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这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特别强调的一句话。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教会学生以史为鉴、认识现实、开创未来,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准确地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学以致用。本文就是从笔者的实际教学研究出发,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时政热点这一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时政热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整合渗透
一、时政热点与历史课堂教学整合的意义
1.引入时政热点素材,活跃课堂气氛
生活中有很多时政热点素材都可以成为历史课堂的快乐源泉,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比如,在讲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提到“乒乓外交”,我进一步向学生提问:在中国外交史上,还有一位穿黑白色礼服的“胖大使”,也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当我在课件上展示出“熊猫大使”的漫画像时,立即引起了哄堂大笑。然后,我又展示了习近平主席于2014年3月30日在比利时出席大熊猫园开园仪式的图片。“熊猫外交”的穿插让这堂课变得很生动,同时也让学生领悟到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手段是多样化的,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思考中国外交发展演变的背景、条件及影响。
2.挖掘时政热点内涵,揭示历史本质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时政热点,探求其本源,梳理事件中的历史现象与因果关系,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历史洞察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高二历史选修部分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我给学生展示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乌鲁木齐暴恐事件、北京天安门暴恐事件等,并要求学生思考:对于部分极端恐怖组织所策划的民族分裂活动有什么看法?
二、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时政热点的实例分析
1.落实课改要求,体现知识性
创设教学的开放性问题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结合时政热点来向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①对中日争端的思考: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而今年恰好又是甲午年,100多年后的今天,日本右翼分子依旧不尊重历史事实,频频参拜靖国神社,制造钓鱼岛争端,但我国在坚持主权的基础上依旧主打和平外交,请问你对中日关系未来的发展有何感想?②对“中国梦”的拓展:“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梦”的核心目标被概括为“两个一百年”,并且把它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纵观我国大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都是与党的指导思想分不开的,请谈谈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中,中共在哪些指导思想指引下创造了怎样的丰功伟绩?
针对上述两个开放性的问题,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搜集资料,自行讨论,并让他们走上讲台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在分析这些问题时,可以对时政热点事件以及历史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2.理论联系实际,彰显教育性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一再强调要“依据生活而教育”,时政热点教育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善于寻找历史教学内容和时政热点之间的联系,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
2014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90周年纪念,我们可以以时间为线索,系统地梳理一下国共90年间的分分合合,另外1924年是甲子年,2014年是甲午年,我们可以借助这一时间差,在讲课时教会学生天干地支纪年法。实践表明同学们对此非常感兴趣,这样,我们不仅教授了基础知识,同时也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在备课时要随时关注时政,及时地将一些时政热点补充到我们的授课内容中去,既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为历史增加了新鲜的血液,真正体现出教育的时代性特点。
三、结束语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历史课程的学习是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的过程。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必须要跳出教材的限制,努力让高中历史课堂变得更有时代感,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历史的时代价值与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段本香.巧用时政热点激活高中历史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11):85.
[2]谢淑君.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时政热点[J].考试(教研版),2012(12):26.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
关键词:时政热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整合渗透
一、时政热点与历史课堂教学整合的意义
1.引入时政热点素材,活跃课堂气氛
生活中有很多时政热点素材都可以成为历史课堂的快乐源泉,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比如,在讲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提到“乒乓外交”,我进一步向学生提问:在中国外交史上,还有一位穿黑白色礼服的“胖大使”,也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当我在课件上展示出“熊猫大使”的漫画像时,立即引起了哄堂大笑。然后,我又展示了习近平主席于2014年3月30日在比利时出席大熊猫园开园仪式的图片。“熊猫外交”的穿插让这堂课变得很生动,同时也让学生领悟到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手段是多样化的,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思考中国外交发展演变的背景、条件及影响。
2.挖掘时政热点内涵,揭示历史本质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时政热点,探求其本源,梳理事件中的历史现象与因果关系,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历史洞察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高二历史选修部分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我给学生展示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乌鲁木齐暴恐事件、北京天安门暴恐事件等,并要求学生思考:对于部分极端恐怖组织所策划的民族分裂活动有什么看法?
二、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时政热点的实例分析
1.落实课改要求,体现知识性
创设教学的开放性问题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结合时政热点来向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①对中日争端的思考: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而今年恰好又是甲午年,100多年后的今天,日本右翼分子依旧不尊重历史事实,频频参拜靖国神社,制造钓鱼岛争端,但我国在坚持主权的基础上依旧主打和平外交,请问你对中日关系未来的发展有何感想?②对“中国梦”的拓展:“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梦”的核心目标被概括为“两个一百年”,并且把它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纵观我国大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都是与党的指导思想分不开的,请谈谈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中,中共在哪些指导思想指引下创造了怎样的丰功伟绩?
针对上述两个开放性的问题,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搜集资料,自行讨论,并让他们走上讲台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在分析这些问题时,可以对时政热点事件以及历史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2.理论联系实际,彰显教育性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一再强调要“依据生活而教育”,时政热点教育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善于寻找历史教学内容和时政热点之间的联系,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
2014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90周年纪念,我们可以以时间为线索,系统地梳理一下国共90年间的分分合合,另外1924年是甲子年,2014年是甲午年,我们可以借助这一时间差,在讲课时教会学生天干地支纪年法。实践表明同学们对此非常感兴趣,这样,我们不仅教授了基础知识,同时也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在备课时要随时关注时政,及时地将一些时政热点补充到我们的授课内容中去,既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为历史增加了新鲜的血液,真正体现出教育的时代性特点。
三、结束语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历史课程的学习是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的过程。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必须要跳出教材的限制,努力让高中历史课堂变得更有时代感,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历史的时代价值与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段本香.巧用时政热点激活高中历史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11):85.
[2]谢淑君.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时政热点[J].考试(教研版),2012(12):26.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