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舞台上最令人瞩目的现象。据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目前全球共有6.5万家跨国公司,分支机构约有85万个。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创造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10和全球出口量的1/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系统化的投资,逐步成为主要的对华投资者。世界知名的500家大跨国公司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以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为例,截止2003年3月底,已吸引了170多家跨国公司在此投资设厂。如此之多的大型跨国公司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集中进入一个国家投资,这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是罕见的。
1.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理论基础与决定因素
一般认为,区位是指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经济区位则是某一经济主体为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在本文中,经济区位是指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经济组织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利用、影响、控制或获取经济利益、支付成本的地域空间,是经济变量差异形成和演进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相联系,区位单位是指布局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经济统一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经济区位的布局主体。区位因素则是指区位单位进行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因素,正是区位因素的地域空间差异从而导致各经济区位的优劣和差异。美国著名区域学家埃德加,M·胡佛认为,区位的相对优劣,主要取决于以下四类区位因素:一是地区性投入;二是地区性需求;三是输入的投入;四足外部需求。
区位选择足指区位决策主体的区位选择过程,即区位决策主体寻找特定地域空间位置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区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跨国公司而言,区位选择就是对资本可能的空间流向进行比较衡量,即对东道国的选择。从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看,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三因素中,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是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发展具备的,只有区位优势是一动态的外生变量,只能通过投资主体在外界寻求,企业自身无法创造。因此,区位变量作为跨国公司行使生产和经营职能的外部条件,不断变化会给跨国公司的带来风险,跨国公司必须通过评估来消除或降低风险。
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区位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1.东道国的政治和社会稳定性以及经营便利性措施;2.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因素,包括有效率的基础设施、东道国的市场规模与劳动力成本;3.东道国吸引FDI的政策框架与规则措施,包括对外国子公司的待遇标准、竞争和并购等有关政策以及税收政策、贸易政策、私有化政策和政策的透明度及其执行效率等。
从根本上说,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取决于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竞争战略。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不同,其所追求和利用的东道国条件就存在明显的差异。到目前为止,跨国公司在经营战略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生产体系经历了多国国内独立体系、简单一体化体系向复合一体化体系和网络化、开放性国际生产体系的演变,新的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正在形成。表1反映了跨国公司四种国际生产体系的演变及其相应的区位选择战略。
2.在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战略比较
由于跨国公司所在的母国的国家竞争优势不同,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战略亦有所不同。概括说来,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战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地缘文化是海外5500万华人企业家进行跨国经营区位决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东南亚华人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约占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总额的80%。根据美国学者路易,克拉尔的分析,海外华侨的流动资产比较保守的统计也有2万亿美元,若将其集中于一个国家,其生产力将超过大陆的国民生产总值。这种对外直接投资的高度集中性在国际投资中是罕见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和中国大陆地缘的接近性和语言文化的相通性。
2.2 资源导向战略
根据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这种对外直接投资足为了克服国内的资源瓶颈现象,增加国内已失去比较优势或在国内无法生产的产品的进口,这种投资的流向多为资源充足的国家,从而形成最终产品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垂直专业分工。例如,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着眼于自然资源的开发与进口,进行标准化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转移。日本投资输入后,产品可以在输入国、日本、第三国的市场上销售,因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输入国与日本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资源导向型工业化国家,韩国国内工业原料奇缺,其工业对外有巨大的资源需求,国外资源丰富(包括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地区无疑是对韩国资本颇有吸引力的区位。在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起步时期对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以及近期对中国的投资主要都是从资源丰歉程度这一因素衡量出发而作出的区位选择。
2.3 市场导向战略
一般认为,采用市场导向型战略是投资国为了规避东道国的贸易壁垒,增加投资国对东道国的出口,从而适应东道国进口替代政策的要求。1973年,美国学者尼克博克在《寡占反应与跨国公司》一文中,分析了战后美国187家巨型跨国公司进入国外市场的资料,发现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追随潮流”效应,具体表现为:一旦有一个企业向国外市场扩张,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为了确保国内外的市场地位,也竟相向国外扩张。比如,可口可乐在某国投资后不久,百事可乐随后跟进。并且在集中程度越高的行业,追随潮流现象越明显。尼克博克把这种现象称为“寡占反应”。这种现象不仅是美国巨型公司的现象,其他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中也明显呈现出这一特征。例如,韩国是在“贸易立国”的政策下崛起的。发达的贸易必须借助广阔的市场来实现。对于外向性极大的韩国经济来说,市场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显得特别突出。韩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市场导向,市场规模巨大或市场开发潜力深厚的地区将长期是韩国经济所追求的理想区位。因此,市场因素对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产生的影响足举足轻重的。无论足早期对东南亚的直接投资、后来对北美的投资还是近期对中国的投资,对这些区位进行选择所看重的关键因素之一都是这些区位广大的市场规模或深厚的市场开发潜力。表3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反映了这一事实。
2.4 劳动力导向战略
这种投资战略足由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因此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已经标准化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国家的一种投资方式。中国具有价格低廉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利用低廉的劳动力取得成本竞争优势对跨国公司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劳动力导向型战略是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重要的区位选择战略。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基本遵循弗农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产品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后,依据比较利益原则将其生产技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选择有比较成本优势的国家投资生产。由于中国市场拥有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和十分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促使中国日益成为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基本遵循小岛清(K.Kljima)的比较优势理论,将边际产业,即一般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像中国这样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的国家。劳动力导向战略也是香港对中国大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主要战略之一。香港的制造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成本在总成本中占较大比重,大陆廉价的劳动力可以为香港投资者节约大量的生产成本。
3.对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启示
中国作为经济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海外直接投资将会不断增加。科学分析和正确选择海外直接投资的国别及区位是中国企业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关键。根据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现实状况,我们认为, “十五”期间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总体区位战略应是:继续将发展中国家作为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并确立亚太地区为投资的重点区域;加强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尤其要继续保持对美国和欧盟两个重要市场的投资;以周边国家为依托,向远距离辐射,开拓东欧、拉美、非洲等地区的市场,实行投资市场多元化。具体分析如下:
3,1 将发展中国家作为投资重点,确立亚太地区投资的重点区域。
发展中国家与我国有着良好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相近或低于我国,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有利于发挥我国技术结构多元化、制造业门类众多、层次较高的优势,将特定产业或特定技术环节产生的某些特色和专门技术,通过对外投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投资比重加快,而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逐渐减少,也为我国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提供了机会。亚太地区是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经营的首选目标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资源和劳动力充裕,市场潜力巨大,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较多,又与我国地理相临、文化相近,还是海外华人的主要聚居地,理应成为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地区。
3.2 兼顾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继续保持对美欧两个市场的投资。
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大容量的市场。尽管发达国家技术水平高,并形成现代化的技术体系,但其中间技术领域仍有许多空隙,可以利用适当的中间技术和传统技术打入发达国家的市场,另外,还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以避开贸易壁垒,确保出口市场的进口替代型和获取并向国内转移先进技术的知识获取型为目的对发达国家投资。1999年4月,海尔集团成功地在美国开设了一家主要针对美国市场的电冰箱生产企业,不仅使海尔电冰箱挤进了美国市场,而且利用了当地先进的家电设计技术,是一种典型的出口替代型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由此,我国的一些具有传统优势的产业也可以对发达国家进行投资,如中医中药、古典园林、传统食品、民间工艺等领域,这些都是我国专有,任何国家都无法仿制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专有技术是垄断技术的一种,其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前景十分乐观。
3,3 首先,要重视对俄罗斯和东欧等转轨经济国家的直接投资。该地区拥有仅次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经济基础及相对丰富的资源,成为当前世界许多企业的“淘金地”。我国可选择若干开放度大、政策稳定性强的国家,通过收购、合资等方式进行投资,作为进入这些地区并占领市场的契机。中国的家电、服装、纺织、丝绸等产品都非常符合这些市场的需求,投资开发是有潜力的。其次,蒙古等周边内陆国家,正处在经济急需发展、需要引进外资和技术的关键时期,利用我国与这些国家地理位置相临、文化传统相近、少数民族相通的特点,发展投资经营,会给中国企业国际化成长创造出更为广阔的天地。第三,非洲地区以其丰富的农产品矿产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特别是对于中国企业以获取资源为主的海外直接投资,应当把非洲市场作为投资区位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系统化的投资,逐步成为主要的对华投资者。世界知名的500家大跨国公司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以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为例,截止2003年3月底,已吸引了170多家跨国公司在此投资设厂。如此之多的大型跨国公司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集中进入一个国家投资,这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是罕见的。
1.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理论基础与决定因素
一般认为,区位是指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经济区位则是某一经济主体为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在本文中,经济区位是指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经济组织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利用、影响、控制或获取经济利益、支付成本的地域空间,是经济变量差异形成和演进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相联系,区位单位是指布局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经济统一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经济区位的布局主体。区位因素则是指区位单位进行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因素,正是区位因素的地域空间差异从而导致各经济区位的优劣和差异。美国著名区域学家埃德加,M·胡佛认为,区位的相对优劣,主要取决于以下四类区位因素:一是地区性投入;二是地区性需求;三是输入的投入;四足外部需求。
区位选择足指区位决策主体的区位选择过程,即区位决策主体寻找特定地域空间位置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区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跨国公司而言,区位选择就是对资本可能的空间流向进行比较衡量,即对东道国的选择。从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看,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三因素中,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是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发展具备的,只有区位优势是一动态的外生变量,只能通过投资主体在外界寻求,企业自身无法创造。因此,区位变量作为跨国公司行使生产和经营职能的外部条件,不断变化会给跨国公司的带来风险,跨国公司必须通过评估来消除或降低风险。
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区位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1.东道国的政治和社会稳定性以及经营便利性措施;2.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因素,包括有效率的基础设施、东道国的市场规模与劳动力成本;3.东道国吸引FDI的政策框架与规则措施,包括对外国子公司的待遇标准、竞争和并购等有关政策以及税收政策、贸易政策、私有化政策和政策的透明度及其执行效率等。
从根本上说,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取决于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竞争战略。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不同,其所追求和利用的东道国条件就存在明显的差异。到目前为止,跨国公司在经营战略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生产体系经历了多国国内独立体系、简单一体化体系向复合一体化体系和网络化、开放性国际生产体系的演变,新的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正在形成。表1反映了跨国公司四种国际生产体系的演变及其相应的区位选择战略。
2.在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战略比较
由于跨国公司所在的母国的国家竞争优势不同,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战略亦有所不同。概括说来,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战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地缘文化是海外5500万华人企业家进行跨国经营区位决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东南亚华人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约占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总额的80%。根据美国学者路易,克拉尔的分析,海外华侨的流动资产比较保守的统计也有2万亿美元,若将其集中于一个国家,其生产力将超过大陆的国民生产总值。这种对外直接投资的高度集中性在国际投资中是罕见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和中国大陆地缘的接近性和语言文化的相通性。
2.2 资源导向战略
根据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这种对外直接投资足为了克服国内的资源瓶颈现象,增加国内已失去比较优势或在国内无法生产的产品的进口,这种投资的流向多为资源充足的国家,从而形成最终产品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垂直专业分工。例如,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着眼于自然资源的开发与进口,进行标准化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转移。日本投资输入后,产品可以在输入国、日本、第三国的市场上销售,因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输入国与日本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资源导向型工业化国家,韩国国内工业原料奇缺,其工业对外有巨大的资源需求,国外资源丰富(包括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地区无疑是对韩国资本颇有吸引力的区位。在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起步时期对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以及近期对中国的投资主要都是从资源丰歉程度这一因素衡量出发而作出的区位选择。
2.3 市场导向战略
一般认为,采用市场导向型战略是投资国为了规避东道国的贸易壁垒,增加投资国对东道国的出口,从而适应东道国进口替代政策的要求。1973年,美国学者尼克博克在《寡占反应与跨国公司》一文中,分析了战后美国187家巨型跨国公司进入国外市场的资料,发现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追随潮流”效应,具体表现为:一旦有一个企业向国外市场扩张,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为了确保国内外的市场地位,也竟相向国外扩张。比如,可口可乐在某国投资后不久,百事可乐随后跟进。并且在集中程度越高的行业,追随潮流现象越明显。尼克博克把这种现象称为“寡占反应”。这种现象不仅是美国巨型公司的现象,其他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中也明显呈现出这一特征。例如,韩国是在“贸易立国”的政策下崛起的。发达的贸易必须借助广阔的市场来实现。对于外向性极大的韩国经济来说,市场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显得特别突出。韩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市场导向,市场规模巨大或市场开发潜力深厚的地区将长期是韩国经济所追求的理想区位。因此,市场因素对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产生的影响足举足轻重的。无论足早期对东南亚的直接投资、后来对北美的投资还是近期对中国的投资,对这些区位进行选择所看重的关键因素之一都是这些区位广大的市场规模或深厚的市场开发潜力。表3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反映了这一事实。
2.4 劳动力导向战略
这种投资战略足由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因此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已经标准化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国家的一种投资方式。中国具有价格低廉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利用低廉的劳动力取得成本竞争优势对跨国公司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劳动力导向型战略是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重要的区位选择战略。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基本遵循弗农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产品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后,依据比较利益原则将其生产技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选择有比较成本优势的国家投资生产。由于中国市场拥有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和十分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促使中国日益成为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基本遵循小岛清(K.Kljima)的比较优势理论,将边际产业,即一般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像中国这样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的国家。劳动力导向战略也是香港对中国大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主要战略之一。香港的制造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成本在总成本中占较大比重,大陆廉价的劳动力可以为香港投资者节约大量的生产成本。
3.对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启示
中国作为经济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海外直接投资将会不断增加。科学分析和正确选择海外直接投资的国别及区位是中国企业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关键。根据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现实状况,我们认为, “十五”期间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总体区位战略应是:继续将发展中国家作为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并确立亚太地区为投资的重点区域;加强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尤其要继续保持对美国和欧盟两个重要市场的投资;以周边国家为依托,向远距离辐射,开拓东欧、拉美、非洲等地区的市场,实行投资市场多元化。具体分析如下:
3,1 将发展中国家作为投资重点,确立亚太地区投资的重点区域。
发展中国家与我国有着良好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相近或低于我国,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有利于发挥我国技术结构多元化、制造业门类众多、层次较高的优势,将特定产业或特定技术环节产生的某些特色和专门技术,通过对外投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投资比重加快,而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逐渐减少,也为我国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提供了机会。亚太地区是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经营的首选目标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资源和劳动力充裕,市场潜力巨大,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较多,又与我国地理相临、文化相近,还是海外华人的主要聚居地,理应成为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地区。
3.2 兼顾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继续保持对美欧两个市场的投资。
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大容量的市场。尽管发达国家技术水平高,并形成现代化的技术体系,但其中间技术领域仍有许多空隙,可以利用适当的中间技术和传统技术打入发达国家的市场,另外,还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以避开贸易壁垒,确保出口市场的进口替代型和获取并向国内转移先进技术的知识获取型为目的对发达国家投资。1999年4月,海尔集团成功地在美国开设了一家主要针对美国市场的电冰箱生产企业,不仅使海尔电冰箱挤进了美国市场,而且利用了当地先进的家电设计技术,是一种典型的出口替代型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由此,我国的一些具有传统优势的产业也可以对发达国家进行投资,如中医中药、古典园林、传统食品、民间工艺等领域,这些都是我国专有,任何国家都无法仿制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专有技术是垄断技术的一种,其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前景十分乐观。
3,3 首先,要重视对俄罗斯和东欧等转轨经济国家的直接投资。该地区拥有仅次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经济基础及相对丰富的资源,成为当前世界许多企业的“淘金地”。我国可选择若干开放度大、政策稳定性强的国家,通过收购、合资等方式进行投资,作为进入这些地区并占领市场的契机。中国的家电、服装、纺织、丝绸等产品都非常符合这些市场的需求,投资开发是有潜力的。其次,蒙古等周边内陆国家,正处在经济急需发展、需要引进外资和技术的关键时期,利用我国与这些国家地理位置相临、文化传统相近、少数民族相通的特点,发展投资经营,会给中国企业国际化成长创造出更为广阔的天地。第三,非洲地区以其丰富的农产品矿产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特别是对于中国企业以获取资源为主的海外直接投资,应当把非洲市场作为投资区位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