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公路工程是一项繁重复杂的工作,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病害影响着路基强度和稳定性。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公路作为巨大的载体,在交通运输上始终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公路路面的质量问题凸显,如何进行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是当前公路工程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根据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积累,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的类型及如何预防治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
引言:
公路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病害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如何解决公路建设中路基路面的病害与质量,提高工程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公路路基常见的病害类型
1.路基变形
深填、高填和半填半挖填方,往往在通车一段时间后出现下沉现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施工时压实控制不好、分层过厚、施工措施不当以及含水量等原因,使路基因为密实度不够而容易变形。另一方面往往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量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出现这种问题,会使路面变形、开裂和下陷,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大型超重车辆和超载车辆的增多造成现有公路等级过低无法满足超重车辆的要求而受重压而变形。
2.边坡滑塌
边坡滑塌是一种常见的路基病害,根据土质不同和规模不同可分为塌方和滑坡。塌方是由于土质疏松边坡向下滑动造成的,主要是由水损坏和施工不当引起的。滑坡是一部分边坡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动面下滑,主要原因是不良地质条件的破坏。一般情况下,塌方和滑坡很容易发生在土质疏松、雨水较多的地区,因为雨水的巨大冲击力致使土体陷落和下滑,造成公路路基和路面破损。
3.路基沉降
(1)整体沉降
新填路基黄土压实度较高,密度较大,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作用下整体性沉降量较小。当路基填方高度大于1.5m时,要求原地基的压实度达到85%。从已有的工程经验来看,这个值偏小,这是引起路基较大整体沉降的主要原因。
(2)局部沉降
1)水先起主导作用,这时路面局部渗水,水渗入路基导致其黄土力学性质发生较大改变,在车载作用下公路发生局部沉降;或水沿着黄土垂直裂缝入渗,逐渐形成陷穴,最终在车载或自重应力作用下发生局部沉降。
2)荷载先起主导作用,当路面防水性较好,而路面材料与路基强度不够或车辆严重超载,在车载作用下路面首先发生破坏,然后雨水入渗,从而公路局部处发生较大沉降。
3)水与荷载的耦合作用,当路面防水性不好,路面材料与路基强度也不够,在荷载与水的交替和共同作用下发生局部沉降。经现场调查发现:局部沉降多发生在主车道。
二、公路路面的病害类型
1.坑槽
坑槽主要是指沥青公路路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用之后,路面面层或者基层的集料脱落而导致路面产生坑洞,坑槽是沥青公路路面常见的一种病害,导致沥青公路路面坑槽的原因主要有:
(1)在对沥青路面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混合料的温度太高,沥青老化,造成沥青脆性增加,粘接力降低,这就会导致沥青路面在行车载荷的作用下形成坑槽,并且混合料的温度过低,就会造成摊铺不均匀,压实不充分,造成沥青路面的压实度不够也会导致沥青路面的坑槽的形成;
(2)如果路面的下面层标高的控制不严,将会造成沥青上面层结构厚度不够,从而导致在沥青路面在行车载荷的作用下,形成坑槽;
(3)沥青路面出现裂缝后,雨水或者路面积水将会渗入公路路面的基层,在行车载荷的作用下,基层很容易发生沉陷、松散的现象,从而导致面层出现龟裂的现象,进而导致沥青面层出现脱落沉陷,最终导致路面坑槽的现象。
2.裂缝
裂缝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龟裂三种形式,以下分别介绍。
(1)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发生在行车道部位,一般为条带状,其两端未延伸至路堤边缘;另一种大部分发生在紧急停车带或路肩部位(主要指硬路肩),呈月牙形,沿路肩边缘逐步扩大,此裂缝可使路基发生滑移,危险性较大。纵向裂缝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地基原因。②路基施工原因。③水的渗透破坏。
(2)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一般垂直于路面中线,发展于硬路肩并逐渐贯通全部路幅,可分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其成因主要以下几种:①材料收缩引起横向裂缝。②沥青及混凝土温缩引起裂缝。③差异沉降引起裂缝。
(3)龟裂
龟裂是相互交错的疲劳裂缝,形成一系列多边形小块组成的网状开裂,它的初始形态是沿轮迹带出现单条或多条平行的纵缝,而后,在纵缝间出现横向或斜向连接缝,形成缝网。龟裂主要是由于路面的整体强度不足而引起的。有以下几点原因:①面层下结构层强度不足。②沥青厚度不足或不均。③面层开裂未及时封填并伴随水分侵入。④沥青用料设计不合理或拌合不均。
三、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
1.加强公路沿线排水、防护工作
公路排水是公路病害的重要环节,其包括三个方面:
(1)在设计过程,由于投资的因素,设计单位减少或省略了排水沟及防护此项工程量,交付使用后,频繁产生水毁、滑塌及翻浆病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实地调查,精心布设。
(2)在施工過程中,技术人员一定要认真履行合同文件有关要求的同时,还要认真执行《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程序,雨后及时排除路基、路面的积水,及时清理开挖纵向排水沟,填筑和开挖时做好相应的平整度和横坡度,同时及时碾压,防止雨水通过地表、边沟、路肩侵入路基或基层中。
(3)加强公路交付使用的养护工作。掌握四季气候的变化,及时清理积水、积雪,疏通边沟及排水设施,路面出现裂缝及松散的地方加铺磨耗层补强,出现翻浆及时开挖换填集料等。
2.预防路面出现早期损坏
在现有的规范和标准指导下,应该采取下列措施来防止公路路面的早期破坏。
(1)学习国外成功经验,开展柔性基层路面的研究和建设,逐步改变半刚性基层路面一统天下的局面,为路面设计提供更多选择。
(2)大力打击超载运输,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在当前不能杜绝超载车行驶高速公路的情况下,加强养护管理,防止病害的进一步发展;引进动态称重技术,改变现有收费方式,按实际吨位进行收费,遏止超载车对高速公路恶性行驶。
(3)严格施工组织,科学合理地安排工期,不搞献礼工程。
(4)重视并协调公路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均匀度、平整度和构造深度等指标,特别处理好平整度与压实度的关系。不能过分追求平整度而牺牲压实度,而是要在保证压实度的基础上追求平整度,否则通车后的路面极易发生水破坏以及松散、车辙等早期病害。
(5)加强路面材料控制,优化级配。
四、结语
总之,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建设也迎来了高潮期,这个过程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时,应结合具体路段进行建设,针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中的常见病害,合理选择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促进公路工程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新峰.探讨公路工程路基病害治理措施[J].民营科技,2009(8).
[2]麦麦提·沙吾提.浅析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8,24:15.
[3]王金国.沥青路面防裂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8,21:30.
[4]郑昌礼.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关键词】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
引言:
公路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病害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如何解决公路建设中路基路面的病害与质量,提高工程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公路路基常见的病害类型
1.路基变形
深填、高填和半填半挖填方,往往在通车一段时间后出现下沉现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施工时压实控制不好、分层过厚、施工措施不当以及含水量等原因,使路基因为密实度不够而容易变形。另一方面往往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量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出现这种问题,会使路面变形、开裂和下陷,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大型超重车辆和超载车辆的增多造成现有公路等级过低无法满足超重车辆的要求而受重压而变形。
2.边坡滑塌
边坡滑塌是一种常见的路基病害,根据土质不同和规模不同可分为塌方和滑坡。塌方是由于土质疏松边坡向下滑动造成的,主要是由水损坏和施工不当引起的。滑坡是一部分边坡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动面下滑,主要原因是不良地质条件的破坏。一般情况下,塌方和滑坡很容易发生在土质疏松、雨水较多的地区,因为雨水的巨大冲击力致使土体陷落和下滑,造成公路路基和路面破损。
3.路基沉降
(1)整体沉降
新填路基黄土压实度较高,密度较大,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作用下整体性沉降量较小。当路基填方高度大于1.5m时,要求原地基的压实度达到85%。从已有的工程经验来看,这个值偏小,这是引起路基较大整体沉降的主要原因。
(2)局部沉降
1)水先起主导作用,这时路面局部渗水,水渗入路基导致其黄土力学性质发生较大改变,在车载作用下公路发生局部沉降;或水沿着黄土垂直裂缝入渗,逐渐形成陷穴,最终在车载或自重应力作用下发生局部沉降。
2)荷载先起主导作用,当路面防水性较好,而路面材料与路基强度不够或车辆严重超载,在车载作用下路面首先发生破坏,然后雨水入渗,从而公路局部处发生较大沉降。
3)水与荷载的耦合作用,当路面防水性不好,路面材料与路基强度也不够,在荷载与水的交替和共同作用下发生局部沉降。经现场调查发现:局部沉降多发生在主车道。
二、公路路面的病害类型
1.坑槽
坑槽主要是指沥青公路路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用之后,路面面层或者基层的集料脱落而导致路面产生坑洞,坑槽是沥青公路路面常见的一种病害,导致沥青公路路面坑槽的原因主要有:
(1)在对沥青路面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混合料的温度太高,沥青老化,造成沥青脆性增加,粘接力降低,这就会导致沥青路面在行车载荷的作用下形成坑槽,并且混合料的温度过低,就会造成摊铺不均匀,压实不充分,造成沥青路面的压实度不够也会导致沥青路面的坑槽的形成;
(2)如果路面的下面层标高的控制不严,将会造成沥青上面层结构厚度不够,从而导致在沥青路面在行车载荷的作用下,形成坑槽;
(3)沥青路面出现裂缝后,雨水或者路面积水将会渗入公路路面的基层,在行车载荷的作用下,基层很容易发生沉陷、松散的现象,从而导致面层出现龟裂的现象,进而导致沥青面层出现脱落沉陷,最终导致路面坑槽的现象。
2.裂缝
裂缝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龟裂三种形式,以下分别介绍。
(1)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发生在行车道部位,一般为条带状,其两端未延伸至路堤边缘;另一种大部分发生在紧急停车带或路肩部位(主要指硬路肩),呈月牙形,沿路肩边缘逐步扩大,此裂缝可使路基发生滑移,危险性较大。纵向裂缝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地基原因。②路基施工原因。③水的渗透破坏。
(2)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一般垂直于路面中线,发展于硬路肩并逐渐贯通全部路幅,可分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其成因主要以下几种:①材料收缩引起横向裂缝。②沥青及混凝土温缩引起裂缝。③差异沉降引起裂缝。
(3)龟裂
龟裂是相互交错的疲劳裂缝,形成一系列多边形小块组成的网状开裂,它的初始形态是沿轮迹带出现单条或多条平行的纵缝,而后,在纵缝间出现横向或斜向连接缝,形成缝网。龟裂主要是由于路面的整体强度不足而引起的。有以下几点原因:①面层下结构层强度不足。②沥青厚度不足或不均。③面层开裂未及时封填并伴随水分侵入。④沥青用料设计不合理或拌合不均。
三、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
1.加强公路沿线排水、防护工作
公路排水是公路病害的重要环节,其包括三个方面:
(1)在设计过程,由于投资的因素,设计单位减少或省略了排水沟及防护此项工程量,交付使用后,频繁产生水毁、滑塌及翻浆病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实地调查,精心布设。
(2)在施工過程中,技术人员一定要认真履行合同文件有关要求的同时,还要认真执行《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程序,雨后及时排除路基、路面的积水,及时清理开挖纵向排水沟,填筑和开挖时做好相应的平整度和横坡度,同时及时碾压,防止雨水通过地表、边沟、路肩侵入路基或基层中。
(3)加强公路交付使用的养护工作。掌握四季气候的变化,及时清理积水、积雪,疏通边沟及排水设施,路面出现裂缝及松散的地方加铺磨耗层补强,出现翻浆及时开挖换填集料等。
2.预防路面出现早期损坏
在现有的规范和标准指导下,应该采取下列措施来防止公路路面的早期破坏。
(1)学习国外成功经验,开展柔性基层路面的研究和建设,逐步改变半刚性基层路面一统天下的局面,为路面设计提供更多选择。
(2)大力打击超载运输,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在当前不能杜绝超载车行驶高速公路的情况下,加强养护管理,防止病害的进一步发展;引进动态称重技术,改变现有收费方式,按实际吨位进行收费,遏止超载车对高速公路恶性行驶。
(3)严格施工组织,科学合理地安排工期,不搞献礼工程。
(4)重视并协调公路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均匀度、平整度和构造深度等指标,特别处理好平整度与压实度的关系。不能过分追求平整度而牺牲压实度,而是要在保证压实度的基础上追求平整度,否则通车后的路面极易发生水破坏以及松散、车辙等早期病害。
(5)加强路面材料控制,优化级配。
四、结语
总之,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建设也迎来了高潮期,这个过程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时,应结合具体路段进行建设,针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中的常见病害,合理选择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促进公路工程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新峰.探讨公路工程路基病害治理措施[J].民营科技,2009(8).
[2]麦麦提·沙吾提.浅析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8,24:15.
[3]王金国.沥青路面防裂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8,21:30.
[4]郑昌礼.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