创新与实践,期望对海洋科普动画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孟显丽,张莉红.关于加强我国海洋科普教育的思考[J].经济师,2019(5):214-215.
[2]罗春辉,阎延.科普动画的社会教育价值[J].山海经,2016(3):27.
[3]莫扬,杨少莎.我国电视科普动画系列片现状研究[J].科普研究,2007(5):59-63.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