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耶退耶问伊朗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itial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伊朗,改革派就是改革的代名词。如果像分析家预测的那样,改革派在明年总统选举中再度失败,被逐出政权,成为在野党,改革在伊朗便真的“死亡”了。
   经过一个多月沸沸扬扬的政治危机之后,2月20日伊朗如期举行了第七届议会选举。290个议席中的230多席已经有得主,其中保守派约获160席,改革派约40席,独立人士约30席,其余约50席待第二轮投票决出。保守派已获议会半数以上议席,倘若再获20席,便将议会2/3的席位收入囊中。在此次议会选举中,改革派的惨败令人吃惊和迷惑,更引起人们的思考。
  
  改革派:惨遭封杀或愤而弃权
  
   根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宪法,议会之上设有宪法监护委员会。宪监会由12名成员组成,其中六名成员由精神领袖任命,其余六名由司法总监提名,议会批准。宪监会权力恰如中国一句俗语所言,“秤砣小,压千斤”。议会通过的任何法案必须获得它的批准,否则只是一纸空文。但是,宪监会无权撇开议会,自行制定批准法律。此外,宪监会还拥有大选监督权,其中主要为候选人参选资格审定权。
  宪监会一直在保守派控制之下,每次大选,宪监会均封杀对立派别候选人。此次,宪监会用足了这把杀手锏,他们将2000名改革派候选人排斥在竞选之外,其中不乏改革派重量级候选人。为此,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伊朗议会选举危机。在这场危机的角逐中,改革派不仅耗费了大部分精力,而且随着投票日期的日益临近,其内部关于是否参加竞选又出现严重分歧。总统哈塔米之弟礼萨·哈塔米等人士及几个改革派组织宣布抵制选举;哈塔米和议长卡鲁比在批评此次选举不合法、不公正的同时,号召选民积极投票。改革派内部的分歧,使得一些坚定支持改革派的选民无所适从,听哪个声音,投票与否,拿不定主意。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改革派在选民中的声望。此时又有800多名改革派候选人退出竞选,改革派候选人数进一步减少。而保守派候选人数已明显超过改革派。改革派称,在155个选区已不存在两派竞争,几乎是青一色的保守派候选人。
  
  选民:对改革派深感失望
  
  在1997年总统选举中,近80%的选民将票投给主张改革的总统候选人哈塔米。2000年议会选举中,大多数选民把票也投给了改革派议会候选人,使改革派获得2/3议席。支持改革派的选民希望改革派掌握议会后能够如虎添翼,切实推进改革运动。然而,改革派近七年的改革实践令选民尤其是青年学生大失所望。选民普遍认为,改革派提出了令人振奋的改革主张和口号,但是缺少实现上述主张的具体举措,改革停留在空洞的口头上,举步不前。当然,选民不否认改革派推进改革面临来自保守派的重重压力,但是,急于看到改革成果的选民并不认为,改革派因此可以得到理解,得到原谅。有的选民直言不讳:“如果你干不了,就应当让位,让给能干的人。”
  改革派惨败的经济因素也值得一谈。哈塔米出任总统以来,国际市场油价稳中有生,伊朗石油出口收入稳步增加,政府财政状况明显改善。随着石油出口收入的增加,政府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据世界银行统计,最近几年伊朗GDP年增长率达6%以上,物价上涨指数控制在20%以下。政府采取具体措施扩大就业,使得失业率下降。但是,中低收入选民抱怨他们工资的增加远赶不上物价的上涨,他们的生活变得愈来愈艰难。改革派似乎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这次议会选举之前,他们也没有利用对内阁和议会的控制,努力增加对中低收入家庭的财政补贴,以争取这部分选民的选票。
  改革派这一重大失误,导致相当部分低收入选民抛弃了改革派,而将其改善生活的希望押给了保守派。
  
  保守派上台:改革“死亡”了吗
  
  美国、欧盟对伊朗第七届议会大选尤为关注。保守派获半数议席的投票结果出来后,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声明,指责保守派剥夺改革派候选人资格的做法,强调美国支持伊朗人民的要求和理想。德国外长菲舍尔称,伊朗的选举使该国民主进程倒退了一步。
  明年伊朗举行总统大选,因此此次议会选举被看做是改革、保守两派明年总统选举的热身,展示了两派选民支持率。距总统选举仅有一年时间,改革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摆脱目前的弱势局面,大幅度提升选民支持率,几乎是不可能的。
  1997年,哈塔米竞选总统时提出了改革的主张,从那时起,在伊朗,改革派就是改革的代名词。如果像分析家预测的那样,改革派在明年总统选举中再度失败,被逐出政权,成为在野党,改革在伊朗便真的“死亡”了。当然,有改革派人士和政治评论家认为,改革不会因为改革派成为在野党而中止,改革乃是人心所向。
  迫于国内外形势的压力,保守派也在进行一些改革。一些新当选的保守派议员安抚选民称,新一届议会将继续实施改革。改革派主张进行政治改革,并以此带动经济的发展。保守派认为经济改革才是重要的,回避政治改革字眼。保守派接受的改革同改革派主張的改革存在质的差别,否则保守派就不称之为保守派了。
  美欧不愿看到伊朗政教合一政权继续存在,希望伊朗发生符合西方标准的政治变化,所以,当初改革派一出现,便得到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的支持。当然后来它们对改革派的表现大失所望。如今,因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在伊朗发现了第二代提炼浓缩铀的离心机图纸,伊朗核问题再度升温,加之围绕议会选举伊朗同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产生的新矛盾,致使伊朗外交上陷于被动。
  保守派控制了议会,伊朗改革的命运将会怎样?改革派今后将如何自处、如何图谋再起?
  
  相关阅读链接
  
  伊朗议会选举的力量角逐 2004年第5期
  伊朗选择“继续变革” 2001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阿以战争中苏军曾与以军直接对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亲历者的回忆读来仍饶有兴趣。    来自开罗的请求    1967年“六·五”战争后,埃及的形势变得日趋复杂。1970年1月,以色列空军从美国获得了先进的F-4“鬼怪”式歼击轰炸机,埃及的重要设施成了以军轰炸的牺牲品。  1970年1月底,埃及总统纳赛尔紧急出访莫斯科,向勃列日涅夫提出了帮助埃及建立防空“盾牌”的请求。但苏方认为,埃及防空部队要掌握
期刊
1950年11月底,正当联合国军准备发动最后攻势时,数十万中国士兵蜂拥入朝。中国军队的干预使一支美国陆军部队遭受了灭顶之灾,这就是第31团级战斗队,也就是“麦克里安特遣队”(后来又称“费思特遣队”)。  1950年11月底,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上将对将与中国军队接触的报告置之不理,下令第8集团军和第10军继续向鸭绿江推进。  11月25日夜里,中国军队向第8集团军展开了进攻。很快,第8集团军就开
期刊
2003年,中美经贸领域的争端与摩擦不断。除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问题外,美国又对我出口家具、彩电搞反倾销,对我三类纺织品启动特殊保障条款。虽说中美关系“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但经贸领域却狼烟四起。  中美经贸领域出现如此之多的争端,引起了人们的一些担忧,也促使大家对中美经贸关系及其在整个中美关系中的地位做进一步的思考,展开了“更大视野下的追问”。当然,一些问题目前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了解围绕这些
期刊
2000年以来,关于QFII制度和QDII制度的讨论一直是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敏感话题。从2002年11月我国宣布实施QFII制度至今,有关QFII制度的进展情况一直是众多财经媒体和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加大,关于QDII制度的讨论也日渐增多。何为QFII制度和QDII制度?其实施有何政策意义?QFII制度在中国的实施情况怎样?中国推出QDII制度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将给予简要介
期刊
50多年来,“台独”活动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台独”思潮的产生,“台独”势力的发展,与台湾历史和国际反华势力的干预密切相关,而“台独”走上执政则是李登辉纵容和扶持的必然结果。    “台独”思潮:从滋生到泛滥    美国、日本反华势力支持“臺独”、推行“一中一台”的分裂中国政策是“台独”得以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台独”思潮出现和“台独”势力产生的始作俑者是美、日等国际反华势力。二次世界大战
期刊
2004年1月19日晚,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在艾奥瓦州结束了第一战的争夺。马萨诸塞参议员约翰·克里赢得38%选票,名列第一;此前在民意测验中遥遥领先的迪安仅得到18%的选票,名列第三。   也许就像迪安的前竞选主席格罗斯曼所说的:“赢得竞选的并不是那些最能激动人心的候选人,而是那些失误最少的人。就像是一次谢幕,迪安的告别比一年多前他的出场要热情洋溢得多。他说:“我将不再积极竞选总统职位。不过,我们将利
期刊
台湾有核武器吗?这是一个十分敏感且难回答的问题。按美国人的说法,台湾当局曾一度暗中进行过试制,只是在美方的干预下才没得逞。事情绝没那么简单。    60年代:成立“中山研究院”这个“最敏感、最神秘”的研究机构,奇怪的是这个被称为台湾科技人才库的机构,10年中竟没发表一篇学术论文。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台湾当局极度震惊,一方面急不可耐地要求美国对大陆的核设施进行彻
期刊
穆治锟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国之痛点。说是国殇,也不为过。中国农民之痛苦和悲惨是局外人难以想见的。一部呕心沥血的《中国农民调查》成了让人伤怀悲秋的“中国书”。人说:第一次现代化以工业经济为引擎;第二次现代化以知识经济为引擎。然而,对广袤的中国农村来说,不少地区现在恐怕还处在前现代化时期或是第一次现代化的初级阶段。  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难想像,知识经
期刊
8月29日,当数千名什叶派穆斯林在伊拉克中部城市纳杰夫的阿里清真寺刚刚做完礼拜,事先停放在清真寺门前的一辆满载炸药的汽车突然爆炸,造成包括伊拉克什叶派领袖、伊拉克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主席穆罕默德·巴克尔·哈基姆在内的82人死亡,另有229人受伤。9月2日,为悼念在上述事件中遇难的哈基姆,超过50万人的葬礼在纳杰夫隆重举行。哈基姆的一位朋友介绍说,有一次哈基姆在阿里清真寺做完祷告后,出来看着寺外的一
期刊
“说教的幼稚可笑与技术的高度先进相结合,计划周密与胡作非为并行,脱离实际的游戏感觉与恐怖活动的残忍手段混杂,骨子里缺少的是對人类生命的尊重。”   九年过去了?选也许有人已经淡忘,也许有人都没有听说过1995年3月20日在日本东京地铁发生的骇人听闻的“沙林”毒气事件。那天早晨正值上班高峰时刻,就在政府机构集中的霞关车站附近,一种无色气体可怖地弥漫开来,12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14人终身残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