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汉语作文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不管运用哪种方法,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
我有幸到西藏支教,教高一年级,进到教室的第一感觉是学生热情、朴实,但汉语成了藏语区的外语,学生对话都用藏语,跟我对话时是藏汉语交替,让我一头雾水。很多学生的作文出现不会审题、不知所云、病句严重、无话可说的问题。如:“有趣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是不得不由的两个字;以前的生物老师变成化学老师是藏族;有一天老师把我叫起来做计算题叫到黑板上在那里我将近待了30分钟”“甚至连家里不去从早上到晚上为着。”(选自学生作文《一件有趣的事》)究其原因,据调查,在西藏地区,8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农牧区,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上学支持力度不够,要求不高,加之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一些学校的教学水平较低,造成了大部分学生汉语文基础知识较差,造成他们学习汉语文的主动性不强,基本不用汉语和其他人沟通,从而影响了口语表达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2017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讲到: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藏区的孩子,培养他们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尤为重要。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征,课程内容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坚持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材料作文就是一种很好切合这个理念的呈现方式。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一般不会很长,学生可以通過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利用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
近三年汉语高考的作文也切合了这个理念,都以材料作文形式出现:2015年是讲阅读对人思想的改变的重要性;2016年是通过悬崖边上的一棵树深深扎进泥土中,无论狂风肆虐,却依然能够坚韧挺拔,而生长在沃土中的树苗,在狂风中却不堪一击,这正是说明了艰难环境中的逆境挣扎,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作用;2017年是通过一段儿子与父亲的对话,讲的是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能独享,要学会分享。经过观察,调查研究,近几年的汉语高考作文题所出的材料都不会很长,内容也较简单,容易理解,符合藏区学生的特点。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提升藏区高中生作文水平的策略:
一、提升藏区高中生的阅读能力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命题者给出一段材料,不管是文字,还是图表。学生首先要理解所给材料的内容,接着要理解材料的深层含义,才能准确立意。而阅读是藏区学生要过的第一大关,经过观察,本人发现,很浅显的文章,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在哪一段找,都有学生会找错自然段,有的更是抛开文章,自己杜撰。更不要说材料作文,还要理解所给材料的含义并找出相应的观点。造成这样的原因还是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培养藏区学生注意力就成为首要任务,只有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才能看懂文章内容。其次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古代、现当代作家的作品来阅读。比如阅读《涸辙之鲋》(汉语第二册)书中以用现代汉语写这个故事,语言简单易懂,又是个寓言故事,学生有兴趣阅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管读得怎样,读久了,读多了,自然就理解了作家们的写作目的、文章深意。再次是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可以先从教材开始,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编者精心选出的,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作为汉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探索阅读的途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的经验。通过阅读,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培养语感,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提升藏区高中生的理解能力
汉语课程是针对藏区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教育的一门课程,它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但由于学生对汉语的认知有限,造成阅读理解能力较低,对关键词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做深层次理解,更有甚者,找不到关键词。针对这种情况及材料作文的特点,我认为,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阅读《涸辙之鲋》(汉语第二册)书中引用现代汉语写这个故事,语言简单易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谈感想,然后寻找文中关键的词或者句子,从中找出“涸辙之鲋”是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得出道理: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绝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大话和空话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因此得出观点:1.人做事要当机立断;2.做事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高考作文的材料都是通过一小段文字来体现某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只要能理解出来,写作基本不会离题。
三、提升藏区高中生的表达能力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藏区开设汉语课,也是让学生最终能进行美的表达与创造,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教师,应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并把新课程标准理念贯穿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会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心中所想。藏区学生因种种原因,还无法完全接受太多的表达方法,我们可以教一些简单的方法。通过调查知道学生懂得因果关联词,因此,可以教给学生使用因果分析法,比如用因果分析法写《涸辙之鲋》的材料作文开篇,示例:鲫鱼认为自己只要一点水就能活命,可是“我”却说要去引大江的水过来救它。(概括事例)这种不现实的做法是因为(标志词)遇事只会说大话,开空头支票。却无法解决燃眉之急。(分析)要解决实际问题,就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观点)当然,也可教给学生假设分析法,这也是比较符合藏区学生特点的方法。
汉语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汉语作文教学方法很多种,不管运用哪种方法,只要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汉语,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我有幸到西藏支教,教高一年级,进到教室的第一感觉是学生热情、朴实,但汉语成了藏语区的外语,学生对话都用藏语,跟我对话时是藏汉语交替,让我一头雾水。很多学生的作文出现不会审题、不知所云、病句严重、无话可说的问题。如:“有趣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是不得不由的两个字;以前的生物老师变成化学老师是藏族;有一天老师把我叫起来做计算题叫到黑板上在那里我将近待了30分钟”“甚至连家里不去从早上到晚上为着。”(选自学生作文《一件有趣的事》)究其原因,据调查,在西藏地区,8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农牧区,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上学支持力度不够,要求不高,加之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一些学校的教学水平较低,造成了大部分学生汉语文基础知识较差,造成他们学习汉语文的主动性不强,基本不用汉语和其他人沟通,从而影响了口语表达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2017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讲到: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藏区的孩子,培养他们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尤为重要。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征,课程内容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坚持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材料作文就是一种很好切合这个理念的呈现方式。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一般不会很长,学生可以通過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利用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
近三年汉语高考的作文也切合了这个理念,都以材料作文形式出现:2015年是讲阅读对人思想的改变的重要性;2016年是通过悬崖边上的一棵树深深扎进泥土中,无论狂风肆虐,却依然能够坚韧挺拔,而生长在沃土中的树苗,在狂风中却不堪一击,这正是说明了艰难环境中的逆境挣扎,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作用;2017年是通过一段儿子与父亲的对话,讲的是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能独享,要学会分享。经过观察,调查研究,近几年的汉语高考作文题所出的材料都不会很长,内容也较简单,容易理解,符合藏区学生的特点。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提升藏区高中生作文水平的策略:
一、提升藏区高中生的阅读能力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命题者给出一段材料,不管是文字,还是图表。学生首先要理解所给材料的内容,接着要理解材料的深层含义,才能准确立意。而阅读是藏区学生要过的第一大关,经过观察,本人发现,很浅显的文章,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在哪一段找,都有学生会找错自然段,有的更是抛开文章,自己杜撰。更不要说材料作文,还要理解所给材料的含义并找出相应的观点。造成这样的原因还是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培养藏区学生注意力就成为首要任务,只有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才能看懂文章内容。其次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古代、现当代作家的作品来阅读。比如阅读《涸辙之鲋》(汉语第二册)书中以用现代汉语写这个故事,语言简单易懂,又是个寓言故事,学生有兴趣阅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管读得怎样,读久了,读多了,自然就理解了作家们的写作目的、文章深意。再次是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可以先从教材开始,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编者精心选出的,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作为汉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探索阅读的途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的经验。通过阅读,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培养语感,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提升藏区高中生的理解能力
汉语课程是针对藏区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教育的一门课程,它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但由于学生对汉语的认知有限,造成阅读理解能力较低,对关键词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做深层次理解,更有甚者,找不到关键词。针对这种情况及材料作文的特点,我认为,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阅读《涸辙之鲋》(汉语第二册)书中引用现代汉语写这个故事,语言简单易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谈感想,然后寻找文中关键的词或者句子,从中找出“涸辙之鲋”是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得出道理: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绝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大话和空话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因此得出观点:1.人做事要当机立断;2.做事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高考作文的材料都是通过一小段文字来体现某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只要能理解出来,写作基本不会离题。
三、提升藏区高中生的表达能力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藏区开设汉语课,也是让学生最终能进行美的表达与创造,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教师,应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并把新课程标准理念贯穿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会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心中所想。藏区学生因种种原因,还无法完全接受太多的表达方法,我们可以教一些简单的方法。通过调查知道学生懂得因果关联词,因此,可以教给学生使用因果分析法,比如用因果分析法写《涸辙之鲋》的材料作文开篇,示例:鲫鱼认为自己只要一点水就能活命,可是“我”却说要去引大江的水过来救它。(概括事例)这种不现实的做法是因为(标志词)遇事只会说大话,开空头支票。却无法解决燃眉之急。(分析)要解决实际问题,就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观点)当然,也可教给学生假设分析法,这也是比较符合藏区学生特点的方法。
汉语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汉语作文教学方法很多种,不管运用哪种方法,只要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汉语,都是好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