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传承作用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cet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非常具有道德色彩的德性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脉。对中国传统文化取精华、除糟粕,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传承作用。
  [关 键 词]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传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08-0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东方文化的主要代表,在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懈的精神追求,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价值的体现正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纽带,体现其先进性与独特性。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脊梁,担负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价值观建设的重任。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为切入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镜,发挥其传承作用,是现代德育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一)历史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社会观念的历史累积,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其蕴含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的优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1]。几千年中国历史发展历程中,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文化堪称灵魂与脊梁,维系中华民族代际传承,推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人是文化的存在物,是历史的诠释者,在一定的文化传统中生成,体现了人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在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话语传入中国之前,中华文明在与西方文明的历史遭际中做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回应,却难以阻挡中华历史文明与异质文化的剧烈冲突与离析分崩。彼时的传统文化实际上成为横亘在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屏障。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改良派以中国儒家经典常用的政治用语诠释社会主义理论,以“群”意指社会,将“社会主义”译为“人群主义”,将社会主义学说诠释成“以群为体,以变为用”[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革命派以“民生”诠释社会问题,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并自陈“不学外国直接来讲社会主义,要拿民生这个中国古名词来替代社会主义”“始意就是在正本清源”[3],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无不渗透在中国人理解社会主义的认知之中。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使中国的社会思想和社会运动体现出“徘徊不定,不能自信的状况”[4],最早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国人历经挫折,在喧嚣的社会思潮混战中认定了科学社会主义,“使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5],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与当代互化的双重进程,进而构成了探索、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精神性基础。
  (二)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华,对于中华民族来讲,具有永恒的价值,这是在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变迁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仍需要以传统文化为镜,反思其所蕴含的当代价值:
  1.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价值。天人之学、群体和谐之学、道德人文之学、利义调适之学、忠恕宽人之学、大同小康之学等对中华民族的历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支柱,天下一家、民胞物与、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一统思想,自古以来激发着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形成了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促成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和进步。
  2.中国传统文化富有着深厚的道德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观点,体现着其对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作用。像“恭、宽、信、敏、惠”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文化观点,指导着人们构建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解决自己的人生价值问题以及社会道德问题[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7]。”这说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成为滋养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丰富土壤、接续中华文明的精神命脉、塑造民族性格的重要法宝、振奋民族精神的智慧源泉,有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益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3.中国传统文化育化着积极的社会价值。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宏观,重视“和谐”“中庸”之道,以此作为万物才得以生长、天下得以太平、国家得以兴旺、个人得以幸福的前提条件。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和而不同、崇尚仁义、经世务实、戒奢以俭、讲究信用、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注重整体、辩证思维等历史智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同样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8],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可持续发展观、老子的公平正义观、人文主义、民本主义、中庸之道的孔子德治思想,包括依法治国、富国强兵、制度创新的商鞅法治思想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9]。
  二、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传承载体,构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德性文化,彰显出浓厚的道德色彩,应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以传统文化为镜,取精华、弃糟粕,应用于现代德育教育,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传承载体,在此基础上构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体系。
  (一)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为启示,确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当前,大学生面对着日益复杂尖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功利主义、道德滑坡等社会现实。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和合精神”,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实践、社会风尚融为一体,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秩序的认识、理念与价值追求,对确立大学生形成生态价值观、公民价值观、个体价值观等价值观念体系意义重大,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载体,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二)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传承为主线,构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以“仁、义、礼、智、信”为道德规范,包含着“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等传统美德。一方面成为个人修养的主要内容,同时更是处理当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精英力量,对这些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需要在传承基础上将其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理应成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源泉,要加以适应时代的改革创新,不断挖掘中国传统伦文化中的新思想、新动力。
  (三)以中国传统德育模式为借鉴,开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新途径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模式采用的是国家引导、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个人修炼为一体的“践履习行”德育模式,讲求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存在严重的“知行不一”偏差,教育方法中存在重灌输、重说教,轻自觉、轻实践的倾向,仅仅将价值观教育实践定位于一门课程。这与中国古代对道德准则躬行不悖,重视自身修养实践,并外化于行动的“于内而形于外”德育模式存在较大差距。“践履习行”的传统德育模式恰恰反映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吸收、借鉴这一模式,促进大学生个体的价值观自觉,这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7]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2]饮冰室文集点校[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128.
  [3]孙中山著作选编(下)[M].北京:中华书局,2011:833-836.
  [4]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01.
  [5]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18-319.
  [6]张耀灿.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6(1):4-7.
  [8]李孝纯.谈谈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与时代价值[J].江淮论坛,2014(6):25.
  [9]叶自成,赵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及其当代意义[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4):87.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改革是目前炙手可热的话题。“项目制”教学法的运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对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子项目课程进行教学的整体设计。新的课程以培养“能设计、会装饰、善工艺”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为宗旨,采用“工学交替、校企结合”的教学、实训并进的方式进行教学。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设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
期刊
[摘 要] 高职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长期以来高职教育都较为偏重专业教育而忽视了学生通识教育知识和素养的培养。首先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了内涵研究,并对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探析,提出将通识教育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时代提出的更高要求。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本科毕业论文是在校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实践锻炼。在学生、教师、学校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并从这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关 键 词] 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26-02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重
期刊
[摘 要] 学校根据其专业特点和合作企业的具体情况,紧扣“做中学、学中做”内涵,创新各专业的具体运行模式,形成各自的特色。“厂中校”模式兼具理论和实训功能,发挥服务教学的作用。辽宁水利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建立了合作关系,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与物流园区对接的长效机制,实现招生与招工、员工与学生、课堂与岗位、学习与实践的全面对接,形成主动融入、相互服务、双元育人的合作模式。  [
期刊
[摘 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以新型的培养模式进行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指明方向,为国家快速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关 键 词] 高职;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44-02  国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播音主持专业产生了正音类基础问题。成人非母语语音辨别敏感性低,故隐蔽性高、正音难度大的语音问题关键不在于发音训练,而在于听辨能力的训练。听辨训练可具体化为对比练习、难度递进练习、训练结果外显化,以保证训练在教师的控制下高效完成并获得稳定的结果。  [关 键 词] 播音主持;正音;听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
期刊
[摘 要] 随着宁波市来华留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加,留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学历衔接教育成为各大高校的重点研究内容。引用数据、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解析宁波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的学习现状,描述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深入思考来华留学生学习问题的改进策略,积极发掘帮助留学生衔接学历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 翻转课堂作为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被各个学科的教师接受。概述了翻转课堂的特点,通过具体教学案例,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 键 词] 翻转课堂;英语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72-02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反
期刊
[摘 要] 以一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观察该学院参加过和没参加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区别。随机选取了6位已经参加了广东省与英国合作举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培训的大学英语教师和6位没有参加教学法培训的大学英语教师,组成两个小组,再随机选取每位教师的5节英语课堂,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察清单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没有参加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培训的英语教师在课堂中会更多地使用母
期刊
[摘 要] 近些年,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新的趋势,所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培养就变得十分重要,而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主要平台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以,如何对思想政治课进行合理的改革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探究在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要求、存在的问题及如何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