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合作学习没有“旁观”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20201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体建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逐渐进入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同学们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启发、激励,对于合作能力的培养与团队精神的形成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但在组织合作学习中,我们教师也会发现:部分后进生成了“旁观者”,优等生起主导作用,那如何让所有学生主动、有效参与呢?
  以“合作学习,整体建构”的学习模式为前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创造潜能,促进彼此之间互教互学、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使学生能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
  一、问题:择精而用
  教学过程中我们是否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答案是否定的。合作不是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无价值的提问、频繁的“合作”,致使学生要么讲闲话,要么无精打采保持沉默,难以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而且教学重难点遗失、淡化,与教师意愿相违背,既费时多,又收效甚微。合作既不是一种形式,也不是追求的一种花样。在《找规律》一课教学中,我注意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寻找最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需要,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被调动,有利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与争论,所以,我认为教师所提问题要经过反复斟酌,品味,择精而用,要“众里寻她(问题)千百度”。
  二、形式:丰富而不单一
  我们的小组合作形式是固定不变还是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而采取一定的变化呢?
  答案是:小组合作形式为确保学生都参与而且能坚持参与,我们需要变换合作形式,不能过于单一,而让学生倦于合作。
  我们的课堂合作小组往往按座位就近搭配,前后四人为一组,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时间长了,表现优秀的与表现欠优的开始分化,或因性格不合,互相不喜欢而导致合作失败,于是我又开始调整,进行“选择搭配”,采用混编的方式,注意组员间的互补,进行好、中、差搭配结合,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成了小组的主帅,自觉不自觉地包办、代替了一切,而那些学困生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附庸,甚至完全不在状态,于是我又开始调整,采取“自由组合”的形式,让学生自己选择,刚开始的效果比较好,因为这种方式迎合了多数学生的意愿,可时间一长,慢慢地出现了“不合群体”,没人愿意与个别学生“合作”,这样,让部分学生的合作处于“无效”状态。
  由教学实践得出:合作形式不能一成不变,要不拘一格,不局限于某一两种形式,并且经常调整,要跟教学情境相适宜,这样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合作,使小组学习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评价:多方交互
  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小组的评价,还要注重多方交互评价,尤其要重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的评价和合作小组集体与小组中个人相结合的评价。我在上《找规律》一课最后一个环节:小组合作设计一幅有规律的图画。当孩子们设计完之后,我让组长把自己组的作品贴在白板上,然后指名几个学生说一说你们是按照怎样的规律进行设计的,而并没有对小组合作的表现以及学生个体的表现进行评价,事后想来,这样的合作只有合作的形式,而没有具体实在的过程,体现不出学生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更谈不上活动有何成效,因为没有及时、正确、具有导向作用的评价,学生无所适从,不知可否,不明白如何合作,不知道什么样的讨论能解决问题,更不清楚怎样才能促进学习能力的培养,所完成的只是一幅“图画”。于是,在教学《锐角和钝角》一课,我改变了这种做法,合作完毕后,我先让各组学生对自己组的合作表现进行评价,又让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最后我再总结评价,对于学生个体在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都进行了评价,并评价了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
  有了这些多维评价,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会因为别的同学、老师对他的评价而产生自我重视感,增强了参与合作的自信。
  合作学习并不仅仅意味着安排小组坐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它需要教师对小组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尤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给予认真的思考和关注,如提问的艺术,合作形式的“不拘一格”,评价方式的多方交互……真正让学生主动、饶有兴趣地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数学不是静止的数字,不是呆板的符号,而是跳动的音符,是活动的乐章”,让学生领悟到:学习,重要的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学习怎样学习。这样,教师更多的是享受课堂。
  期待我们的课堂真正没有“旁观者”!
其他文献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的平稳连接与过度,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对于幼儿的一生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们怎么把握好这个连接点呢?我觉得的首先要了解幼儿园与小学存在的区别,再从区别处入手,才更有效。它们区别在哪里呢?通过这段时间的探究及观察,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环境差异  班级环境:从突出生活化,游戏化,到突出目标教育化。如厕所,从单独的卫生间,到集体的共享。  二、生活差异  进餐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准确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尤其是在解答应用题时,为了便于学生较系统地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答的能力,不能死套类型或公式,应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应用题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
期刊
从目前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看,学生不愿学和不乐学、学不会和不会学等学习力下降的情况普遍存在,如何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力?下面,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的体悟,浅谈三点看法。  一、善于聆听,让学生愿学  在平时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忽略聆听学生对自身教学的评价,不但失去提升自己教学技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学生因此对教师产生意见,失去学习数学的热情,不愿学习数学。所以,教师要善于聆听学生的想法,寻找问题的根源,弥补
期刊
王维诗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王维在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时,诗人将对生活浓浓的爱意融入其中,将人与自然和谐完美统一在一起;又借助绘画的技巧,汇成一幅幅完美的画卷;并渗入空静的禅意,将诗、画、禅、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和谐统一起来。  对王维诗歌特色的论述也颇多,本文认为王维诗歌最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渗透了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渗透了空静的禅意;渗透了和谐的理念。  一、
期刊
生物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良好阵地。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一直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育,却忽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造成三维教学目标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情感因素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却未得到教育与培养,致使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得不到有效落实,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因此,作为一名生物学教
期刊
在实施语文新课程的过程中,面对教材,许多语文老师都有同样的感慨,那就是:教学内容多了,课堂时间紧了。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是新课程改革中碰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实践矛盾,这一矛盾常使许多语文课堂没有焕发出新课程应有的光彩和活力。  教什么,就是如何用好教材,即教材的二次开发和教学的取舍问题,是课堂教学智慧的一个重要表征。下面就新课程下语文教材的开发,抓文本秘妙教学取舍的问题,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所谓文本
期刊
“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一天早上,爷爷刚要出门,发现手机找不着了,这下他可急坏了。于是,奶奶、爸爸、妈妈都忙开了。大家翻箱倒柜地找,结果还是一无所获。我问爷爷,手机是开着还是关着,爷爷告诉我“开着”。于是,我心里就有谱了。我连忙拨通了爷爷的手机,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寻找。果然,在冰箱里找到了爷爷的手机。”这是一篇小学生的作文。  文章要具体,是小学语文大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但怎样指导
期刊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但讲课要动听,绘声绘色,也而且要让学生主动去学。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给予每个孩子上台表演的机会,让孩子们发挥各自的特长,集合大家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的团队在班级中变得更强。我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有了一些初步的探索,现将经验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合理的小组人员配置,有利于小组合作顺利、有效地进行,也助于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可以从学生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去认知事物,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并通过化学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怎样上好化学实验课呢?  一、以实验教学为载体,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基地教学研究中心的黄冬芳老师说过:“实验在化学教学,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也不会过分”。化学实验不仅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功能,而且具有激发学生学
期刊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一些新的教学理论也应运而生。有效教学就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教育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