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行动之后,才有触动》有感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1984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如其名,我觉得一个班级有一个好名称是很重要的事情,但绞尽脑汁也想不到好的班名。正在迷茫之时,《新班主任》2015年第4期一篇名为《行动之后,才有触动》的文章映入我的眼帘——面对“当我们设计的集体活动充满严肃性的时候,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这个问题,作者给出的方案是:“全员参与,刷存在感”“人尽其才,找成就感”“留下印记,造历史感”三管齐下!这篇文章如一盏明灯,为我的班级命名之路指明了方向。
  “全员参与”,所以我首先请教于生。大家果然都热情高涨,你一言我一语,只是因为意见不太统一,一位说完另一位推翻,一节课下来也没搞定班名。最后,同学们集体委托我来决定,为班级取一个既能铭志又能寄情的好名字。
  紧急关头,我脑中灵光一闪,试着借用了家乡名人闻一多先生的书斋名——“二月庐”。同学们大多没听过这个名字,纷纷向我求解。不过,我卖了个关子,请他们利用双休日时间自行查找资料,同时积极发挥联想,为“二月庐”这个班名作出自己的阐释,写成一篇周记——这不就狠狠地刷了一把“存在感”吗?
  第二周,翻看着整整齐齐的周记本,同学们文中的不少观点都让我不禁拍案叫绝,在此与大家分享一番。
  第一类,从“二月庐”的本义出发。以阿雯同学为代表的少数同学这么认为:看到这个班名时,我很费解——现在又不是二月,为什么叫“二月庐”呢?总觉得这其中应该内涵十足,然而我书读得少,只能隐隐觉得它是属于古代的名字,就像“三顾茅庐”一样,应该是个学习、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通过网络得知这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名时,我惊奇不已,再去念念“二月庐”这三个字,味道这变了许多,似乎想象到一个书房被春风笼罩着,暧暧的阳光,透过窗台映在书桌上,周围能嗅到淡淡的书香,看到的是一片绿色的书海,优美而清新,这是读书人最渴望的学习仙境。龙游地处金衢盆地,夏天也是酷热无比,我们教室处在楼顶最高一层,炎热可想而知。浙江实行新高考,八月会提早开学,老师应该是希望我们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把教室变为“二月庐”,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静下心来学习,最终考上理想的大学。
  第二类,从数字“二”出发。以阿颖同学为代表的一部分同学认为,我们班是高二(22)班,“二月庐”中的“二”,“月”中的两横是个“二”,“庐”中的两个点也是个“二”,这三个“二”不就是暗含我们班级番号吗?阿沁同学还写道:“二月庐”中的“二”说明我们班是一班之下,数班之上,两年的坚持和努力后,我们定能取得高考的成功。其后再过两年,我们就将年满20岁,迎来成年季,愿我们步入大学和社会也能做到一人之下,数人之上,这是我们最美好的期望和奋斗目标。
  第三类,从“二月”二字出发。阿颖认为,“二月庐”中的“二月”不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二个月,也不是数量上的两个月,实际上是特指两年,这两年是我们共同的经历,是奋斗的脚印,是成功的见证;阿诺说,“二月庐”就是要求我们做二月的种子,不因为土壤冰冷而气馁,不因为没有阳光而沮丧,做一颗具有上进心的种子,我们会抱团取暧,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阿云觉得,在她眼里,“二月”是一个可以团圆的时刻,因为临近春节,大家都可以在一起,聊聊自己这一年所遇到的那些事,所看到的那些人,是一个温馨的时刻,班名的的二月就是要求我们团结在一起,为了出色的班级而努力,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地述说自己的悲伤和幸福,可以演绎自己人的人生精彩;阿珠写道,今年的二月已经过去了,明年的二月大家都还好吗?以后的二月你们会去哪儿呢?阿鹏感慨,“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就意味着我们班将像春天一样焕发出无限的活力,我们班级的成员感受着春风的吹拂与春雨的洗礼,使我们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成长起来,美好而干脆,缓慢而细腻。
  第四类,从“二月庐”的全称出发。阿择许下豪言: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我相信我们的“二月庐”在大家一起努力下,也将成为中国学校中的名庐,在走向全国时,我都会骄傲地对他们说:我们来自龙游二月庐,欢迎你们去参观学习!阿雯喃喃轻语:无论社会还是学校,不公平和不和谐的现象屡屡发生,快乐和美好常被践踏,“二月庐”让这里浮现的一切都是自然舒缓的,美丽动人的,没有丝毫斧凿的痕迹,这就是我们的“理想国”。
  就这样,“二月庐”这个班名被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丰富和充实。我从同学们的每篇周记中寻找亮点,用红笔划出,通过批注给予高度肯定,然后对同学们的作品分类后,从各类中挑选出代表作,在班上公开诵读。听罢,大家再次进行讨论,最终为这个班名归纳出了“宁静、成功、团结、心屋”的共性——在形成共同内涵的同时,又保留了同学们个人独特的理解和期望,这不正是“人尽其才,找成就感”吗?
  好的班名在于从墙上走进学生心里,最终走向实际行动。早晨,教学楼里其他班级还人数廖廖时,我们班的同学已经坐满,读诵的声音响彻云霄;学校运动会时,我在浙江师范大学接受长达二十天的学科带头人培训,同学们自主自发地分工配合,集中民智民力,赢得开幕入式一等奖和最佳精神文明班级;期中考试,我班的成绩更让人大吃一惊,六门课程中有四门的成绩排名占据22个班级之首,另两门则名列前八;在常规的纪律卫生和行为规范评比活动中,最佳周文明班级常驻我们“家”,流动红旗不流动。这不正是“留下印记,造历史感”吗?
  刘鹏老师用他的文章给我一缕阳光,我感谢他;《新班主任》杂志则给我打开一扇心窗,让我追寻阳光,树立人生正确方面,我更感激他;《新班主任》杂志的编辑们用他们一双双慧眼寻找到这些灵动的文章,用一双双巧手助妙笔生花,让作者的文章成为广大读者的最佳精神食粮,我最感谢他们!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编者按  21世纪初,教育部提出中小学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社会参与”“三教结合”作为现代学校制度的主要特征和核心要义被提出来。  当前,中小学“社会参与”“三教结合”的模式大多表现为家校合作,这是我国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特征。家校合作是很好的教育渠道,让家长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与学校和班主任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對孩子的健康发展十分有利。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家校合作往往出现很大偏差,要
(通讯员:杨蓓蕾)近日,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班会课专题研讨现场会在重庆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湖北、湖南等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600多位班主任代表齐聚百年名校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以《德育,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为题,畅谈了对德育的思考,他建议一线教师要坚守教育的良知,保持教育的朴素,遵循教育的常识,他的真知灼见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全国著名班主任田冰冰、“班会研究第一人”丁如
瑞天的遭遇让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小学时代,我遇到了一位非常严厉的,甚至有些不近人情的体育老师。那时他刚刚毕业,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对小孩子的身体与心理的研究更是寥寥,只是一味地在体育课上要求我们做一些做不到的事,至少对于个子太小、能力不强的我来说,他的要求是过高的。我因家庭贫困,营养不良,没有长高长壮,跑步跑不快,扔铅球扔不远,跳马跳不过去……每一次我都是倒数后三名,无论我如何努力,都无法脱离这个名
2018年度人与自然组冠军,袁明辉(中国)袁明辉  野生中国自然影像学校导师,国际专业类自然摄影赛事大满贯获奖者。  获奖作品及奖项  2018年度  人与自然组别冠军、植物组高度荣誉奖  奖励  3000欧元  非洲马拉维徒步  10天  全球参加人数最多,受众最广的索尼世界摄影奖中设有一个自然摄影的组别,这些作品将镜头对准动植物和园林,以一个别样的观念与角度呈现微观生物的状态,也客观反应了自然
湖南岳麓书院来了新掌门人,叫袁名曜。袁名曜是本省宁乡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11年后获聘任岳麓书院山长。  一到任,门人就请袁名曜题写书院大门联。袁名曜说,我出个上联,你們对出来就是大门联。  “惟楚有材!”他说。   大家都在使劲想。这时,湖南贡生张中阶进来了,大家告诉他有这么回事。听完,张中阶应声对曰:   “于斯为盛!”   哇,张中阶这个对法很高阶。袁名曜出的上联典出《左传》,
梁岗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教师,全国知名班主任,班主任“国培”项目特聘导师,《新班主任》等杂志封面人物,著有《做学生最好的“心理营养师”》《创建幸福教室的35个秘密》《优秀班主任炼成记》等教育专著,被誉为“长于思考的探究型班主任”。朱永新老师将其教育思想与实践收录于《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中。  大多数班主任都习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学生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内倾型班主任会说“自己无能为力”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杨平曾在采访经济学家茅以轼时问:“一般谈论道德往往只是流于说教,而您却是从日常琐事入手,从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事例入手来谈论道德问题,这是否与您从事的研究工作有关?”茅以轼回答:“从哪个角度来谈论道德与道德本身并不冲突,因为道德实质上是一种公共服务。当每个人在享受别人提供的道德服务时,也愿意向社会提供这种服务,这时社会就能成为一个风气良好的社会。”茅以轼对道德的诠释,让身为教育工作者
阅读下列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广西东兰县,有一个名叫板烈的偏远山村,村子里有70%的留守儿童,有的孩子已经有两岁多,却重来没有叫过“爸爸妈妈”。2003年,出生于德国汉堡的卢安克来到这里,在村里人戒备的目光下开始支教,一待就是10多年。他不要一分钱,免费教孩子们音乐、美术,自然……而他自己,几乎一无所有。他说:“我不仅是教孩子们知识,开发他们的想象。最重要的,是陪他们一起
案例方法是当今世界各行各业通用的教学和职业训练方法,我国案例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已形成开发热潮。  案例方法的历史考察  “案例”一词最早出现于医学界,大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运用案例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职业训练,最早始于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  直至20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法才逐步运用到学校教育领域。特别是继续教育,案例教学法能快速促进教师专业的提升。因此,案例方法、案例教学等这些词语
1942年9月,日本军在征服东南亚6个月后,下令修筑一条由泰国到缅甸的铁路。由于时间紧迫,軍方押解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战地俘虏来的战俘,以及强行胁迫而来的泰国、中国人民,在没有机械的协助下,赶工架桥、铺铁轨。原本预计6年建完的工程,竟在一年内完工。而闻名于世的桂河大桥(即该铁路横跨北碧桂河的桥梁),桥梁全长300多公尺,仅以17个工作日完成。   炎热潮湿的蛮荒瘴疠之地,蚊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