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q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本文基于我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运用的现状,着重总结了精心设问、巧妙启发、因人施问等方法,希望借此为致力于课堂中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仁们提供一些参考。让学生寓学于疑,寓学于问,努力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提问 艺术
  课堂提问是以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考,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手段之一。课堂上适时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或者不懂提问艺术,或者没有设置好提问技巧,出现了不少教学的误区。随着对素质教育日益重视,如何用精、用巧提问艺术,使得思考不再是机械的应答,也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成了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表面性提问,旨在追求热闹场面,问题肤浅,要求齐答,表面热闹,实则空洞。
  2.习惯性提问。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效甚微。
  3.惩罚性提问。发现某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学生畏惧老师的提问。这类提问利少弊多,甚至不如不问。
  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必须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上着实下一番功夫。下面结合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体会,对此谈几点看法。
  第一,精心设问。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能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讲授一篇课文之前,首先应在吃透教材和学生两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这些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难点,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些问题,应紧密关联,由浅入深,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情境,体会妙处,使之有渐入佳境的喜悦感。这些问题,应力求难度适中,太浅显的不必问,太艰深的不宜问,难度较大的可分几步问。总之,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
  第二,巧妙启发。
  如何把问题向学生提出,对课堂提问的成败有重要关系。问之得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能。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根据不同课文及问题的不同类型,可采用下列不同问法:
  1.书面提问。适用于课文预习。把设计好的问题印在预习提纲上,让学生带题求解,课上检查预习效果,进行交流订正。
  2.设情激问。讲课中在某些需要提问的地方,引而不发,不把问题直接提出来,而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创设出某些情境,把矛盾显示出来,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3.换向提问。适用于教材中看似无疑的地方的提问。“换向”包括:(1)由顺向换为逆向,如:不问作者这样写为什么好,而问不这样写行不行,为什么;(2)由单向转为多向。由于语文教材内容包罗万象,有时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乃至数、理、化、生的角度提出问题,这样既能给学生以新鲜感,又有利于沟通各种知识的联系等等。
  4.连锁提问。把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由浅入深逐步追问,让学生既细致地了解了问题的构成,找到了最终的答案,又有助于养成寻根究底的良好学风。
  第三,因人施问。
  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基于这一认识,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后进生回答,比较专门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这样,每个问题对于答问的学生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应充分肯定其某些可取之处之外,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不同于以往的应试教育,摒弃了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单纯的以提升学生语文成绩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创新、独立思考能力。古人有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提问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语文课堂中所需运用的语文技巧也是博大精深的,不但应该体现出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而且能应该努力展示出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从而让提问成为架设教师与学生对话的桥梁,成为能给师生都带来思维享受的艺术。这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索巧妙设疑的方式,为全方面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断努力。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作祟,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尚
期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更是做人、治学、处事的道理,因为“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学即不仅要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已有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动脑收集、加工知识,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我们也
期刊
现代教育思想已愈来愈多的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挖掘。而思维能力的开发与探究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期达到对学生多种心理机能和学习的综合性智能的发展。本文就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同仁们商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
期刊
一、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目的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教育,必须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通过对学生进行部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二、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期刊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所谓“自主性”是指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就会对学习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表现出良好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通过自身的活动,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掌握学法的一种学习行为。  当前,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课余时间更不愿意主动涉猎广泛的知识。因此,引导学生全方位、高质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不能只注重练习,还要通过大量的事实、举例,使学生透彻的理解概念,“唯有如此,学生的数学学习就不再只是结论的记忆和习题的操练,而是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探索、体验、感悟和创造的生命实践活动”。  关键词:概念教学 归纳 演绎 探究活动  一、课堂教学现状反思  1.概念教学是数学课程中每个章节的起始,概念是基础,如果基础打得不牢、不深,后面整个章节的知识就很难真正理解,更不用说灵活应用了
期刊
摘 要:随着课改的深入,各小学也正逐步开展课外阅读,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然而在农村小学,由于大多数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孩子的娱乐工具只有电视,家长没有让小孩子上学前读书的意识,上学前学生读书是个空白。为了解决农村学生表达不清楚、词语贫乏,我觉得只有阅读这一条有效途径。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及其重要,也非常关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核心。本文就从培养阅读
期刊
摘 要: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科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秉承“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使教学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从而实现生活化教育课堂的有效性;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知识和科学就蕴含在日常生活之中,发掘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和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的快乐。  关键词:生活化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教学要从学生
期刊
摘 要: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从多个方面阐述了九年级化学参与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 参与式教学 策略  一、引言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建立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这
期刊
信息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的社会正向着信息化的时代迈进。《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标》认为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数学头脑和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应加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我在数学教学中就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做了如下工作。  一、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