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叫答充满张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00690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问答包括发问、候答、叫答、理答4个环节。前不久,我听了学校语文教师优课评比活动的十几节课,课堂上呈现的叫答环节引起了我的关注与思考,普遍存在这样一些现象:
  1.形式的随心所欲。问题提出来了,教师只凭感觉叫答。一堂课上下来,优生叫答几次,中等生叫答几个,学困生发言几次,教师不得而知。
  2.对象的几枝独秀。作为一种习惯性的提问方式,课堂教学往往会围绕少数基础好的学生转,基础差的学生常常成为课堂教学的陪衬角色,因此挫伤了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一节课上,一位语文教师在她的叫答中,在58名学生的班级里,有2位学生频频亮相,发言频次居然高达20次之多,相当于全部问答行为的三分之一。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人为地产生了教学活动的弱势群体,使大量的学生处于课堂失语状态,无形中消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视野的相对狭窄。在语文课上,大多数教师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叫答视野狭窄的问题。同样的一个问题,请了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回答,可能就会精彩纷呈,妙语连珠,赢得满堂喝彩;请了能力平平的学生回答,可能就会费时费力。我做过一个调查统计,在十几节优评课中,坐在教室左边最后一排的学生,举手者回答频次几乎为0。孩子由开始的信心满满,到举手次数不断减少,再到最后眼中智慧的火花逐渐消失,无疑这样将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未能始终推进,个体差异未被充分关注。
  看似简单平常的叫答环节,却存在着诸多的隐性问题,如何走出目前的尴尬局面,使叫答富有张力,做到客观、科学、面向全体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观察分析,扩大影响力
  
  其实,每个教师都希望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在问答环节也希望呈现百花齐放的场景,但由于忽略必要的监督制度,教室中确实存在着被教师的叫答遗忘的角落,人为地造成了机会不均、教育不公的境地。
  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叫答档案,规范叫答行为。教师可以利用点名册,给课堂上被叫到的学生作一个简要的备查记录;第二次上课时,对上一次未叫到的学生予以优先问答的机会,然后和第一次一样在点名册上作简要备查记录。两节课相结合,仍然未被叫到的学生应该是屈指可数了。第三节课时,我们就要给这几位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也享受到成功表达的喜悦。
  在对叫答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叫答中的盲区:盲区1是第四排后面的学生。数据显示,被叫答频次最多的是第二、第三排的学生,占总叫答行为的45%~60%;第一排和第四排的机会次之,约占30%,第四排以后,叫答的机会明显少于前面,而且越是往后,机会越少。盲区2是远离走道的1、4、5、8小组学生。走道两边的学生,被叫答的机会多,其余次之。盲区3是远离门口的小组学生,被叫答的学生远远落后于其他小组学生。
  确立了盲区之后,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叫答策略,避免随意性,最大限度地扩大叫答面,扩大影响力,把关爱的阳光洒到每个孩子心田。
  
  二、多元互动,增强吸引力
  
  叫答的范围越广,交流形式越多,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强,教学效果也就越好。多元的叫答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1)分层预设。简单的问题独立回答;略有难度的问题同桌合作;难度较大的问题则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由小组代表进行集体交流。这不仅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也能使学生交流的参与度达到100%。(2)个性指导。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预设性地进行叫答,对表达欠佳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机会,唤起其自信,激励其进步。(3)滚动前进。教师还可利用叫答,在课堂讨论中,使“讨论之球”不是“教师——学生1——教师——学生2……”这样传递,而是滚动式前进。也就是说,教师引导学生开始讨论,第一位学生提出观点,接下去的学生都要接着前面学生的“思维成果”来进行,后面的学生既是前面学生思维成果的继承者,也是评价者和批评者。(4)适度延缓。在课堂提问之后,应该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再叫答,这样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当教师把叫答等候时间增至3秒以上时,师生之间的回答性质就会由质问式变成对话式,有益于提高叫答的质量。
  
  三、转换角度,提升原动力
  
  传统意义的叫答环节,还是教师点名学生回答,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局面,主动权仍牢牢操控在教师手中。其实,不妨打开思路,转换角度,适当结合“叫答走向自答”的形式。具体办法是,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后,学生经过思考,不待教师点名自由站起回答。第一个发言的学生可以说:老师同学们,我先说说……后面的学生可以说:我来补充……我认为…一这样既彬彬有礼,又颇具辩论会自由辩论色彩的叫答环节,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和主动性。教师再给予适当点拨与引导,当学生错误的时候多采用引答、转问等方式以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新的学习需求。教师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大家是平等的、受到尊重的,都是有机会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的,课堂思辨就会更深刻与智慧,更有利于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责编 夏 天)
其他文献
最近笔者随县教学视导组接连听了几位教师执教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负荆请罪》一文。课文的体裁是剧本,与普通课文不同的是,剧本中小括号内的词语主要交代了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情。几位老师在处理这些词语时,大多是就词教词,据词解义,或者要求学生根据词的提示去读读句子,从中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体会人物情感。这样的词语处理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本语言、感悟人物形象确实是有所帮助的,但我们的词语教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上册《风娃娃》。    教学现场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小节,画一画关于风娃娃怎么做的句子。  (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圈画、交流)  他急忙跑过去,对着帆船吹起来。  师:风娃娃帮助风帆的句子共有3个,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出示)  ( )船在水面上飞快地行驶。  ( )他急忙跑过去,对着帆船吹起来。  ( )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喊着号子,船却走得很慢。  生:
小学语文作为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增长学生知识,增长学生智慧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本着“丰富课堂知识,扩展学生视野”的教学原则,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嫦娥奔月》是我国著名的神话故事,流传千年而不衰,足见其所蕴含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历久弥新。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明这个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虽然结
徐迟的《黄山记》是当代写景的杰作。文章表现的对象是黄山。黄山方圆千里,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云蒸霞蔚,气象万千,云情雨意,变幻多端,天光散彩,须臾莫辨,松之壮,灵芝之奇,目不暇接。逢此大规模之自然景观,一般的作者不取全面、系统之描绘,每每采取讨巧办法:用第一人称,以主观有限之感受为意脉,凡我所深感,才力所及,词能逮意者,多写;凡我所未见,意难称物者,不写。这种以主观感受为意脉的写法,是现当代抒情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到底该怎样解释?从我读初中初次学习《陋室铭》到参加工作多次教授《陋室铭》,文下的注解几十年“从一而终”:“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入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每次读到这个顽固的注解,总是疑惑重重,倍感别扭:作为唐代著名文学家和哲学家,刘禹锡会如此露骨、毫不谦虚地自诩品德高尚吗?有怀疑便有思索和明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促进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必将赋予课堂教学语言以新的内涵。但是,当许多教师带着新理念走进新课堂时,新理念的实施却有许多的不如意。当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时,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的课堂引导语言。许多新课程的实验教师,虽然采用了新
低年级的写话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和自信心,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自由表达,珍视学生的自主感受。由于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最佳时期,求知欲强,既有天然的模仿才能,又善于形象思维,因此,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写话教学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依托例段。指导模仿写话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尤其是语言生动活泼,是学生模仿的对象。用它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往往能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句话,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  一、 激发朗读兴趣,使学生“乐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激发学习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对朗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到朗读之中。  1.借助
2009年6月6日,初夏的阳光温暖而热情。“同课异彩——‘千校万师支教工程’课堂教学推进会”在我校举行。三位教师执教同一篇课文《槐乡五月》(苏教版三下)。三位执教老师中,前两位是来自乡镇中心小学和市实验小学的青年教师,第三位是来自省城的名师。  三节课听下来,总的感觉是一节比一节精彩。不难看出,三位教师的教学意图都是围绕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槐乡五月槐花的美、香以及槐乡孩子的热情、快乐。但教学细节却存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常常听到语文老师这样抱怨:识字教学任务重,课时少,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教学枯燥乏味,效果不理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反思一:我们现今的识字教学,往往与阅读脱离。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老师导入新课以后就让学生自己读书,出示生字,自学生字,互相读读,几分钟以后检查自学情况,接着教师把生字从课文中抽取出来组成词语来读,然后是分析记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