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的孝心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huitou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车煤的重量》写的是一个孩子的孝心故事。从老师的测试题判断,李梅子才上小学一年级,是个标准的小不点儿。这个小姑娘家境穷苦,她的父亲好几年前就下岗了,去建筑工地打工又摔断了腿,落下残疾;接着母亲离去,只得父女俩相依为命,跛腿的父亲给煤厂拉煤沿街叫卖过日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但是,这个小女孩很懂事,也很有孝心。当她一看到测试题中的图画,立即犹如看到了自己的父亲拉煤的情景。一车煤的重量大约是多少,在老师眼里这只是个普通的生活常识,是一个小学生对重量单位应有的认识;但在李梅子眼里,却是爸爸肩上的沉重与负担,是爸爸脚步的缓慢与艰难!所以她不要让一车煤有100千克那么重,她的爸爸会受不了的;她也知道别人的正确答案是A(100千克),自己却坚持选C,只要1千克。为了捍卫这个答案,也为了这份孝心,她豁出去了,在课堂上,在黑板前,在众目睽睽之下,她倔强地坚持着自己的选择,面对老师,急得涨红了脸,不许老师更改她的答案。这对于一个平时胆小害羞得连大声说话也不敢的小女生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笔者近年来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现在一些青年人为什么关心自己总是胜过关心父母?许多中学生记得自己的生日,却不晓得父母的生日;知道向父母要这要那,却从来没给下班回家的父母倒杯热茶,盛碗热饭;爷爷或奶奶生病了,从来也想不到去医院看一看。回头看现实,相比之下,这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是多么让人感动啊!而这个故事对于我们也有了更广泛的启迪意义。
  这篇小小说写得引人入胜、生动感人。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巧设悬念,成功地运用了误会法。故事开门见山,始终围绕一道图文选择题展开。文章开头有意不写李梅子选择C的原因(设下悬念),致使“我”(叶老师)对李梅子产生一次次误会:起初,“我”发现错误,就误以为“现在的孩子(李梅子)娇生惯养”,“连一点生活常识都没有了”,觉得“好笑”;见李梅子有错不改,又误会她“昨天没与同学对过正确答案”,就有些“生气”;在老师当面指正之后,李梅子仍坚持“错误”,再次误会她“倔强”、“顶撞老师”,“大出我的意料”。当然,在老师一次次误会时,也吸引着读者了解究竟。直至叶老师见到李梅子的父亲,经过一番交谈之后,才明白了李梅子苦心的意图,这也令读者对这个小女孩更加肃然起敬。
  二、运用了对比手法。李梅子平时“胆小害羞”和“顶撞老师”对比,突出了李梅子的孝心;叶老师的三次误会与文末对李梅子的夸奖对比,甚至“眼睛不禁有些湿润”,突出表现了一个孩子的孝心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者通联:江苏南通虹桥106A-307]
  
  [附]
  一车煤的重量
  岳勇
  这次小测试,我给孩子们出了一道图文选择题。方框内画着一个车夫拉着一板车蜂窝煤沿街叫卖。问题是:一车煤大约有多重?选择答案有三个:A.100千克,B.10千克,C.1千克。
  大部分学生都选填了正确答案A,唯有一个叫李梅子的小女生选择了C。我看着她的试卷只觉好笑,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得连一点生活常识都没有了,一车煤怎么说也不止1千克呀。我用力在试卷上画了个“×”。
  试卷发下去之后,我让孩子们自己好好检查一下,相互间对对正确答案,重点看看自己做错的题目,想一想自己错在什么地方。
  第二天讲解试卷时,我把那道选择题写在黑板上,叫李梅子上来重新解答。这个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跑上来,拿起粉笔毫不犹豫地在括号内填了个“C”。
  我不禁有些生气,问:“李梅子,你昨天没与同学对过正确答案吗?”
  李梅子紧张地低着头,低声回答说:“我……对过了。”
  “别人的正确答案是什么?”
  “是A。”
  “你知道正确答案,为什么还要选C?”
  “我……”
  “你说,一车煤的重量能是1千克吗?”我加重语气问。
  “老师,”李梅子忽然抬起头来,倔强地望着我,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里竟有泪光闪动,“一车煤就是1千克嘛。”
  “不对。”我拿起粉笔要改她写在黑板上的答案,“正确答案应该是A。”“不,就是C。”小家伙站在黑板前挡住我,一张小脸蛋涨得通红,忽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边哭边撇着小嘴说,“就是1千克,就是1千克嘛。”
  这大出我的意料。这个平时胆小害羞得连大声说话也不敢的小女生,这时竟敢在课堂上顶撞老师。我心里又好气又好笑,说:“好了,别哭了,这道题老师现在不讲了,下午叫你家长来学校一趟吧。”
  她见我放下粉笔不再改写她的答案,这才擦着眼泪回到座位上。
  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我正在办公室备课,忽听门口传来一阵咳嗽声,抬头一看,只见门口站着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模样有点猥琐,正在大门边磨磨蹭蹭,不知该不该进来。
  我有些奇怪,起身问:“您有事吗?”
  他一脸陪笑地说:“我找叶老师。”
  我说:“我就是,您是?”
  他说:“我姓李,是李梅子的爸爸。”
  我想起上午的事,急忙把他让进屋。这时我才发现,他左腿有点残疾,走路一跛一跛的,脚上穿着一双旧胶鞋,鞋上沾满了黑乎乎的煤灰。我心里一动,给他倒了杯热茶,然后问他:“您在哪儿工作?”
  他嗫嚅着说:“我下岗都好几年了,前年在建筑工地打工时摔断了腿,梅子她妈又跟我离了婚,现在靠给煤厂拉煤出来卖过日子。”
  我一怔,忽然明白过来,李梅子为什么要让一车煤等于1千克,那里面包含着一位不谙世事的女儿对辛劳的父亲最深最纯真的爱呀!
  想起李梅子今天在课堂上对我的“顶撞”,我的眼睛不禁有些湿润。“您有一个好女儿。”我由衷地对他说,“李梅子同学在学校很听话,学习成绩十分优秀……”
  “真的?那太感谢老师了。”李梅子的爸爸站起身高兴地搓着手,不知说什么才好,最后竟朝我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原载《北京文学》2007年第9期,略有改动)
其他文献
举手投足之间  一考生  外公弥留之际,外婆整夜地陪他低声聊天,或者看着他,仿佛时间也静止了。  小时候,我爱去外公家。外公知道好多趣事,外婆的厨艺精湛。每每听外公眉飞色舞地讲完一段,爷孙俩都饿了。于是外公蹑手蹑脚钻进厨房,趁外婆没在,夹几片刚炸好的鸡排,赶忙回来和我分享,像一个小孩子。有几次外公被外婆“人赃并获”,只得被外婆打手。然后我们乖乖地摆好桌子准备开饭,那个时候,真开心。  有时外婆买菜
期刊
唐 苏/评    终于看见珠穆朗玛。那里居住着最高的山神。山峰以无与伦比的体量与高度,拒绝着一切事物的遮挡。即使在数千里外,我也能感觉到它巨大的投影。人们很难从视线中将它删除。现在它已不是试卷上的一道填空题,不是埋在地图册里的蓝色三角,它不可能受控于我们的手掌。它是一条向上的通路,循着它的坡度攀援,人们就能逐渐摆脱地心的缚力,抵达天空的彼岸。  珠穆朗玛在我们转过一个山角时突然出现。那几乎是一个平
期刊
【真题回放】  (2007年湖南卷)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注意题目中的“地”字。②不得抄袭。    【点试成“金”】  题目中的“生活”无须多说,对于“诗意”该如何理解呢?一般可围绕“什么是诗意”、“诗意的来源”、“怎样酿造与撒播诗意”、“诗意的价值”等发散思维(比如认为“因幸福和欢乐忘情歌哭,是诗意;面对残忍、凶暴发出愤
期刊
吴文锋/评    绝交是个耐人寻味的举动,它必得满足的一个条件恰恰跟它的结果构成反对。千金易得,知音难期。朋友该是人世间最能给人安慰和温暖的东西之一吧,何以先“交”而后“绝”之?不用说,那原因一定很复杂,其情感也势必很激烈,而绝交的诗意也正在于此。  古人耿直,乃好绝交。《论语》里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易》也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
期刊
综观今年18套高考题,感觉让眼睛“为之一亮”的题目似乎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往年的一些具有新意的题型,主要安排在被称之为试验田的语言运用板块中,今年则打破了这一“框框”,除了语言运用题,其他考点也出现了不少“新面孔”。  一、词语题  1.宁夏、海南卷第22题: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注重学英语是
期刊
鲁迅的笔  ——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而作  樊发稼  我并无大刀,只有一枝笔……  ——鲁迅  啊,  鲁迅的笔,  如刀,如枪,  如剑,如戟;  鲁迅的笔,  是鼓,是号,  是炮,是旗!  在那茫茫长夜里,  这枝笔,  撼天地,  动鬼神,  笔下惊雷起,  字字千钧力!  这枝笔,  伸正义,  剥画皮,  揭阴谋,  破诡计,  横扫历史垃圾,  荡涤浊水污泥,  坚持韧性战斗,  何
期刊
【真题回放】  (2007年上海卷)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点试成“金”】  就能力考查而言,这道题有一定的审题要求:首先,应明确关键词“坎”的含义。“坎”本是田野中自然形成的或人工修筑的像台阶形状的东西,在题中显然是个比喻(喻指人生道路上或事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险阻”“困难”等)。考生
期刊
刘慧文/评    我不知道这棵树有这样一个名字,从发声来说是“suoluo”——梭椤,很好听,写起来也很好看的,我以前从没听说过这种树。我也不知道这棵长在这五十年代就盖起的两层小楼西山墙边,没有任何围栏和防护标识的,如同我们苏北平原旷野地里随处可见的朴素厚实的树,竟是华东地区仅有的一棵梭椤树——植物园的专家称它为“国宝”。  这株罕见的“国宝”其实真是如此地普通——一般又一般的外貌,高倒是高的,高
期刊
一、考情概述  2008年高考语文18套试卷中有16套考查了“辨析并修改病句”,只有上海卷和福建卷没有设题考查。16套设题考查的试卷均采用了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的考查形式,分值均为3分,其中,湖南卷的题干要求是选出“有语病的一句”,天津卷、安徽卷、山东卷的题干要求是选出“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其余12套试卷题干的要求都是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二、错例类析  2008年高考16套设题考查的
期刊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有一则广告词说“尺度把握人生”,意思是无论对己、待人、处事,都应该把握好分寸。当然人生各异,尺度不一,究竟如何把握,并无统一的答案。  请以“尺度”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思路指导】“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材料取自这一著名的广告词。“尺度把握人生”,意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材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