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时政热点?增强历史时效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a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这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特别强调的一句话。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教会学生以史为鉴、认识现实、开创未来,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准确地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学以致用。本文就是从笔者的实际教学研究出发,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时政热点这一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时政热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整合渗透
  一、时政热点与历史课堂教学整合的意义
  1.引入时政热点素材,活跃课堂气氛
  生活中有很多时政热点素材都可以成为历史课堂的快乐源泉,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比如,在讲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提到“乒乓外交”,我进一步向学生提问:在中国外交史上,还有一位穿黑白色礼服的“胖大使”,也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当我在课件上展示出“熊猫大使”的漫画像时,立即引起了哄堂大笑。然后,我又展示了习近平主席于2014年3月30日在比利时出席大熊猫园开园仪式的图片。“熊猫外交”的穿插让这堂课变得很生动,同时也让学生领悟到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手段是多样化的,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思考中国外交发展演变的背景、条件及影响。
  2.挖掘时政热点内涵,揭示历史本质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时政热点,探求其本源,梳理事件中的历史现象与因果关系,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历史洞察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高二历史选修部分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我给学生展示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乌鲁木齐暴恐事件、北京天安门暴恐事件等,并要求学生思考:对于部分极端恐怖组织所策划的民族分裂活动有什么看法?
  二、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时政热点的实例分析
  1.落实课改要求,体现知识性
  创设教学的开放性问题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结合时政热点来向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①对中日争端的思考: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而今年恰好又是甲午年,100多年后的今天,日本右翼分子依旧不尊重历史事实,频频参拜靖国神社,制造钓鱼岛争端,但我国在坚持主权的基础上依旧主打和平外交,请问你对中日关系未来的发展有何感想?②对“中国梦”的拓展:“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梦”的核心目标被概括为“两个一百年”,并且把它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纵观我国大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都是与党的指导思想分不开的,请谈谈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中,中共在哪些指导思想指引下创造了怎样的丰功伟绩?
  针对上述两个开放性的问题,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搜集资料,自行讨论,并让他们走上讲台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在分析这些问题时,可以对时政热点事件以及历史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2.理论联系实际,彰显教育性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一再强调要“依据生活而教育”,时政热点教育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善于寻找历史教学内容和时政热点之间的联系,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
  2014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90周年纪念,我们可以以时间为线索,系统地梳理一下国共90年间的分分合合,另外1924年是甲子年,2014年是甲午年,我们可以借助这一时间差,在讲课时教会学生天干地支纪年法。实践表明同学们对此非常感兴趣,这样,我们不仅教授了基础知识,同时也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在备课时要随时关注时政,及时地将一些时政热点补充到我们的授课内容中去,既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为历史增加了新鲜的血液,真正体现出教育的时代性特点。
  三、结束语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历史课程的学习是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的过程。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必须要跳出教材的限制,努力让高中历史课堂变得更有时代感,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历史的时代价值与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段本香.巧用时政热点激活高中历史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11):85.
  [2]谢淑君.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时政热点[J].考试(教研版),2012(12):26.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古诗词一直以来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积淀,它在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深厚人文内涵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老师面访和学生调查,分析出在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人教版;古诗词教学;问题;对策    近几年,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比例不断得到提升,然而笔者观察发现,最近几次中考古诗词得分情况不是很理想。卷纸上呈现出背诵的得分相对阅读性质的题目得分偏高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教材编写者独创的课型,这类课文的显著特征就是:将一首小学生较难理解的古诗包含在一篇浅显易懂的短文中。“文包诗”课文的教学,不同于一般课文的教学,它需要借助短文研读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同时还需要“诗”“文”互照,寻找诗与文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的来龙去脉,感悟古诗的丰富内涵,以进一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并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人说:“兴趣就是课堂上一种强烈的兴奋剂。”的确,它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课堂上,我常这样去激发学生学习的阅读兴趣:    一、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具有审美特征  充
摘要:现实的环境,现实的条件,都需要我们正确地面对,用心把握;在把握现实的前提下,创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从而追求高效的教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现实;和谐;高效    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已有十二个年头,自己实践过、体验过的课堂数不胜数,欣赏与观摩同伴的课堂不计其数。十二年来,经历了从传统到创新、从老教材到新教材、从轻松到沉重、从简单到复杂……十二年过去了,我竟然不解地发现自己竟然不会教英语了。我甚
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赏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本人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从赏识学生打破教材、赏识学生的问题、赏识学生的创意、鼓励并赏识后进生、把“赏识”与“批评”结合起来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赏识学生。  关键词:赏识;信息技术;活力  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之一是渴望得到赏识,通俗地讲就是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明确地提出了“要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的要求。这一个提法,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自能”的新的学习要求。  自改习作意义何在?“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习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使思维合乎逻辑的过程,也是自我加深认识事物,确切表达事物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自改习作,可以提高语感水平,巩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同时也可培养他们的责任心。那么自改习作路在何方?    一、激发兴趣,
诗歌文化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诗歌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美、意境美、情感美,是无与伦比的。孔子对诗歌的作用有精确的论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说明诗歌是诗人对生活观察的高度凝聚,是几千年社会精神文化的精髓。它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作用。诗歌是我们文化的精品,曾让多少人为之沉迷,喟叹不已。今人古人,浅唱低吟,走过了一辈又一辈,诗歌曾是这样
摘 要:文学欣赏就是运用自己的思维器官,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思索,从而获得美的感染和愉悦。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修养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就从资料的初识、作品的体验、理性的思索、迁移的再创四个方面,谈谈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文学的欣赏教育,让学生在文学的欣赏中享受文学艺术的美轮美奂。  关键词:小学高年段;文学欣赏;渗透  新课标中提出:“开拓学生的视野,发
摘 要:从2013年开始,广东省江门市小学五年级开始使用新版人教版数学教材。这本新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了适应课程改革而重新修订的,具有与时俱进、贴近生活的特点,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小学数学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以笔者在教学中的体验来谈一谈新教材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课程改革;新教材;小学数学  2013年是广东省江门市小学五年级统一使用新版人教版数学教材的第一年,这
摘要:语文学科不仅是训练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特殊学科。语文教育是一种美的事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知识。美的具体性、情感性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创造美,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鉴别生活中的真、善、美。  关键词:教学;审美;教育    语文不仅是一门训练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