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索德克和他胖胖的女朋友一走进画廊,立刻聚集了大家的目光,他个头不高,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太多了。他咧开嘴笑了,马上说了一大串话:“我们该谈点什么呢?谈谈毛主席?你们的文字比我们的漂亮,姑娘也比我们的漂亮!哦,北京可真漂亮,北京一直这么漂亮吗?”
所有人都有点拘谨地打量他,他是索德克,78岁,捷克最有名的摄影大师之一,他在地下室拍摄的照片令人过目难忘。但气氛依然局促,于是索德克继续说话:“我打算来中国结婚来着,我和我的女朋友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可是我忘了带出生证了。算了,下次吧!那将是我第四次结婚。”
这就是索德克,天马行空、精力充沛,他的作品里,总有那些鲜艳乃至艳俗的色彩,画满星光的窗户,以及女人的身体。事实上,我们很难触碰到他的另外一面,他在纳粹集中营死里逃生,他用于创作的是一个墙面斑驳的地下室,他曾经被要求定期去警局报告行踪……
当问到他,为什么他的许多模特都是肥胖的,他回答:“在欧洲,我曾经就是那个为数不多的饿肚子的人,肥胖女性令我感觉富足。”
当问到他在纳粹集中营的经历时,他回答:“我已经老了,所以不想提过去的事情,很难受。”
当问到他,为什么选择在背景斑驳的地下室创作时,他回答:“我告诉你实话,第一,人体不应该放在白背景前;第二,这样我就不用再处理背景了。很简单,往往原因就是这么简单,战争、杀戮、爱的原因,都往往是如此简单。”
他一笔带过了这些经历,但是一切都如此显而易见,他的作品是阴暗地下室里开出的鲜艳花朵,而这花朵的养料是自由与爱。
爱是一样的,痛也一样
1935年,简·索德克出生在捷克布拉格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是双胞胎中的弟弟。二战后期,他们一家人被送往德国的集中营。兄弟俩幸运地活了下来,但其他家人全都丧命于此。他们活下来的一个原因是,当时德国著名的死亡医生曼达尔,喜欢用孪生兄弟做活体实验,这让他们活得长些,熬到了战争结束。
离开集中营后,索德克去了工厂和农场打工以维持生计,在这里,他凑巧看到了美国摄影家爱德华·史泰钦编辑的画册《人类大家庭》,这些作品展现了不同种族的人如何生活,一个婴儿又是如何诞生、成熟直至衰老,史泰钦说:“我们每个人都与别人一样,我们都是人类。”
这促使索德克拿起了相机,而到如今,他拍照已经 60年了,在北京 See+画廊举行的座谈会上,索德克再次提及贯穿它一生的理念:“我想再说一次,我们都是一样的。也许有人白些 ,有人黑些,有些人有美丽的吊眼梢,但是我们都是一样的。想要和平,想要爱和被爱,想要不挨饿、不受苦。我想要展示出这种‘同一’,境遇是一样的,爱是一样的,痛也是一样的。”
然而他的摄影生涯并不顺利,他的活泼天性,遇上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斯大林时代,社会主义控制了艺术。1950年,索德克在布拉格工业学院学习摄影,却被认为“每天沉迷于性幻想”,最终被劝退。
现在,我在1913年
16岁开始,索德克成了一家印刷厂的制版工,完成工作之外,他满脑子的胡思乱想。上世纪 60年代,捷克迎来了一股自由空气,当时捷克的领导人实行一种“人性化的社会主义”,索德克也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许多作品,那时的创作充满了一种等待和快活的意味。
好景不长,1968年,捷克迎来了“布拉格之春”,政治环境空前紧张,索德克的不少朋友相继逃离或者遇难,而他的婚姻也在这时破裂。从 70年代开始,他白天在印刷厂上班,晚上独自创作。正是从这时开始,他的拍摄地由户外转入了地下室,开始一段极为孤独的创作。
地下室里阴暗潮湿,霉菌生长,在墙壁上形成奇怪的图案。但索德克是这儿的主宰,是镜头背后的君王。他的模特很多,有青春期的少女,也有饱经风霜的妇人,有孕妇,也有他自己。他的道具很有限,几件破旧的戏袍、一件紧身胸衣、几个娃娃、一顶草帽、一个 500瓦的灯泡、一台古老的单声道唱片机、几张录有吵闹摇滚乐的唱片以及廉价的酒。
他导演了这些放浪、苦涩又幽默的情色故事,而模特们都愿意在他面前裸露自己,“我总是以一种崇敬爱慕的眼光去看她们,当我展示我的照片的时候,我不会有一丝尴尬,我照片中的模特绝不会是丑陋的、滑稽可笑的,或许在你的眼中她们并不太美,但我看到了她们的美。”
他用的是一台老旧的潘太康相机,而他的照片最令人难忘之处,是他用手工上色给照片涂抹上的奇幻色彩。那些色彩俗丽而动人,他在墙壁上画上窗户,画上微风吹起的纱帘,窗外是璀璨的星空。不难想象在风声鹤唳的政治环境之下,这些色彩代表的寓意。
索德克的照片签下的拍摄日期,总是比当时早 100年。对此,他解释说:“在捷克,我很多次被警察调查和审讯。因为怕他们检查我的照片,我就签 100年前,我说这不是我拍的,我爷爷拍的,还真有用。现在我生活在自由国家,但这已经成了我的传统 ,我继续这样把制作日期往前签 100年。现在 ,我在 1913年。”
生命又甜又长
索德克说:“摄影的基本主题,说实在的,是所有的东西;然而对我而言,绝大部分意味着‘人’。我不得不说的故事是有关爱情、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身体、死亡、欲望……我注视着众多的脸孔、腿、肩膀,为之着迷。我从来不太在意技巧或风景,仅对人类表情感兴趣。”
在他的作品中,有对人最深的爱和怜悯。在上世纪 80年代中期的捷克,一个原本应当被安置在收容所的十四岁的女孩,被送到了精神病医院。她被当作精神病人残忍地对待,为了逃跑,女孩将医院付之一炬。而消防队员赶到现场后,竟然没有带水,他们说:“既然里面都是些白痴,而他们死了反而好些。”这激怒了索德克,他拍摄了以《火焰》命名的系列照片,年轻的女模特打扮得像希腊神话中的女神,手持火把,照亮黑暗。
现在索德克已经 78岁了,他神采奕奕,并未停止创作,他幽默地说:“尽管我假装自己并不老,但其实我已经很老很老了,我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种事情。你可以对自己撒谎,告诉自己你并不老,唯一的问题就是记着不要照镜子。一照镜子就全完了。”
他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政治的风浪,但他告诉我们:“老人们通常认为生命苦短,我想告诉你,生命又甜又长。我可以发誓。因为美取决于主人的双眼,谁有能力看到日出花开,谁就能看到美。”
所有人都有点拘谨地打量他,他是索德克,78岁,捷克最有名的摄影大师之一,他在地下室拍摄的照片令人过目难忘。但气氛依然局促,于是索德克继续说话:“我打算来中国结婚来着,我和我的女朋友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可是我忘了带出生证了。算了,下次吧!那将是我第四次结婚。”
这就是索德克,天马行空、精力充沛,他的作品里,总有那些鲜艳乃至艳俗的色彩,画满星光的窗户,以及女人的身体。事实上,我们很难触碰到他的另外一面,他在纳粹集中营死里逃生,他用于创作的是一个墙面斑驳的地下室,他曾经被要求定期去警局报告行踪……
当问到他,为什么他的许多模特都是肥胖的,他回答:“在欧洲,我曾经就是那个为数不多的饿肚子的人,肥胖女性令我感觉富足。”
当问到他在纳粹集中营的经历时,他回答:“我已经老了,所以不想提过去的事情,很难受。”
当问到他,为什么选择在背景斑驳的地下室创作时,他回答:“我告诉你实话,第一,人体不应该放在白背景前;第二,这样我就不用再处理背景了。很简单,往往原因就是这么简单,战争、杀戮、爱的原因,都往往是如此简单。”
他一笔带过了这些经历,但是一切都如此显而易见,他的作品是阴暗地下室里开出的鲜艳花朵,而这花朵的养料是自由与爱。
爱是一样的,痛也一样
1935年,简·索德克出生在捷克布拉格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是双胞胎中的弟弟。二战后期,他们一家人被送往德国的集中营。兄弟俩幸运地活了下来,但其他家人全都丧命于此。他们活下来的一个原因是,当时德国著名的死亡医生曼达尔,喜欢用孪生兄弟做活体实验,这让他们活得长些,熬到了战争结束。
离开集中营后,索德克去了工厂和农场打工以维持生计,在这里,他凑巧看到了美国摄影家爱德华·史泰钦编辑的画册《人类大家庭》,这些作品展现了不同种族的人如何生活,一个婴儿又是如何诞生、成熟直至衰老,史泰钦说:“我们每个人都与别人一样,我们都是人类。”
这促使索德克拿起了相机,而到如今,他拍照已经 60年了,在北京 See+画廊举行的座谈会上,索德克再次提及贯穿它一生的理念:“我想再说一次,我们都是一样的。也许有人白些 ,有人黑些,有些人有美丽的吊眼梢,但是我们都是一样的。想要和平,想要爱和被爱,想要不挨饿、不受苦。我想要展示出这种‘同一’,境遇是一样的,爱是一样的,痛也是一样的。”
然而他的摄影生涯并不顺利,他的活泼天性,遇上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斯大林时代,社会主义控制了艺术。1950年,索德克在布拉格工业学院学习摄影,却被认为“每天沉迷于性幻想”,最终被劝退。
现在,我在1913年
16岁开始,索德克成了一家印刷厂的制版工,完成工作之外,他满脑子的胡思乱想。上世纪 60年代,捷克迎来了一股自由空气,当时捷克的领导人实行一种“人性化的社会主义”,索德克也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许多作品,那时的创作充满了一种等待和快活的意味。
好景不长,1968年,捷克迎来了“布拉格之春”,政治环境空前紧张,索德克的不少朋友相继逃离或者遇难,而他的婚姻也在这时破裂。从 70年代开始,他白天在印刷厂上班,晚上独自创作。正是从这时开始,他的拍摄地由户外转入了地下室,开始一段极为孤独的创作。
地下室里阴暗潮湿,霉菌生长,在墙壁上形成奇怪的图案。但索德克是这儿的主宰,是镜头背后的君王。他的模特很多,有青春期的少女,也有饱经风霜的妇人,有孕妇,也有他自己。他的道具很有限,几件破旧的戏袍、一件紧身胸衣、几个娃娃、一顶草帽、一个 500瓦的灯泡、一台古老的单声道唱片机、几张录有吵闹摇滚乐的唱片以及廉价的酒。
他导演了这些放浪、苦涩又幽默的情色故事,而模特们都愿意在他面前裸露自己,“我总是以一种崇敬爱慕的眼光去看她们,当我展示我的照片的时候,我不会有一丝尴尬,我照片中的模特绝不会是丑陋的、滑稽可笑的,或许在你的眼中她们并不太美,但我看到了她们的美。”
他用的是一台老旧的潘太康相机,而他的照片最令人难忘之处,是他用手工上色给照片涂抹上的奇幻色彩。那些色彩俗丽而动人,他在墙壁上画上窗户,画上微风吹起的纱帘,窗外是璀璨的星空。不难想象在风声鹤唳的政治环境之下,这些色彩代表的寓意。
索德克的照片签下的拍摄日期,总是比当时早 100年。对此,他解释说:“在捷克,我很多次被警察调查和审讯。因为怕他们检查我的照片,我就签 100年前,我说这不是我拍的,我爷爷拍的,还真有用。现在我生活在自由国家,但这已经成了我的传统 ,我继续这样把制作日期往前签 100年。现在 ,我在 1913年。”
生命又甜又长
索德克说:“摄影的基本主题,说实在的,是所有的东西;然而对我而言,绝大部分意味着‘人’。我不得不说的故事是有关爱情、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身体、死亡、欲望……我注视着众多的脸孔、腿、肩膀,为之着迷。我从来不太在意技巧或风景,仅对人类表情感兴趣。”
在他的作品中,有对人最深的爱和怜悯。在上世纪 80年代中期的捷克,一个原本应当被安置在收容所的十四岁的女孩,被送到了精神病医院。她被当作精神病人残忍地对待,为了逃跑,女孩将医院付之一炬。而消防队员赶到现场后,竟然没有带水,他们说:“既然里面都是些白痴,而他们死了反而好些。”这激怒了索德克,他拍摄了以《火焰》命名的系列照片,年轻的女模特打扮得像希腊神话中的女神,手持火把,照亮黑暗。
现在索德克已经 78岁了,他神采奕奕,并未停止创作,他幽默地说:“尽管我假装自己并不老,但其实我已经很老很老了,我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种事情。你可以对自己撒谎,告诉自己你并不老,唯一的问题就是记着不要照镜子。一照镜子就全完了。”
他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政治的风浪,但他告诉我们:“老人们通常认为生命苦短,我想告诉你,生命又甜又长。我可以发誓。因为美取决于主人的双眼,谁有能力看到日出花开,谁就能看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