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立三钢琴作品中东北戏曲元素的运用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u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汪立三先生的生平经历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入手,运用文献研究法并结合自身演奏体会,以二人转曲牌为研究基础,分析东北地方戏曲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和声曲式、演奏法不在本文的重点研究之列。
  关键词:汪立三;二人转;钢琴曲《幻想奏鸣曲“黑土”——二人转的回忆》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5-0-02
  钢琴自创造以来已有百年历史,体裁多样,我国钢琴音乐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不少作曲家将民族器乐、民间小调、京剧戏曲等元素融入了钢琴作品创编中,但富含东北戏曲元素的钢琴曲还较为稀缺,鲜有人知。因此,笔者选取《幻想奏鸣曲“黑土”——二人转的回忆》这一作品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东北戏曲的曲牌元素溯本追源,希望可以为今后这首作品的演奏者以及研究相关类型作品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概述
  1.1 作曲家生平
  汪立三,1933年生于武汉,祖籍四川,我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在音乐教育与音乐理论上颇有建树。1944年考取教会学校——高琦中学,结识蒋租馨,毕业后于华西大学任教,教授音乐欣赏课,并在《周末论坛报》(时中共地下党办)任文艺副刊编辑;1947年考入千年名校——石室高中,与蒋租馨由同事变为校友;1948年考取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今四川音乐学院),钢琴师从何蕙仙,小提琴师从张季时先生。
  1951年,其以作曲、钢琴双系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分院①,跟随桑桐、钱康仁、沈知白、朱起东、杨与石等老师主修作曲;1953年创作钢琴曲《兰花花》,于学院新作品音乐会上一曲成名;随后受文艺界“双百”方针政策的鼓舞,1956年9月撰写文章——《论对星海同志一些交响乐作品的评价问题》,由汪立三、刘施任、蒋祖馨三人共同执笔,此文章旨在从音乐动机、音乐形象塑造、中心基本调性、对标题性的理解以及配器、和声曲式、复调的运用等方面对《第二交响曲》(作者:冼星海)提出初步讨论,投稿于《人民音乐》,次年4月发表后,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引起音乐界学者们争相发文讨论;同年7月,与刘施任、蒋租馨三人一同发表《对一些问题的澄清和答复》进一步探讨、细致解释了该文章,此后被打为“右派”,在上海浦东接受劳动改造。
  1959年,蒙冤落难的汪立三到北大荒进行“改造”,到佳木斯合江农垦局文化团报道;4年后的夏天工作调动,于哈尔滨艺术学院②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工作;1966年“文革”开始,再受当年风波牵连,在双城下乡插队;1972年,调回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继续从事教学工作;1976年,当年之事彻底平反,这场历经20余年的风暴终于平息,同年评升副教授;1985年当选黑龙江省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时任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次年评为教授,时任音协代表团副团长;2003年突发疾病退休,时任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名誉院长;两年后举家南迁至上海;哈尔滨师范大学60周年校庆时,受邀出席并在音乐厅听完了演奏自己作品的音乐会;2013年7月,脑梗复发,在上海与世长辞,享年80岁。
  1.2 作品创作背景
  周广仁先生早期赴美曾演奏《兰花花》,美国钢琴家Jeffrey Jacob③听后十分喜爱,并写信给《兰花花》的作曲者汪立三,请汪先生为他作曲一首并由他首演[1],周广仁1981年2月回国后将此信交给了汪立三,收到信后的汪立三先生决定结合二人转与奏鸣曲体裁创作,事后,收到来自Jeffrey Jacob的 500美金的稿费。
  亢音曾在文章《忆恩师汪立三》中提及这段往事:一次上课扑空后,翌日与汪先生见面时,先生说出去清滨公园④听二人转以及受邀创作之事。1981年正是汪立三先生被定为“极右”后平反的第5年,因此,在黑土地上扎根过的汪先生将此曲初稿命名为“二人转的回忆”。
  2 东北地方戏曲元素在乐曲中的运用
  《幻想奏鸣曲“黑土”——二人转的回忆》为单乐章奏鸣曲,乐曲创作中采用了多调性的写作手法,在二人转曲牌唱腔、节奏的基础上加花构成,节拍变化丰富,颇具东北民间风味特色。二人转与东北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必须按东北人民的生活风气、性格心理、语言习惯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
  二人转旧称“东北落子”“东北对口”,起源于东北民间文化,以东北大秧歌为底,吸收了莲花落、什不闲、凤阳歌等来自河北、山东的民间曲艺,并增加了舞蹈、走场等因素,历经300余年⑤演变成为现在的“二人转”[2]。尽管二人转的一些曲目与河北、山东一些曲目较为相似,但一到二人转演员口里,便呈现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图景,如《蓝桥》《西厢》《陪情》等,与七八十年前的段子相比,增添了不少新东西,更具东北特色。另外,从二人转唱腔表演看,二人转也几经变革,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加工,吸收了许多民间小调,戏曲唱腔也逐渐转化为二人转唱腔(如:《四平调》《糜子》等),加之对本地语言的应用,唱腔的地方色彩更浓了,人物形象、心理、风习和语言的地方色彩也更加鲜明。在表演方面,除了保持并发展民间秧歌舞蹈的特点外,也开始注意装扮人物,增加了一些戏曲舞蹈成分,手绢、扇子、竹板、玉子板等绝活也有新的发展。
  二人转在300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300多个传统曲目,300多个唱腔曲牌,分出二人转、单出头、拉场戏等分支,形成唱、扮、舞、说、绝五功,并有不同做派。音乐伴奏多采用小型民族乐队形式,主奏乐器为板胡、唢呐,击节乐器为大板、节子板、手玉子⑤,对唱腔起着烘托作用,增添了艺术色彩。
  2.1 哭糜子
  又称“糜子”“悲糜子”,慢板曲调,常用于悲伤凄凉的曲调中,做悲戲之用,在二人转《秦雪梅吊孝》《包公吊孝》等作品中有所使用。《幻想奏鸣曲“黑土”——二人转的回忆》这首钢琴曲开头便运用了哭糜子(如图1所示),左手位于大字二组的D,速度为“Largo”,奠定了全曲凄凉的基调。   2.2 东北风
  作品第245~280小节(如图2所示),主题动机变化运用了曲牌东北大秧歌《东北风》:东北地区的徵调式民间小调,全曲两个动机,1~2小节、3~4小节,在此基础上展开写作,全曲颇具东北民间风格,欢快热闹,情绪高亢。并以1~2小节为模型,不断变奏加花,从而不断扩充动机,使这种欢快喜庆的东北风格音乐形象不断出现在听众面前,将全曲推向高潮。
  2.3 羊调
  乐曲中运用了东北秧歌中的[扯羊尾巴调](羊调的开场舞)为右手旋律主题,51~52小节(如图3所示)恰到好处的抢板垛字,听起来十分“顺嘴,解渴”,左手模仿锣鼓、玉子板等击节乐器节奏,整段旋律跳跃性很强,小二度不协和色彩的应用更是惟妙惟肖地模仿了板胡、唢呐等不在十二平均律上音的音色,左右手二者之间构成十分热闹欢快的小二人转乐队。
  2.4 胡胡腔
  胡胡腔又名“呼呼腔”,多用于二人转节目的开头,交代故事,热闹欢快,旋律跳跃性较强,很有秧歌的火红豪放的民风特色,如二人转曲目《西厢》《猪八戒拱地》的开头段落多配有七言、十言词。乐曲77~101小节(如图4所示)便运用了这一元素。
  2.5 花棒秧歌
  武嗨嗨是花棒秧歌与二人转中常用的有特点的骨干曲牌,有工整规范的过门、红火喜庆的甩腔,节奏变化多样但曲调相对平稳,用于《包公断后》这一类经典的作品中。乐曲316~317小节(如图5所示)正是运用了这一曲牌,增强了乐曲的说理性,丰富了全曲故事内容。
  2.6 小翻车
  小翻车又名“句句欢”,多用于二人转作品的最后段落,情绪腔调激昂饱满,例如,二人转作品《猪八戒拱地》中猪八戒表决心,师徒三人合力西行的一段就使用了这一曲牌。这首钢琴曲的结尾处(如图6所示)也使用了这一曲牌,豐富了乐曲的和声结构,变化再现了主题动机,整首作曲结束在与开头遥相呼应的主和弦上,首尾呼应,层层递进。本曲音型写法与主题的呈示、音乐线条的发展以及声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少有大段的音阶、琶音、分解和弦等华而不实的伴奏肢体,多了些骨和肉,更注重音乐的灵魂。
  3 结语
  汪立三先生前半生四处求学,几经风浪坎坷,即使在被划为“右派”接受劳动改造时,他依旧怀揣着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从北大荒黑土地中汲取养分,从民族民间音乐生活中寻根,让东北戏曲元素在钢琴演奏者的指尖绽放,在音乐受众的聆听中结出果实,在音乐传播者的心里埋下种子。
  参考文献:
  [1] 苏澜深.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汪立三先生访谈录[J].钢琴艺术,1998(01):4-9.
  [2]翟继峰,刘清明,姜宇丹.“二人转”音乐中的主调曲牌分析[J].戏剧文学,2007(09):69-72.
  作者简介:王佳丽(1996—),女,辽宁宽甸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李楠楠(197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和丰富的文化积淀铸就了五十六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文化。各民族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我国各民族发展为具有各自语言、习俗、文化、宗教信仰等独具特色的人文状况与景观,不同的生活习俗造就不同的文化,其中民族舞蹈就成为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的民族舞蹈之所以到如今还能异彩纷呈、灿烂耀眼,是因为民族舞蹈千姿百态的动作舞姿都取材于各民族丰富多彩
期刊
摘要:易地扶贫搬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经验,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也由此诞生,其面临着社区认同和治理的双重挑战。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面临的众多难题,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但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文化建设也存在诸多难题。因此,本研究从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文化建设的难题出发,基于艺术视角提出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文化建设;艺术视角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期刊
摘要:公园作为城市中有限的开放空间,对城市居民来说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要建设符合当代审美以及功能的现代城市公园,需要对其城市文脉、周边环境等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本文以九龙湖公园设计为例,分析九龙湖公园一期的欠缺之处,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造与设计分析,详细研究其项目概况、设计定位、分区域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等。  关键词:生态公园;九龙湖;景观设计;滨水改造  中图分类号:TU586.2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基于“中国天眼”这项大科学装置的科技旅游开发,是我国科技旅游产业开发项目中的一大样板。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基于这些大科学装置发展科技旅游拥有两大资源优势。我国拥有众多大科学装置,如能妥善利用,将对我国科技旅游产业乃至科教兴国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大科学装置;科技旅游;资源优势;“中国天眼”;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
期刊
山西大同地处塞外,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是北魏建都之地。大同地方美术领域宽广,门类众多,有著名的云冈石窟的石刻艺术,佛教明建华严寺的彩塑艺术,三教合一的悬空寺的建筑艺术,大同土著的煤雕艺术,九龙壁的琉璃浮雕艺术,广灵剪纸艺术等等。作为地方院校的大同大学的美术专业应该承担起继承和发扬地方美术的任务,同时作为特色专业进行研究与实践,使我们的专业学生和地方美术共同发展,得到双赢。这里就广灵剪纸进行研究
期刊
中国古典舞剧《铜雀伎》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上是一次伟大的探索,融合了汉舞的文化厚重之感与现代舞台艺术风格。这部舞剧让只存在于历史长河之中那美轮美奂的汉舞再一次地活了过来。借助舞剧这种由西方而来,在我国发展不到百年的新兴的艺术形式,填补了我国舞蹈艺术上的空白,形成了一种集汉风、汉韵的古典美与现代舞台表演为大成的历史性与民族性的舞剧。下面我们就这部舞剧在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上取得的成就进行深入剖析。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提升自身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女汉子”“大龄剩女”“白富美”等女性群体进入公众视野,尽管公众对女性的认知不断改变,但社会仍然会以刻板印象评判她们,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影响会持续到社会生活中,继而使女性受到更多的伤害,因此社会工作要从多角度出发,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本文从刻板印象理论出发,运用妇女社会工作的方法,对五位主角
期刊
摘要: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如今媒介技术迅猛发展,全媒体传播平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同时,各行各业都意识到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引起消费共鸣,还能体现产品特点、丰富品牌内涵、提高文化价值。本文以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故宫为例,从故宫文化及其价值、故宫文化与毛戈平美妆产品的跨界融合入手,分析其在文化传播过
期刊
摘要:从当前的研究来看,互联网使用对居民社区参与有不同的影响。但是,这些研究多是对居民社区参与的综合性探究,没有意识到居民参与的社区活动有不同的类型,需要针对不同的社区参与类型进行研究。基于此,本文通过运用CGSS2015调查数据,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对互联网使用频率如何影响居民社区体制化参与进行研究,并提出一对竞争性假设。从最终的研究结果来看,居民使用互联网越频繁,社区体制化参与的可能性越小。  
期刊
摘要:网络舆论是网络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网络舆论对网络文化环境具有决定性的塑造作用,网络舆论的主要生成来源与传播方式是广大的网络用户,即网民。对于网络舆论而言,网民既可以是产生者,也可以是传播者。基于这个认识,网民的整体组成结构对于网络舆论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国内网民组成结构,探究网络舆论的产生和传播环境中人的因素,从而了解网络文化环境對政策制定产生影响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