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的三难与对策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ind54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语文教学改革提倡培养创新人才。于是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在为中国的语文教学追寻着一条通往光明的路。语文教学已不再注重于读读书,认认字。从更深远的意义来看人们已经把语文教学看作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基础的学科。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碰到了很多困难:
  一、第一难:考试
  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除了书面还有口头,除了课本更有社会,用一张试卷来考,肯定是片面的,甚至是畸形的, 但是,现代教育离不开评价,目前还找不到比考试更好的方式来取代考试。社会对教育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考试成绩上,而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怎样正确对待考试是语文的第一难。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育的应试倾向是最不明显的,或者说又不全是教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最不明显,二者之间形成一定的脱节;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要用考试来促进教学,而不能因考试而扭曲教学。要用考试来促进教学,就是说要研究试卷的精髓,要考学生的哪些能力,在教学中紧扣文本,理解,挖掘,延伸,运用,掌握不能因考试而扭曲教学,就是说不能局限于试卷的表面,为应付考试而教学,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忽视语文活动的开展,忽视社会活动的参加,去做大量的低效的呆板的作业,甚至把教参上边边角角的知识都抄给学生,这和孔乙己卖弄“回”字的四种写法也差不多了。教学中,教师心中要有考试,但也要有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对考试也是很有帮助的。
  我在教学中,心中想到中考,历届中考试题我都研究分析,备课、上课时都要想到哪些知识,哪些能力是中考考纲所要求的,运用哪些方法来达到目的,不能受个人的好恶影响。
  二、第二难:课堂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语文教育的最大症结。缺少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主体作用挖掘得不好。目前较有影响力的目标教学法、自学辅导法都不是语文教育的研究成果,都不能切合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难以顾及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有不少教师也探索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点拨法、五步教学法、朗读法等,对部分教师运用是适合的,但是否有大面积推广的意义尚需研究。
  值得指出的是示范课不全具有示范性。优质课、教学能手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课件的运用,较多表演的成分,追求形式。可以说,课是表演给评委的,而不全是为学生的,它有哪些示范性?教师们又怎么学习?一些专家,他们用较多时间出外讲课,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在外的示范,而他们的学生在“家”都干什么,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学习的。语文课堂要一心想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管朗读也好,讨论也好,表演也好,探究也好,都应该紧紧围绕提高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语文能力。
  我在教学中,用语文的眼光来备课、上课。如上校公开课“背影”,就没有导入这个环节,因为学生已预习过了,也没有讲字词和课后延伸,集中力量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作者怎样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来叙述事情表现感情。教学活动中学生深深体会到重点词语和关键语句的作用,复述时真正进入角色,受到良好的语文熏陶。课后,有老师提到“好课评比能这样上吗”但多数老师认为很实在,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所谓语文的眼光就是看作者“写了什么”(材料)“为什么写”(中心)“怎样写”(语言表达)。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能概括材料,理解中心,学习欣赏语言表达。
  三、第三难:作业
  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靠大量做题难以真正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大部分学生把课余学习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原因就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缺少自我价值实现感。一道数学题,学生经过思考解出了,马上产生价值实现的愉悦感,从而培育出持续的学习兴趣。而语文题却难以给学生带来这种愉悦,一道题答出了,不知是否正确,对答案后发现有对有错,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提高学生做作业的成就感很有必要。
  我在教学中,基础作业(字词默写古文解释等),讲究实效,不要求每个同学都写,每周五过关,达标的学生下周免写。这样学生就主动自觉地复习,还盼着周五,达标免写是很自豪快乐的事。作文是一般学生最厌烦的事,更需要成就感来支撑,我常进行口头作文比赛,自愿报名参加,每次抽取两三人讲,教师从选材与中心、语言表达两方面评讲,优胜者表扬,发小奖状。每次书面作文选优秀的加上详细的批注贴到墙上,供大家欣赏,同时也发小奖状。当然,学生的作文如能在校级专栏或报刊发表,那他们的快乐就更大了。
  语文新课程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就是要破这三难。思考长久,略有尝试,鲜有良策,权作抛砖引玉,请各位同行赐教。
其他文献
写作文,要使文章精彩、富有表现力,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必须用一些表现手法。初中语文学习中,谈到写作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正反对比、正侧面烘托;抑扬结合、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平中见奇、悬念伏笔、首尾呼应;铺垫衬托、一线串珠、明暗结合等。下面,谈谈几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一、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又叫首尾呼应。其作用就是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
期刊
新课标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一个“新面孔”,它新颖有趣,是学生最喜爱上的课,然而,对于教师而言,这种学习活动的开展又是最难把握的。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这方面的认识、做法。  一、实际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内容过于单一。例如,在组织教学《走进
期刊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必须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认真上好语文课。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加深学生语言体验,提高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这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他们的创造智慧,使他们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学习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农村孩子,他们的基础差,知识面不广,所学知识都是课本上的,
期刊
一、課文内容资源   一部分学生的头脑中,认为課文学习与作文训练是语文的两大板块,前者是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后者是写作水平提高,二者关联不大,甚至是毫无瓜葛。为此,他们在作文选材时,极力从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課外读物中搜寻,却很少从学过的課文中提取需要的素材。他们殊不知,如此,会与许多精典材料“擦肩而过”。   比如,我们初中语文課本中有很多发人深省、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它们犹如一粒粒闪着光芒的碎金散
期刊
《曹刿论战》是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左传》。该文介绍在公元前684年发生的长勺之战中,曹刿以其深谋远虑帮助鲁庄公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对于鲁庄公,许多资料把他作为曹刿的对比陪衬,课文的开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就已经给鲁庄公贴上了“鄙陋”的标签,使学生对鲁庄公的认识较偏颇,再加上《教师教学用书》的引导,老师课堂上结构上“照应”的分析,鲁庄公简直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的典型。那真的是这
期刊
这些年科技进步得迅猛,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已引进了多媒体,且渐成气候。不可否认,多媒体能带来更直观的感受,尤其是在一些需要演示的学科教学中,能提高效率,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多媒体色彩鲜艳的动画,生动美妙的音响,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实践证明,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增加学习效率,使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不仅仅是
期刊
一、提高语文教学素养的基础是教师的学识    做一名好的语文教师,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与其相关的知识,特别是历史方面的知识更是不可或缺的。   这里首先谈谈语文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要做到在把握教材,讲授知识能做到居高临下举重若轻,尚需不断的学习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必须更多
期刊
一、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1、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的缺失   首先是关注度不够。我国有着丰富的节日资源,除了学生耳熟能详的春节、清明节等外,二十四节气也是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地域或民族还有自己特殊的节日。但是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平常的语文教学对其关注度不够,往往是一带而过。同时有些教师以为节日文化教育是社会的事情,学生会自然得知,语文教学不需再次涉猎。
期刊
案例:《课堂上的一次打赌》   一节语文课上,我们讲到“惩罚”的读音时,我纠正个别同学的读音,“惩”应念做“chénɡ”,一个学生站起来不服,说应该念做“chěnɡ”。我们两人争执不下,大家也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知谁对谁错。这时,我说:“咱们打赌,就赌一百元钱,怎么样?”大家也欢呼同意。我用期待的眼神等待着他的回答。 他踌躇了一会儿,说:“那还是你对吧?”要自动放弃,“为什么这么相信我?”“你这
期刊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更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这些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培养学生成长的教师,只有学会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学生才会喜欢学习,才能学有所得,并且慢慢学会怎样学习。   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呢?我觉得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注意和学生之间保持一种恰到好处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爱学生,这种爱不是溺爱,不是纵容,不是偏爱,也不是一味苛求和斥责,而是要做到公平公正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