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18日,后山艺术空间内,顶楼的马戏团乐队(以下简称“顶马”)演出结束已是夜里12点。主唱陆晨回到休息区,和民谣歌手小河聊天。
“起码我自己觉得,(做音乐)别装逼。”陆晨对小河说。
不想装逼的“顶马”,在此之前,刚刚在舞台上大大地嘲弄了一番上海人民,“上海人叫乡下人乡巴子,叫香港人香巴子,叫台湾人台巴子,却从来不叫自己上海巴子”,然后他们反反复复地唱:“上海巴子!上海巴子!上海巴子!”好像自己不是下午刚坐动车从上海赶来的地道上海人。
他们也嘲弄了自己,在一首叫《千万不做顶马的乐手》的歌中,他们告诫音乐青年们:“千万不要以为做了乐手,小姑娘就会随便跟你走,(乐迷)QQ群里都是帮屌丝在谈足球!”
上海看起来有够装逼的,魔都、外滩、小资都是属于它的关键词。可是顶楼马戏团的乐手们,哼着上海话,自嘲与搞笑并存地唱起了周遭的生活,穿着睡衣出门买菜的上海人就是他们曾经的专辑封面。乐队经纪人郭小寒的说法是:“顶楼马戏团操的上海话有着小市民的市井,这与上海国际化的大都市形象并不相符,却像上海一条肮脏真实的底裤。”
“白天做羊,晚上做狼”
2004年之前,陆晨、梅二是有志于实验音乐的文艺青年,“但是搞着搞着,发现大家身上都有那种比较滑稽、戏谑的东西”。
后来顾磊加入到乐队中来,据乐手梅二说,顾磊在工人新村长大,是一个很有市井气质的人,但他又是一个画家,是个又很local又很in的人,这种气质影响了乐队。
另一个成员毛豆,则用方言唱了些粗俗好笑的东西,比如“大家都是一坨屎”之类。“大家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么唱比较自由,比较贴近自己的生活,比较有意思。”梅二记得,每次排练,大家都狂笑不止。
上海当地没有民谣,沪剧也是20世纪才有的地方剧种。唱方言,在“顶马”这儿,最初的确是个新鲜好玩的事儿。只是这种新鲜好玩,也给他们的表达带来了便利。
顶马的成员都有正式工作,陆晨是公务员,梅二则在电视台上班。他们调侃自己“白天做羊,晚上做狼”,“实际上没那么分裂,谁下班了不做点自己的事呢”。
生活中发生的事、自己的感悟,这些写进歌里的事大多引人生气或者发笑,用惯说的家乡话来写再合适不过。
“你只能写市井的东西”
在专辑《上海市流行摇滚金曲十三首》中,他们写上海申花足球队,“申花啊,申花,踢球是靠脚不靠嘴巴;申花啊,申花,踢球要踢出上海人的风度”,写上海人难娶老婆,“一个上海人,讨老婆真麻烦 ,结婚前头一家人来开会,要想拿一个上海小姑娘接到屋里来,就要吐出几辈子的积蓄来”。
梅二说:“(上海话)非常好写,你把这些歌词写成普通话,也很怪、很尴尬。”
当然,方言入歌也会产生问题,梅二说,上海方言表达不了很严肃、很诗化的概念。张玮玮的《米店》意境美极了,唱海丰话的五条人可以翻唱这首歌,四川话也可以翻唱这首歌,但是上海话做不到,“三月的烟雨,飘摇的南方,这句话是上海话里没法说的,大家会觉得特别可笑,说得这不是人话”。
“用这个语言来写歌,你只能写市井的东西。”而这种市井,与陆晨口中的“不装逼”毫无疑问是契合的。
有的人说,他们写的是上海生活的龌龊一面,陆晨说:“我们也写了很多热爱上海的东西。因为我们是上海人,对它又爱又恨。”所以,嘲讽“上海巴子”的那天晚上,“顶马”也唱了一首“南方人的复仇之歌”,他们讽刺了“著名的丑化南方人的表演艺术家巩汉林”,陆晨唱道:“经过我鉴定,巩汉林先生,他根本不是南方人!”谁都看得出来,这里面满满都是对南方人的爱与辩护。
“起码我自己觉得,(做音乐)别装逼。”陆晨对小河说。
不想装逼的“顶马”,在此之前,刚刚在舞台上大大地嘲弄了一番上海人民,“上海人叫乡下人乡巴子,叫香港人香巴子,叫台湾人台巴子,却从来不叫自己上海巴子”,然后他们反反复复地唱:“上海巴子!上海巴子!上海巴子!”好像自己不是下午刚坐动车从上海赶来的地道上海人。
他们也嘲弄了自己,在一首叫《千万不做顶马的乐手》的歌中,他们告诫音乐青年们:“千万不要以为做了乐手,小姑娘就会随便跟你走,(乐迷)QQ群里都是帮屌丝在谈足球!”
上海看起来有够装逼的,魔都、外滩、小资都是属于它的关键词。可是顶楼马戏团的乐手们,哼着上海话,自嘲与搞笑并存地唱起了周遭的生活,穿着睡衣出门买菜的上海人就是他们曾经的专辑封面。乐队经纪人郭小寒的说法是:“顶楼马戏团操的上海话有着小市民的市井,这与上海国际化的大都市形象并不相符,却像上海一条肮脏真实的底裤。”
“白天做羊,晚上做狼”
2004年之前,陆晨、梅二是有志于实验音乐的文艺青年,“但是搞着搞着,发现大家身上都有那种比较滑稽、戏谑的东西”。
后来顾磊加入到乐队中来,据乐手梅二说,顾磊在工人新村长大,是一个很有市井气质的人,但他又是一个画家,是个又很local又很in的人,这种气质影响了乐队。
另一个成员毛豆,则用方言唱了些粗俗好笑的东西,比如“大家都是一坨屎”之类。“大家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么唱比较自由,比较贴近自己的生活,比较有意思。”梅二记得,每次排练,大家都狂笑不止。
上海当地没有民谣,沪剧也是20世纪才有的地方剧种。唱方言,在“顶马”这儿,最初的确是个新鲜好玩的事儿。只是这种新鲜好玩,也给他们的表达带来了便利。
顶马的成员都有正式工作,陆晨是公务员,梅二则在电视台上班。他们调侃自己“白天做羊,晚上做狼”,“实际上没那么分裂,谁下班了不做点自己的事呢”。
生活中发生的事、自己的感悟,这些写进歌里的事大多引人生气或者发笑,用惯说的家乡话来写再合适不过。
“你只能写市井的东西”
在专辑《上海市流行摇滚金曲十三首》中,他们写上海申花足球队,“申花啊,申花,踢球是靠脚不靠嘴巴;申花啊,申花,踢球要踢出上海人的风度”,写上海人难娶老婆,“一个上海人,讨老婆真麻烦 ,结婚前头一家人来开会,要想拿一个上海小姑娘接到屋里来,就要吐出几辈子的积蓄来”。
梅二说:“(上海话)非常好写,你把这些歌词写成普通话,也很怪、很尴尬。”
当然,方言入歌也会产生问题,梅二说,上海方言表达不了很严肃、很诗化的概念。张玮玮的《米店》意境美极了,唱海丰话的五条人可以翻唱这首歌,四川话也可以翻唱这首歌,但是上海话做不到,“三月的烟雨,飘摇的南方,这句话是上海话里没法说的,大家会觉得特别可笑,说得这不是人话”。
“用这个语言来写歌,你只能写市井的东西。”而这种市井,与陆晨口中的“不装逼”毫无疑问是契合的。
有的人说,他们写的是上海生活的龌龊一面,陆晨说:“我们也写了很多热爱上海的东西。因为我们是上海人,对它又爱又恨。”所以,嘲讽“上海巴子”的那天晚上,“顶马”也唱了一首“南方人的复仇之歌”,他们讽刺了“著名的丑化南方人的表演艺术家巩汉林”,陆晨唱道:“经过我鉴定,巩汉林先生,他根本不是南方人!”谁都看得出来,这里面满满都是对南方人的爱与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