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落实路径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新时代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强调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贯彻对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学生和用人五个方面的评价改革。
  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不以分数论英雄,“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不再用升学率给学校“压担子”,怎样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破五唯”后,教师专业水平和师德师风如何衡量……就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热议、关心的問题,本刊特别约请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发掘问题、适当归因、厘清路径、提出建议,以期引发读者更广泛、深入的思考。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小学教研员肩负着提高当地学科教学质量的重任,一线教师对教研员有诸多期许。一是期待教研员带着教师读起来,促进教师用读书智慧实现当地教学的变革;二是期待教研员带着教师创作起来;三是期待教研员带着教师上好课,并建立“优课”资源库;四是期待教研员带着教师创编“题库”,让教学评价更高效,解决师生负担重的问题。  【关键词】教研员素养 四库 教研队伍建设  我是一名工作30多年的小学一线教师,我了
【摘 要】学习,不应以一种模式一统天下,而应根据学习目标,选择适应个体的混合式学习。回归混合式学习,从教师强力主导的“就这么学”的模式化学习向“可以这么学”的混合式学习转变,才能让学习真正有效。教师应自觉主动走出故步自封的僵局,走进混合学习的妙境,走入深度学习的时空。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真正意趣。  【关键词】语文 混合式学习 深度学习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多元学习理论的融合。其中既有行
有关联的数学学习,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结构化的关联材料、多元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对比,从而建构相对完善的知识系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观的过程。这一学习过程富有挑战性、批判性。“乘积哪个大”这节课是基于学生的学情进行设计的,从学校“KFS第二课堂”的后台数据看,部分比较大小的乘法题错误率较高,其中三道题的数据均低于50%:(40 4)×25○11×(4×25)得分率41%,257×75○256×7
2006年春节的鞭炮声刚刚消歇,《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应时推出。意料之内又在情理之中的是,《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维持稳定。    一、《大纲》内容的六处修订    2006年语文《大纲》有六处修订,这六处修订大多是文字修改,内容没有太多变化。  (1)原大纲“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改为“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  〔修改原因〕
2008年6月18日,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成立了。72名团员在吴老师的引领下踏上了一条追寻教育理想之路。我们特别庆幸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有这样幸福的经历。在这里,我们与吴老师相遇,与儿童数学教育相遇;在这里,我们有吴老师全方位的引领和悉心教导,享受着高质量的教师研修活动;在这里,我们不仅感受着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也品尝着服务、指导、成就他人的幸福。十几年的引领和陪伴,吴老师成了我们团队所有老师名副
当今世界,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在创新时代,中国教育如何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创新可能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能否通过创新解决多年存在的体制和制度问题,激发和增强中国教育的活力?2015年12月19日,由经济观察报社、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山西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二届(2016)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本届年会围绕“十三五”规划中“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重点
2018年,四川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发布《四川省中小学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四川办法》),利用省级教师培训专项资金,本着“培养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优秀人才培养目标,按照1位名师领衔人引领10个优秀成员、1个成员带领5个青年学员的人员结构模式,建设一批省级名师鼎兴工作室,助力四川教育“鼎兴之路”。2018年11月到2020年9月,四川省教育厅先后公布了两批共5
随着高考的改革,化学学科的考查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层面上,更加侧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学科本质的认识和化学学科思维的训练,以往单纯的习题训练方式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微视频使用为主要手段,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为主要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规律设计教学流程,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推动学生深度思考、突破学生认知障碍、形成学科认知体系为主要环节,借助现
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末,语文教材试图强化教学的实用性和科学化,凸显其工具性的特色,因此,实用文的比重一般都比较大,读写教学主要凭借实用文的知识点来牵引。这样做,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文学方面的教学内容受到排挤,课文的文学性和经典性被削弱了,读写活动多为知识点所束缚,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未能达成应有的和谐统一,而论说类文字的学习、演练效果也并不明显。21世纪实施新的课程改革规划,语文教材中文学与文
编者按: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重中之重。从2001年到2021年,我国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走过了不平凡的20年。课改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这一顶层设计最终要靠一线教师来落实、来执行。教师既是课改的践行者、见证者,也是课改的推动者、受益者。  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回首20年的课改史,我们看到一位又一位教师的身影,他们躬身实践,默默耕耘在教学田野里,用微小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