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专题强化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a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但鉴于江苏高考的等级要求降低,其主要考查的内容是圆锥曲线的概念和性质,注意圆锥曲线的定义在解题中的应用等。其中双曲线、抛物线的要求较低,多为容易题;椭圆为B级要求,估计椭圆的考查以中档题为主,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要注意与圆、向量等知识的整合。每年的高考中,圆锥曲线问题异彩纷呈的形式变换试图诠释创新的要义,但总逃不出对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本文例析几种常见的类型,以供同学们参考。
  
  类型一新定义题
  【例1】设x1,x2∈R,定义运算:x1x2=(x1+x2)2-(x1-x2)2.
  (1) 若x≥0,常数p>0,求动点Px,xp2的轨迹C;
  (2) 过动点M(a,0)且斜率为1的直线l与C交于不同的两点A,B,若|AB|≤2p,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首先要读懂题目中定义的新运算,在(2)中我们要用弦长公式求出AB的长度,再由|AB|≤2p构造不等式,求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1) 设P(x,y),则y=xp2=x+p22-x-p22=2px.
  即y2=2px(y≥0).
  (2) 直线l的方程为y=x-a,代入y2=2px,消去x得
  y2-2py-2ap=0(y≥0).
  设A(x1,y1),B(x2,y2),则Δ=(-2p)2+8ap>0,
  y1+y2=2p>0,
  y1y2=-2ap≥0.
  解得-p2  ∴|AB|=(x1-x2)2+(y1-y2)2
  =2(y1-y2)2
  =8(p2+2ap)≤2p,
  解得a≤-p4.
  故所求a的取值范围为-p2,-p4.
  总结:本题属于自定义新运算型的信息迁移创新试题,具有立意新、形式新、设问巧等特点,这些信息通常包括新的概念、新的定理、新的方法、新的公式、新的规则等等。解决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对知识有迁移能力,根据新定义转化为传统思路去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
  类型二开放题
  【例2】已知F1,F2是椭圆x2a2+y2b2=1(a,b>0,且)的两个焦点,P是椭圆上的一点,且∠F1PF2=90°,则△F1PF2的面积是b2.请在题目的空缺处填入一个可能条件.
  分析这是一道条件开放题,所缺条件一般是与a、b、c满足的某一关系式。因此解题中首先要对焦点在x还是y轴上进行分类讨论,然后分别求出△F1PF2的面积。
  解首先确定坐标轴,假设焦点在y轴上,
  由题意知,|PF1|+|PF2|=2b,
  |PF1|2+|PF2|2=4c2,
  ∴|PF1||PF2|=2(b2-c2).
  从而S△F1PF2=b2-c2  故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则有a>b>0,
  |PF1|+|PF2|=2a,①
  |PF1|2+|PF2|2=4c2②
  又∵|PF1|2+|PF2|2≥12(|PF1|+|PF2|)2,
  ∴由①、②,得4c2≥12(2a)2,即a2≤2c2,
  亦即a2≥2b2,∴a≥2b>0.
  由此,空缺处可以填写满足a=2b>0的任一开放条件,
  如a=2b>0,a>2b>0,a=3b>0等.
  总结:解条件探索题的主要方法是:将需探索条件作为已知,结合题设等其他条件,列出满足结论的关系式,并由此找出满足结论的条件。
  类型三存在探索题
  【例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心在第二象限、半径为22的圆C与直线y=x相切于坐标原点O.椭圆x2a2+y29=1与圆C的一个交点到椭圆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0.
  (1) 求圆C的方程;
  (2) 试探究圆C上是否存在异于原点的点Q,使Q到椭圆右焦点F的距离等于线段OF的长.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和第一定义法求椭圆方程,借助圆的参数方程根据题目中的假设得到关于变量cosθ的方程,从方程是否有解这一角度来解决此探索性问题。
  解(1) 设圆C的圆心为(m,n),
  则m=-n,
  n•2=22,解得m=-2,
  n=2,
  所求的圆的方程为(x+2)2+(y-2)2=8.
  (2) 由已知可得2a=10,a=5,
  椭圆的方程为x225+y29=1,右焦点为F(4,0);
  假设存在Q点(-2+22cosθ,2+22sinθ)使|QF|=|OF|,
  (-2+22cosθ-4)2+(2+22sinθ)2=4,
  整理得sinθ=3cosθ-22,
  代入sin2θ+cos2θ=1得:
  10cos2θ-122cosθ+7=0,
  cosθ=62±210<1,
  当cosθ=22时,Q点(0,0)(舍去);
  当cosθ=7210时,Q点45,125.
  因此存在符合题意的Q点.
  总结:本题是一道存在性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为:①对这类问题,若能将所观察对象联系其几何背景进行数与形的转化,常能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具体,有利探明结论;②解析几何中的存在与否的问题常用Δ>0,或曲线方程本身的取值范围,或题意中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行判断。
  类型四动手操作题
  【例4】如图,有一张长为8,宽为4的矩形纸片ABCD,按图示的方法进行折叠,使每次折叠后的点B都在AD边上,此时B记为B′(注:图中EF为折痕,点F也可落在边CD上),过B′作B′T平行于CD交EF于T,求点T的轨迹方程.
  分析由折叠的过程可知,|BT|=|B′T|,B′T⊥AD,在根据抛物线的定义,T的轨迹是以点B为焦点,AD为准线的抛物线的一部分。
  解如图,以边AB的中点O为原点,AB边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B(0,-2).
  因为|BT|=|B′T|,B′T⊥AD,根据抛物线的定义,T的轨迹是以点B为焦点,AD为准线的的抛物线的一部分.设T(x,y),|AB|=4,即定点B到定直线AD的距离为4,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x2=-8y.
  在折叠的过程中,线段AB′的长度在区间[0,4]内变化,而x=AB′,所以0≤x≤4.
  故点T的轨迹方程为x2=-8y(0≤x≤4).
  总结:求轨迹方程的关键是把动点满足的可以量化的几何条件(体现该轨迹属性的几何量间的关系)用坐标表示,因而从题设条件中分析出这些条件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牛刀小试
  1. 已知平面上两点M(-5,0)和N(5,0),若直线上存在点P使|PM|-|PN|=6,则称该直线为“单曲型直线”,下列直线中是“单曲型直线”的是.
  ①y=x+1;②y=2;③y=43x;④y=2x+1.
  2. 如图,椭圆的中心为原点O,离心率e=22,一条准线的方程为x=22.
  设动点P满足:OP=OM+2ON,其中M、N是椭圆上的点,直线OM与ON的斜率之积为-12,当点F1、F2坐标分别为,使得|PF1|+|PF2|为定值.
  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为椭圆x29+2y29=1的右顶点,点D(1,0),点P,B在椭圆上,BP=DA.
  (1) 求直线BD的方程;
  (2) 求直线BD被过P,A,B三点的圆C截得的弦长;
  (3) 是否存在分别以PB,PA为弦的两个相外切的等圆?若存在,求出这两个圆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 一张纸上画有直线l和直线外一定点A,且点A到l的距离为a,折叠纸片,使直线l上某一点A′恰好与点A重合.这样的每一种折法都留下一条折痕直线,则所有折痕直线上的点的集合为.
  【参考答案】
  1. ①②由题意可知满足|PM|-|PN|=6的P的轨迹是双曲线的右支,根据“单曲型直线”的定义可知,就是求哪条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交点.故选①②.
  2. 由题意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4+y22=1,
  设P(x,y),M(x1,y1),N(x2,y2),
  则由OP=OM+2ON得
  (x,y)=(x1,y1)+2(x2,y2)
  =(x1+2x2,y1+2y2),
  即x=x1+2x2,y=y1+2y2.
  因为点M,N在椭圆x2+2y2=4上,
  所以x21+2y21=4,x22+2y22=4,
  故x2+2y2=(x21+4x22+4x1x2)+2(y21+4y22+4y1y2)
  =(x21+2y21)+4(x22+2y22)+4(x1x2+2y1y2)
  =20+4(x1x2+2y1y2).
  设kOM,kON分别为直线OM,ON的斜率,由题设条件知
  kOM•kON=y1y2x1x2=-12,
  因此x1x2+2y1y2=0,
  所以x2+2y2=20.
  所以P点是椭圆x2(25)2+y2(10)2=1上的点,设该椭圆的左、右焦点为F1,F2,则由椭圆的定义|PF1|+|PF2|为定值,
  又因c=(25)2-(10)2=10,
  因此两焦点的坐标为F1(-10,0),F2(10,0).
  3. (1) 因为BP=DA,且A(3,0),
  所以BP=DA=2,而B,P关于y轴对称,
  所以点P的横坐标为1,
  从而得P(1,2),B(-1,2).
  所以直线BD的方程为x+y-1=0.
  (2) 线段BP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x=0,
  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x-1,
  所以圆C的圆心为(0,-1),
  且圆C的半径为r=10.
  又圆心C(0,-1)到直线BD的距离为d=2,
  所以直线BD被圆C截得的弦长为
  2r2-d2=42.
  (3) 假设存在这样的两个圆M与圆N,其中PB是圆M的弦,PA是圆N的弦,则点M一定在y轴上,点N一定在线段PA的垂直平分线y=x-1上,当圆M和圆N是两个相外切的等圆时,一定有P,M,N在一条直线上,且PM=PN.
  设M(0,b),则N(2,4-b),根据N(2,4-b)在直线y=x-1上,
  解得b=3.
  所以M(0,3),N(2,1),PM=PN=2,
  故存在这样的两个圆,且方程分别为
  x2+(y-3)2=2,(x-2)2+(y-1)2=2.
  4. 以A为焦点,直线l为准线的抛物线的外部(含边界).
  (作者:马进,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近几年来高考中强化了对函数的考查力度;但究其本质对函数的考查离不开以下三点:(1) 考查函数本身的知识:如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等;(2) 考查函数基本性质的运用;(3) 考查函数的构造和应用。分析、解决函数问题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函数的图象特征分析;(2) 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分析;(3) 构造函数或建模进行联想、类比分析。     类
期刊
1)求甲、乙、丙三个同学中恰有一人通过笔试的概率;  (2)设经过两次考试后,能被该高校预录取的人数为ξ,求随机变量ξ的期望E(ξ).  6. 甲、乙两队进行一场排球比赛,根据以往经验,单局比赛甲队胜乙队的概率为23,本场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即先胜三局的队获胜,此时比赛结束.设各局比赛相互之间没有影响.令X为本场比赛的局数,求X的概率分布和数学期望.
期刊
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导数在高考中的工具性作用越来越重要,导数已成为高考命题的又一个热点。函数的单调性问题、零点问题、极值、最值问题、参数取值范围、不等式的证明问题、解析几何中曲线的切线问题以及实际应用问题都有导数的身影。可以说导数已灵活渗透到中学数学的各个领域,同时导数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学好导数将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下面就几个导数典型类型的求解策略作一些探讨,供同学们参考。 
期刊
概率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的科学。高中阶段,同学们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学习随机抽样、样本估计、概率统计等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及其特征的思想,体会概率模型的作用及运用概率思考问题的特点,初步形成用随机观念观察、分析问题的意识。  一、 考纲要求  根据《2012年江苏省高考数学学科考试说明》,考纲给出的能级要求如下: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高考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考查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1. 统计部分
期刊
解析几何题每年的命题均围绕解析法设置考题,回避纯几何解法。研究运动定常问题,诸如定点、定值等,试题运算量大,不少考生觉得解析几何题太难算了,常因运算量太大而导致解题无法继续,事实上,解析几何题的解答是有一定章程可以遵循的,应注意技巧的适当使用,否则会陷入一大堆繁琐的演算之中,例如:①注意对称性、轮换性,适度形式化可使计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②选用合理的参数及方程形式,正确理解不同量的性质,抓住基本
期刊
单墫先生认为解题应以简单、自然为上!解题最好单刀直入,直剖问题的核心,不要兜圈子,常规题往往可以“一招破敌”,能用一招的决不用两招,这就是简单。所谓“自然”,就是抓住问题的实质,题目该怎么解就怎么解,不故弄玄虚,朴实自然。  技巧重要,但技巧是为解题服务的,“不必为技巧而技巧”,朴实无华往往是最高的技巧!  本文就高考试题各个题段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展开探讨,仅供参考。  1. 填空题1~8题的解题技
期刊
在数学王国里,实数算得上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现实生活中他备受人们的追捧,因此他也变得骄横无比,目空一切。直到有一天巧遇复数后,他才有了点“自知之明”。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别急,请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阳春三月的某日,实数闲来无事,便独自一人来到数学王国最美丽的公园——韦达公园。事有凑巧,这天,深居简出的复数a+bi(a,b∈R)也经不住明媚春光的诱惑,也来到了韦达公园。于是,他们俩不期而遇。
期刊
一、 函数性质与数列问题      【例1】     定义在R上的函数f(x),对任意实数x∈R,都有f(x+3)≤f(x)+3,f(x+2)≥f(x)+2成立,且f(1)=2,若an=f(n)(n∈N*),则a2 012= .    分析     先根据题意利用夹逼原理求出f(x+1)=f(x)+1,再由an=f(n),f(x+1)=f(x)+1知道数列{an}的
期刊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把答案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1. 已知复数z=2+i1+i,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复数z的模|z|=  2. 已知复数z=(m-2)+(m2-9)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第四象限,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3. 有红心1,2,3和黑桃4,5这5张扑克牌,现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则抽到的牌为红心的概率是  4. 已知两个同心圆的半径分别为1和2,现向半径
期刊
“推理与证明”是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让同学们体会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差异;体会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方法;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因此,在高考中算法初步知识将与函数、数列、三角、概率、实际问题等知识点进行整合,是高考试题命制的新趋势.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