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融合自由之王阳明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xhan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即体系和自由融合的角度分析王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即“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本文认为“心即理”主要成就在“立言”本文认为这个理主要是指一种抽象的原则。即每个人心中有理,本性如此。“理”本来自由,即每个人按照心中的理,尽性而为就是自由。“致良知”主要成就是“立德”,每个人都有良知,只是在体系中迷失而已。所以每个人应该立志改过,学做好人。“知行合一”主要是指实践,在实践中“立功”,每个人都应该在社会中好好做人、好好工作,做出一番事业。总之,本文认为王阳明的心学是一种即能修养心灵又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从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学问,是体系与自由融合的一个典型。
  关键词:体系 自由 融合 王阳明 心学
  一.简介王阳明心学及体系与自由
  中国文学史上,明朝的思想家、教育家王阳明先生是非常有名的。他是浙江余姚人,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王阳明先生创立了心学,成就立德、立功、立言的真三不朽的伟业。[1]他的心学主要观点是“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本文认为“心即理”主要是指“立言”。本文认为这个理主要是指一种抽象的原则。即每个人心中有理,本性如此。理本来自由,每个人按照心中的理,尽性而为就是自由。“致良知”主要指“立德”,每个人心中都有良知,只是在体系中迷失而已。所以人人皆应该立志改过,学做好人。“知行合一”主要是指”立功”,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生活,好好做人,好好工作,在社会中做出贡献,通过自己的实践,发挥自己的长处,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是王阳明先生11岁那年随其祖父竹轩翁北上,写的一首诗,仔细品味,就能读出辩证的哲学味,其非凡的诗才与洞察力在儿时就已经显露。
  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2]
  从哲学角度分析,这首诗歌说明了人的认识的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性,就是本文要讲的体系。本文认为体系是对立统一的客观存在的集合。从物质世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类的思想都是一个个的体系。体系是分层次的,有条件的,而自由是相对于体系而言的状态,具有超越性。自由突破时空的限制,让人类从必然王国中走向自由王国是人类世界的最高追求。所以一个国家和社会首要是给老百姓一个安全的、有尊严生活的环境!自由、平等是一个正常社会的首要价值观。让每个人都能幸福的生活,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二.“心即理”与自由
  王阳明先生在贵州龙场“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发现了一个秘密,这就是“心即理”。这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就是直觉的体悟,一种人类认识世界的特殊实践活动。王阳明先生顿悟:理全在人心,应该向内去求。王阳明先生认定:“心外无物,心外无义,心外无善”,“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3]这为我们的心灵确立一个可靠的依止之境,也即是《大学》所说的“止于至善”。
  “人只要在性上用功,看得一性字分明,即万理灿然。”[4]尽性就是自由。万事万物包括人类,都应该尽性而为,这就是天理,这就是自由。每个人应该自信乐观地生活,活出人性而不是兽性,珍惜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学会感恩和知足,内心就会得到大自由。我们人活在这个世界,有许多怕,怕丢面子、怕失业、怕生病、怕死等等。 我们有许多想,想升官,想发财,想美人等等。这些都不是我们本性的真正需要的。人生在世无非就是怕失去,或者想要的更多。所以放下和无畏是我们得自由自在的法宝。我们本性最需要的是自由。正如先生有诗曰:“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5]阳明先生晚年说过:我这一生,也就养得个“狂者胸次”。这种狂就是一种无畏与洒脱,一种发之内心的自信与快乐。
  三.“致良知”与体系
  王阳明先生认为:“致良知”就是发显、光大“本心之良知”,使被蒙蔽的良知显现出来。只要我们肯学习,人人“亦可为圣人”。 [6]有王阳明先生的诗为证: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累同。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缘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无声无嗅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7]
  所以说人的良知是本能的 、活活泼泼的,只有通过具体做出符合良知的事情,才能体现你的良知。所以知道了道理就要去做,而不是把良知挂在嘴边,而实际上做许多违背良知的事情。"致良知”实在不只是一种理论,而更是一种实践,是与我们日常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
  例如:王阳明先生有诗道:
  又重游开先寺题壁
  中丞不解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
  尚为妻孥守俸钱,到今未得休官去。
  三月开先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
  山灵似嫌俗士驾,溪风拦路吹人回。[8]
  “尚为妻孥守俸钱,到今未得休官去。“这一句,反映了阳明先生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而没有任性的辞官。这是王阳明先生勇于承担养家责任的表现,也就是他“致良知”’的表现。
  四.“知行合一”即自由与体系的融合
  王阳明先生的心学来源于儒家思想,但是又大大发展了儒家的思想。他坚持做一番事业,积极入世,为国为民的情怀总是让人十分感动。正如《论语》中: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王阳明先生通过自己的艰苦实践,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他为官和教学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是一位知行合一的圣人。
  本文认为“知行合一” 即自由与体系的融合。“知行合一”的高妙之处在于把人的主观世界跟客观行为结合在一起,坚持事上磨炼和实践的原则。这使他的心学思想能够很好的用来指导实践,永远是充满活力的。他无论是写诗作文,还是治理地方、带兵打仗都是用此来指导行动的。结果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他看来做好这些事情的的源泉是致良知,知行合一。这与当今社会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一致。到了晚年王阳明先生将心学宗旨归结为“王门四句教”,即“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9]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四句教。人的本性是无善无恶,自由自在的,但是随着人年龄的不断增长,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意识,在体系的作用下这种意识包含了善念和恶念。但是每人本来就存在的良知,让人知道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每个人在行动中,克服自己的恶念、贪欲而做好事就是格物,就是知行合一。所以说他的心学是自由的,进取的、行动的。中国和近代的日本许多历史人物都很崇拜他,用他的心学思想为指导,做出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例如: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如西乡隆盛、伊藤博文等皆为阳明先生信徒,他们主张:立志、立行、自尊、无畏,追求立大志,成大功,形成令人震撼的日本力行精神,使日本很快成为一个东方强国。[10]这对当今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重大启示。所以说王阳明先生的心学是即能修养心灵又能积极实践实现人生的价值的学问,是体系与自由融合的一个典型。
  参考文献
  [1]王守仁.传习录[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1页
  [2]华建新.《王阳明诗歌研究》[M].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16页
  [3]刘荣茂.良知与自由.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0年10月
  [4]从“知行合一”看王阳明的心学 鸡西大学学报.2012年第8期
  [5]王守仁.《王阳明全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是2011年10月12日.227页
  [6][7]华建新.《王阳明诗歌研究》[M].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56页87页
  [8][9][10]王觉仁.《王阳明心学:修炼强大内心的神奇智慧》[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8页,25页,137页
  (作者单位: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残雪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可能因为我本来就不是“先锋”。先锋后面都有大部队的。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那些先锋,他们的大部队到了九十年代或新世纪就都变成写实的作家了,包括他们自己也早就汇入了大部队,不再搞什么探索了。我一个人是另起炉灶的,理念和追求与那些先锋都不同,所以也沒几个人追随我。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以为我这种写作在文坛上几乎绝迹了,然而后来我通过仔细阅读,发现还是有几个同我类似的稀有“动物”,这就
内容摘要:本文以诗歌《春天,遂想起》教学为例,尝试通过注重诵读和情境,兼顾“大境界”和“小细节”,联系生活和生命的个性化写作,以及改编和排演等手段,让中职单招男生爱上女性化的经典文学作品。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普遍难题,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单招男生 女性化经典 学习兴趣  十年的单招语文教学经历让笔者深感单招男生是语文学习的弱势群体,在平时交流中体会到大多单招教师亦有同感。在造
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这是要注意的。“距离”可以太过,可以不及。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这个道理可以拿一个浅例来说明。  王渔洋的《秋柳诗》中有两句说:“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在不知这诗的历史的人看来,这两句诗是漫无意义的,这就是说,它的距离人远,
丹麥作家福劳德·欧尔森的小说《龙抬头》中文版新书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日前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召开。作家福劳德不远万里,从丹麦来到北京参加会议。福劳德·欧尔森出生于1950年,丹麦犯罪小说和纪实小说作家。2008年至2013年,他被派到在北京的丹麦驻华大使馆工作,作为北欧国家在中国的警务联络官,负责与中国警方和海关部门合作处理跨境犯罪。在担任警察职务之余,福劳德·欧尔森基于他多年的跨国工作经历开始进行文学
水韻江苏
期刊
江苏省各地中考试卷的最后三道大题中,总有一道函数综合题.而初中阶段对函数的考查常常侧重于函数的图像及其增减性,特别是二次函数的图像在对称轴的两侧有着相反的增减性,并以顶点为“拐点”.如果忽略这种隐含性质,常常会出现一些“想当然”的错误.下面就结合2017年南京中考卷第26题,给出思路解析,并反思易错点.  (作者单位:江蘇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
宋晓杰是诗人,创作出很多的诗歌,散文是创作的另一个主脉。读她的散文《依波表:光阴的故事》,从母亲送的第一块表,到后来戴过的几块表,在人生中不过是小经历,细琢磨后发现,其实是对生命历程的剖析。读宋晓杰的散文感到震动,不是写的故事多么惊天感人,在看似随意的生活中,表现其敏感和锋芒。她非常镇静、不慌不忙地叙述,不是闲情,注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将人性凸现出来。  作品的语言平实,没有浪漫的诗意,诗人表面上心
在1988年发表的《古典爱情》中,余华以“戏仿”的方式将中国古代小说中“书生/小姐”的爱情模式进行了彻底的解构。余华固然是在表达世事无常的悲凉与残酷,但同时也确乎表明了“古典爱情”的不合时宜。仅仅约三十年后,余华拆解“古典爱情”时代的爱情模式也成了“古典”:深爱一个人,不求结果,不求回报。在这个时代,如果还有人持这样“古老”的爱情观,恐怕是会被新新人类耻笑的。金仁顺的《纪念我的朋友金枝》讲述的就是
空气中混杂着泥土与朝露的气息,甜丝丝地扑面而来,春天便在这浓郁的芳香中悄然而至。爸爸大踏步地走在前面,今天他要带我去他帮扶的村子看一看。  爸爸是一名街道工作者,自从中央提出乡村振兴的决议后,他就像一株兰草,扎根在了村庄。开始时他每次回家都愁眉不展。我听妈妈说,爸爸说梦话都是:“唉,如何改变呢?怎么发展呢?真愁人啊!”后来爸爸似乎找到了方向,他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每次回来都是两脚泥,一身土。我们都
出生于1942年的丹麦作家尼尔斯·休乌于近日出版了小说《塞林格的信》,而实际上,他的确曾和J.D.塞林格有过书信往来。这些私人通信给予了他灵感和创作的素材,在书中,主角丹·莫勒是一名不成功的作家,然而却有人登门造访,要收购他和J.D.塞林格的信件。或许,丹·莫勒应该亲自去一趟美国,征求一下塞林格本人的意见。评论认为,《塞林格的信》有趣而智慧,在书的末尾,塞林格让丹·莫勒真正地了解了自己,丹·莫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