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中学音乐歌唱教学中,我通过在歌唱发声训练方面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在发声训练时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声音与气息的关系、呼气与吸气的关系、声音靠前与靠后的关系、喉咙打开与面罩共鸣点的关系等。只要我们认识了歌唱训练中的这一对对关系,全面统一地调动歌唱发声的各个器官,处理好它们之间的矛盾,那么在歌唱时就能够达到声音的和谐、饱满、统一,就能达到声情并茂,较为自如的进行歌曲演唱。
一、处理好声音与气息的关系
在歌唱教学中,我们常常提示学生呼吸不能往上提,用“拍皮球”的事例来说明气息向下、声音向上的对抗原理。著名歌唱家贝基在讲学时强调:“声音的高低与气息的感觉是成反比的。”我在歌唱教学中体会到:声音越高,气息越要往下沉,特别是唱高音时这种往下沉、往下坐的感觉越是强烈,这对唱高音稳定喉结也是有帮助的。有的同学唱到高音或换声区时气息就僵硬了,此时要用气息支持进行歌唱很困难,喉结不由自主地往上提,声音就唱出来了。然而,这种声音是逼紧、卡喉、不美的。为此,我们可以做一些辅助练习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呼吸感觉。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开喉、下放喉结和气息运行往下的感觉,从而克服“声多气少”、“气多声少”的现象。所以,希望初学者要充分认识声与气的关系,处理好声与气的关系,才能把歌曲演唱得委婉、圆润和甜美。
二、处理好呼气与吸气的关系
在歌唱中,歌唱的呼吸是极为重要的,歌唱的呼与吸是一对动作相反的运动过程,是一对矛盾。那么,我们在歌唱时应该如何来处理和解决好这对矛盾呢?大家知道,我们的日常呼吸是一种无意识的运动,而歌唱中的呼吸则是一种人为的、有意识的运动。因为需要根据歌唱发声艺术表现的要求来确定其呼吸的长度和力度,并按照音的高低强弱变化和句子的长短变化来进行调节。因此,想掌握歌唱呼吸,就必须经过专门训练。通常的呼吸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也称浅呼吸,是歌唱发声应该避免的。这里我主要说说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又叫深呼吸,这是一种主要依据下降横隔膜,用腹部肌肉来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气息吸在胸腔下部横隔膜处,腰围一圈有气环感觉,就象风箱的皮囊装满了气一样,并保持一定的弹性与张力,发声时,控制胸腔扩张,横膈膜下降的肌肉群不能松弛,气息形成强有力的呼吸对抗和呼吸支点。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洛蒂形容说:“象便秘的人蹲马桶一样的感觉,也象武士在发功时的积极状态。”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应巧用“呼吸”,使之协调运动,使横膈膜给予声音应有的支持,最终达到两者之间的协调与统一,形成气声结合得很好的美妙歌唱。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方法让学生去体会:A、饱闻花香的呼吸感觉;B、爬山或者跑步进行剧烈运动时的呼吸感觉;C、跳水运动员在跳水前那一瞬间的呼吸感觉;D、当人劳累后坐下休息时的呼吸感觉;E、人在伤心或打喷嚏前瞬间的呼吸感觉;F、当一个人与别人吵架或争执时,气愤地说了个“哼”字时的呼吸感觉……这些呼吸感觉都可以体会到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
三、处理好声音靠前与靠后的关系
靠前与靠后是针对声音而言,一般说来民族唱法的声音要比美声唱法的声音靠前些,反之,美声唱法则比民族唱法的位置要靠后些。声音的靠前与靠后只是相对而言,靠前不能白着嗓子唱,靠后不能没有声音的焦点。好的声音应在打开喉咙的基础上通过咽腔——鼻咽腔——用“意念”投射到头腔——到面罩眉心处。再顺着软腭上口盖发出,也就是说声音在口腔后部绕个弯,再唱出来,歌唱家贝基在讲学时说:“声音进入面罩就等于是嗓子后面加了一面镜子。”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声音安放的前后关系。在歌唱教学中强调整体共鸣,要求声音明亮靠前,不能忽视声音的厚度与气息的深度,在要求声音浑厚饱满时,不能忽视声音的靠后,体现声音的亮点与集中。
四、处理好打开喉咙与面罩共鸣点的关系
歌唱发声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A、尽量打开喉咙;B、横隔膜支持呼吸;C、面罩共鸣。意大利歌唱大师们认为:呼吸是歌唱的动力,而喉咙则是发声的关键。贝基对此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打开喉咙的重要性就如同你从房间出来要先开门一样。所以,我们打开喉咙称为发声前的准备。如果我们用微笑和半打哈欠的状态进行歌唱,就能获得正确的喉部位置,使声音较为顺利地进入到面罩共鸣区。在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打开喉咙不撑硬,有共鸣点声音不逼紧,最好的做法是在用打哈欠、微笑与打开喉咙和上部共鸣腔体的同时,培养学生控制声传方向的能力,即有意识地将声音投射到面罩共鸣处,从而获得通畅明媚的歌声。在训练共鸣时,可以从哼鸣练习开始,先闭嘴哼唱,再里面闭上,前面将嘴唇张开练习,然后张开嘴哼唱,但不要提软腭。练哼鸣时音量不要太大,点要集中,抓住感觉后再逐渐放开音量唱母音练习。歌唱是整体艺术,打开喉咙、好的呼吸支持、面罩共鸣点这三者相互关联,共同控制着歌唱发声的全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立体思维的歌唱意识。
正确的歌唱方法能决定歌唱的质量,我们在进行歌唱训练时要注意调动歌唱发声的所有器官,处理好发声训练时出现的各种对抗关系,进行全身心的歌唱,那么我们的演唱水平一定会大大提高,我们的歌声一定是圆润、和谐而委婉动听的了。
(作者单位:628400四川省苍溪县实验中学)
一、处理好声音与气息的关系
在歌唱教学中,我们常常提示学生呼吸不能往上提,用“拍皮球”的事例来说明气息向下、声音向上的对抗原理。著名歌唱家贝基在讲学时强调:“声音的高低与气息的感觉是成反比的。”我在歌唱教学中体会到:声音越高,气息越要往下沉,特别是唱高音时这种往下沉、往下坐的感觉越是强烈,这对唱高音稳定喉结也是有帮助的。有的同学唱到高音或换声区时气息就僵硬了,此时要用气息支持进行歌唱很困难,喉结不由自主地往上提,声音就唱出来了。然而,这种声音是逼紧、卡喉、不美的。为此,我们可以做一些辅助练习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呼吸感觉。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开喉、下放喉结和气息运行往下的感觉,从而克服“声多气少”、“气多声少”的现象。所以,希望初学者要充分认识声与气的关系,处理好声与气的关系,才能把歌曲演唱得委婉、圆润和甜美。
二、处理好呼气与吸气的关系
在歌唱中,歌唱的呼吸是极为重要的,歌唱的呼与吸是一对动作相反的运动过程,是一对矛盾。那么,我们在歌唱时应该如何来处理和解决好这对矛盾呢?大家知道,我们的日常呼吸是一种无意识的运动,而歌唱中的呼吸则是一种人为的、有意识的运动。因为需要根据歌唱发声艺术表现的要求来确定其呼吸的长度和力度,并按照音的高低强弱变化和句子的长短变化来进行调节。因此,想掌握歌唱呼吸,就必须经过专门训练。通常的呼吸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也称浅呼吸,是歌唱发声应该避免的。这里我主要说说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又叫深呼吸,这是一种主要依据下降横隔膜,用腹部肌肉来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气息吸在胸腔下部横隔膜处,腰围一圈有气环感觉,就象风箱的皮囊装满了气一样,并保持一定的弹性与张力,发声时,控制胸腔扩张,横膈膜下降的肌肉群不能松弛,气息形成强有力的呼吸对抗和呼吸支点。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洛蒂形容说:“象便秘的人蹲马桶一样的感觉,也象武士在发功时的积极状态。”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应巧用“呼吸”,使之协调运动,使横膈膜给予声音应有的支持,最终达到两者之间的协调与统一,形成气声结合得很好的美妙歌唱。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方法让学生去体会:A、饱闻花香的呼吸感觉;B、爬山或者跑步进行剧烈运动时的呼吸感觉;C、跳水运动员在跳水前那一瞬间的呼吸感觉;D、当人劳累后坐下休息时的呼吸感觉;E、人在伤心或打喷嚏前瞬间的呼吸感觉;F、当一个人与别人吵架或争执时,气愤地说了个“哼”字时的呼吸感觉……这些呼吸感觉都可以体会到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
三、处理好声音靠前与靠后的关系
靠前与靠后是针对声音而言,一般说来民族唱法的声音要比美声唱法的声音靠前些,反之,美声唱法则比民族唱法的位置要靠后些。声音的靠前与靠后只是相对而言,靠前不能白着嗓子唱,靠后不能没有声音的焦点。好的声音应在打开喉咙的基础上通过咽腔——鼻咽腔——用“意念”投射到头腔——到面罩眉心处。再顺着软腭上口盖发出,也就是说声音在口腔后部绕个弯,再唱出来,歌唱家贝基在讲学时说:“声音进入面罩就等于是嗓子后面加了一面镜子。”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声音安放的前后关系。在歌唱教学中强调整体共鸣,要求声音明亮靠前,不能忽视声音的厚度与气息的深度,在要求声音浑厚饱满时,不能忽视声音的靠后,体现声音的亮点与集中。
四、处理好打开喉咙与面罩共鸣点的关系
歌唱发声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A、尽量打开喉咙;B、横隔膜支持呼吸;C、面罩共鸣。意大利歌唱大师们认为:呼吸是歌唱的动力,而喉咙则是发声的关键。贝基对此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打开喉咙的重要性就如同你从房间出来要先开门一样。所以,我们打开喉咙称为发声前的准备。如果我们用微笑和半打哈欠的状态进行歌唱,就能获得正确的喉部位置,使声音较为顺利地进入到面罩共鸣区。在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打开喉咙不撑硬,有共鸣点声音不逼紧,最好的做法是在用打哈欠、微笑与打开喉咙和上部共鸣腔体的同时,培养学生控制声传方向的能力,即有意识地将声音投射到面罩共鸣处,从而获得通畅明媚的歌声。在训练共鸣时,可以从哼鸣练习开始,先闭嘴哼唱,再里面闭上,前面将嘴唇张开练习,然后张开嘴哼唱,但不要提软腭。练哼鸣时音量不要太大,点要集中,抓住感觉后再逐渐放开音量唱母音练习。歌唱是整体艺术,打开喉咙、好的呼吸支持、面罩共鸣点这三者相互关联,共同控制着歌唱发声的全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立体思维的歌唱意识。
正确的歌唱方法能决定歌唱的质量,我们在进行歌唱训练时要注意调动歌唱发声的所有器官,处理好发声训练时出现的各种对抗关系,进行全身心的歌唱,那么我们的演唱水平一定会大大提高,我们的歌声一定是圆润、和谐而委婉动听的了。
(作者单位:628400四川省苍溪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