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作文指导的“加减乘除”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ver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三年级学生由“写话”开始过渡到“习作”。这一小步的变化,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却是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积累的一大步。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一变化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加强习作的有效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的指导,给予学生习作的自信,学会观察的方法,掌握表达的方式,为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有效地指导三年级习作,笔者认为,通过“加减乘除”法,可以增加习作指导的适切性。
  加:加入元素,获得快乐
  刚开始,班级总有一部分学生有习作“畏难综合征”。一方面是由于写作基础造成的;另一方面,学生由“写话”转到“习作”出现不适应,和一小部分表达障碍。对于这种情绪,在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教师尤其要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帮助这一部分学生克服这样的心理,为习作乃至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如何通过有效指导,帮助学生克服习作的畏难情绪呢?笔者认为:第一,逐步加入习作选材的元素,使内容丰满;第二,加入习作后与他人分享环节,增强学生的习作的自信心和快乐度。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练习《猜猜他是谁》,这样的习作其实就将这两点融入进去了。
  首先谈如何加入习作的选材元素。这个习作练习是写人的习作,既然要猜,那么只选择其中两点是不够的,只有提示的特点越多,描写得越细致,猜中的可能性才更大。那么,除了描写人物典型的外表特征,还可以加入人物的神态、平时的兴趣爱好、能反映其特点的典型事例。增加了选材的元素,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丰满。
  分享环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说,一种是读。三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和词汇量不是太丰富,相比而言,“说”对他们来讲比较容易。在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课堂上当众说的能力。因此就习作的主题先分小组交流,再指名代表发言,教师适时地给予点评表扬,鼓励学生多说,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说的目的是为了写,习作以读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再次品味自己的作文,在读中享受写的快乐,在读中发现写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习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样的要求在教材中也有体现,即每一个单元都有把习作读给别人听的相关要求。在本次习作后,如果选择部分学生的习作,让他们在班里读一读、猜一猜,教师在其间加以语言表达上的指导,这样的形式学生参与率更高,同时他们也会在娱乐中学习写作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减:减去多余,详略得当
  小学生习作的最常见问题是主题不明,详略不当。尤其是三年级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是会将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写很多,而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可能只有寥寥数语,语言表达也不精炼。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去粗取精,细化主题。
  首先是结构分明。我们要求三年级开始学会分段,比如叙事作文最基本的是三段式:事情的开头、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描写事物的可以增加段落,如仿照《石榴》写一种喜爱的水果,可以按生长过程、形状、颜色、味道口感、营养价值等进行分段描写。
  其次是主次得当。叙事作文必然是事情的经过部分需要具体详细地描述的,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生动具体地呈现事情的经过,将开头不相关的“废话”去掉、简写。也有学生写游玩动物园时,他们为了凑字数会写好几种动物,对每一种动物的描写都是一带而过,根本看不出动物的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可选择一两种动物进行细致描写,其他动物则略写。关于社会实践的习作,由于部分学生的兴奋点不在游览了什么,学习了什么,而在于吃了哪些零食,做了哪些游戏。学生不知道一篇文章的重点是什么,哪些选材是需要的,哪些是可以省略的,他们像记流水账一样,喜欢的地方就多写一点,完全不懂侧重点,因此就会出现头重脚轻、颠三倒四的现象。这时候,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减”在整篇文章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乘:善于运用,效果翻倍
  三年级的学生写作文常常写不出内容,或者写出来的内容干巴巴的,不精彩、不生动。叶圣陶先生把学生的作文看作是從“积累”到“倾吐”的过程。积累就是写好作文的基本前提,而大量阅读便是“积累”的一个极佳途径,是写作的基础,基础打好了,就能“厚积而薄发”。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和督促,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课外多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警句、古诗词、儿童诗歌等,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等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同时教学生学会摘抄好词好句,从写景开始记,细化到描写山、水、蓝天等;写人,细化到描写眼睛、眉毛等;记事,细化到描写动作、表情等。在写作文时,慢慢用上这些好词好句,尤其是修辞手法的运用,会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使文章更为丰满。
  除:寻找错误,修改提升
  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除了在习作前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外,教师还需要教师教会学生修改习作。在完成初稿时,学生要反复朗读,在读中修改错别字,修改不通顺的语句,删除烦冗的内容。如果自己找不出修改的地方,就让同学帮忙修改,提出改进的意见。这样做不但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的修改中避免错误,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相信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讲究教学艺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奠定基础,让他们在作文中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真实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肯定会让他们爱上作文,从而提高习作水平。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但是当下的语文课堂,普遍存在读与写脱节的现象,不少教师只关注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忽略了对学生写的有效指导。基于教材的编写特点,如何使用好单元教材,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让每一个学生的读写能力都能得到最优发展呢?结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新使用教材,使读写巧妙结合  统编语文教材
期刊
一、案例描述  1.依据文本,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训练表达。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的身份都是小记者,准备好进入闯关环节了吗?第一关:请快速读完课文第1~2自然段,借助“新闻信息采集表”的提示,给大家介绍一下钱塘江潮到来前的景象。  生: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小记者小胡。今天是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现在我和其他观潮者们都在海宁市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此时,江面十分平静,人们昂首东望,满心期
期刊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回忆性的文章写了李大钊作为父亲时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以及作为革命者时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这篇文章究竟有什么样的写作特色,又有哪些是值得选取的教学内容呢?先从题目看起,“回忆”二字点出了文章的文体特征与主要内容。“十六年前”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它自然不是简单的交代时间
期刊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意味着新时代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技能的习得,更在于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的语文运用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在真实的语文运用情境中学习语文,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目的性、问题意识、任务意识,而且学以致用,便于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提高。”[1]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学需要回归生活,教师需要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由原
期刊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语文要素”,初步感知“小说”  1.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四单元,这个单元是小说单元。(板书:小说)关于小说,有这样两句话,请同学来读一读。你对小说有哪些了解?也可以结合你读过的小说谈一谈。(出示: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2. 师:小说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种提炼。虚构,使得小说一波三折、出现巧合和出人意料
期刊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单元语文要素为“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和“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在教学时,教师应在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下对单元编排和内容进行审视,把握单元的结构特点,选择恰当的阅读策略,细化教学设计任务。下面,笔者谈谈具体做法。  一、解读单元特点,确立核心知识  (一)论说类单元体系建构  纵观教材论说类单元编排体系,可以发现“由观点
期刊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以学习“预测”为主线组织内容。通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小狗學叫》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如何根据相关线索进行多角度预测,已经初步构建了“边读边预测”的学习模型。将看图想象、续写故事作为本单元习作内容,正是对这一策略的进一步运用。据此,教学的核心目标应该确定为:能够根据插图内容发现有关线索,进行符合情理的预测,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续写未完的故事
期刊
编者按: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变革教学方式,实现从知识为本到素养为本的教学转变,让教学成为师生语文生活中主动积极、富有意义的探究过程。江苏省整合教学研究所项目团队围绕“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问题解决的进阶测评”这四方面的核心要义,基于统编语文教材展开创造性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将整合视野下指向素养的大单元教学研究引向一线课堂,进入常态研究。  本刊邀请了五
期刊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分别出示牙刷、饼干、丹顶鹤放大后的局部图片,请学生猜是什么。)原来我们所看到的,并不一定是你想象的呀。现在,老师再请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出示一张井的图片)  生:井。  师:对,这个字是后鼻音,再读一遍。(生读)古人就是根据井的形状造出了这个字。要想写好“井”这个字,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出示“井”字书写动画)上横短、下横长,撇低竖高分两旁。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把它
期刊
一、借助信息技術,让拼音教学趣味化  《语文课程标准》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提出这样的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有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初步学习了拼音,对拼音的学习不太感兴趣,还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