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_f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认为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实践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习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陶冶学生的性情品质,最终促成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强化阅读  语文素养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80-02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学科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本应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因为应试的要求而变得乏味无趣,学生对语文敬而远之,因此,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迫在眉睫。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尝试,其中强化阅读实践,以多种形式的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事半功倍,收效良好。
  一、培养语文素养迫在眉睫
  语文素养,按《语文课程标准》所说应该包括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培养,过程与方法的实践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养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我们的语文学科并没有做到,以强化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语文素养的培养被边缘化。按照语文素养的要求,语文学科不僅要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性格形成,要用优秀的文化熏陶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就是要求面临高考压力的高中语文教育,还是遵循着“分数是生命线”的论断,教学围绕着知识点、考点展开,强调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识记,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训练学生的解题技能,把语文硬生生地引上应试之路。而作为语文学科本应承担的素养提升、育人功能都被边缘化了。
  其次,中学生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对我校高二学生的读书情况调查显示:一年当中能够阅读一部以上经典著作的人数仅为37.3%,这其中还包括了学校组织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假期阅读。中学生的主要读物为作文选、《读者》等杂志,都是与学生应试写作直接相关。还有便是时下比较流行的“青春派小说”、韩派小说、玄幻小说、漫画类书籍。中学生本已有限的阅读时间被大量的低俗、偏狭的快餐式阅读所占据,新课标要求的课外阅读实践,根本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经典作品的价值功能未能得到良好发挥,情况着实令人担忧。
  最后,阅读实践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言技能、学习习惯、文化素养、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等在内的素质。而阅读恰恰是贯彻这些语文素养内涵的最好方式,阅读经典对青少年文化素养的积累、道德品质的形成、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教材中就有一大批文化内涵丰富深厚的文学作品,远如孔子、孟子、庄子的言论,近如钱钟书、汪曾祺、史铁生、余秋雨等的文化散文。如果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实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学作品,使他们得到优秀文学作品的影响,逐渐培养起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爱国主义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强化阅读实践循序渐进
  学生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激发孩子身上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夸美纽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加注重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倡导对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引领学生走进经典,让他们在与经典的对话中感受文化的熏陶,在实践中获得素养的提升。
  (一)对话经典:跨越时空的交汇
  曾祥芹教授把阅读的四维空间概括为“解文、知人、论世、察己”,就是说通过阅读作品,充实自己的知识经验,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获得更多的方法技术,提高自身的能力,提升个人的综合修养。经典阅读无疑是最佳选择。因为经典作品融入了作者独特的生活阅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它以独特的无与伦比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其深度和广度为后世难以超越,对人类具有永久的魅力。它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而历久弥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是没有时间性的,它永远不会过时。
  1.拓展阅读:立足课本的经典延伸
  语文课本所涉及的文学作品,都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出来的,不说每一篇都是经典,但应该说基本上都是好文章,都能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从学生而言,出于一种厌旧心理,在看了一遍以后,往往会对这些文章失去兴趣,而且由于又掺杂了考试的成份,无形中便有了厌恶心理,所以对课本所选的作品,只能是点到为止,不能有所深入。如果这时候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迁移,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所学,而是自觉地扩展自己的阅读范围,重新点燃阅读的欲望,应该是比较好的方法。如在学习《赤壁赋》的时候,让学生阅读余秋雨的《东坡突围》、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等作品,让学生对苏东坡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2.诵读经典:朗朗书声中的无限感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经典是文化之母,诵读经典是学生获得阅读乐趣最直接的方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语文课本当中有很多经典作品,但对于学生而言光这二十几篇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为学生增加经典的阅读量,让学生积淀起深重的文化内涵,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3.读书研讨:交流擦亮后的思想火花
  读书之后必有悟,但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此时交流尤为重要。读书研讨活动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的一种,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从活动方案的提出,到活动过程的安排、活动方式的确定,乃至活动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读书研讨活动看重的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而是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思考。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感悟中,在师生、生生情感交流中,发掘出作品中的人文情趣和人文品格,不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最终使自己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4.文化讲坛:剖析经典的另一种途径
  从易中天的《品三国》到于丹的《读〈论语〉心得》《读〈庄子〉心得》再到王力群的《读〈史记〉》,百家讲坛深受全国老少的欢迎。分析其热门原因,主要是这些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对于大众而言,阅读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众不得不变换读书方式,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文化讲坛”便由此而生。文化讲坛由经过反复研读并对阅读作品形成比较独到的个人观点的学生主讲。我们鼓励学生找到一个阅读方向,并能达到“深、广、博”,形成一家之言。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时,主讲学生必然尽其全力,展其最优。而对其他的学生而言,读过的,可以与其进行共鸣,没读过的,则正是一次间接阅读的过程,在聆听同学的滔滔言辞时,既是学习,又是羡慕,也未尝不是一次新的启动。
  (二)携手文化:继往开来的传承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说到底,语文学习的过程便是一个语文实践的过程,而语文素养的提升必须依托于语文实践。我们应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阅读实践机会,不断开发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自我的语文素养。
  1.诗歌朗诵:诗海漫步洋溢激情
  为促使学生自觉地投入阅读实践活动,可以有目的地组织诗歌朗诵会,规定参赛的诗歌不仅可以是經典名篇,更可以是学生原创作品。如举办“五四”“放飞青春”歌咏比赛、国庆“祖国颂歌”诗歌朗诵比赛、元旦“迎新诗会”等,学生既可以对中外经典诗歌有更多深入地接触,也有了自由创作,融入诗歌的机会。诗歌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综合思维运用的过程,一个情感喷薄的过程,一个语言运用的过程。诗歌朗诵的过程,就是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过程,也是学生对诗歌这一文学样式最真实、最深入的阐述过程。
  2.课本剧表演:真情演绎彰显魅力
  课本剧来源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朗读和角色扮演活动。课本剧打破传统的师生教授模式,让学生在编排、演绎中获得生机活力,更加热爱语文,并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课本剧的形式丰富多彩。可以是课堂上的即兴表演,也可以是组织学生建立“课本剧表演社”,专门成立创作部、编排部、表演部来规范课本剧表演。更可以是开设专门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通过认真学习中国古今的名剧,掌握剧本的写作方法,阅读小说原著和改编后的剧本或电影,从而找到改编原著的原则与方法。
  学生选择语文教材或读本中的作品为素材,在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改编,或者尊重原著或者创新改编,可以是改写人物的性格、语言,甚至是命运。也可以从课文的某一处细节出发,进行想象合理的拓展等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课本剧作为一种实践锻炼方式,学生极感兴趣,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效果也较显著。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对作品的领悟与阐发,不能纯粹流于表演,甚至为了达到取悦观众而走向无厘头。
  3.文学社团:钟情文学张扬个性
  文学社团是学校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文学社发起的活动让学生牵起了文学之手,在阅读、鉴赏、研讨、采风、编辑的过程中,张扬个性,提升了自身的文学素养。
  文学社极大地激发了文学爱好者阅读与练笔的兴趣。文学社定期开展的文学鉴赏活动,又丰富了学校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阅读、讨论、鉴赏、评价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想。而不定期的外出采风,则让学生一面享受自然美景,一面感受文化的熏陶,在山水中怡情,在文化中感怀。
  三、培养语文素养成效初显
  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它最打动人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操守、价值观等人文素质。因此,学生阅读兴趣的增浓,阅读能力的提高,就反映了其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的提高。在循序渐进的强化阅读实践中,成效初显。
  首先,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通过阅读实践活动,学生的阅读限制逐渐被消除。学生更乐意于在课间通过读书的方式来放松,读书已成为了日常生活的必需。学生对自己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思考、阐发,于是阅读活动便由被动变为了主动,渐渐便成为了一种习惯。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来说终身受益。让学生在他的读书时代就爱上了阅读,那么,无论出于何种境地,他都将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趣的人、一个幸福的人。
  其次,语文素养得到提升。阅读正是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学生的文学修养。一位同学在《边城》的推荐语中写到:“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呀!有着水一样的市镇风情,有着水一样的渡船姑娘,更有着水一样的边城爱情故事,一切都是那么平静和缓,却又是让我们心绪澎湃。”课堂上是教不出这种体悟的。传统的经典也不再是令人痛苦的文言文了,而是承载着太多传统文化的宝典,成为学生津津乐道的经典国学。阅读把人文精神的滋养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通过阅读、体悟、表述,在熏陶中享受着无形的教育,享受着感悟的喜悦,享受着人文的润泽。
  罗曼·罗兰曾说过:“我们固然需要以强力称雄的人,但更需要有心灵的人。”提高的学生语文素养是一个长效过程,是一个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我们只有真正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才算是真正完成了语文学科的任务。有人说,语文是一门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可是,如果学生的阅读实践真正得到了落实,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就提高了,应试的分数肯定也就提高了,所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矛盾。教育应该是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达成应试的目标,而不是一味追求应试,甚至把应试教育当作了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与新的高考体制下面,这一切都将悄然发生变化,而我们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1)
  [2]杨小明.关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哲学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
  [3]曹颖群,肖琴.王松泉语文素养规律观简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31(1)
  [4]陈书桂.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 2005,(4)
其他文献
【摘要】众所周知,写作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部分高中生不会写作,不会写作导致他们怕写作,怕写作让他们产生了严重的畏难情绪。难者不会,会者不难。鉴于此,为了消除这些高中生写作的畏难情绪,急需要教师教会这些高中生各种写作的方法。让这些高中生在熟练掌握各种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随心所欲地快乐写作。让写作成为他们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快乐元素。  【关键词】提升 高中生
期刊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无人机智能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无人机在飞行中可以利用视觉传感器检测并追踪运动物体,从而引导无人机跟随运动物体运动,在此过程中无人机同时可以完成基于视觉的自定位。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视觉的无人机运动物体引导和自定位技术,其中无人机运动物体引导技术包括基于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的运动物体检测和追踪技术,无人机自定位技术主要研究了基于单目相机的利用点和直线信息的视觉定位技术。本文主要工作如下:
  (1)本文研究了适合应用在DSP平台上的运动物体检测算法
【摘要】目前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存在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低、教学效果不好等现象,究其原因,在于英语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文章以中山市中职学校服装专业为例,在对服装专业使用英语教材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存在问题,为开发中职服装专业英语校本教材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中职服装 英语教材 使用现状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此同时,写作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未能采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小学生写作的兴趣,導致小学生对写作有着明显的畏难情绪。有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急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本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浅显地谈一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 写作兴趣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
期刊
机床几何误差的在线测量与主动补偿是提升加工精度及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多自由度测头是实现机床几何误差在线测量的核心装置,各自由度相互影响是制约多自由度测头精度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机床几何误差高精度测量和溯源的应用需求,设计并研制了一种收发一体式五自由度测头,并针对多自由度相互影响引入的测量误差建立误差补偿模型,提升了五自由度测量精度,同时分析了、各自由度相互影响引入的标定误差,结合误差参数构建了直线度标定模型,提出了空间布局优化和误差测量与修正两种误差补偿方法,并完成模型验证、标定与测量、稳定性测试等实验。
【摘要】本文从单元整合、课堂整合以及拓展练习等方面,探讨对初中英语教材进行合理整合的方法,旨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英语成绩。  【关键词】单元整合 课内整合 阅读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98-01  在常规教学中,教材是我们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多数教师都是根据教材安排进行教学。新教材Go for it !(《
期刊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分为前端和后端,其中前端也称为视觉里程计。当运动过快时,视觉里程计获取的图像会出现模糊或者两帧图像之间重叠区域太少以至于无法进行特征匹配的情况,所以视觉里程计难以处理快速运动。此外当图像内容发生变化时,视觉里程计在本质上无法判断是相机发生了移动,还是外界环境发生了变化。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作为重要的惯性敏感器件,不仅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价比高的优点,还具有非常高的
重金属检测是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控制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根据环保与食品安全相关要求,重金属检出限极低,须达到ppt级。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痕量汞检测技术,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势,然而现有检测仪器存在精度低、检出限高等问题。本文从分析影响检出限的因素入手,在光源驱动、光强稳定控制、光路设计、信号处理等方面开展研究,发展了一种基于原子吸收光谱的痕量汞检测方法,有效改善了系统检出限性能,
球形管道内检测器是一种新型管道检测设备,可对管道走向、焊缝位置、泄漏损伤等重要参数进行检测,具有功耗低、检测灵敏度高、不易卡堵的优势。然而其发展受到了供电的限制,电池有限的电量及较大的体积限制了检测里程与功能的拓展。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提出了一种球形管道内检测器能量收集技术,将内检测器运行中产生的机械能量转换为电能为内部器件供电,具体工作内容如下:针对球形管道内检测器在管道内进行低频旋转运动这一能量
【摘要】后进生,是各学科老师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有针对性地辅导后进生,调动他们学习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是每位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如何转化外语后进生这个问题是我们英语教师一直存在的困扰,通过大量地观察与实践,我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对策,首先我们要研究他们落后的原因,尊重他们,包容他们,让后进生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热爱,他们才会服从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本文从高中英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出发,探讨了转化后进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