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物流管窥

来源 :中国物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baq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3月下旬,英国《国际集装箱化》专家尼尔·德科尔(Neil Dekker)在谈到当今世界重要制造业基地之一的中国“长三角”地区的物流和多式联运战略地位的时候指出,当越来越多的厂商和企业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开发西部地区”,在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投入中国西部地区资金总额超过850亿美元,但是进一步挖掘“长三角”地区的巨大潜力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其中尤其突出的是从2001年以来在长江沿线前所未有地建设集装箱港口码头,积极发展长江沿线的内河驳船航运。与此同时,从2001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的集装箱年运量已经突破10万标准箱,年增长率超过20%,其中大多数从上海港转口。这说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步伐在加速,同时也显示上海港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与日俱增。据尼尔·德科尔测算,预计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2005年的增长率将达到20%。
  据这位专家所搜集的统计资料,2002年“长三角”地区的产值相当于中国工业总产值的23.5%,或者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7.2%。但是他注意到,从重庆到上海的2,400公里航道迄今还存在难以回避的基本问题(fundamenlal problems),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差(poorinfrastructures),沿江集装箱港口码头奇缺,长江上游航道多年失修,江内拖轮运力严重不足;这是长期以来该地区一些地方政权过于重铁路和公路运输基础设施而显然轻视内河运输基础设施投入的令人遗憾的结果。但是在谈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尼尔·德科尔却高兴地指出,人们没有理由因此而感到气馁,因为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难以避开的所有这些问题都在转化之中。再说从重庆到上海的“长三角”地区有历史悠久的工业基地,令西方发达国家至今十分羡慕的悠久人文历史,大量廉价劳动力,可以用来深度开发的辽阔土地,有上海这样一座举世文明的国际都市作为其发展“龙头”,还有更重要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等。
  
  “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
  
  一、“长三角”地区人口大约3.5亿,其劳动力大军实力两倍于华南地区,而劳动力成本却更加低廉。
  二、“长三角”地区拥有汽车制造工业、飞机制造工业.船舶制造工业、轻工业制造工业、食品制造工业等多元化工业体系,其市场潜力巨大。
  三、“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动力是华南地区难以比拟的。
  四、“长三角”地区的当地政府和港务当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持续性地推动和加快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
  五、2005年和2006年是“长三角”地区完成其“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关键阶段,尤其是该地区铁路、公路。内河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任务。
  尼尔·德科尔看来,“长三角”地区似乎可以分为三个区域,第一个区域是长江上游,即从重庆到宜昌,其中包括于2004年完成第一期工程的三峡水库,被认为是“长三角”地区迄今经济最不发达区域。但是于1997年成为中国直辖市的重庆拥有人口3,100万。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这是中国政府英明决策之一、因为在国民政府时期曾经作为其临时首都的重庆无论是在商贸、加工制造、消费、经济文化等方面非常发达,可以利用长江作为其交通运输动脉,还有在宏伟的三峡电厂工程的支助下,联合带动其周边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步伐。
  几年前。美国福特汽车集团公司选择在重庆合伙开办长安汽车集团(theChangan Automobile Group),经过几年发展后,年产量达到2万辆,接着又决定于2006年在长江中游的南京开办第二家南京福特汽车集团,把汽车年产量提高到15万辆。首先在重庆起家的英国天天物流公司与上海汽车工业公司(Shanghai Automotive IndustrialCorporation)联合组成迄今中国规模最大的中国汽车物流合资企业,在上海,武汉,南昌和重庆等地都拥有仓储网络,滚装船/集装箱驳船队和强有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安吉天天汽车物流公司,把重庆到上海的各个重要港口紧密联系在一起。
  “长三角”地区的第二个区域是从宜昌,一路直下,经过武汉,直到芜湖。长江流域的这段航道基础设施明显优于上游,载重量(DWT)达到5,000吨的货船基本上可以穿梭于这段长江航道上,其两岸的制造工业比较发达,名目繁多,诸如啤酒酿造,服装加工,汽车制造,化工等等,产品供应全国和出口海外。
  


  “长三角”地区的第三个区域是从南京直至上海,是其经济最发达,项目种类最齐全的区域,当然也是长江航运业最繁华的地段。许多著名的国际制造业集团厂商云集于该区域的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地,其中有柯达(Kodak)。洛奇(Roche)、拜尔(Bayer)、爱克发(Agfa)、巴斯夫(BASF)和BOC等等,这些公司大多坐落在距离长江不远的地段,靠长江支线集装箱船舶、驳船队和滚装船队运输,还有铁路和高速公路随处支持交通运输,非常方便。
  
  阻碍“长三角”地区发展的不利因素
  
  毫无疑问,今天的“长三角”地区的优势比比皆是,随手可得,但是不少外国专家从中国古人的一句话“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中获得启发,难道“长三角”地区是个例外.没有阻碍其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利因素?
  尼尔·德科尔一针见血地指出,首先是“长三角”地区的运输链效率低下(the inefficiencies in the transportationchain),运输成本居高不下(the highertransportation COSTS)。总而言之,与国际标准相比,该区域显然缺乏现代物流所必须的可持续性和可靠性(availabilityand reliability of logistics)。还有就是地方政府和港务当局缺乏内河驳船运输管理经验,不太善于率先解决航道疏浚,码头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等物流瓶颈等根本性的问题,而是迫不及待地把宝贵的资金用在本来应该放在以后考虑的灯光广场,大厦建筑,进口汽车和花园森林大道等所谓形象工程上,在有关引进外资和使用外资的法制建设上频繁出现滞后现象。这一切造成该区域出口制造业国际市场竞争力难以更上一层楼。
  在“长三角”地区经营物流多年,并且对于该地区的物流深表兴趣的东方海外物流大中国地区(OOCL Logisticsfor Great China)公司,美国总统轮船物流公司(APL Logistics)和铁行查华物流公司(P&O Logistics)和日本商船三井物流公司(NOL)均认为,昂贵的物流成本在相当高的程度上抵消该地区 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土地资源的优势,从而让原来打算在这个地区投资或者扩大投资规模的不少外资企业和海外制造厂商犹豫不决。其实不用专家,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看得出来,只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全面到位(an adequate infra-structure is put in place)还有管理制度改革的跟上(the regulatory changesmade to match)这些问题都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
  
  物流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从“长三角”地区传来的消息是鼓舞人心的,不少地方当局互相联合,加大力度(taking aggressive actions),建设物流基地和集装箱码头,吸引中外制造业扩大投资。例如目前正在长江沿线的重庆、万州,宜昌、武汉、九江、南昌、南京和南通等地热火朝天兴建集装箱港口码头,而且配备岸船门吊、浮吊、牵引车等现代化集装箱码头装卸设备,预计到2006年将全部竣工和投入运营,其中重庆集装箱港口码头的年吞吐能力到2009年将超过70万标准箱。中央政府将在“长三角”地区陆续开设总投资金额达到20亿美元的银行40家,直接资助长江中上游地区加速开发建设。不少外资企业也纷纷表示愿意与“长三角”地区政府和港务当局合作,出资开发长江沿岸集装箱码头或者航道基础设施。据尼尔·德科尔透露,目前以年均增幅50%发展“长三角”地区集装箱运输,年均运量迄今已经达到5万标准箱的日本大阪三井(NOL)打算参与投资建设1座长江沿岸的集装箱港口码头,在上海洋山深水集装箱码头建成后参与发展长江驳船运输工程。
  大幅度改善和革新长江航道基础设施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快车式发展的当务之急,因为在每年的,1月份至第二年的三月份是长江的枯水期,长江中上游的水运困难较多,这段时期只有长江下游航运仍然保持通畅,已经于2004年完成第一期工程的三峡水库十分有利于长江航道的发展。当三峡大坝到2006年全面竣工后,长江上游航道水深将从目前的4—5米,增加到9-10米,可以通行载重量超千吨,甚至达到万吨的大型驳船和集装箱船。届时,长江航道的集装箱运输成本有望下降37%,例如从重庆到上海的全水运集装箱运费可以从现在的每标准箱350美元降低到220美元,而长江航道货物年运量将可以从目前的1,000万吨增加到5,000万吨以上。
  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加快发展长江集装箱驳船运输船队是“长三角”地区物流市场的重中之重。目前长江航道上穿梭的集装箱驳船的最大单产载运力是144标准箱,年载运能力为13万标准箱,仅仅占该地区市场集装箱运量的7%。由此可见,其运价远远低廉于铁路和公路运输模式的长江集装箱驳船运输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长三角”地区美好的未来
  
  在结束谈话的时候,尼尔·德科尔用“脊梁骨”和“动脉”形象说明“长三角”地区物流战略意义,例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率先在重庆发展其汽车制造业,显然是高瞻远瞩地看到长江是中国的“脊梁骨”和中国的“动脉”,对于中国政府改革开放政策及其矢志不移的开发西部地区的坚定决心毫不怀疑。而目前“长三角”地区物流方面存在的种种弊端显然是暂时的。长江,中国这条最长的河道将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物流通道(logisticscorridor)和运输枢纽 (transporthub)。
其他文献
索尼集团公司是日本一家跨国经营和生产电子产品的厂商,在全球拥有75家工厂和200多个销售网点。据国际物流专家估计,仅仅在电子产品方面,索尼集团公司每年的全球集装箱货运量已经超过16万标准箱,是世界上规模比较大的发货人之一。为了充分发挥跨国经营的杠杆作用,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该集团公司每年都会与承运人及其代理展开全球性商谈,以便进一步改善物流供应链,提高索尼集团公司的经济效益。    全球
期刊
正当西方国家为人民币升值完成一轮摇旗呐喊、国际上考虑对中国持续施加新一轮压力、国内外金融市场也已认同了中国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的“出其不易”之时,中国政府却真的“出其不意”地发布了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措施。消息一出,震动了国际国内市场。  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公告表明,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
期刊
《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从行政管理,税收和规范市场秩序三方面,完善现代物流的发展环境。其中针对完善物流企业税收管理方面提出的两点意见备受关注。针对《意见》中对物流企业税收规定的调整问题,中国税务学会会长杨崇春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杨会长说,物流在中国以运输的方式存在已经很久了,但现代物流要领的提出却是近几年的事。从税收方面看,中国现代物流业主要表现在以运输和存
期刊
在当今的航运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两种场景:“由于近两年船舶拥堵而压港,美、西欧等航线货物积压数量多于船舶装载货物数量,在未来的一至二年内欧美航线承运商不再希望增加运力”;“由于在航运经济巨额利润的驱动下,许多船公司大量投资订造了超巴拿马型和巨无霸型集装箱船舶”。据德国不来梅海运经济与物流研究所(ISL)预计,2005年世界集装箱船队运力增长12.5%,2006年增长14%。英国克拉克松研究所多
期刊
这些日子,中国纺织服装业饱受煎熬,欧盟成员国也叫苦不迭。自欧盟6月份洋洋自得地敲定配额协议以来,人们看到的成本再清楚再残酷不过了——中国服装大量积压欧盟各成员国海关仓库,欧洲零售商则怨气冲天。而欧盟这份自以为是的协议并没有使欧盟各成员国增加就业机会,也并没有给欧盟各成员国的消费者带来福音。  中国现在正在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也由此获得其他国家和组织的打压——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来制裁中
期刊
Schenker公司和北京国际技术合作中心成立的合资公司全球国合国际货运(北京)有限公司新物流中心落成典礼按照预定时间举行,Schenker北京办事处也迁至中心办公。合资公司成立后,Schenker公司、合资公司如何确立公司的核心业务优势成为了摆在公司面前的难题,这也是困扰许多公司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之一。  迈克尔·波特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观点:世上只有两种竞争优势的来源,即低成本和有特色。他说,所有
期刊
由全球国合国际货运(北京)有限公司投资修建的辛克物流中心,近日在距离首都国际机场1公里处的天竺空港工业区内落成。2005年9月6日,新物流中心举行了落成典礼,各位政府领导和嘉宾应邀出席并发表了讲话。  全球国合国际货运(北京)有限公司是由德国辛克公司与北京国际技术合作中心于2003年共同投资建立,注册资本为570万美元,其中辛克控股70%,这是中国加入WTO后,在北京出现的第一家外方控股的合资公司
期刊
近日,UPS2005年中期财务报表对外界公布。报表显示出UPS蒸蒸日上的业绩势不可挡。  在小包裹运输业务高速增长,物流和供应链服务需求不断膨胀的行业大势下,UPS以年销售300亿美元的盘子,还能多年来一直保持15%以上的股本收益率,表现大大超过了共同基金等公司理财的投资回报,是一架不折不扣的赚钱机器。  中国市场的表现更加优异。背靠中国出口发飙这棵大树,UPS每一季度的中国出口业务的增长都超过了
期刊
就现行税收规定来说,物流企业的经营环节只是交纳了一部分税收。而一个现代化的物流企业一般要交纳十几种税。    增殖税    对物流企业国家还没有规定可以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物流供应链的七个环节中的加工整理,就要交纳增值税。税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应照章缴纳增殖税”。  增殖税细则条例第一条所称加工是指受托加工货物,即委托方提供
期刊
走近药品供应链    在今后三年内将有大批可以为制造商和供应商带来高昂利润的专利新药品投放全球医药市场。因此医药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必须同时实施重大的改革以得到进一步强化,为其他供应链模式竖立榜样。  美国药品专家詹姆斯·普仑德格斯特认为,医药产业供应链管理的强化可以节约成千上万亿美元的资金,从而为医药产品的创新和优化提供足够的资金。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当前国际级医药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大多落后于其他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