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a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普及教育20余年的历史,谈起教学评价只是近几年的事。而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围绕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各种研究也逐渐多起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电子学习档案、评价量规、自评、互评等一系列评价方法和评价方式常常被人们应用在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中。然而,在新课标下这些评价方法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实施,何时选择何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却是大多数一线教师十分困惑的问题。本文将结合作者多年教学评价的实践以及一年来新课标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法的实施及评价方式的作用和选择。
  教学是有目标的。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我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要从这三个维度去检验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了对学生的选拔与甄别作用。在新课标的教学评价中我们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原则,应运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去创新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 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信息技术课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方面与其它学科相比,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它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并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受传统教学评价的影响,目前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多数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的束缚,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应当说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个弊端。 因此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学科如何开展教学评价,对于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认识上的"缺位" 评价认识上的"缺位"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虽然已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但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信息技术目前仅是教学辅助课程,还不是主课的观念根深蒂固, 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未给予足够重视, 使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流于形式, 成为 "摆设" , "花瓶"。 2,评价方法上的"越位" 评价方法上的"越位" 所谓越位,就是在评价中存在两种极端形式:一是忽视了信息技术课 的根本特点——实践性,而过多地强调信息技术原理,以传统的考试方式, 代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二是简单认为学习信息技术入是学习计算机操作,进行单纯的上机操作考试,两种极端都忽视了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 提高和全面发展。 3,评价功能上的"不到位" 评价功能上的"不到位" 用考试的方法来评价信息技术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弊端越来越显露出来。其主要表现为:①关注评价的结果,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②重定量分数鉴定,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轻定性情感分析,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③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对教学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由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存在以上的"缺位","越位"和"不到位"三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也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因此,笔者认为, 改革和健全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机制, 是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标和原则
   评价的目标是实施评价的前提,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制定出科学, 合理的评价体系。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该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为目标,从学生,教师和课程内容这三方面出发,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实现一种动态评价。通过评价,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和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目标。 1,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新课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它认为: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认识教育首先要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学习规律,掌握规律,在现实中应用规律。其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成功。要相信只要我们找到因材施教的办法,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天才。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首先,学生是完整的人,他不是学习的机器,有感情,我们应该还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其次是认识差异,因材施教。学生之间存在着 较大的差异,其差异的表现又反映在不同方面,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转化差异,视差异为财富,因材施教,各展其长。③学生是独立的人。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认识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告知学生现成的结论。正因为如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一是关注每一个学生; 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从单纯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要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从单纯通过考试对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作鉴定,转变为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反馈与矫正,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2,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新课程的教师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师是塑造儿童心灵的天使。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劳动。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教师,学生共 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 高教学水平。3,促进课程不断完善。 促进课程不断完善。
  新课程标准下课程观的基本思想是:课程是人的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学习者是通过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其特点是: ①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学习者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重要性。②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③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教学。④强调活动是人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 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发展,要周期性对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 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引进新的信息技术设备,形成课程不断更新和完善的机制。
  要达到上述目标,在教学评价中就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全程性原则。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就要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规划转变为对"教学—评价" 的过程的设计和规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据此分析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促进作用。2,学科性原则。在分析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合适的评价方法,不能无视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盲目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方法。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不仅要考虑对概念掌握,原理理解等认知活动的评价方法,还要考虑如 何评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技术设计,技术操作和技术优化,更要考虑如何评价综合任务体现出的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等。3,全面性原则。要改变过去以信息技术结果的正确性作为评价的依据一元评价模式, 增加对信息技术操作速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操作的规范程度和创新程度等评价指标,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4,客观性原则。评价要公正确切,实事求是,教师和学生不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5,公开性原则。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要公开,这样有利于被评价的对象了解自己在一定的范围内所处的位置,了解自己的长处和薄弱环节,形成紧迫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作用,从而改进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法,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体水平。
  三,改革和完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机制
  评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评价的目的。新课程理念下,评价与考试有着本质上区别:在指导思想上,评价的主要目标是改进或建议,而不是鉴定或选拔;在方法和技术上,评价不只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相结合;在主体上,评价的主体不仅是学生个体,而且可以是教师个体或群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等;在对象和范围上,评价从知识掌握程度检查,扩大到整个教学领域, 包括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等。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以及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等特点,在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灵活设计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验,总结以下评价方式,供参考。1,作品评价:就是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软件)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再作品评价,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作品主要是指学生在单元学习结束时完成的作业,如板报, 网页,图片,演示文稿等等。2, 答辩评价:要求学生把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完成的任务写成科技论文, 可以是几个学生为一小组,由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组织答辩。这种评价方式,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同时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允许学生通过协作的 形式共同完成任务。3,操作评价: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学 操作评价 评价更应突出信息技术的特征。可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操作,评价学 生的信息素养能力。4,文件夹评价:借鉴国外教育评价前沿正在探索的"文件夹"式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展示学生的学习进步状况。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不断地导向,诊断,调整和强化中进行。针对学生参加信息技术课的表现,体验及取得的活动成果所进行的评 价,是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水平和质量的检验,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学 业成绩的提高(如知识水平的提高,应用能力的增强等),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科素养的形成以及思想和情感的积极变化。为此,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信息技术课的"文件夹",在这个特别的"文件夹"中,记录有学生信息技术成果,上信息技术课时对学生的观察所作的记录,学生的自我评价, 并进一步制作成个人和课题组的网上学习主页,反映某一阶段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取得的进步,作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记录,以此作为评定学生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信息技术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总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就要建立科学,密切配合和完善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方式,健全评价机制。
其他文献
摘要:初任教师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关乎其自身的成长,而且对我们整个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特点入手,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提出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以期帮助初任教师顺利完成向成熟型教师的过渡。  关键词: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期刊
2010年全国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于10月24日至31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厦门一中举行,我有幸成为巢湖市参加观摩学习的老师成员之一。大赛组委会准备800人的规模,一下子来了1400多名的观摩老师,可见老师们对这次活动的重视程度。我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  10月25、26日,我听了来自全国各地普通中学政治教师公开课共15节:有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林德格老师的
期刊
【摘 要】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指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依据一定合作形式和方式促使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是基础、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我们的追求,通过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创设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指导;内容选择;有效性 
期刊
关于青少年的责任教育,前几年呼声比较高,近几年,人们好像不再屑于谈说。可是,作为一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作为一位母亲,我深深地感受到,对青少年的责任教育必须作为一项长期的育人工程,任何时候都不过时,任何时候都应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如果说,学校是青少年责任教育的主阵地,那么,家庭则是青少年责任教
期刊
数学语言是学生学习教学必不可少的,因而在学习上要加强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任务之一。有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现在就我对数学语言的培养谈一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备课时要注重备数学语言。  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该教学内容蕴含着的正确的数学语言,考虑到学生将会出现何种理解,教师课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时必须加以重视提醒学生容易表达错误
期刊
摘要:交互白板,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为构建创造灵动的美术课堂奠定了技术基础。笔者利用交互白板执教了苏教版小学美术第5册《分分合合》一课,整堂课魅力毕现、活力四溢,令师生感受到了与传统课堂迥然不同的境界。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第12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分分合合是一
期刊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使学生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它所实现的不仅是一般对话状态的新质滋生、精神提升,更是语文学习意义上的语感图式的丰富与深厚。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应努力优化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的效益。  如何优化朗读教学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有些许思考。  一、加强范读,示范启发  朗读是“口耳之学”,朗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听”。因此,教师的示范朗
期刊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德育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一、提高认识
期刊
对话描写是文学创作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和基本手段,它在刻画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描摹人物的语态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而如何写好对话描写也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就目前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看,笔者认为,要写好它,应做到“四忌”。  一忌杂乱无章,没有中心。对话不应是日常生活中漫无边际、海阔天空的闲聊,而应是经过作者艺术加工之后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的精彩言语。叶圣陶先生的小说《
期刊
提升教学质量是一项多维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的要素很多。在这里,我想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工作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抓实教学环节,在实干中求发展  教学质量好不好,严格履行教学程序是关键。笔者认为在科学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四环节”,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一是要抓好教学预案设计,突出其学科性、规范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四大特点。二是要明晰教学思路,实现目标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