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的芳香维甲酸维持治疗:随机化双盲临床试验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u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对36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面积超过体表40%的患者,给予口服芳香维甲酸(Tigason)1mg/kg/d。辅加PUVA治疗每周3次,治疗前2小时口服8―甲氧补骨脂素0.6~0.7 mg/kg,UVA量逐渐加至10J/cm2。临床记录包括皮损面积、颜色、鳞屑、厚度及瘙痒程度,分0~3级;每周记求一次。皮损减少至治疗前的90%以上时判断为消退。上述患者均于治疗后10周内皮损消退,即随机编为二组,用双盲法继续维持治疗。结果:试验组16人口服Tigason0.5mg/kg/d;对照组20人服安慰剂。同时二组都继续PUVA每周治疗一次,持续二个月。共维持治疗一年。每月检查一次,包括皮损、副作用、GOT、GPT、甘油三脂和胆固醇。

其他文献
本文报告一例2个半月的男儿患大疱性类天疱疮.该儿在生后2个半月时两足底出现小豆大水疱伴剧痒,3天后两手掌、手背出现伴有红斑的米粒大水疱和丘疹,一周后躯干、两上肢也出现,部分呈环状排列,口腔内无病变.取腹部红斑丘疹处活检,组织像见真皮上部水肿,真皮乳头处形成单房、多房性水疱,主要在真皮上中部血管周围有浸润细胞,主要为嗜酸细胞和小淋巴细胞.表皮基底层见外渗细胞,并有空泡形成.
本文报道1例Sweet综合征,具有本病特征性斑块,间接免疫萤光抗体(IFA)试验显示弓形体虫阳性。而且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表现符合弓形体病的皮肤反应,用特殊治疗后损害消失。病例:患者女,60岁,在前臂、手背、小腿和足部有暗红色隆起斑块,有触痛,最大皮损周围有几个丘疹,中央消退留下暗褐色的色素沉着。发疹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体检发现两侧结合膜炎和巩膜外层炎,体温38℃,血沉40mm/h和110mm/2h。
期刊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包括一组疾病,其临床共同特点为明显的皮肤脆弱及轻微创伤后即有水疱形成。因此,EB属于机械性大疱性皮肤病。本文所述均为遗传型。
肉芽肿经上皮排出(TEE),这一组织学现象,是皮肤自身清除内源性或外源性异物的机制之一。作者最近见到1例播散性结核和1例结节病,其组织学呈TEE改变,报告如下。
作者报告一例44岁男性患者,因何杰金氏病用长春新硷、强的松、环磷酰胺、卡氮芥和甲基苄肼治疗,病情缓解后又复发。给予氮芥、长春新硷、甲基苄肼及强的松药疗方案,并每隔28天与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花硷和氮烯咪胺治疗方案交替使用。
作者用双盲法对74例(152处感染)皮癣菌病患者作口服酮康唑(K)和灰黄霉素(G)疗效比较研究.K组37例病人80处感染,G组37例病人72处感染.两组年龄、性别、体重和身高均无明显差异.每日口服剂量K和G组分别为200mg和500mg,如3个月后无明显临床效果则用加倍剂量,达到临床和菌学上好转或给药达1年时即停止治疗.
期刊

虽然各型麻风中巨噬细胞有差异的确切原因还不清楚,但某些因素如遗传、功能变异、表面膜改变和T细胞特异致敏作用不足等可能与此有关。作者在经过不同处理的小鼠足垫中感染麻风杆菌之后,研究了它们的腹膜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能力。小鼠分为4组:(1)正常小鼠对照组(NC);(2)正常小鼠感染组(NI);(3)胸腺摘除并经照射的小鼠的对照组(TRC)和(4)胸腺切除加照射的感染小鼠组(TRI)。
多形性日光疹(PMLE)在不同患者中常表现为多形性损害但在个别人则常仅呈单一性损害。作者分析了去夏威夷旅游者中的150例光感性皮炎患者,74%患者见于1~6月,80%患者年龄在20~50岁,女:男为4.2:1,97%为白种人,80%属Ⅰ或Ⅱ型皮肤。所有患者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和水疱,少数有淤点及由丘疹融合成的斑片。
期刊

患者,男,37岁,因右侧头皮局限性进行性脱发就诊,无任何弥漫或系统性硬化症。发病前曾患乙型肝炎、肝硬化、喉原位癌并行放射治疗。检查:头皮右顶部有一片卵圆形瘢痕性脱发,其上毛囊丧失。头皮、眉区和胸部有脂溢性湿疹的损害。足跖及趾间患足癣,刮皮找见真菌。
患儿男,16个月。于14个月时,腹、生殖器、臀和双下肢出现大量水疱,约0.5mm~2cm大小,疱紧满,水疱出现在红斑上或正常皮肤上,水疱很快破溃结痂。无全身和胃肠道症状。实验室各项检查结果基本正常。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表皮下水疱,疱腔内有多形核白细胞和大单一核细胞浸润,少量的红细胞和嗜伊红细胞。真皮乳头无微脓疡形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