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小男孩百思不得其解地问一同玩耍的小女孩:“究竟你是 ‘异性’,还是我是‘异性’?”这小幽默耐人寻味。
人们总是说,现在的孩子太早熟,什么都懂。确实,在这个传媒发达的时代,昔日的禁区不再是壁垒森严,过去的秘密已成为日常风景—孩子们比起父母和祖父母们早得多地接触到了各种各样或公开或隐晦的有关性的信息。不过,孩子就是孩子,我们成人看到的信息,引起的联想在孩子们的视野中和心理上其实往往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儿童们拥有与成人不同的世界,至少,在 “性别”的领域里的确是这样。
大女孩的标准
一年级的小学生妞妞因病住院,同室有个六年级的大姐姐,是她最佩服和最喜欢的病友。没多久妞妞就发现一件特别的事,姐姐每次换内裤都十分隆重,一是必定要关上通向走廊的门,二是要将棉被盖在身上,在被底操作。虽然麻烦,但次次如此,决不马虎。 “大女孩原来是这样的啊!”妞妞似有所悟,随即充满了羡慕,接着便决定效仿。晚上,妞妞开始行动,在被底作业的确困难,折腾了半天才把内裤脱下来,这时她却突然发现病房的门大开着,连忙跳下床来,跑过去将门关好,然后重新上床,盖好被子,又折腾了半天,穿上干净的内裤。这时她脸上一副心满意足的表情—自己也是大女孩啦!至于刚才自己是光着小屁股,在众目睽睽之下跑去关门的,妞妞没有感到任何不妥!
在儿童的心目中,形式经常比实质更重要。
“男堂”还是“女堂”?
有个小男孩,因为父母经常出差,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80年代北京还没有普及热水器,大家都是到公共澡堂去解决个人卫生问题。爷爷身体不好,小男孩便总跟着奶奶去女澡堂,转眼小男孩已经四五岁了,再到女澡堂已不太合适了。何况有一次大呼小叫 “爷爷”,害得满堂淑女花容失色,幸好他自己说完后半句: “爷爷怎么没有来洗澡?”尽管如此,奶奶却狼狈之极。于是每次洗澡前奶奶都要特别叮嘱他: “可不能说话,这是女澡堂,要不别人会把你赶出去。”小男孩很是听话,从此在澡堂里扮演 “沉默的人”,再没出什么差错。这一天正好妈妈回来度假,恰逢澡堂开放日,于是妈妈亲自带儿子前往。临到澡堂门口,小男孩忽然仰起脸蛋很严肃地问: “咱们去 ‘男堂’还是 ‘女堂’?”妈妈可笑之余又有些莫名其妙: “你说吧,你说去哪儿就去哪儿。”男孩十分认真地想了想,作出决定: “还是去 ‘女堂’吧,要是到了 ‘男堂’,你就不能说话了!”
对于儿童来说,有时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都是自家人”
有对夫妻决定对儿子实行自然教育计划,希望他对于性别差异能够泰然处之,全家人洗澡从来不回避。这个计划实行到了儿子10岁,效果不错,儿子对于人体器官及性别差异坦然相对,从无大惊小怪。此外,还懂得了身体是属于自己的,在 “外人”面前决不能够随便 “暴露”等基本原则。一次随爸爸妈妈去看望姥姥,因为事先未打招呼,姥姥正插着屋门在洗澡。听到小外孙叫门,喜出望外,连连说: “等等,我马上就穿好衣服来开门!”男孩想一想,继续敲门: “姥姥,您不用穿衣服了,没关系,都是自家人!”
对于基本原则,儿童会有自己的解释。
“真恶心啊!”
据说许多发达国家对于电视节目有严格的等级限制,什么节目禁止儿童观看,什么节目必须有家长陪同观看……很可惜我们今天仍然没有类似的规定,于是围坐在电视机前的家长经常遭遇尴尬。有这么一天,一位母亲和已经14岁的儿子同看一部侦探故事片,应该说片子是挺不错的,悬念迭出,情节紧张。不料男女主角忽然热烈拥吻,而且没完没了。内心不安的母亲偷眼看看儿子,只见他双眼盯着屏幕,眉头紧皱,转脸发现妈妈在看他,笑笑说:“你看他们,唾沫都搅在一起了,还拉黏儿呢,真恶心!”
即使是青春期,孩子的感受可能仍然是不同于成人的。■
人们总是说,现在的孩子太早熟,什么都懂。确实,在这个传媒发达的时代,昔日的禁区不再是壁垒森严,过去的秘密已成为日常风景—孩子们比起父母和祖父母们早得多地接触到了各种各样或公开或隐晦的有关性的信息。不过,孩子就是孩子,我们成人看到的信息,引起的联想在孩子们的视野中和心理上其实往往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儿童们拥有与成人不同的世界,至少,在 “性别”的领域里的确是这样。
大女孩的标准
一年级的小学生妞妞因病住院,同室有个六年级的大姐姐,是她最佩服和最喜欢的病友。没多久妞妞就发现一件特别的事,姐姐每次换内裤都十分隆重,一是必定要关上通向走廊的门,二是要将棉被盖在身上,在被底操作。虽然麻烦,但次次如此,决不马虎。 “大女孩原来是这样的啊!”妞妞似有所悟,随即充满了羡慕,接着便决定效仿。晚上,妞妞开始行动,在被底作业的确困难,折腾了半天才把内裤脱下来,这时她却突然发现病房的门大开着,连忙跳下床来,跑过去将门关好,然后重新上床,盖好被子,又折腾了半天,穿上干净的内裤。这时她脸上一副心满意足的表情—自己也是大女孩啦!至于刚才自己是光着小屁股,在众目睽睽之下跑去关门的,妞妞没有感到任何不妥!
在儿童的心目中,形式经常比实质更重要。
“男堂”还是“女堂”?
有个小男孩,因为父母经常出差,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80年代北京还没有普及热水器,大家都是到公共澡堂去解决个人卫生问题。爷爷身体不好,小男孩便总跟着奶奶去女澡堂,转眼小男孩已经四五岁了,再到女澡堂已不太合适了。何况有一次大呼小叫 “爷爷”,害得满堂淑女花容失色,幸好他自己说完后半句: “爷爷怎么没有来洗澡?”尽管如此,奶奶却狼狈之极。于是每次洗澡前奶奶都要特别叮嘱他: “可不能说话,这是女澡堂,要不别人会把你赶出去。”小男孩很是听话,从此在澡堂里扮演 “沉默的人”,再没出什么差错。这一天正好妈妈回来度假,恰逢澡堂开放日,于是妈妈亲自带儿子前往。临到澡堂门口,小男孩忽然仰起脸蛋很严肃地问: “咱们去 ‘男堂’还是 ‘女堂’?”妈妈可笑之余又有些莫名其妙: “你说吧,你说去哪儿就去哪儿。”男孩十分认真地想了想,作出决定: “还是去 ‘女堂’吧,要是到了 ‘男堂’,你就不能说话了!”
对于儿童来说,有时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都是自家人”
有对夫妻决定对儿子实行自然教育计划,希望他对于性别差异能够泰然处之,全家人洗澡从来不回避。这个计划实行到了儿子10岁,效果不错,儿子对于人体器官及性别差异坦然相对,从无大惊小怪。此外,还懂得了身体是属于自己的,在 “外人”面前决不能够随便 “暴露”等基本原则。一次随爸爸妈妈去看望姥姥,因为事先未打招呼,姥姥正插着屋门在洗澡。听到小外孙叫门,喜出望外,连连说: “等等,我马上就穿好衣服来开门!”男孩想一想,继续敲门: “姥姥,您不用穿衣服了,没关系,都是自家人!”
对于基本原则,儿童会有自己的解释。
“真恶心啊!”
据说许多发达国家对于电视节目有严格的等级限制,什么节目禁止儿童观看,什么节目必须有家长陪同观看……很可惜我们今天仍然没有类似的规定,于是围坐在电视机前的家长经常遭遇尴尬。有这么一天,一位母亲和已经14岁的儿子同看一部侦探故事片,应该说片子是挺不错的,悬念迭出,情节紧张。不料男女主角忽然热烈拥吻,而且没完没了。内心不安的母亲偷眼看看儿子,只见他双眼盯着屏幕,眉头紧皱,转脸发现妈妈在看他,笑笑说:“你看他们,唾沫都搅在一起了,还拉黏儿呢,真恶心!”
即使是青春期,孩子的感受可能仍然是不同于成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