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还是“晚上”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二上午,第二节课,一年级语文《练习3》“学用字词句”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老师请小朋友读题:“如果是傍晚,怎么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呢?”
  一个小男孩高高举起手,自信满满地读道:“如果是晚上,怎么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呢?”
  很多小朋友听出他把“傍晚”读成了“晚上”,纷纷举手,性急胆大的还脱口而出,予以纠正。
  老师微笑着说:“你把‘傍晚’读成‘晚上’了,以后读书可要仔细哟。”
  隨即,老师话题一转,顺势发问:“哎,那为什么书上不写成‘晚上’呢?”
  “因为晚上没有太阳。”
  “书上是讲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老师接着又转向那个小男孩:“明白了?以后可要看清楚,读准确了。”
  那个小男孩点点头,默默地低下了头。
  如果,我们把教学这样改动一下:
  一个小男孩高高举起手,自信满满地读道:“如果是晚上,怎么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呢?”
  老师走到小男孩身边轻声说:“你看,同学们都听出你把‘傍晚’读成‘晚上’了。”
  接着,老师走回讲台,面对大家说:“谁能说说‘傍晚’和‘晚上’有什么不同?”
  孩子们开始认真思考起来,片刻,有的孩子开始举手了。
  “‘傍晚’就是……?”发言的小女孩似乎明白,但又不知如何表达。
  “哦,你好像知道,但又说不清楚。没关系,坐下再想想该怎么说。”老师温和地说。
  “‘傍晚’的时候我们还不能清楚地看见月亮,‘晚上’就看见了。”
  “‘傍晚’在‘晚上’的前面。先是‘傍晚’,然后才到‘晚上’。”
  “‘傍晚’就是天快黑了,快到‘晚上’了。”
  “哦,我们小朋友个个很聪明嘛,讲得多好。”
  为什么要这么改呢?
  学生把“傍晚”读成“晚上”,原只是个小问题,但却因此生成了鲜活的教学资源: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把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彻底弄明白了。最为重要的是,“谁能说说‘傍晚’和‘晚上’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可以将同学们的注意力从关注读错的那个小男孩,转移到关注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从而巧妙化解了小男孩因出错而带来的紧张和自责,又及时指出错误,导向正确。
  这是课堂的道德,也是教学的关怀。
  (李琳,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力学小学校长)
其他文献
(一)“纯美孩童”单元组诗教学设计  陆云香  教学内容:白居易《池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教学目标:以《池上》为例,引出“孩童”形象,通过抓住诗中“偷采”“不解藏踪迹”的描写,体会孩童顽皮可爱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以“不解藏踪迹”为话题,延伸学习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一)》。(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初步感受组诗的主题  1. 同学们,今
期刊
从书声琅琅的金色校园,到岁月悠悠的人生长途,朗读是一座神奇的桥,一座以文字和声音建造的心灵之桥。跨越时间和空间,跨越学科和语种,连接我们学习与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给你知识,给你智慧,给你热情与安慰;给你思维与精神的营养,给你语言与行动的力量——因为建造它的,不仅有古今中外的文学家与思想家、教育家、艺术家和科学家,还有世世代代的书香门第、私塾公庠,更有“三味书屋”“知心大姐”“百家讲坛”,直到最近在C
期刊
在一次校内语文教研活动中,我执教苏教版二上《识字7》后,整体感觉比较扎实,教学设计从生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努力让学生读准音、记清形、辨明义,全面细致的教学也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但整堂课上下来,学生虽然学有所得,课堂气氛却不够活跃,这显然不符合低年级语文课堂的特点。我在上课的过程中,个人感觉并不轻松,由于教案细碎,教师的语言过多,我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对长达7页纸的教案内容的回顾上。  课后的研讨
期刊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宋代,美丽与哀愁并生/那段风雨颠簸的历史/留在了词人独特的感受里/被时光打磨得鲜亮/那些旧事,是历史,是词史,更是心史/它轻巧地触动你的心房/带你走进一场真实的穿越  因为看到了封底上的这段话,很喜欢;也因为《山月不知心里事》和《人生若只如初见》同属于“漫漫古典情系列”,于是,买下了这本书。  对于宋词,从来没有刻意去背诵过,不喜欢那种“为赋新词强记忆”式的阅读方式
期刊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看图写话训练课,我选择的图画内容是一个山坡,山坡上有一只大山羊和一只小山羊。为了方便学生有序地表达,也为了给学生由说到写搭建桥梁,我特意写了一篇下水文做了示范。  课开始了,我先指导学生观察这幅图,让他们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地方?图上的小动物在干什么?同学们很兴奋,都能把图上的情景说清楚,而且内容很丰富,有的说它们在散步,有的说它们在跑步,有的说它们在郊游。有几个学生竟然
期刊
《小露珠》是一篇科普童话,主要通过小露珠和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表达了它们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纵观课文,最精彩的段落无疑就是小动物们和小露珠之间的对话了: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摘自《小露珠》一课第2、3、4小节
期刊
《莫鸂窟》一文,若说要教“莫高窟”,那么我们应该引入图片、视频、历史资料等丰富素材,让学生获得关于“莫高窟”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的更多信息。然而我们教学的是“《莫高窟》”,那么,我们需要思考教材——作为教学的材料,我们想用它来做什么?或者说通过对这个文本的教学,我们想让学生获得什么?  本文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具有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语言凝练,大量四字词语的运用准确概括出事物的特点……基于文本
期刊
一、 课程目标制定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 着眼学科属性,寻找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作为课程体系的一个分支,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共性,更有其独特性。《语文课程标准》阐释:“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学语文首先是要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促进思
期刊
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主要是通過学习一篇又一篇课文来达成的。那么,阅读课重点让学生学习课文的什么,才是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呢?这是事关语文教学方向的问题,理论界至今没有统一而清晰的认识,教学实践领域更是五花八门,混乱不堪。我们从各地“同题异构”的教学竞赛、教学展示活动中看到,不同教师用相同课文去教学情总体相同的学生,教学内容大相径庭的现象十分普遍,教者偏爱什么就教什么,主观随意性很强,这是其他学科没
期刊
问题的提出  一、 平时听课过程中的观察  平时走进课堂听课,发现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不少老师在提问过程中总是比较匆忙,像赶路程一样。这里略举两例——  例一:一位老師教学一年级《看菊花》。  在讲读课文时,老师提问:“小朋友,课文写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菊花怎么好看呢?请大家轻声读课文里的句子,一会儿我要请你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话刚说完,老师就在讲台上整理马上要用的挂图和卡片。整理完了,老师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