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 独立 共生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van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却并不喜欢完成语文作业。究其原因,无非是语文作业的刻板统一特点,使得学生丧失兴趣。笔者曾经做过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语文课最有趣,同样,认为语文作业枯燥无味的学生,同样高达70%。这种鲜明的对比充分说明了个性赋予在高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是何等重要!为此,笔者建议从层次、独立、共生三个方面接近这一目标。
  一、作业布置有层次
  语文新课改要求老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一直以来,很多教师却未能依此要求施教,忽略了学生个体需要的现实。事实上,学生间的兴趣有差异、水平有不同、性格各呈异彩,语文学科在进行作业设计理应考虑到这些问题,从而使作业设计具有弹性和层次感。这样不但可以使每名学生感受到完成作业所带来的心理满足感,同时易于使其个性得到张扬。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分层时作业量的大小、作业的难易程度,特别是那些基础薄弱、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作业量不宜过大,强调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才是恰当的选择,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更具挑战性和开放性的作业则更合适一些。比如,在学习《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莎翁名作时,即可以安排如下作业:1.找到表示罗密欧心理状态的句子,并说明其体现了他何种心理状态。2.此剧主题是什么?3.该剧结尾用一对情侣的殉情,化解了两个家族的仇怨,这种处理方法的意义何在?4.《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的美学价值体现在何处?四个作业难度逐步上升,从必做到选做,可以给不同学生以自主选择机会。
  二、作业完成需独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外作业不是课内教学的重复,而是课内教学的追加……它(课外作业)要让学生的知识走向深度和广度,继而提升其学习能力。为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课外的时间里,自主观察和了解自然及社会的各种现象,使自身爱好得到发展。反之,若是作业全部交给教师来操控,不但不容易取得良好成效,反而容易导致学生主动性受到束缚。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作业设计需要将学生表达意见的意愿考虑在内,使其逐渐从对老师和教辅材料的依赖中走出来。除此以外,自主完成作业还可以让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得到锻炼,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但可以增强自身信息获取与信息筛选能力,而且还可以在无形中提升写作能力、交流能力等。具体操作时,教师需要注意到下述几个方面的落实。其一是保证作业在内容上的开放性,使学生有宽裕的空间进行自主选择;其二是保证作业在形式上的开放性,使学生有机会从僵化的书面模式中走出来;其三是保证作业在答案上的开放性,不强求统一的标准答案。比如在学习毛主席《沁园春·长沙》一诗时,教师给学生安排“《沁园春·长沙》自主学习方法设计”的作业,即是一种有效尝试,它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作业,把主动权全都交到学生手里。次日的作业展示过程中,有些学生利用网络资料整理出毛主席诗词的三个特点:一是意境深远,无论是《沁园春·雪》的大气磅礴和一涉千里,还是《卜算子·咏梅》的反陆放翁意而用之,或者是《七律·长征》的气势如虹,都是深远意境的代表;二是韵味无穷,毛主席诗词广泛应用了赋、比、兴等表现手法,再加上神奇的想象、不凡的夸张,让人读后不忍释卷,感染力可谓极强。三是语言流畅,明白如话,尽可能采取诗化的、现代化的语言,让读者听来悦耳、读来上口。这样的总结,可以说是非常到位的。此外还有些学生进行配乐诗朗诵,有些学生利用自己的美术特长,为诗作配画,都是不错的尝试。总之,这种作业形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作业内容、作业完成过程和学生情感相协调,产生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三、作业共生要重视
  教育理论界普遍认为:学生在和其他学生交往时,会把其他学生优于自己之处进行吸收,从而创造出自身的无限发展可能。与之相比,传统语文作业更加强调学生认知,忽视学生共生体验,让作业成为课堂的重复,侧重于标准答案的灌输,学生很少交流共生机会。我们说要让作业走向学生协调发展之路,即要求学生有一个小团队完成作业的机会,大家基于自身兴趣,依特定目标任务来开展相应的作业活动,让有指导的理性合作与参与,保证作业对于感情促进和智力发展的作用,这是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照顾,也是对其协作精神及团队意识的考虑,可以积极避免传统作业的不足。比如近些年来,中学语文教材里面鲁迅的文章数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即可以设计出作业:如何看待鲁迅的文章在教材中的这种变化?这是一个开放性极强的作业,单凭一名学生是无法完成从资料收集到数据整理再到理论研究全过程的,学生可以两人一组先进行讨论,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上网查阅资料、课后阅读鲁迅等办法,先形成基本的观点,再通过所取得的材料和信息等,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作业,大胆表述自己的觀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因为有了同伴交流,对于作业完成会抱以更大的热情,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协作交流能力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再比如在进行作文教学以后,教师可以基于当地地方特色,给出综合化的、有其他学科融入的作文题目:我们当地近些年来存在一定程度的干旱问题,给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大家可以从已经了解到的其他学科知识出发,完成“城市和水”这个主题的议论文创作,在作文里面,同学们需要合理使用经济、地理及政治等学科的知识,并做到以言论为主,重点突出。这样的作文要求,全面结合了其他学科的特点,是对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整体考察,而若想将这个作文任务完成得更顺畅,做好作业共生同样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学生在小组合理分工,共同查找资料以后,再分别完成自己的作品,应当属于一种别开生面的作文创作方法。
  合理地规划安排高中学科语文作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比正式授课准备工作弱,而这项工作如果能够做得更科学,将会带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使学生既可以行有余裕地应对考试,也能产生终生热爱语文的情感,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作者通联:江苏启东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的训练而完成的。用以进行阅读教学的文本,其内容是丰富的,其教育教学的价值是多样的。具体到某一个文本,某一节阅读课,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教师立足于文本个性、学生实际,敏锐地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  在找准文本核心价值的基础上,我们应围绕核心价值形成教学目标,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自觉摒弃思维含量较低的信息筛选式问题,打破板块式生
期刊
一、反思语文“教材编制观”指导下课堂教学的“迷渡寻津”  语文“教材编制观”一般指教材内容的选择观、教学单元的组成观、单元之间的序列观等。当代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大多选择以选文来编制教材,选文多力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文质兼美,特别强调语言典范,又追求学生可以受到审美熏陶和思想教育等;教学单元的组成,分为“能力体系、文体体系、主题体系”三大单元组成方式;单元之间的序列观一般是以单元组成观为基础,尽
期刊
读《项脊轩志》,总会让人感到一种沧桑变幻、人世无常的悲伤意味,然而作者构建这些意味的方式不是痛心疾首式的呐喊,不是饱含哲理式的议论,也不是面面俱到式的叙述。不论是哪种情感的意味都流露出悠长绵远的韵味,淡淡的忧伤却是深沉的体验,深邃的感悟飘飘忽忽,若隐若现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正是《项脊轩志》独特的魅力,而我们认为它的这种魅力是有艺术支撑的,那就是——时间。读《项脊轩志》,我们能时时刻刻感觉到时
期刊
《雨巷》是戴望舒的代表作,也是成名作。作品创作于1927年夏天,发表于1928年8月《小说月报》第19卷第8号上,1929年4月,被收录入他的第一部诗集《我的记忆》中。早在1926年,戴望舒与施蛰存、苏汶一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3月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反动当局拘捕,经保释出狱后,又逢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诗人被迫隐居江苏松江友人家里。大革命失败,戴望舒经历了血雨腥风的洗礼,但
期刊
史铁生的《想念地坛》一文中,最难以理解的就是“写作的零度”,很多课堂对“写作的零度”这一关键词阐释不清,让学生学起来如雾里看花。  其实,零度写作并不是缺乏感情,更不是不要感情;相反,是将澎湃饱满的感情降至冰点,让理性之花升华,使作者得以客观、冷静、从容地抒写对生命的思考。  以立体视角思考,文本中的“写作的零度”,可以折射出三层内涵:  一、生命困境的艰难突围  法国哲学家加缪说过:“我们不应受
期刊
2017年11月13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对温儒敏教授的采访:“高中语文特别是高中作文教学,全线崩溃!”外界大多认为这是耸人听闻,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认为这一评价是中肯的,特级教师黄厚江在《语文的原点》一书中也這样评价今天的作文教学现状:现在作文教学的无序,不仅仅是整体的作文教学没有系统和序列,而且每一次作文训练的基本环节也互相割裂。高中语文边缘化加剧,作文教学更是重灾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作
期刊
整本书阅读在语文学习和课外阅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在语文教学中也不能忽视。  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老先生就指出:“现在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关于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课实践案例甚少。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写的《小王子》是20世纪流传最广的童话,阅读率仅次于《圣经》,故以《小王子》为例
期刊
教学目标:  1.在梳理核心概念基础上,整体把握全书的论述框架;  2.尝试用书中的概念来解释当下生活现象。  教学过程:  导入  师:我们用近两周的时间通读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并反馈了一些阅读成果。就昨天作业而言,大家在14篇论文内容概述上基本达成共识,但在14篇论文的分组问题上,有很多不同意见。也就是说大家对于整本书的逻辑脉络还是比较不清晰的,今天我们在这方面做更多的交流。  活动一
期刊
《父母的心》是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说(苏教版语文八年级)。这个发生在轮船上“送子换子索女”的故事,情节曲折,感情真挚,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也使该作品成为现代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文中穷夫妇家有四个孩子,当家里无孩的贵妇人与多子的穷夫妇磋商,送一个孩子给她家时,于是就有了送长子、用次子换回长子、用女儿换回次子,最后要回女儿的故事。穷夫妇家四个孩子由大到小送了三次,文章为什么没接着写用第四个——“
期刊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学生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争论起来面红耳赤,谈起事来眉飞色舞,但一到写文章则搜肠刮肚、抓耳挠腮,最后“不知所写”。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这主要归因于学生的写作不是为了对话,不是为了交流,不是为了生活本身,而是为了应试。若想让学生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教师可以采取交际语境写作这一写作范式,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写什么、为何写、怎么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