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上海卷)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ming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
  一考生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抑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水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点评】这篇作文用流畅的文笔将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了出来,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视野。另外文章描写细腻,主题健康向上,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文章关键还写出了农民工子女的变化,“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
  
  
  他们
  一考生
  我知道他们一定在外面等着。他们不像母亲们那样焦急地聚坐在一起,谈天谈地。他们一定就那么静静坐在角落旁,抽着根烟,不时看着这学校的大门,微微闭一下眼,考虑着自己的孩子是否一切顺利。他们不说话,只抽着那危害了他们一辈子的烟,粗糙的指间有着烟熏的痕迹,脸上刻着令人生疼的岁月印迹。他们,是父亲。
  我们都体会过,小时候最爱的还是他们。他们什么都会,会骑着那“吱呀”的老坦克,戴着我们去天南海北;他们会抓蚱蜢和金龟子,然后让我们骑坐在肩头,到处炫耀我们的成果;他们会在六一节的时候,带着我们往人群堆里挤,在已经闷热的天气里,排着长长的队坐过山车。我们从不担心会受伤,因为他们无比强大,好似一棵树,深扎我们心里。即使我们只知道儿童节与母亲节,即使我们有悄悄话只跟母亲说,即使我们从未对他们说过爱,他们依然无欲无求,用极少的语言来表达他们那温暖的爱。
  我们如今是否知道他们的生日?知道他们的鞋码?知道他们最大的心愿?……也许我们只知道自己,知道他们会烧我们最爱吃的菜,知道他们会在我们的生日时送来最贴心的礼物,知道他们要我们好好读书……
  他们的伟大与爱是默默的。他们会在母亲焦急打电话找晚回家的我们时,默默地在小区门口等我们,我们一定看到了。他们会在我们摔倒时,默默站在旁边说着:“自己起来。”我们一定看到了。他们让自己坚强而无私。在四川地震时,北川中学的操场上,躺着一具具孩子的尸首,他们则压抑着无比的悲痛,扶着几近崩溃的妻子,寻找着自己的孩子。而另一群父亲,他们肩负重担,在灾难之地救死扶伤,他们听着自己孩子捎来的问候,微仰起头,努力让自己的思念不表现出来,说着:“别太想我,我很好。”
  他们,永远如此沉默,不让我们看到悲伤,不让我们看到眼泪。他们把他们的一切都给予我们,却从不说爱我们。
  他们是父亲,伟大而隐忍。他们是父亲,这个世上最爱我们的男人。也许,我们出考场时,该给他们个拥抱,我想他们一定会尴尬一下,然后直至老去,也铭刻于心。
  【点评】这篇文章主要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展开行文,生动地刻画出了他们——父亲对子女的“默默的父爱”,无论是他们的“等”、“寻”还是“说”都是低调而平淡,都是默默给予而不说的“爱”!在“知”与“不知”的对比中,隐现女儿的愧疚。文章情感真挚,文笔优美。
  
  
  他们
  一考生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把半边天空映得通红,如血色般笼着,这个城市即将步入它璀璨而丰富的夜生活。
  一缕阳光打在钢筋上,在墙上透出斑驳的影,另一缕阳光打在他们的肩头,藏青色的工作服,点滴如雪般的白点附在上面,不知是油漆,还是水泥,抑或是辛劳一天的见证——已干的汗痕。
  他们还不能休息,是的,不能。在这个利益最大化的社会中,房地产商,建筑公司,承包商,包工头,一级又一级的人们,红了眼地榨取着他们的利益。他们是不能休息的,甚至是生病的时候,而当他们出了事故,终于可以休息了,却是永远地休息,包工头扔下几张红色的纸,“你走吧,治完病就不要回来了。”人民币是红的,天空是红的,此刻他们的心也是红的,被血浸满的红。
  他们很微小,微小到人们只会想到高楼的繁华,而永远想不到他们。他们也很大,责任很大,家中的娃上学的钱还没落实,家中的田播种的钱还没落实,还有家中的妻子与老母亲都望着他们给这个家带来新的希望。“小”和“大”有机地结合在他们的身上,他们,我们称之为“农民工”。
  常常有新闻播到,公路上两人因几元钱而大打出手,甚至危及生命,冷酷的我们常常是把这当笑料看的。不就几元钱,搭上命,值得吗?值得!我们不知道,这几元钱,够他儿子买一个书包,这几元钱,够他母亲买一根拐杖。
  越是社会底层的人们(不仅仅是农民工),他们所遭受的苦难往往是最重的。
  我们看见了么?把孩子户口挂在公共厕所,家长的无奈。我们看见了么?少年乞丐一双双明亮却又无辜的眼。我们听见了么?黑砖窑中孩子们的呻吟。我们听见了么?矿难中那声声汉子的求救。
  众生平等,我们和他们在出生时其实是一样的,因为环境,因为家庭,我们的所谓的高高在上只是幸运罢了,幸运者只有帮助不幸运的义务,幸运者没有嘲笑不幸运者的理由。
  有时,我们说他们脏;有时,我们说他们没礼貌。但他们淳厚,他们朴素,他们坚韧,他们就在我们身边这样默默地活着,人微言轻,这是何等的苍凉!
  我们应帮助他们,我们应尊敬他们,我们应分出自己的温暖给予他们,这才是一个“兼济天下”的社会应该做到的。
  幸运者只有帮助不幸运者的义务,请记住,是义务!
  【点评】本文以同情的笔触,写出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主要是农民工)的艰难的生活,写出了他们的地位微小,也写出了他们的责任很大,并写出了他们所遭受的苦难,从而文章最后很自然地发出了“我们应帮助他们,我们应尊敬他们,我们应分出自己的温暖给予他们”的号召。本文以浓浓的情感贯穿全文,情感真挚自然。
  
  
  他们
  一考生
  他们在天府之国,我们在长河之尾。虽然路遥遥、水迢迢,但是不能阻挡我们对他们的尊敬。在苍生受到荼毒、民族受到重创的时刻,是无数像他们平凡而忙碌的身影,用自己的大爱来恪守职责,用自己对责任的神圣捍卫书写了以人为本的伟大篇章。
  当CNN的记者问起陈家坝村的书记伤亡情况时,堂堂男儿不禁潸然泪下。双亲、妻子、儿子都在灾难中去世,可是他无暇自哀,当前线灾情传来时他继续强忍悲恸,扑向碎石瓦砾间。渺小的身影背后屹立着的是伟大的人格。虽然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书记,无朱门沉沉的权贵和身份,但是他在亲人尽殁的情况下依然放不下心中尚悬着的天下苍生。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联想到无数像他那样卑微的身份仍不忘心系民众、忧怀苍生的官员,他们对职责的固守让他们在骄傲的身份中巍然屹立起伟大人格的闪耀光辉。
  奋战在第一线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为了哪怕是一线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搜救着。还有无数像他们那样平凡的志愿者,为了救援奔走效劳,急于星火。是他们对职责的恪守和神圣捍卫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是他们用伟大的爱挽回废墟下一丝丝微弱的呼吸和希望。
  像陈家坝村的书记和奋战在第一线救援的解放军和志愿者这样的人何止千万,虽然他们只是平凡的人,但是平凡的人可以拥有伟大的爱,可以用这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我们从他们对职责的恪守中看到了这种爱。
  但是,他们此次救援的意义就只是如此吗?地震发生后,无数解放军官兵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只要有生命在就竭尽全力去相救。这是以人为本的崇高思想的体现啊!
  人类进步的历程,就是人的价值不断被发掘、被实现的过程。文艺复兴使人以上帝的子民上升为天地精华、万物灵长;启蒙运动使人类从信仰的盲目徘徊中挣脱出来,站在理性的顶峰。人的价值就这样不断受到尊重。反观众多奋战在第一线的他们,“我还能救一个,我不想放弃”,那破损的流着鲜血的双手,那疲惫然而坚毅的身影……他们是以平民的身份表达对生命最崇高的敬重,他们以平凡人的行动捍卫着生命、捍卫着人的价值。这是中华文明在平凡人身上最崇高的体现,中华民族因为他们而获得最崇高的尊严。
  恪守职责,以人为本,他们用自己的事迹为当代中国抒写了新的伟大篇章,民族精神因为他们而升华。
  【点评】文章选取了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素材,选取了抗震救灾中的英雄群体,其中既有双亲、妻子、儿子在灾中去世的村支书,又有奋战在一线的解放军战士。文章以优美抒情的文笔,歌颂了抗震救灾中的英雄群体,提炼出“他们”表现出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怀。文章中既有点的描写,又有面的刻画,点面结合,生动地概括出“他们”的形象,使得全文主题突出,思路清晰。
  
  
  他们
  一考生
  他们是被贫穷放逐到这个城市的流浪者。
  是的,他们需要钱。家里的几亩薄田已经不足以满足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带给他们的欲望,或者,他们只是厌倦了农村的贫穷,他们渴望着城市的霓虹灯光也可以撒在他们并不十分宽厚的肩上。于是,他们来了,带着几分朴实、几分愚昧和满怀的希望。
  但没有人保证,这里就是可以实现梦想的地方。
  他们没有知识,没有技术,所以只能做一些最基本的体力活:背砖,抹墙,拉车,照看孩子……这些活并不比家里的农活轻松,钱可能要挣得多一些,但在这个消费水平极高的大城市,生活一如既往地艰难。而且,在物质生活艰难的同时,他们还要忍受一些城市人的鄙视、猜疑。新年联欢晚会上,看着那些还在读小学一二年级的农民工子女一脸稚嫩地朗诵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诗歌,我想,很多人应该和我一样,哭得泣不成声了吧。同样是花儿一样的年纪,同样是怀有梦想的年纪,他们却要承受本不属于他们的压力,理解这个灯红酒绿的城市所能带给他们的希望和无奈。
  有人说农民工是盲流,是城市的不稳定因素。的确,有时他们是显得没有素质了些:随地吐痰,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甚至干出违规违法的事来。但这些是与出身环境和成长环境分不开的,只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哪里晓得这城市的诸多弯弯绕绕,如果可以选择,谁不愿意接受良好的教育,谁不愿意穿着得体、举止优雅呢?甚至有时,他们只是被逼无奈,在这城市的花花世界里,他们知道的还太少,那些潜规则,那些隐藏在人性最为黑暗一面的汹涌暗流,可以随时将他们吞没。农村,已再回不去;而城市,也不肯完全敞开心扉,给他们一块容身之地。他们徘徊在农村与城市的边缘,不知该何去何从。
  农民工,其实他们才是这座城市的真正建设者。没有他们一砖一瓦辛勤的劳动,这几百层的摩天大楼或许还在遥远的前方向我们招手;没有他们为这座城市涂抹绚丽的色彩,铺设宽广的道路,或许今天,上海也只是一座中等城市。他们的青春和汗水都洒在了这片土地上,这是我们的故乡,也是他们的城市。
  他们,是同我们一样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是和我们一样对这座城市寄予希望和梦想的人。他们做着这样一种职业,他们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将自己的梦想、幸福和明天打在行李卷里,离开土地,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寄居在这座繁华而陌生的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的汗水不再浇灌农田,而更多地浇灌着城市。
  国家已经开始逐步重视农民工的权益,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他们,尊重他们。是啊,多给他们一点笑脸和阳光吧,让他们也能在这座他们自己建造的城市好好地生活,让他们的子女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让他们不再为黑心老板拖欠的血汗钱而东奔西走。我们能给他们的不多,只要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尊重,他们一样是靠自己的双手建造城市的人。
  他们,是值得我们尊重和爱的人。
  【点评】这是一篇融入了作者的真切感悟和灵动文笔的优秀作文。文章将写作转向在城市的农民工,提炼出“他们,是值得我们尊重和爱的人”的立意点,以此聚集材料,选择角度,开掘文意,着力表现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不易及对城市所做出的贡献,从而使文章立意新颖脱俗,具有个性光彩。文章材料丰富,写出了农民来到城市的目的,写出了农民在城市生活的艰难,写出了农民的素质及在城市的无奈,还写出了农民对城市的贡献及国家对农民工权益的重视,这样就使得文章的内容丰富而详实,思路清晰而分明。
  
  
  
  他们
  一考生
  他们和我们一样在某个角落过着平凡的日子,和我们一样每天都要工作学习,和我们一样有着平凡人的喜怒哀乐,和我们一样同为中国人。
  然而一场地震改变了这一切。他们不再有平淡安定的生活,不再能像从前一样安定地工作学习,不再能和家人一起去散步,一起去游玩,享受天伦之乐。因为地震使得原本幸福的家顷刻之间分崩离析。有的人失去了儿女,有的人失去了父母,还有更多的人失去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伙伴。生死只在一线之间,就像爱在痛的边缘。前一刻孩子还在那里鲜活地说说笑笑,在母亲面前撒娇,而下一刻却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永远地埋在了废墟下面,只剩下孤单的母亲无助地搂着孩子的尸体痛不欲生……
  上一刻还是气氛融洽的课堂,下一刻却成了人间地狱。砖瓦石块猛烈而无情地砸下,吓坏了正在专心听讲的学生,老师却在那一刻张开了双臂护住了身旁的学生,就像雄鹰展开了双翅任那冰雹般的硬物砸向后背,任那殷红血渍浸湿了衣衫,老师竟还是死死地护着学生不让他们受到伤害。最后学生得救了,“雄鹰”却定格成了永恒。
  突然倒塌的墙壁重重地压在了她的身上,更多的同学也没能逃出恶魔的手掌,危难时刻他们都没有放弃生的希望,为了给同学们鼓劲,她强忍着剧痛,用甜美的声音唱起了欢快的歌,于是废墟之中便升起了阵阵生命的交响……
  当救援人员赶到时,她的腿已绝大部分肌肉坏死,唯一的办法就是锯掉,然而坚强的女孩没有半句怨言,泪水也不曾落下半滴,取而代之的是甜甜的笑,她对自己说:要坚强……
  他们是那样的平凡却又是那样的伟大。平凡到了我们几乎没有差别,而伟大到全身都散发出人性的光芒。我们本来与他们素不相识,但是灾难让我们认识了他们,是他们让我们再一次见证了中国的伟大,让我们的心连在了一起,拥有着共同的名字——中国心。
  活下来的他们让我们敬佩,逝去的他们将长存在我们的记忆里。其实我想对他们说,如果想哭就请尽情地哭吧,我们会默默地守护着你们一同哭泣;如果选择坚强,请挺起胸膛注视着前方,而我们会是你值得信任的伙伴与支持者,会是你们一个放心的依靠。
  【点评】这是一篇具有时代特点的优秀文章。文章紧扣文题,将写作的笔墨投向了那些灾区的人民,既写出了他们的痛苦与悲伤,更写出了他们的坚强与伟大。文章材料中有总体的描述,如开头第二段和结尾第二段等;也有典型的刻画,如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定格,坚强的女孩的甜甜的笑等。选材典型,非常切题。文章结构开合自如,先由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他们写起,接着发散出地震灾情发生后的几个材料,又由这几个材料会聚到一点——灾难让我们认识了他们,是他们让我们再一次见证了中国的伟大。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他们
  一考生
  每个人都是坠入人间的天使,他们会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陪我们度过,给予我们不一样的感悟,只是我们忽略的太久了。
  他们是残疾人,可他们是上帝创造的单翼天使。没有华美洁白的翅膀,可他们有坚强的信念。于是有了朝阳中的身影,日落下的跃动,一点一点,他们让自己的翅膀硬朗。邰丽华,她用自己柔美的肢体,在无声的世界里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出人性的坚强,在舞蹈中舞出了千手观音的绝唱。残奥之星王燕红,她用自己坚强的信念在2004年的残奥会上赢得了射击金牌,也为自己的生命画出了美丽的弧线。来自心灵的震撼,看到飞翔的舞步,看到他们,想起了坚强的天使。
  他们是普通的清洁工,可他们是上帝创造的绿色天使。没有耀眼的光芒,有的只是平凡的工作。但你可曾发现,每当他们扫过之后,在树影下留下来的扫帚的丝纹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柔软,静下心来又有种莫名的感动。平凡的事业中挥洒着不平凡的汗水,与其说挥动的是扫帚,不如说是自己的画笔,为自己的工作而做出的挥动,为自己的城市做出的挥动,描绘出干净的城市图景。看到他们脸上的微笑,忽然明白了,他们不求名扬,只为自己的家乡多些干净的气息、多些清新的呼吸。来自心灵的触动,看到挥舞的双臂,看到他们,想到了默默奉献的天使。
  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是上帝创造的忠诚天使。穿上了军装就意味着肩负起了责任,是人民高于一切的责任。对使命的忠诚,他在蓝天中改变了自己生命的航向,用16秒诠释了军人的意义,他——李剑英,用军人的生命谱写了热爱人民的忠诚赞歌,在碧空中留下一缕英魂。英雄不死,那是忠诚的力量。还有那汶川地震时冲在前线的他们,搬开石头,掘起塌墙,一点点拓展生命的天空。他们是忠诚的勇者,视人民的生命为自己的生命,更能为人民的生命而献出自己的生命。来自心灵的感激,看到无畏的身影,看到他们,想起了忠诚的天使。
  还有他们,在三尺讲台上浇灌智慧雨露的教师——园丁天使,撒甘霖以期桃李芳天下;在工地中工作的民工——劳动天使,因为劳动,有了一座座摩天大厦,有了一个个新城市的崛起;在社会中飞舞的微尘——爱心天使,凝聚爱心的符号,在社会上传播爱的力量,撒满爱的雨露,大爱无声;还有他们——白衣天使;还有他们……
  他们都是坠入人间的天使,以不同的身份走近我们,可我们忽略的太久了。所以,向天空呐喊吧,向流云张开双臂吧,倾听他们的声音,以爱的名义打开沉睡的眼睛,看看他们,关注他们。他们,是天使,一样飞旋出动人的舞步。
  【点评】本文联想丰富。文章由文题“他们”,联想到我们身边的残疾人,联想到我们身边的清洁工,联想到我们身边的子弟兵,还有三尺讲台上的教师、工地上的民工等等,写出了他们是坚强的天使,是默默奉献的天使,是忠诚的天使,他们给予我们不同的感悟,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却忽略了,从而发出“以爱的名义打开沉睡的眼睛”的号召。本文语言优美。文章中词汇的丰富与选配的精致,句式的丰厚与变化的错落等,均属上乘。如“他们是残疾人,可他们是上帝创造的单翼天使。没有华美洁白的翅膀,可他们有坚强的信念。于是有了朝阳中的身影,日落下的跃动,一点一点,他们让自己的翅膀硬朗”,句式长短交替整散灵活,比喻的运用恰当自如。这样的表达在文中几乎随处可见。
  
  
  他们
  一考生
  在生活中,被人们提及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主体,这个世界有每个人的一席之地。但我们却往往只想到了自己,而忽略了他们。
  在大学校园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他们是其间安静又与众不同的一群。在都市的繁华与自身的困窘之间,在内心的渴望与条件的局限之间,在校园的热闹与心头的落寞之间,他们在尴尬地行走,小心地应付。他们,就是贫困生。
  在大多数人眼里,他们自卑、偏激、抑郁、过于敏感,他们对金钱既重视又鄙视。各种各样的原因让他们一入学就带着沉重的心理负担,而入学后的各种压力,使这种负担更加沉重。在一定程度上,贫困成了一副枷锁,限制着贫困生的言行。外界的点点滴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贫困生。家庭的困难,别人的不理解,甚至媒体的恶意炒作,都会给他们以负担。他们既要顽强地直面这惨淡的人生,又要在内心里咀嚼这份苦涩。
  小李经常遭遇这样的尴尬,冬天买了件棉袄,别人会说:“不是贫困生吗?还有钱买衣服?”为方便打工买了辆旧自行车,也会有人说:“人都骑车了,比咱还款呢!”小李不明白,难道自己非得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地做个贫困生吗?风华正茂的年纪,谁没点儿爱美之心呢?再说,这是基本的生活需要啊!像小李一样,他们在物质支出上承受着别人或多或少的非议。
  他们当中,有的在自信而张扬的大学里找不到自己的优势,在班内活动中也没有什么特长,对专业的陌生也使其信心受损;有的面对前后学习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而引起心理失衡;有的固执地认为自己一切皆可,拒绝他人的帮助和正常的人际交往,致使缺乏与他人的沟通机会。在他们当中,自暴自弃者有之,放纵享受者有之。成天这样只会让人更颓废,更加消沉,从而形成一个情感怪圈。在他们最为苦恼的问题中,别人的不尊重和不能平等对待是令他们最为心痛的。
  贫困,不是谁的错误,它是和整个国家的现状和时代相联系的。要把它作为奋斗的动力和基石,而不是绊脚石。积极的心态来自于对贫困、对生活的正确认识。他们,既然无法改变别人的看法,那就去用行动证明自己,用成绩去找回尊严和尊重。
  在充满着文化气息和人文精神的大学校园里,任何人都有权利去施展才华、张扬个性。重要的是,要打开他们的心窗,让他们看见窗外四季的美好风景。我们要尊重他们,手拉手,共同撑起一片属于他们和我们的天空,划出一道绚丽的彩虹。
  【点评】本文思辨理性。文章将写作的视角转向了“他们”——大学校园中的贫困生,既写出了他们家庭贫困所带来的沉重的负担,写出了他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尴尬的境况,还写出了由于贫穷给他们所带来的性格上的缺陷,并指出贫困生和我们应当如何做的正确做法,使得文章充满了理性的思辨。本文思路清晰。文章首先由被人们提及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我们”入手,并由此很自然地转向了我们忽略的“他们”,接着对大学校园中的贫困生的现状进行描写,既有总体上的描写,如第二段和第三段;又有个体上的描写,如第四段。这样就使人对贫困生的境况有了真实的了解。后面接着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总结概括,呼吁“我们要尊重他们”。
  
  
  他们
  一考生
  拎着东西去看爷爷奶奶,谁知天说变就变,风扬起路边的落叶、花瓣,夹杂着纸片、塑料袋朝我吹来,我举起胳膊蒙住眼睛以及半张脸。
  稍稍把胳膊往下挪动一点,睁开眼睛。前边两个蹒跚的身影吸引了我。那是一对年迈的夫妇。老太太很明显走不动了,她拄着拐杖吃力地往前挪动。老爷子体力也好不到哪去,不过他努力拽着老太太往前走。瘦小、年迈,在狂风中,在漫天的风沙里,两位老人显得很单薄。
  他们离我并不很近,我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只看见老爷子走在前面,侧着身,头微微向后侧,他紧紧握住老太太的手,弓着腰,努力前行。他们白色的衣褂随风颤动,使他们的身体显得更加瘦弱。我站在他们身后,静静地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然后转身。
  刚好一群孩子从我身边跑过。他们个个身披彩色的塑料布,迎风奔跑。风吹起他们的斗篷,他们好像一个个英勇的将士。他们跑过,洒下一路笑声。黄澄澄的天,因为他们跑过,划出一路清澈的蓝色。狂风的怒吼似乎平息了,只留下悦耳的铃声,好似天空中星星的吟唱。这久违的画面,使我想到十几年前,那会儿我也是一个英勇的将士吧,只是那份记忆已被我尘封了那么久。
  我一直以为,浪漫的爱情是玫瑰,是巧克力,是开满鲜花的伊甸园。而他们,风沙中的相互扶持,让我明白,爱情不是张扬,不是炫耀,而仅仅是握住她的手,在大雨来临前把她带回家。我追求的爱情在他们的爱情中褪色。
  我一直以为,快乐是高分,是名牌大学,是房子、车子,是别人羡慕的眼光。而他们,他们告诉我,快乐仅仅是自由的奔跑,大声的喊叫,放肆的笑。我追求的快乐在他们的快乐中臣服。
  他们的幸福写在眼睛里,挂在脸颊上;他们的快乐飘在天空里,洒在道路上;他们使我在风中久久地站立,使我微笑着看着这温馨的画面。
  他们让我微笑着站在风里,他们让我拾起我丢失已久的东西,他们消失在风中,却留在我的记忆里。
  【点评】本文构思新颖。一般的文章往往是写他们的事迹、他们的举动、他们的言谈,而本文却完全摒弃了这些,只是将笔墨定格在风雨来临时,一对年迈的、步履蹒跚的老年夫妇互相搀扶、紧握双手、努力前行的画面,并由他们的举动引出了自己对爱情、快乐和幸福的感悟,使得文章的构思新颖独特。本文情感真挚。文章在描写老年夫妇在风雨中前行的画面,融入了作者的真实情感。作者运用了细节、动作等描写手法,如“她拄着拐杖吃力地往前挪动”、“他努力拽着老太太往前走”、“侧着身,头微微向后侧”等,充分写出了风雨之中夫妇二人的浓浓的情,也写出了作者对二人的敬佩之情,从而为后面的抒发感悟作了铺垫。
  [作者单位:河北辛集中学]
其他文献
鲁迅的笔  ——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而作  樊发稼  我并无大刀,只有一枝笔……  ——鲁迅  啊,  鲁迅的笔,  如刀,如枪,  如剑,如戟;  鲁迅的笔,  是鼓,是号,  是炮,是旗!  在那茫茫长夜里,  这枝笔,  撼天地,  动鬼神,  笔下惊雷起,  字字千钧力!  这枝笔,  伸正义,  剥画皮,  揭阴谋,  破诡计,  横扫历史垃圾,  荡涤浊水污泥,  坚持韧性战斗,  何
期刊
【真题回放】  (2007年上海卷)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点试成“金”】  就能力考查而言,这道题有一定的审题要求:首先,应明确关键词“坎”的含义。“坎”本是田野中自然形成的或人工修筑的像台阶形状的东西,在题中显然是个比喻(喻指人生道路上或事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险阻”“困难”等)。考生
期刊
刘慧文/评    我不知道这棵树有这样一个名字,从发声来说是“suoluo”——梭椤,很好听,写起来也很好看的,我以前从没听说过这种树。我也不知道这棵长在这五十年代就盖起的两层小楼西山墙边,没有任何围栏和防护标识的,如同我们苏北平原旷野地里随处可见的朴素厚实的树,竟是华东地区仅有的一棵梭椤树——植物园的专家称它为“国宝”。  这株罕见的“国宝”其实真是如此地普通——一般又一般的外貌,高倒是高的,高
期刊
一、考情概述  2008年高考语文18套试卷中有16套考查了“辨析并修改病句”,只有上海卷和福建卷没有设题考查。16套设题考查的试卷均采用了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的考查形式,分值均为3分,其中,湖南卷的题干要求是选出“有语病的一句”,天津卷、安徽卷、山东卷的题干要求是选出“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其余12套试卷题干的要求都是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二、错例类析  2008年高考16套设题考查的
期刊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有一则广告词说“尺度把握人生”,意思是无论对己、待人、处事,都应该把握好分寸。当然人生各异,尺度不一,究竟如何把握,并无统一的答案。  请以“尺度”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思路指导】“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材料取自这一著名的广告词。“尺度把握人生”,意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材料
期刊
《一车煤的重量》写的是一个孩子的孝心故事。从老师的测试题判断,李梅子才上小学一年级,是个标准的小不点儿。这个小姑娘家境穷苦,她的父亲好几年前就下岗了,去建筑工地打工又摔断了腿,落下残疾;接着母亲离去,只得父女俩相依为命,跛腿的父亲给煤厂拉煤沿街叫卖过日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但是,这个小女孩很懂事,也很有孝心。当她一看到测试题中的图画,立即犹如看到了自己的父亲拉煤的情景。一车煤的重量大约是多少,在
期刊
非马,一匹不畏寂寞、攒蹄奔腾的诗坛“骏马”。  非马,一匹英姿勃勃、独辟蹊径的诗坛“飞马”。   非马的诗歌堪称短诗创作的典范!    非马,本名马为义,生于1936年,台湾著名诗人,已出版诗集《在风城》、《非马诗选》、《白马集》、《非马集》、《笃笃有声的马蹄》、《非马短诗精选》等。  短小精悍、机智灵敏、含蓄蕴藉是非马现代诗创作的艺术追求,他善于用凝练浓缩的语言营造令人惊奇的意象,追求用最经济的
期刊
寻找遗失的美好  C192罗明    幽深的巷道,灰暗的瓦房,长长的石板路,行走在古朴的夕阳里,萌动出斑驳的记忆:那些逝去的美好,那些传统的理念,那些复古的情绪,它们还在吗?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典雅的文化形态,生活还需要吗?带着困惑,踏着流泻的余晖,我开始寻找……  朦胧中多了无数的新元素,摇滚可以让你high到极点,情歌可以瞬间把你融化,靡靡之音歌颂着短暂的爱情,无厘头占据了娱乐的主版,在这样一个
期刊
步入姹紫嫣红的古代诗歌园地,我们能够发现诗歌种类特多。咏史诗、闺怨诗、羁旅行役诗就是其中的三朵奇葩。    夫子自道咏史诗    咏史诗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诗歌。咏史诗,如果从诗人写作意图角度来考虑,可分为三类。一是表明自己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观点。如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即是一首以汉朝李广为题材的诗。在这首诗中,卢纶赞扬李广将军过人的臂
期刊
001 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南征北战》  002 为了新中国!前进!——《董存瑞》  003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英雄儿女》  004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创业》  005 向天空发射三颗信号弹,让它们照亮祖国的山河!阿米尔,冲!——《冰山上的来客》  006 永别了!同志们,我想念你们!——《永不消逝的电波》  007 不见鬼子不拉弦。——《地雷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