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磷不缁:身有棱角的孔子不怕磨

来源 :意林绘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night123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踪觅迹道词源】
  春秋时期,至圣先师孔子在鲁国政坛遭到排挤,随后便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他们先后游历卫国、宋国,但没被重用,在北上晋国的途中,发生了一件事,竞留下“不磷不缁”这一鲜活成语。
  话说师徒正行走间,晋卿赵鞅家臣佛肸(音bixl,时任中牟县宰)的使者求见,说: “请夫子及高徒到中牟县共事。”于是孔子便打算前往中牟落脚。子路问孔子: “由(子路名)从您那儿受教,您曾讲: ‘不仁善的人只爱惜自己的身体,君子不应该辅佐这种人。’现在佛肿据中牟作乱,您却要投奔他,这怎么解释?”
  面对率真、似乎有些情绪的子路的质问,孔子耐心劝道: “不日坚乎,磨而不磷;不日白乎,涅而不缁。吾其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如果真的坚硬,不会轻易被磨薄;如果真的洁白,不会随便被染黑。我难道是葫芦,只能看不能吃啊?
  这便是成语“不磷不缁”的由来,意思是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不磷不缁”还关联到另一段名人故事。相传,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曾经得到一块砚台,质硬而色素,主人若有所思,便在上面题下砚铭: “持坚守白,不磷不缁。”以此表明自己坚贞的气节。后来.这块砚台被一个叫谢枋得的南宋诗人得到,倍加珍惜,以此自勉;再后来,谢枋得把這心爱之物送给了好友文天祥,文天祥又在这块砚台上留下了自己的砚铭: “砚虽非铁磨难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一块砚石,一句圣人言录,三位名人的故事,深入诠释了“不磷不缁”这一成语的深刻内涵。
  【抽丝剥茧话成语】
  成语“不磷不缁”,从结构上看属于两个偏正短语构成的并列复合短语,意为磨不薄,熏染不黑。从使用上看,通常在句中用作谓语或定语。从修辞学上看,这里使用了比喻,把一个人的品质比喻成坚硬的石头和不被沾染的丝织品。成语“不磷不缁”常常与“持坚守白”合用,来表现一个人坚贞高洁的品质,这与“出淤泥而不染”有相似之处。
  初见“不磷不缁”,人们大都以为出自“坊间”。“缁”很容易让人想到“丝织品” (这里其实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被染黑”), “磷”则容易让人想到“矿物”(这里其实是动词,意为“被磨薄”)。根据上面的内容,当然容易将此成语理解为“不开采矿石,不纺织丝织品”,形容一个人十分懒惰。倘若这样去理解“不磷不缁”,就会贻笑大方。
  我们知道,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短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要想深入理解它,非得求根溯源,明晓其出处不可。读者在阅读时,对成语切不可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成语“不磷不缁”带给我们的不仅有鲜活的语义,更有那种“不为环境所改变的”高尚情操。请看看古代仁人志士言录: “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 “履富贵不淫,处贫贱而不戚”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由此看来,不磷不缁的精神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小而言之,管住自己,不为物欲所惑;大而言之,坚守气节与大义,清白做人,干净处世。
其他文献
二梦说:印象中,爸爸妈妈总是想尽办法护我们周全,他们的爱是那么无私和纯粹,令人动容。在他们的爱里,我们安安稳稳地成长,长大以后的我们也别忘了给他们多一点爱和关怀哦!  六年前高考,为了方便照顾我,我们家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破旧的小房间,我妈在屋里贴了张佛祖像,金光闪耀。数学一直是我的弱项,我妈想拉着我给佛祖磕个头,我躲开了,她跪下来替我磕,嘴里念叨着“保佑孩子数学考个好成绩”。  我所在的高中距离著
期刊
小王子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它是一种世界语言,能让掌握它的人更好地生活。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抵御灾难。  西伯利亚丛林里有个小村庄,村里有个小姑娘叫安娜。这天放学,安娜在冰天雪地里发现一头大象。大象是热带动物,这里怎么会有?安娜上去一问,一个小胡子先生说,他们是马戏团的,今天要到库沃兹城去,没想到运载大象的拖车发生故障,只能等救援车辆到来。  安娜回家,
期刊
我在19岁那年从杭州到北大荒上山下乡,几十年来,一直是一个生活在北方的南方人,也是一个故乡在远方的“无根”作家,我始终无法在写作中界定自己的地缘身份。我写过一些取材于东北乡村及城市生活的小说和散文,也写过很多取材于江南城市生活的小说。  当我在北京生活30多年后,对于如何表现“北京气质”有了自觉的追求。但我绝不是一个“新京味小說家”,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南方作家,更不是一个地道的东北作家。我游移于这三
期刊
2013年,撒切尔夫人去世后,一家杂志找到我,请我写一篇对撒切尔夫人的心理画像,稿酬据说是他们杂志的最高标准。我后来写了一篇,他们非常非常喜欢,想一直约我写对各种人物的心理画像,被我拒绝了。  为什么?因为我的写作方式吓到了我自己。在主持《广州日报》心理专栏前,我做过几年的國际新闻编辑,而我一直读书的范围涉猎也比较广,所以算是对鼎鼎大名的“铁娘子”有所了解,但真要让我对她写一篇文章,我对自己的要求
期刊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常青藤大学,就是那些名校,招生的时候,特别重视学生的竞技体育成绩。这是为什么呢?是特别在乎学生的身体素质吗?不完全是。  有一个了解内情的朋友说,其实这是了解学生家庭状况的一个最好指标。  一个孩子,从小坚持体育运动,尤其在某个项目上有专长,这背后一定有三个原因。  第一,家庭整体实力不错,至少是收入稳定的中产家庭。  第二,父母非常负责,常年支持孩子的体育项目,这背后无论是钱、
期刊
上海小学语文课本上一篇叫《打碗碗花》的文章在收入课本时,原文的“外婆”被改成了“姥姥”。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关于“外婆”的大讨论就此展开。有人调侃,如果依照课本的思路,所有“外婆”都得改成“姥姥”,那民谣小调《外婆的澎湖湾》成了《姥姥的澎湖湾》,湿润的晚风都变得干燥了一些;至于狼外婆变成了狼姥姥,格林兄弟也说不上什么话,只好听之任之了。  争议告一段落,全国人民一合计,第一次发现中国语言如此丰富,天
期刊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用名“国桢”,后改名“国维”,字“静安”,均出自《詩经·大雅·文王》中的“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该诗歌颂的是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想到周王朝那么多杰出的人才,都产生于本朝。周王朝能够长命不衰,全靠维护周王朝的栋梁之材。有那么多济济一堂的贤才,周文王便可和乐康宁了。  谢冰心,现代著名作家, “冰心”出自唐王昌龄《芙蓉楼送
期刊
“喽哕”现在用来稱呼坏人的随从,还写作“喽罗” “娄罗”等。鲜为人知的是,它最早是用来赞美人的。据《旧唐书·回纥传》载,唐代宗册封回纥可汗,称号极长,叫“登里颉咄登密施舍俱录英义建功毗伽可汗”,并解释说, “含俱录”汉语义为“娄罗”。唐人苏鹗所著《苏氏演义》解释:“娄罗,干办集事之称,指办事伶俐干练。”  最迟到南宋, “喽哕”已演变为贬义词。南宋学者罗大经所著《鹤林玉露》中说: “喽罗,俗言滑也
期刊
三两只乌儿在叫,天露出光。叫得冷清,婉转。不知道是什么鸟在叫,也不知道鸟儿叫什么。细细听鸟声,似乎很亲切,像是说:“天亮了,看见光了,快来看吧。”露台湿湿,沾满露水。路对面的枣树婆娑,枝丫伸到了露台上。青绿的枣叶密密,枣花白细细地缀在枝节上。枣树旁边的枇杷树,满树的枇杷,橙黄。几只鸟儿在枇杷树上跳来跳去。  房子在山边。山上长满了灌木、杉木和芒草。路在山下弯来弯去,绕山垄。乌桕树在房子右边,高大壮
期刊
20世纪70年代,阿富汗陷入政变和入侵困扰,在一片动荡不安中,胡赛尼的父亲带领全家辗转来到法国。两周后,全家人来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荷西。  胡赛尼时常回想在阿富汗喀布尔的那段生活,无比快乐的童年里,放风筝是他最喜欢的活动。每到周五,人们会在周边的山坡上放风筝。斗风筝才是最有趣的,胡赛尼会和其他孩子一起,在风筝被割断线的一刹那,为获胜者大声欢呼,那个人就是所有人心中的英雄。买不起风筝的孩子们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