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诞中寻找出路:论东西小说中的反讽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ouc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技巧,反讽是东西小说中的一种语言手段,是一种叙述策略,也是后现代语境下东西在小说中的一种突围。
  关键词:东西小说语言反讽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反讽是小说中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技巧。它由于在叙述情节事件、塑造人物形象、显示作者的情感态度上,具有意婉旨微而又深刻有力、耐人寻味的特点,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东西的小说,在对人生的生存悖论与生存困境的关注中,选择了反讽这一武器,常常用看似荒谬的或者似是而非的事物,轻俏机智而又隐晦含蓄地表达了对人生、对命运的深切关注。
  本文从东西小说中的言语反讽入手,了解东西在其小说中建构反讽的主要语言手段,并试图从更深的层面去对东西小说中的反讽作一些阐释。
  
  一反讽:作为东西小说中的一种语言手段
  
  布鲁克斯给反讽下了一个最普遍的定义:反讽是承受语境的压力,是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歪曲。东西小说中的反讽就是这样构建起来的,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以所言与所指的相悖或完全相反形成反讽
  从语义学的立场来看,反讽本是指一种“正话反说”或者“所言非所指”的语言现象。在东西的小说中,作者常常以所言与所指的相悖或相反来形成反讽。如:
  “(1)现在说出来可能你以为我是吹牛,但是我向你保证我没说谎。我是一个政治的早熟者,不像现在的年轻人。(《后悔录》)
  (2)我看到佩服像水那样从赵万年的眼睛里哗哗地流出来。他拍拍我的脑袋:‘你他妈天生就是个搞政治的。’(《后悔录》)”
  例(1)、例(2)是小说主人公“我”在向按摩小姐讲述自己的“辉煌历史”时的两段话,“我”的得意忘形、自我陶醉溢于言表。但这种自鸣得意的表象背后却是“我”的悲惨和落魄,表面上的自我炫耀与因为幼稚而反思、自责的内心世界两者之间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
  2 以语言与人物身份的严重错位形成反讽
  从常规的写作来讲,人物的语言要有个性,但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对于一个作家来讲,要做到这一点肯定是没有问题。但有时为了某种需要,作者往往会让人物与其语言发生错位。东西也常用这样的方式来形成反讽的。如:
  “杨美的哭声中,飘出一串清晰的语言:主席不只是你们的主席,他也是我的主席。你们可以悼念他,我为什么不可以悼念他?你们可以叫我坏蛋、神经病、流氓,不可以不让我开追悼会。”(《耳光响亮》)
  在这段文字中,一个疯子的嘴里说出的话都具有那么浓厚的政治色彩,反讽的意味不言自明。
  3 以语言与语境的严重错位形成反讽
  从语义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来讲,语言表达应该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语言与语境的错位是形成反讽最常见的手段之一,东西的小说里这种情况随处可见。
  “红梅,明天我就要走了/你就忍心让我睡在客厅里/用一扇未开的门为我送行/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我们夫妻何止一日/就这样,我悄悄地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拍拍你的门板/告别你这个不开门的女孩/曾经,你是我梦想中的新娘/我是一条水草/醉倒在你水波似的怀里/醉过又怎样,爱过又怎样/到头来你照样翻脸不认人/哪个男儿不多情/哪个女孩不怀春/尽管天涯有芳草/今夜我还爱着这扇门/要么,你就发发慈悲/让我从这里爬着进去/要么,我轻轻地走开/正如我轻轻地来/拍一拍你的门板/不带走你的爱。”(《耳光响亮》)
  这段文字仿拟的是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我们知道,《再别康桥》表达出来的是诗人对康桥的那种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真挚感情。而把杨春光嘴里吐出的粗俗、无赖、肉麻的语言套在如此诚挚、高雅、优美的经典诗篇之上,使得语言与语境形成了严重的错位,在语境的压力下,他的话语是扭曲的,变形的,尽显其虚伪、滑稽的本来面目,反讽的意味十分强烈。
  4 以言语叙述的幽默诙谐创造文本与事实的落差形成反讽
  以幽默诙谐的笔调讲述故事,通过多种手法创造文本与事实间的反差来形成轻松幽默的话语格调,这也是东西方构建言语反讽的一种手段。如:
  “顾南丹混杂在校门外等待的人群中,等待者们都心情复杂野心勃勃。她们大都是女性,大都是考场里男人们的妻子。校园有限的铁门把这群充满无限欲望的妇女挡在外面。她们站在铁门外默默地祈求自己的丈夫官运亨通。”(《不要问我》)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处级干部招考考场外那些考生家属们充满期盼、无线渴望的心态,幽默的语言构成了对“趋官若鹜”的现实社会的反讽。这种叙述言语中反讽的运用,既幽默诙谐,又延长了读者对其理解上的阻拒性,在思而得之以后,就会有一种对其中所暗示的深刻意蕴的品味与思考,而身临这种话语营构的境界之中。
  5 以矛盾话语意象的并置营造反讽
  将两种互相矛盾或不相容的现象并置起来,尤其是把两种矛盾陈述或不协调意象不加评论地放在一起,
  从而达到不言自明的艺术效果,这也是东西小说中的言语反讽重要手段。如:
  “田波同志举起最后一张相片时,像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脸色突然由红变青,身子变成虾状。她用双手捂住胸口,在主席台上挣扎着,最终倒到地板上,那些相片像风中的落叶覆盖她的身体。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田波死于主席台。”(《耳光响亮》)
  这里把“战士”、“学者”与热衷于斗人、整人的“田波”并置在一起,形成反讽。这种对照之所以构成反讽,是因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因素可以构成一个揭蔽去伪的互反关系。对照越鲜明,越尖锐,则反讽的效果越强烈、越突出,最终使得“赞誉背后隐藏了讥刺,颂扬反成了挖苦,佩服或恭维的言辞表达了莫大的轻蔑。”
  6 以事件相背的话语描绘理想与现实的倒错构建反讽
  “我把手指抠进窗缝,轻轻地拉,窗门很配合,没发出一点声音就打开了。我伸手去摸靠门边的窗条,摸到了,轻轻地抽,窗条也像是自己人,没反抗就滑了出来。这时我拿掉黑布,把头伸进去,扭开门锁,门锁非常理解,一点也没吵闹。我轻轻地推门,那门就像内奸,无声地闪开一条缝欢迎我。进入张闹的宿舍,我没有遇到半点阻力,那些窗呀锁呀门呀好像商量好了似的,合伙起来收拾我,竟然没给熟睡中的张闹一点暗示。”(《耳光响亮》)
  这段文字写的是“我”潜入张闹家里“作案”过程的描写,在“我”的预想之中,“作案”的过程应该是困难重重的,然而事情的进展完全超乎原来的预想。作者把实际发生的事与预想中将要发生的事情写得恰恰相反。这一反讽凸显的是实际发生的事与深信期待发生的事恰恰相反,从而引发出人物言谈、行动的滑稽可笑,以此达到揭示现实的反讽目的。
  7 将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情,夸张成一种荒诞的形态,沉静、不动声色的叙述出来形成反讽
  “他开始憎恨自己,特别憎恨自己的耳朵。别人的耳朵是耳朵,我的耳朵不是耳朵,王家宽这么想着的时候,一把锋利的剃头刀已被他的左手高高举起,手起刀落,他割下了他的右耳。他想我的耳朵是一种摆设,现在我把它割下来喂狗。”(《没有语言的生活》)
  王家宽因为憎恨自己的耳朵,手起刀落,像割一块猪肉一样割下了他的右耳。东西将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夸张成一种荒诞的形态,沉静、不动生色地叙述出来。把一个夸张可笑的故事,写得沉练冷静,不动声色,在煞有介事的叙述中,读者足以品味出可笑后面的可悲,荒诞背后的真实。
  东西在其小说中建构言语反讽手段很多,我们前面列举的只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由于篇幅受限,不能逐一列举。
  
  二反讽:作为东西小说中的一种叙述策略
  
  反讽作为东西小说中如此重要的语言手段,我们如果仅仅关注东西建构反讽的语言技巧显然是不够的。东西为什么在他的小说中对“反讽”如此的情有独钟?这是我们无法绕开的话题。要讨论这个话题,我们必须把它放在东西小说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总体风格中去观照。东西在答《读书报》记者问时说道:“我的写作主要是从内心出发,要表达一种思想,一种观念。”
  东西究竟要在他的小说中去表现怎样一种思想,怎样一种观念呢?对此,东西又说:“我对小说内在精神的某种理解,就是对时代的发现、把握和表达”。“我是一个悲剧的鼓吹者,在金钱最真实的城市,情感和欲望的失落不足为奇”。通观东西的小说,可以说,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和关注,特别是对弱势群体世俗苦难的关照,这些是东西小说创作的主题。面对如此沉重的主题,用怎样一种方式去表达呢?东西说:
  “我们生活在一个爱情市场化的时代,所以许多作家和读者在共谋那种特别温馨和浪漫的爱情。但是一些作家,却在不停地撕毁这种温馨和浪漫,让读者看到一种真实。这种做法就像是把那些正在做梦的人叫醒,有时会让你很不适合。但是这是一种向前的姿态,它和现代人的心理保持一致。浪漫不过是我们的一种幻想,现实才是我们的终身伴侣。作为一个写作者,我让读者看到真相的快感远远大于给读者制造童话般的梦幻。”
  但是东西清醒的认识到,过于沉重的作品反而不容易感动人,如何使小说做到既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又能感动人呢?东西选择的叙述策略就是:反讽。
  正因如此,东西小说语言,往往带着嘲弄、讥讽、调侃的意味,正话反说,似是而非或者是非而是,却不声色俱厉,具有质感而闪烁着睿智的光辉。东西在他的小说里,不只是为了营造一种滑稽的语言氛围,而是以语言外壳表现反讽式的批判精神,将语言作为他反讽式批判的重要工具。读东西的小说,我们可以感觉到东西语言的荒诞的外衣下包裹的是严肃的现实精神,拨开语言的表层绒毛,其深沉结构袒露出来的是作家对当下人生生存困境的严肃思考。
  
  三反讽:作为东西小说中的一种时代话语
  
  任何一位作家,他的语言再独特,再个性化,无一例外都会染上时代的色彩。同样的,东西的反讽也不是他自己的专利,而是时代话语在他身上的一种具体表现。与东西同一时代的一大批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都会不约而同的聚集着浓厚的反讽氛围,这是为什么呢?
  哈桑借反讽以描述后现代文化特征:
  “当缺少一个基本原则或范式时,我们转向了游戏、相互影响、对话、会话、窝言、自省,总之,取向了反讽。这种反讽以不确定性、多义性为先决条件,反讽、透视、反省,他们表现了探求真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心灵反应,真理不断地躲避心灵,只给它留下了自我意识一种富有讽刺意味的增加或过剩”。
  后现代反讽充斥着荒诞性、多重性、随意性的暧昧态度,潜含着对世界和人生根本易变性的后现代式宽容。从这里,我们似乎找到了所要的答案:世纪之交的中国,商业消费文化的掠夺性征讨,将一切散落的文化碎片强行纳入消费文化运行的轨道中。
  文化产品、精神追求都不可避免成了消费文化蚕食的领地,整个社会呈现一个极端不平衡、多层次、甚至是荒谬的文化现状。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呈现的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并存的局面,造成了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伦理意识、认知方式的错位和断裂。生长在同一时代的人在精神上并不是同代人。名与实、灵与肉、精神与消费、文化与商品之间出现了极大的错位和矛盾,整个社会的情境陷入了反讽的状态。反讽态度暗示,在事物里存在着一种基本矛盾,也就是说,从我们的理性的角度来看,存在着一种基本的、难以避免的荒谬。这些矛盾充斥的特殊社会境遇,促成了整个社会普遍化的反讽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讲,反讽是后现代文化打在东西小说中的时代烙印,是东西小说中的一种时代话语。
  东西曾说:我作品的整体风格趋向荒诞、夸张和幽默,原因是我觉得这个世界本身就很荒诞。我一直处在底层,常常感觉到现实的力量很强大,所以看什么都是夸张的变形的,而且只有用幽默才能化解心理的不平衡,只有不停地嘲讽自己才能消解各种压力。结合前面的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反讽是东西在在荒诞中寻找出路的一种举动。
  
  参考文献:
  [1] 舒晋瑜:《东西:我在荒诞中寻找出路》,《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东西:《不要问我》(后记),谢有顺:《爱情档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3] 伊哈布·哈桑,王岳川、尚水译:《后现代景观中的多元论》,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作者简介:罗传清,男,1972—,广西南丹人,暨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文学语言学,工作单位: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暖昧的时代,男男女女都在睁着眼睛,像一个个饥渴的流浪者,到处寻找陪伴和温暖。于是,许多孤单的身体奋不顾身地扑向另一个孤单的身体,以为找到了温暖。其实是这样吗?
当艺术学终于成为中国的新的独立门类学科之时,如何面对中国艺术学科完善性建设的这个新现实,如何将艺术学独立为门类后的学科建设思想转入到中国艺术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是
本例为成人干燥骨标本,未作性别鉴定。经清洗后两眶腔壁完整无损,平滑无隆起和裂隙,可清楚地看到两侧眶下壁为完整结构。未见到如教科书上所记载的:眶下裂进入眶下沟,再下眶
职业教育授以劳动者“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技能是由其本质决定的,然而职业教育惟“何以为生”的理念或模式却遮蔽并扰乱了“为何而生”的终极思考。职业教育惟“何以为生”现
在铜陵市区范围内查出224名智力低下患者,其中儿童88人。病因均以生物医学为主。经分析比较可见感染中毒而引起的智低在0~14岁组中明显下降。71名已明确病因的智低儿童病因作
文章从重建社会批判理论的目的、思想理想、重建社会批判理论的路径三个方面来阐述哈贝马斯的建构思路进而说明其建构的理论主题。 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constructio
生活方式相当程度上受制于时代物质基础、社会制度、习俗等,同时与个人理想、思维方式(即个体想怎样生活、对生活有哪些期望)有关。如何生活,使自己变得崇高,不需要讲更大的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随着新中国的同龄人步入老年,我国将出现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的几十年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以年均3%、年增800万人的速度递增
摘要 作为身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性感是通过身体进行的欲望表达。而在当代时尚文化中,性感也成为最为重要的审美风格之一。本文试通过对中西方美学中相关理论的梳理,从美学的角度深入地研究性感风格背后丰富的内涵;通过对性感的祛魅,帮助读者理解模糊、朦胧地体验到的性感究竟是什么。  关键词:性感 审美风格 美学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性感作为性的魅力,是身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通过身体进行的欲望
<正> 【创意说明】通过高中语文第五册李杜诗歌的专题学习,不仅能提高诗歌鉴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且能重新梳理李白资料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我们以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