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唱表演艺术主要是通过站立姿势来进行的,站姿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发声时各个器官配合的协调性,歌唱器官的调节和运用不恰当,就会产生种种不良的声音,阻碍了歌唱正常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歌唱者的表现。因此,找出形成种种不良声音的原因予以纠正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歌唱发声;站姿;呼吸;通道;支点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音乐表演艺术的姿态美,不仅给受众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艺术家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在不同的艺术表演领域的共性追求;一方面,要满足表演艺术的舞台视觉效果及作品表达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尊重其专业表演技术的科学性,但凡成功的表演艺术家,都会将这两方面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达到艺术表演的崇高境界;基于此因,作为本文把视角投向声乐表演艺术的“姿态”研究层面,试图从音乐表演艺术姿态美的语境中,以声乐专业表演技术中的“站姿在歌唱艺术中的重要意义”这一命题,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歌唱艺术中“身”与“形”
歌唱表演艺术主要是通过站立姿势来进行的,站姿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发声时各个器官配合的协调性,歌唱器官的调节和运用不恰当,就会产生种种不良的声音,阻碍了歌唱正常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歌唱者的表现。因此,找出形成种种不良声音的原因予以纠正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身”,本文中的“身”主要是指歌唱者身体的自然条件,包括口腔、胸腔、头腔、腹腔、鼻咽腔等。
关于“形”,本文中的“形”是指歌唱中歌唱者在演唱时的发声器官包括口腔、胸腔、头腔、腹腔、鼻咽腔等的专业技术要求。
歌唱者是通过站立姿势来完成歌唱活动的,所有的歌唱发声器官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歌唱中的“形”与生活中的“身”有所不同,生活中的“身”比较随便,多数比较松懈,而歌唱中的“形”则要求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头部抬起,眼睛平视前方,胸腔微微挺起,两肩自然下垂,腹部微微收紧,基本做的“上松下紧”的姿势状态。这种歌唱姿势利于调动全身投入到歌唱中去,而此种状态也是获得整体感歌唱的首要条件。因此,歌者只有通过有意识的训练,达到歌唱中“形”的要求,歌唱器官各部分组织才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来进行歌唱发声的活动。故,正确的站姿是歌唱的第一步,注重和掌握正确的站姿是声乐学习的开端。
二、歌唱站姿对歌唱发声的重要性
在多年的声乐教学过程中,除了E图站姿正确外,常见的错误站姿主要有以下ABCDF五种,如:过度抬头的“A”形、过度挺小腹的“F”形及过度挺胸的“B”形等。
(一)站姿对歌唱呼吸的重要意义
意大利的声乐学派也提出“谁懂呼吸谁就懂歌唱”等等诸如此类的观点,表述了歌唱呼吸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意义;“呼吸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歌唱的质量,音色和音质的纯净、饱满、圆润、优美,以及歌者表情的丰富多彩,同样也取决于正确的呼吸”而“正确的呼吸是依靠思想和肌肉的放松与姿势的良好。为了呼吸就得站好。认真注意姿势的正确可以改善发声。” 可见,要想获得正确的呼吸就必须先要有正确的站姿,而图中ABCDF五种错误的站姿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歌唱的呼吸。如图:“C”、“F”形站姿,上半身过于松驰,整个上半身的重力全部压在了下半身(腹部和胯骨)上,造成下半身即腹腔凸起,腹部过度受力,身体僵硬,不能较好地做到胸腹式呼吸,进而影响横膈肌不能自由的升降控制气息,而横隔肌的升降动作是通过影响横隔肌升降动作的肌肉群来达到控制气息的目的的。站姿不自然不正确,造成身体的肌肉紧张,不仅影响横隔肌的正常工作,还影响呼吸的畅通,其结果是声音无气息支持,音色“直白尖”。
(二)站姿对歌唱“通道”的重要意义
在歌唱发声训练中,我们时常要求学生要做到“声音上下贯通”、“声音要有共鸣”、“声音要唱在管道里”等等的歌唱理念和技术,这一切的歌唱理念和技术都与歌唱的共鸣通道是分不开的,有着较大的关联。声乐学习和教学是抽象且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歌者通过自身的想象和思维,操纵自己的发声器官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来建立一条适合歌唱发声的腔体,又称之为垂直U通道,这条通道是把头腔、鼻腔、口腔、腹腔和胸腔通过自身的联想力用一条垂直线把它们从上至下串起来而形成的。歌唱时需要全通道打开,并适度闭合声带与气息形成对抗,声音通过歌唱的通道无阻碍的自然流出,较好地做到混合声的歌唱发声。
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讲,声音的上下贯通、美好而丰满且圆润的音色的形成都与管道的形成密不可分。图B、C、D、F的站姿都无法树立正确的歌唱通道,首先,胸腔在全通道中处于上通口腔至头腔下至腹腔的纽带桥梁作用,假设,胸腔过度用力挺紧凸出或者身体倾斜,胸腔凹进去,都处于不自然的弯曲僵硬状态,那么,用一条垂直线把头腔、鼻腔、口腔、腹腔和胸腔从上至下串起来就无法做到,因为它们不在同一条垂直线上,由于弯曲身体被迫分为几个部分,歌唱的通道就无法形成,严重影响声音的上下贯通。又如,“A、C、D、F”图的站姿,头部要么抬得过高或过低要么缩头,又或者伸长脖劲,这些站姿不仅影响全通道的建立,同时还影响喉结的下沉及软口盖的自然上抬。因此,站姿的正确与否,也是影响歌唱通道顺利建立的必要条件之一。
(三)站姿对气息支点的重要意义
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专家金铁霖教授同样注重支点的训练,他用支点来训练声音位置与气息的平衡关系,达到整体歌唱的目的,他认为:“找到了支點 ,声音就对了”。歌唱时气息要有立足之地即气息的支持点,这个立足点就是以横膈膜、下肋两侧、后腰做支持点,当我们咳嗽或笑的时候,会感觉腰部主动向外扩张和向下拉动,产生用力点,而小腹和横膈膜受到腰部支点向下拉的作用,就自然产生对抗,这种对抗就是歌唱气息的支点。没有经过呼吸训练的人,唱歌时往往会脸红脖子粗青筋直暴憋气用喉咙喊,造成歌声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等等的状况。这些都是与气息支持点没有保持住有较大关联。“自然流畅……弱而不虚、强而不炸,上下行都做得非常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图“BCF”形的站姿腹部过度受力僵硬弯曲,严重影响呼吸的正常运做,进而就会影响气息支点的运用,阻碍歌唱的发展。
(四)站姿对歌唱表演的重要意义
正确的歌唱站姿是歌唱发声的首要条件,没有正确的站姿就没有很好的歌唱。声乐艺术是一门舞台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表演艺术,歌者通过艺术实践和舞台表演即肢体语言及声音来传递作品的思想内涵,来检验自身的歌唱能力和歌唱水平。而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通过站姿来完成的,因此,可以讲,歌者在舞台上的站姿协调自然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歌者的舞台表演。如果,站姿如图A、B、C、D、F形,不仅影响歌者内在歌唱器官的调整和舞台表演动作肢体语言的协调性,同时也影响着歌者的舞台形象美观与否。
三、结语
综上所述,正确的站姿是歌唱最基本的工作条件之一,对于教师,首先,在思想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站姿习惯。其次,歌者在课后的练习中,务必面对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站立姿势,错误之处随时调整,树立正确的歌唱站姿。最后,歌者也可通过自己所发的声音是否通畅来检查自己的站姿正确与否,不佳之处及时纠正,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因此,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是养成良好歌唱站姿必要条件。也只有站姿正确了,才能建立全身协调、整体歌唱的生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身形兼备、气韵通达”,从而使歌者在歌唱表演时实现气息通畅流动、全身协调松弛、高位置的有韵味的优美歌唱。
参考文献
[1]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
[2]徐小懿,等.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3]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4]金铁霖,邹爱舒.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5]姜家祥.姜家祥声乐理论与教学实践[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3.
【关键词】歌唱发声;站姿;呼吸;通道;支点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音乐表演艺术的姿态美,不仅给受众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艺术家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在不同的艺术表演领域的共性追求;一方面,要满足表演艺术的舞台视觉效果及作品表达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尊重其专业表演技术的科学性,但凡成功的表演艺术家,都会将这两方面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达到艺术表演的崇高境界;基于此因,作为本文把视角投向声乐表演艺术的“姿态”研究层面,试图从音乐表演艺术姿态美的语境中,以声乐专业表演技术中的“站姿在歌唱艺术中的重要意义”这一命题,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歌唱艺术中“身”与“形”
歌唱表演艺术主要是通过站立姿势来进行的,站姿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发声时各个器官配合的协调性,歌唱器官的调节和运用不恰当,就会产生种种不良的声音,阻碍了歌唱正常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歌唱者的表现。因此,找出形成种种不良声音的原因予以纠正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身”,本文中的“身”主要是指歌唱者身体的自然条件,包括口腔、胸腔、头腔、腹腔、鼻咽腔等。
关于“形”,本文中的“形”是指歌唱中歌唱者在演唱时的发声器官包括口腔、胸腔、头腔、腹腔、鼻咽腔等的专业技术要求。
歌唱者是通过站立姿势来完成歌唱活动的,所有的歌唱发声器官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歌唱中的“形”与生活中的“身”有所不同,生活中的“身”比较随便,多数比较松懈,而歌唱中的“形”则要求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头部抬起,眼睛平视前方,胸腔微微挺起,两肩自然下垂,腹部微微收紧,基本做的“上松下紧”的姿势状态。这种歌唱姿势利于调动全身投入到歌唱中去,而此种状态也是获得整体感歌唱的首要条件。因此,歌者只有通过有意识的训练,达到歌唱中“形”的要求,歌唱器官各部分组织才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来进行歌唱发声的活动。故,正确的站姿是歌唱的第一步,注重和掌握正确的站姿是声乐学习的开端。
二、歌唱站姿对歌唱发声的重要性
在多年的声乐教学过程中,除了E图站姿正确外,常见的错误站姿主要有以下ABCDF五种,如:过度抬头的“A”形、过度挺小腹的“F”形及过度挺胸的“B”形等。
(一)站姿对歌唱呼吸的重要意义
意大利的声乐学派也提出“谁懂呼吸谁就懂歌唱”等等诸如此类的观点,表述了歌唱呼吸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意义;“呼吸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歌唱的质量,音色和音质的纯净、饱满、圆润、优美,以及歌者表情的丰富多彩,同样也取决于正确的呼吸”而“正确的呼吸是依靠思想和肌肉的放松与姿势的良好。为了呼吸就得站好。认真注意姿势的正确可以改善发声。” 可见,要想获得正确的呼吸就必须先要有正确的站姿,而图中ABCDF五种错误的站姿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歌唱的呼吸。如图:“C”、“F”形站姿,上半身过于松驰,整个上半身的重力全部压在了下半身(腹部和胯骨)上,造成下半身即腹腔凸起,腹部过度受力,身体僵硬,不能较好地做到胸腹式呼吸,进而影响横膈肌不能自由的升降控制气息,而横隔肌的升降动作是通过影响横隔肌升降动作的肌肉群来达到控制气息的目的的。站姿不自然不正确,造成身体的肌肉紧张,不仅影响横隔肌的正常工作,还影响呼吸的畅通,其结果是声音无气息支持,音色“直白尖”。
(二)站姿对歌唱“通道”的重要意义
在歌唱发声训练中,我们时常要求学生要做到“声音上下贯通”、“声音要有共鸣”、“声音要唱在管道里”等等的歌唱理念和技术,这一切的歌唱理念和技术都与歌唱的共鸣通道是分不开的,有着较大的关联。声乐学习和教学是抽象且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歌者通过自身的想象和思维,操纵自己的发声器官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来建立一条适合歌唱发声的腔体,又称之为垂直U通道,这条通道是把头腔、鼻腔、口腔、腹腔和胸腔通过自身的联想力用一条垂直线把它们从上至下串起来而形成的。歌唱时需要全通道打开,并适度闭合声带与气息形成对抗,声音通过歌唱的通道无阻碍的自然流出,较好地做到混合声的歌唱发声。
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讲,声音的上下贯通、美好而丰满且圆润的音色的形成都与管道的形成密不可分。图B、C、D、F的站姿都无法树立正确的歌唱通道,首先,胸腔在全通道中处于上通口腔至头腔下至腹腔的纽带桥梁作用,假设,胸腔过度用力挺紧凸出或者身体倾斜,胸腔凹进去,都处于不自然的弯曲僵硬状态,那么,用一条垂直线把头腔、鼻腔、口腔、腹腔和胸腔从上至下串起来就无法做到,因为它们不在同一条垂直线上,由于弯曲身体被迫分为几个部分,歌唱的通道就无法形成,严重影响声音的上下贯通。又如,“A、C、D、F”图的站姿,头部要么抬得过高或过低要么缩头,又或者伸长脖劲,这些站姿不仅影响全通道的建立,同时还影响喉结的下沉及软口盖的自然上抬。因此,站姿的正确与否,也是影响歌唱通道顺利建立的必要条件之一。
(三)站姿对气息支点的重要意义
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专家金铁霖教授同样注重支点的训练,他用支点来训练声音位置与气息的平衡关系,达到整体歌唱的目的,他认为:“找到了支點 ,声音就对了”。歌唱时气息要有立足之地即气息的支持点,这个立足点就是以横膈膜、下肋两侧、后腰做支持点,当我们咳嗽或笑的时候,会感觉腰部主动向外扩张和向下拉动,产生用力点,而小腹和横膈膜受到腰部支点向下拉的作用,就自然产生对抗,这种对抗就是歌唱气息的支点。没有经过呼吸训练的人,唱歌时往往会脸红脖子粗青筋直暴憋气用喉咙喊,造成歌声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等等的状况。这些都是与气息支持点没有保持住有较大关联。“自然流畅……弱而不虚、强而不炸,上下行都做得非常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图“BCF”形的站姿腹部过度受力僵硬弯曲,严重影响呼吸的正常运做,进而就会影响气息支点的运用,阻碍歌唱的发展。
(四)站姿对歌唱表演的重要意义
正确的歌唱站姿是歌唱发声的首要条件,没有正确的站姿就没有很好的歌唱。声乐艺术是一门舞台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表演艺术,歌者通过艺术实践和舞台表演即肢体语言及声音来传递作品的思想内涵,来检验自身的歌唱能力和歌唱水平。而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通过站姿来完成的,因此,可以讲,歌者在舞台上的站姿协调自然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歌者的舞台表演。如果,站姿如图A、B、C、D、F形,不仅影响歌者内在歌唱器官的调整和舞台表演动作肢体语言的协调性,同时也影响着歌者的舞台形象美观与否。
三、结语
综上所述,正确的站姿是歌唱最基本的工作条件之一,对于教师,首先,在思想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站姿习惯。其次,歌者在课后的练习中,务必面对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站立姿势,错误之处随时调整,树立正确的歌唱站姿。最后,歌者也可通过自己所发的声音是否通畅来检查自己的站姿正确与否,不佳之处及时纠正,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因此,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是养成良好歌唱站姿必要条件。也只有站姿正确了,才能建立全身协调、整体歌唱的生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身形兼备、气韵通达”,从而使歌者在歌唱表演时实现气息通畅流动、全身协调松弛、高位置的有韵味的优美歌唱。
参考文献
[1]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
[2]徐小懿,等.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3]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4]金铁霖,邹爱舒.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5]姜家祥.姜家祥声乐理论与教学实践[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