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网站的社交功能对科技传播的影响研究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l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互联网上科普类网站增多,一些网站在向网民展示科学奥秘的同时引入社交网站功能,力求吸引更多网民参与科普活动。这些科普网站在和同类网站的竞争中凭借其独有的吸引力获得了关注,为推动互联网科技传播做出了贡献。“知乎网”的社交功能在页面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构建了及时更新的分享机制和广阔的讨论平台,形成了从用户角度出发的推送机制。
  [关键词]网络科普平台;知乎网;社交功能
  [作者单位]曹雨骋,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李浩鸣,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网络科普是指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运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成为科技传播的重要领地之一。中国的网络科普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然而各类网站科技传播效果如何值得探究。
  一、我国网络科普的概况
  作为青少年课外学习基地的中国科普博览(http://www.kepu.net.cn)依托全国科学资源,采集全国各具特色的科普信息,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其日访问量约5.7万人次。而由科技部政策法规司主办,科技日报社和中国科技网承办,力争打造成为具有权威性、知识性、趣味性与服务性,有较强影响力的科学传播平台的中国科普网(http://www.cpus.gov.cn)日访问量仅有1140人次。其他各地方政府或者组织所创办的科普网站日访问量更少。
  另一方面,一些具有社交功能的科普类网站异军突起,不但继承了科普网站的科普功能,而且可以使科技爱好者通过网站社交功能的使用来建立自己虚拟的网络人际圈子,吸引了一大批网民的关注。其中知乎网和果壳网最为典型。知乎网(www.zhihu.com)的口号是“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截至2013年5月20日,该网站日平均访问量已经达到了69万人次,果壳网(www.guokr.com)日平均访问量也有28.2万人次,均远大于中国科普博览和中国科普网的总和。
  二、知乎网的基本特点
  知乎网是参照美国网站Quora而创办的,Quora是一个问答SNS网站,由Facebook前雇员查理·切沃(Charlie Cheever)和亚当·安捷罗(Adam D’ Angelo)于2009年6月建立。“知乎网”的定义内涵则是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社区氛围友好、理性、认真,积聚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分享着彼此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见解,为中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自2011年1月26日创办以来,知乎网以其独特的内容分享模式,新潮的页面设计以及人性化的使用体验从一大堆仅仅是将纸质刊物或者是图片和文字放在页面上的科普网站中脱颖而出。在知乎网上,每一个网民不但是受众,而且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科技知识的传播者来参与传播,而实现这种传播者地位的正是网站特有的社交网络般的交互功能和分享机制。这也是知乎网可以在众多科普网站中一枝独秀的秘密。
  1.页面设计中的社交功能体现
  知乎网作为一个新兴的科普网站,其时尚又功能齐全的页面设计不但在网站的初期吸引了不少观众,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其社交功能。
  图1 中国科普博览的主页面截图
  图1为中国科普博览的主页面截图,属于典型的门户网站的浏览页面类型。网民可以通过页面上方的搜索栏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者直接点击页面上的网站推送和热点来进行阅读和参考。这种页面设计所依照的角度完全来自网站的制作者,即单向传播的角度,是以传播者(即媒体内容提供者)本身的喜好来上传网站所供查阅的内容,同时依靠网站自己的编辑部进行内容的更新和完善。对于浏览网站的网民而言,这种页面设计很难让其找到可以参与到科普传播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的入口。作为一个网站,其便捷的交互功能在中国科普博览上并没有体现。同时,在页面的设计上,较为复杂的内容堆砌以及小字体大量使用,也使人有一种难以选择的犹豫感。
  尽管中国科普博览网站的制作者和编辑部下了较大的功夫,但是由于其制作和编辑内容时所处的角度依旧没能避免一般媒体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面对网民们五花八门的需求时,其覆盖面就相当有限了。
  图2 知乎网的主页面截图
  图2是知乎网的主页面截图,可以看出知乎网的主页面设计已经和一般的科普网站完全不同了,它更像是一个社交网站,而非一个单纯的科普网站。主页面并非可供选择的阅读材料和内容的单纯堆砌,而是一个由网站用户所独有的个人页面。从页面的配色到布局,知乎网力求的是发挥网站的交互功能,并且给用户最大的自由度来参与到网站的内容更新中来。在知乎网中,用户不单单扮演的是一个阅读者的身份,同时可以通过解答问题,参与讨论或者创办话题等方式,来成为网站内容的更新者和制作者。知乎网仅仅只提供一个平台和框架,而每个用户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喜好,来将自己的主页制作成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的集合。
  不难看出,无论是占据主页面三分之二的左侧更新栏,或是右下角的用户所感兴趣的人或者话题的官方推送,知乎网给予使用者的都是极大的自由。这种高自由度首先带来的是用户兴趣和忠诚度的上升。受众在使用这类网站时,必须先经过网站的注册和爱好统计,然后系统就会生成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个人页面。使用注册后的账号登陆页面后,用户首先获得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分享。同时,后台也会将用户在注册时所填写的资料,包括用户本身所处的知识层面和工作行业、感兴趣的科技内容和科技话题等做一个统计,并且生成符合该用户喜好的内容并推送到用户的主页面上。不仅如此,在网站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加入自己所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提出自己所想了解的问题,并且能够通过网站的标签加入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用户每次在知乎网浏览,所获得的内容体验和在阅读传统科普网站时完全不同,这种类似于社交媒体的使用体验使得用户在网站的使用中将逐步加入一个或者多个由自身所感兴趣的话题为主的人际圈子中,并且认识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使用者,逐渐形成有关于该网站的线上虚拟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形成后,用户将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维持和拓展这个圈子,这种行为对用户忠诚度的提升以及网站访问量的上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知乎网这类科普网站,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概念,而更多发挥的是其新媒体优势。主页面上大量的交互机制和讨论平台,以及从受众角度出发的内容推送和分享使得网站充分发挥了使用者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用虚拟的社交关系圈来培养用户,从而吸引了大量的使用者。
  2.及时更新的分享机制和广阔的讨论平台
  知乎网的内容更新和微博、人人网等社交媒体一样,采用的是无限刷新页面的更新机制。用户不需要任何操作,只需要将滚轮滑动至页面最底部,网站将会自动加载之前用户所关注的内容更新。这种分享机制具有相当高的即时性,不同于传统媒体和一般网站的固定更新制度,在这个分享机制下,只要你想阅读,那么内容就会无限地更新。
  不仅如此,知乎网也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讨论平台和探索未知的空间。知乎网的宗旨是要求用户在知乎网上不断地“发现更大的世界”,所以,其页面顶端设有一个快捷的提问栏目,在文字输入框内键入自己所想知道的内容,然后点击提问,问题就将被上传到知乎网的主页上。同时,在知乎页面的顶端分别有“话题”和“发现”两个按钮,点击进入后则是两个有关于全网最新、最热的讨论话题的综合整理板块。“发现”栏目是整合了当下科技和其他相关行业最热门的话题所开设的讨论专区,这个栏目的参与者一般是该行业的从业人士和其他相关的内幕人员。由于这些讨论的参与者本身对这个行业的诸多接触和了解奠定了讨论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因此,知乎网整个发现区的水准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而“话题”栏目则是用户参与过的或者可能感兴趣的话题,知乎网将会按照用户的个人喜好推送用户可能感兴趣的话题,并将用户曾经参与过的话题固定在页面上方,以便其日后查阅和进一步参与。
  可以看出,知乎网的每一个栏目所着重的都是用户广泛的参与度,这也是知乎网安身立命的根本。相比一般的科普网站而言,知乎网更加明确网民参与的重要性。“科普”虽然字面上是一个单方向的词,解释为科学技术普及,但是若失去受众的参与和讨论,科普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所以,在建设科普网站的过程中,在网站建设者主观地选取内容进行传播的同时,也应该考虑用户是否对该内容有足够的兴趣和认知度。尤其是在网站这种新媒体的制作上,应充分发挥新媒体方便传播者和受众交互反馈的特性,围绕用户来打造整个媒体内容的传播链和分享机制。
  3.从用户角度出发的推送机制
  知乎网的社交功能不单单体现在网站本身使用过程中无处不在的参与和分享机制,同时也体现在用户关闭网页后,如何继续收到来自网站的信息上。知乎网的创办者很明白在用户离开网页后,必须通过对用户在网站中的浏览和使用栏目进行整理,从而得出用户可能感兴趣和愿意参与的内容来推送到用户的手机和邮箱中,进一步促进用户对网站的了解,并满足用户对新知识、新发现的需求。于是,知乎网在用户离开网站页面后,仍继续提供“知乎日报”和“知乎每周精选”两个服务。
  从字面上不难理解,这两个服务都是对知乎网上有质量的内容的整合和精选。不同的是,“知乎日报”发挥的是移动终端的特点,相对于传统媒体,移动传媒有空间的无限性、主体的二元性、客体的广泛性、经济性和时效性等优势。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传播方式从单向到双向的转变,接受方式从固定到移动的转变,传播实时化,从单一到交融。这里笔者想强调移动传媒终端的另一个特点,即收视的强制性。“知乎日报”是针对用户每天推荐几条到几十条数量不等的高质量的问题解答,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的手机应用。而“知乎每周精选”则是对用户在页面上参与或讨论过的话题所整理选取的热门话题进行综合,以邮件的形式发送到用户注册的邮箱中。
  知乎网在建站之初所累积的大量的精华内容和讨论在日后又演变为推送给用户的消息,以此来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对网站的了解。相比其他一大批连注册用户都省略掉的科普网站,这方面知乎网是走在前面的,而知乎网的高人气很大一部分功劳也来自这些从不间断的主动传播。这也可以为日后的科普网站建设提供建议:不但需要在页面上展示所需要传播的内容,还应该将这些内容整合打包并主动推送到用户的眼前,从而提高传播效果。
  三、知乎网社交功能所带来的问题和思考
  知乎网依靠自己独特的建站方式,充分满足用户分享的欲望,同时,因为满足了个人建立威望的人性需求而获得了相当大的关注度和访问量。但是知乎网仍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其快速发展。
  1.过多强调用户的参与,导致议题重复率增大
  经典的问题永远是大多数人想要了解和讨论的,但是一些经典相似问题被提问了相当多次数后,人们依然不时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重复。知乎网在问题的重复性上所面临的选择是两难的。从用户的公平性上来说,每一个用户所提出的问题虽然有其不同的价值,但是地位都应该是平等的,网站不可能对其加以评判,来剥夺一部分参与度不高的用户的发言权;另一方面,对用户的一视同仁则会造成用户所参与讨论的话题重复,而这些重复既会影响到用户在浏览时的体验,也会耗费网站过多的资源。
  2.有价值议题比重缩小,观点偏颇性加大
  由于用户数量的扩大和参与话题的增多,一些特别热门的问题将会得到充分的讨论和参与,而科普所需要的全面性将会被不经意地忽略,而这正是知乎网和一般科普网站相比所缺乏的地方。一个问题要么就经过大量的讨论,要么则无人问津,这对于科普来说是完全不正常的情况。科学普及的活动,无论所受关注的大小,其话题本身的含义都是平等的。
  在放宽了用户注册机制后,知乎网以前的精英群体,如开发研究人员、工程师等所占的用户比重在不断下降,而一般网民的比重则大幅增加。这导致知乎网话题讨论的质量渐渐向“百度知道”和“天涯问答”等平民问答栏目靠拢,观点偏颇性风险也随之加大。如何保持知乎网讨论一直以来的高水平,也需要网站创办人员进一步的思索。如果知乎网失去了这些最开始建站时在网站上发表的高水平文章和各行业的尖端人才,那么,知乎网也就失去了在科普网站中的权威性和水平标杆。
  [1]翟雪. 试探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的态势和机遇[J]. 科技传播,2009(2).
  [2]王大鹏,谭彦伟. 移动传媒终端的科技传播之路[J].声屏世界,2011(6).
  [3]李浩鸣. 科技创新与科技传播[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萨义德认为人文主义的一个重要使命在于“充分保持全面的世俗观点,而不是追随机会主义者和中立者,他们一边攻击外国的恶魔,一边又对本国的恶魔抛送媚眼”。  [作者简介]温晶晶,书评人,副教授。  谈人文主义,不得不谈当今的人文学科现状。人文学科(humanities)在欧洲又叫 “人文科学”(humansciences)。人文学科在当今“拜物欲”盛行的社会中正逐渐被“边缘化”,虽然我们从表面上看不出这种
期刊
科学精准的市场定位,竭尽全力的开拓创新,是安少社品牌生生不息的源头,其图书品种与形式处处体现出对读者的尊重,这为其打造低幼营销产业链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  就目前国内对低幼图书的研究而言,我们并未给低幼图书下过一个清晰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低幼图书就是适用于学龄前不同年龄段(0—6岁),符合该年龄段儿童认知水平以及心理发展水平,供该年龄段儿童阅读的具有教育功能的书籍。低幼图书包括益智类图书、故事
期刊
这是一头大象的旅行记,同时也是关于人生的譬喻。相比其他一些主题更加灰暗的作品,希望这本书能成为读者爱上萨拉马戈的契机。  [作者简介] 王渊,《大象旅行记》译者。  葡萄牙去殖民化放弃非洲殖民地刚过40年,在不少当代葡萄牙文学作品中非洲的记忆仍然鲜活,而非洲象也因此占有一席之地。比如在安东尼奥·洛博·安图内斯( Antó nio Lobo Antunes )的首部长篇《大象回忆录》中,大象就是作为
期刊
一、数字出版布局  法律出版社(以下简称法律社)自2006年着手布局数字出版以来,先后经历了融资筹划、资源建设、业务运营、市场盈利和完善发展五个阶段。既保证了每个阶段的准确市场定位,又体现了下一阶段的产业化前瞻。  总体而言,法律社的数字出版战略是:按照出版人向传播人转变的整体方向,遵循和运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思维和规律,以引进资金、盘活资源为资金保障,以数字化、碎片化和体系化为发展阶梯,深化数
期刊
[摘要]作为社交化内容平台的代表网站,豆瓣在Web 2.0时代有着良好的表现以及较高的用户黏性,逐步形成了以兴趣为中心的圈子社交、寻求身份认同的文化属性、弱关系下的商业特征以及以用户生成内容为主的信息属性,这也是Web 2.0时代社交化内容平台的一般性特点。然而步入以大数据和移动终端为代表的Web 3.0时代,对用户生成数据与用户行为轨迹进行挖掘,从而基于用户兴趣建立个性化的Web服务;注重线上线
期刊
[摘要]《新女性》是章锡琛辞去商务《妇女杂志》的主编后创办编辑的女性刊物。本文通过对《新女性》进行考察,可从中进一步探析章锡琛“有所为”的出版理念、“务实求新”的编辑策略、“兼容并包”的期刊编辑观以及“有所不为”的编辑出版思想。  [关键词]《新女性》;章锡琛;编辑出版思想  [作者单位]蔡银春,北京大学。  章锡琛(1889-1969年),字雪村,又字君实,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期刊
中国图书的对外推广要依靠外方,对出版社来说是这样,对政府而言更是这样。对外推广的本土化应该成为一种战略,各种推广资助要更多地面向海外出版机构,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全球图书馆收藏数据OCLC显示,2014年麦家《解密》的全球图书馆收藏数已经超过莫言的《红高粱》,位列中国当代文学译作海外图书馆藏第一,此时距离《解密》英文版出版还不足一年时间。OCLC是目前中国政府考量中国图书“走出去”成效
期刊
[摘要]本文在分析科技期刊二维码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二维码支付存在的不足和科技期刊的特殊性,指出应扬长避短,进一步加强二维码在科技期刊应用中的服务定位,着重优化科技期刊官方宣传服务、阅读体验提升及互动服务、现刊和过刊目录导览服务、稿件投稿流程定位服务以及实时推送个性定制服务等,以带动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关键词]科技期刊;二维码;服务定位  [作者单位]林安红,《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
期刊
编者按:我国传统图书受市场环境及数字出版的冲击和影响,开始出现分流,关于我国图书业的未来发展甚至出现很多唱衰的论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重新探讨和解读图书的价值,让出版回归其本质。本期专题特邀出版人畅谈如何坚守图书最纯真的价值。  做真正有传播价值的图书  黄书元 人民出版社社长   图书是知识的载体。图书的价值要回归图书本身,这是对的。现在很多人出书,不一定是为了要传播自己的思想或精神,而是
期刊
朱效文是30多年来中国重要的儿童文学编辑家、作家之一。改革开放初期,朱效文依托对科学伦理、社会规则以及人性的洞察、揶揄,形成了自己观照情感世界与叙事的特色,构筑了一个在艺术上精微而到位的童话世界。在之后的创作、编辑生涯中,朱效文通过自己的创作,用情感和美的力量去消除叙事上的“程式”,推进童话叙事的变革,并取得了商业化出版环境下的艺术实绩。  [作者简介]齐童巍,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