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文献数字化的现状与思考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笔记文献数字化的主要成就做了总结并分析其现状,在对其现状提出了三点思考后,认为加强对笔记文献数字化的重视,是当前的重中之重。而且笔记文献数字化的开发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懈地投入努力。
  【关键词】:笔记文献;数字化;现状;思考
  1.笔记文献的基本概况
  笔记是历来较少受到关注的一种特殊的文体和文学现象。但笔记文献就整体而言,材料真实, 内容丰富,信息含量大。而且与别种文献相比有不可替代的独到之处。所以其价值之高已愈来愈为学者们所认知,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样化。
  对于笔记的整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丛书系列的分别有:1983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刻印出版了《历代笔记小说大观》;1995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影印出版了周光培辑成的《历代笔记小说集成》,其中《宋代笔记小说》收录宋代笔记共188种;还有中华书局陆续出版的系列丛书《历代笔记史料丛刊》;上海古籍于1999年到2005年分批出版的《历代笔记小说大观》;2003年由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整理, 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全宋笔记》,计划出版囊括全部宋代笔记500部。单部笔记文献出版整理成绩最引人注目的是伊永文耗时20年做的《东京梦华录笺注》。该书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通过以上成果,可以看出笔记小说已经越来越被重视。
  2.笔记文献数字化的主要成就
  我国古籍数字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成绩斐然。许多大型古籍全文数据库纷纷建立;大型特色数据库开始出现;古籍数字化与国际合作也不断增多。相应地,原先处于较为冷门的笔记体文献除了对其整理、点校、评价不断增加外,笔记文献数字化也有了一些成果。主要成果有:
  2.1 河南大学的宋人笔记检索系统。
  2.2 《中国历代笔记》。《中国历代笔记》(UZT-4)是一个专收中国历代笔记的大型全文古籍数据库,由著名学者傅璇琮先生担任总顾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专家、教授分任各卷主编,历时数年,网罗放逸,博采旁搜,力求真实全面的表现出中国古代笔记的洋洋大观。分为汉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等五卷,共收入从两汉到清末笔记1150种、5300卷,总数约1.5亿字。
  2.3历代笔记汇篡。历代笔记汇篡是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总篡,北京爱如生公司研制,经过全新编篡的汇辑历代笔记类著作的大型全文检索版数字丛书。历代笔记汇篡广搜博采,收录魏晋以来直至民国各类笔记多达千种万卷,现存历代笔记网罗殆尽。
  2.4 国学宝典。国学宝典是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编制的一套以古籍文献为主要内容, 面向文史专业研究人员的全文检索数据库。在这里,笔记虽然不是独立的检索系统,但却作为专题存在。它按照四库分类法,将笔记列为子部文献,共分成隋以前笔记、隋唐笔记、宋元笔记、明代笔记、清代笔记和民国笔记六部分。
  2.5“中华经典古籍库”微信版 。中华书局推出了“中华经典古籍库”微信版,共收录8698种整理古籍本,涵盖了经、史、子、集各部。而且还在陆续扩充中。其中也含有相当比重的笔记史料,主要收录在史部的杂史类和子部中。目前子部所收,多为明清史料笔记,即中华书局曾经出版的的《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明清部分)。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笔记史料专题,但它把中华书局曾经系统点校过的史料,数字化入库,不管是对研究者还是普通大众,都有很大意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大型的古籍数据库含有相关的笔记文献。比如,中国基本古籍库,由北大刘俊文先生主持,从传世的十多万种古籍中,精选上自先秦下至民国的一万余种典籍, 分哲科、史地、艺文、综合4 个子库、20 个大类, 100 个细目。其中笔记文献分散于史地库所属的历史类中的杂录琐闻目、艺文库所属的文学类里的小说话本目和综合库所属的其他类中的类书杂篡目。虽然比较分散,但是这三大类中也收录了相当数量的笔记文献。还有《四库全书》电子版和《四部丛刊》电子版,笔记文献在其中按照四库分类法,散件于史部和子部的“杂史”、“杂属”等列。因此不再详细阐述。
  目前关于笔记文献的成果主要有全文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产品形式有软磁盘、光盘、联机服务和文本式等, 并以开通网络服务为导向, 借助已接通因特网的《中国科技网(CS TNET)》、《中国教育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中国图书馆信息网(C LINE T)》等实现网络查询和资源共享。”[1]总之,古籍数字化正蓬勃发展,而属于其中的笔记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也还有许多进步和完善的空间,值得我们思考。
  3.对于笔记文献数字化的思考
  3.1缺乏统一规划,对笔记重视不够
  大陆古籍数字化进程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缺乏统一规划, 项目集中在一些大型丛书或现成的汇编之上, 重复建设。[2]比如《四库全书》系统,除了香港迪志文化公司与上海人民出版社这一版本外,还有武汉大学出版社和湖南音像出版社等不同的版本。但是关于笔记的相关数字化产品,产量并不算高,一些价值较高的笔记亦然未被大众所重视。而像《十三经》或《二十四史》等知名度高的作品,其相关的数字化产品却层出不穷。比如说中国广澳开发集团的百衲本《二十四史》电子版光;哈尔滨师范大学《史记》全文检索系统;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系列电子作品《十三经》、《诸子集成》、《先秦魏晋南北朝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唐诗》、《全唐文》;北京大学的《全唐诗》电子检索系统等等。因此应统一规划,避免资源的重复使用,造成浪费。对一些有价值但需要化费较大力气开发的笔记文献项目加大力度。
  3.2 笔记文献数字化开发不平衡
  笔记文献内容丰富,越来越被大众重视。但是在笔记文献的开发上,也有着重重矛盾。主要是开发的不均衡,以宋代笔记为例,陆游《老学庵笔记》、苏轼的《东坡志林》等知名度较高的笔记史料得到充分开发,不仅被中华书局、上海古籍等知名出版社点校,而且在专题数据库、大型古籍数据库中都有体现,甚至是在手机软件和相关网站上亦能查阅相关其内容。而赵令畤《候鲭录 墨客挥犀 续墨客挥犀》、黄朝英的《靖康缃素杂记》等笔记则无人问津,除了古籍数据库能够查阅,连电子本都不好搜寻。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笔记文献开发的不均衡性。
  3.3 笔记文献数字化开发理念上存在误区
  不同于《二十四史》、《全唐詩》、《全宋词》等,笔记文献即没有前者的“正统性”,也没有后者的“普及性”。所以在开发过程中,多被人忽视。再加上,笔记一直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笔记从古代时,就多被收录进“杂史”、“杂学”、“杂论”、“杂录”、“杂考”、“杂纂”等一系列旁枝末节中。没有“笔记”这一专题。“可以说笔记文献在各种图书目录及分类法中从来没有名正言顺过, 从来没有得到过完整、全面、恰当地反映。”[3]至今,笔记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在笔记文献数字化的开发上,仍然能看出问题所在。以中国基本古籍库为例,古籍库没有设笔记专题,而是分散到小说话本、类书杂篡和杂录琐闻三个目内。这种分类,完全遵循四库分类法,可见其地位并没有提高。现在虽已经有了专题的笔记文献数据库,但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不及大型的古籍数据库。这与开发者的理念有很大的关联。时至今日,笔记依然不能被充分的认识和客观地对待,究其原因,恐怕与一直以来的封建传统文化观念有关。
  对于古籍进行数字化开发,既是为了保护古籍,也是为了更好的使用古籍。笔记文獻的数字化亦然。在笔记文献数字化后,使得许多湮没在历史中的,含有相当价值的笔记为大众所知,既扩大了它的受众面,又赋予了更高的地位和价值。而这个开发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笔记文献数字化的工作还需要进行长久地、不懈地努力。
  注释:
  [1]严跃英.论专题数据库建设[J].图书馆论坛.2001(4)
  [2] 吴家驹.中文古籍数字化的进展与主要成果评述[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3)
  [3] 马月华.笔记文献的史料价值及笔记文献信息的开发[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其他文献
【摘要】:在大陆法系,存在一套较为完善久远的当事人询问制度,关于该制度,又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德国模式及日本模式,尽管该制度现在遭受了一些非议,但其积极的价值是不可否认的。我国并没有该制度,我国仅仅是对“当事人陈述”做出了相关规定,可是规定的不完善,就目前而言,在对大陆法系当事人询问制度作出相关改动的基础上引进该制度,对解决我国现存的问题是有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当事人询问;德国模式 ;日本模
期刊
【摘要】:中西思想文化的比较不仅局限在哲学、历史方面,还包括审美意识和表现等方面。在悠悠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由于根深蒂固的文化根基,从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西方艺术尚形,而中国艺术尚意;西方艺术重再现、重理性,而中国艺术重表现、重感性。通过中西美术比较,既有不同,又有相似之处,本文从求神与摹形的差异、绘画观照方式的差异来分析,并着重从对“窗”的审美表现差异来体会中西美术的不同点。 
期刊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社会面貌,给社会治安问题带来一定的挑战。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更是给一些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进一步的加剧社会治安的紧张局势。基于我国互联网背景下所面临的治安情况,本文在第一部分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治安问题的表现;文章第二部分主要是探讨了新形势下,治安管理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最后一部分,
期刊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在治安防控方面加强建设力度。违法犯罪的治理和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不容小觑。目前,我国对于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主要有布网式、体系式、机制式、综合式,还有“金钟罩”式等模式。这些模式充分表明了对防控网建设的重视,对现代网络科技的充分利用。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例如,对治安防控体系的定位不准确导致资金投入不足,各自为政的地
期刊
【摘要】:艺术歌曲《诔词》的歌词采用的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于1925年3月22日刊登在《晨报副镌》第64号期刊上的同名译诗《诔词》 ,原诗是由英国近代诗人、评论家、教育家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所创作。对于这首艺术作品,作曲家张瑞,精心的对歌词的形式进行了合理化的布局,同时,将钢琴伴奏声部和声乐旋律声部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和深度的刻画。研究《诔词》 这首作品的音乐特征从中发觉作曲家
期刊
【摘要】:春秋《左传》中,违背卜筮、不烦卜筮之事的出现被认为是人文精神觉醒的有效证明。而纵观整个春秋时期,此类一反常态之事如同沧海一粟,只是集中反映在少数政治家的思想中,没有在该时期形成广泛的社会信仰认同,更不用说上升为一种支配观念。人性与神性的纠葛中,终究还是神性压倒了人性,成为这一阶段的普遍观念。历史以渐不以骤,人文精神的觉醒仍是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春秋时期;《左传》;卜筮;人文精神 
期刊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出台规定了: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关于该制度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从房地产法的角度出发,我认为该规定有违关于房地产法的原则,经过思考,我认为应该对该制度作出相应的更改。  【关键词】:住宅地;续期;费用;所有权;使用权  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关于“住宅建设用
期刊
【摘要】:随着美国首先提出了“预先性自卫”的战略原则,便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的争论。就传统观点而言,大部分人都对“预先性自卫”持反对态度,原因是多方面的。可随着社会的发展,支持的观点也越来越多。在我看来,“预先性自卫”是符合现在社会的必要形式的,只要对其进行必要的限制,便可以实现很好的利用。  【关键词】:预先性自卫;自卫条件;法律依据  自卫权是在国际社会中,每个国家都拥有的的一项基本权利。自卫权
期刊
【摘要】:媒介大融合的语境中,播音员主持人作为舆论的传声筒,其一言一行都会对社会人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肩负着时代大背景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有一定意义上的比较强烈的责任感。所谓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的人文素养要求,既包含了播音员主持人基本素质、文化背景、人文情感等业务方面的基本元素,也包含一定意义上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使命感。以上的诸多要素才是播音主持实操业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节。  【
期刊
【摘要】:储安平的一生最辉煌的时期就是《观察》周刊,本文研究的指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观察》周刊。纵观整个《观察》时期,储安平颇为意气风发,尽管一开始物质艰难无比,五六个月才凑足经费,但是他整体精神是向上的。本文想要探究儲安平在《观察》周刊时的新闻思想,并思考储安平对当下现实环境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储安平;《观察》;现实适用  一、研究缘起——储安平人物背景  1.1一生飘零的储安平  储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