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于初中历史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时空观念的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时空观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9-396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时空。
1创设历史情境,重现历史现场
历史学科最为显著的特征即其知识内容均为已发生的事件。初中生刚接触历史学科时认为自身所处时代和历史教材中呈现的事件有一定的距离,对历史人物更无法提起探究兴趣,普遍认为历史学科虚幻无实,所以学习兴趣偏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渗透,各个学科针对教学现状也提出多种教学方式,情境教学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内容、新课程标准、学生学情等多方面因素创设历史情境,促使学生从情感层面转变对历史学科的态度,充分感知历史知识的同时强化时空思维能力。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为例,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以情境形式导入新知并提出问题,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要求。情境内容如下:假设你身处长安都城一家餐馆中,店家上了一盘拍黄瓜并表示为新菜品,饭后又送上全新引进的水果-葡萄,请问你处于哪个时代?从上述哪些信息中可判断所处时代?学生在教师和情境的引导下猜测出为西汉时期,因为葡萄和黄瓜都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物品,并非当时朝代所具有的物品。上述教学情境就以情境形式导入新知,有效增强学生时空观念。
以《秦统一中国》一课为例,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可为学生创设时空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时空与时代背景中感受当时社会氛围。该章节在于让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事件以及理解与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建立和巩固统一措施。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自春秋战国后,大陆分裂割据局面的变迁史。与此同时视频中还包括荆轲刺杀秦王事件,让学生深刻了解秦统一后其他六国的风评。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春秋战国历史,教师为学生播放当时混乱的历史局面视频让学生复习之前所学知识,此时学生的时空观念就巧妙地与该章节知识内容相结合,不仅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必然条件,也有所了解秦统一中国背景,在身临其境中强化对所学历史知识理解与记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绘制时间轴图,理清时间概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要具备时空观念,并掌握在特定时空坐标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能基于认知层面理解和掌握三维空间关系,然而却难以理解历史教材中的世纪、年代、公元等历史时间单位,因而历史教师可借助时间轴方式为学生清晰直观地讲解教材中出现的世纪、年代、公元等时间概念。以《秦统一中国》一课为例,公元前 230 年秦朝发动强大攻势并展开统一六国战争,于公元前 221 年消灭六国,成功统一中国。学生在学习该知识点有所疑惑:“为何教材中写道秦朝在公元前 230 年开始统一中国进程,而之后又写道在公元前 221 年才完成统一中国大业?二者时间是否说反?”事实上,学生在刚学习知识时会下意识地时带入现代纪年方式,因而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公元前即传说中基督耶稣诞生的年份,也可称为主的生年,之后被我国以及世界多个国家接受。目前全世界采取的纪年方式为公元纪年,为了使学生清晰直观地了解时间年限,教师将时间轴与数字轴对比形式,尤其在讲解“公元前 221 年”与“公元前 230 年”两个年份谁更早,可引入初中数学“负数”知識,那么就能轻松理解历史事件中的年份。
以《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课为例,该章节在介绍党项族契丹族时出现 9
世纪后期与 10 世纪后期时间单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何为世纪和世纪后期以及初期等时间产生疑惑,教师针对此可为学生讲解世纪概念。所谓世纪的计算单位为“百年”,一百年即一个世纪,其中涵盖 10 个年代。如果将 100 年划分为10 份,那么 10 年则为一个年代。通常一个世纪早期指初期的 30年,中间的 40 年则为中期,那么剩余 30 年则为一个世纪的后期或晚期。历史时间单位基本没有 0
世纪,通常会在时间百位上添加 1。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借助时间轴生动直观地为学生解释历史时间单位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构建初步时空观。时间轴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中各个阶段时间概念,一定程度也帮助学生系统化知识体系。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单靠语言无法直观地解释和展现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而在时间轴引导下能让学生串联已发生的历史事件,提高学习效率。
3运用地图
目前,很多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局限于表面内容,没有进行深入探索和掌握,而借助历史地图可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质量和效率。陶行知说过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活用历史地图开展学习,可促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现实教学中,很多历史教师往往只关注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讲解历史地图时只是简单带过,没有深入研究,个别历史教师甚至没有让学生使用过课程配备的地图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因此,为强化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可通过下面两种途径实现对历史地图的灵活运用,不断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播放秦国灭亡其他六国的动态地图,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在空间和时间上感受秦灭六国的历史过程。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历史地图,通过图片获取更多的历史信息。
结论
总之,时空观念是初中历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学情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以及横纵向对比中,理解和掌握历史事件性质的产生、影响,并尝试站在历史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甘泉,黎剑飞.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渗透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18(16):99-101.
[2]纪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70+80.
[3]冯蕾.初探时空观念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培养——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课为例[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24):55-56.
[4]焦文艳.初中历史专题复习中的时空观念培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22):4-5.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时空观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9-396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时空。
1创设历史情境,重现历史现场
历史学科最为显著的特征即其知识内容均为已发生的事件。初中生刚接触历史学科时认为自身所处时代和历史教材中呈现的事件有一定的距离,对历史人物更无法提起探究兴趣,普遍认为历史学科虚幻无实,所以学习兴趣偏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渗透,各个学科针对教学现状也提出多种教学方式,情境教学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内容、新课程标准、学生学情等多方面因素创设历史情境,促使学生从情感层面转变对历史学科的态度,充分感知历史知识的同时强化时空思维能力。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为例,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以情境形式导入新知并提出问题,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要求。情境内容如下:假设你身处长安都城一家餐馆中,店家上了一盘拍黄瓜并表示为新菜品,饭后又送上全新引进的水果-葡萄,请问你处于哪个时代?从上述哪些信息中可判断所处时代?学生在教师和情境的引导下猜测出为西汉时期,因为葡萄和黄瓜都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物品,并非当时朝代所具有的物品。上述教学情境就以情境形式导入新知,有效增强学生时空观念。
以《秦统一中国》一课为例,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可为学生创设时空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时空与时代背景中感受当时社会氛围。该章节在于让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事件以及理解与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建立和巩固统一措施。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自春秋战国后,大陆分裂割据局面的变迁史。与此同时视频中还包括荆轲刺杀秦王事件,让学生深刻了解秦统一后其他六国的风评。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春秋战国历史,教师为学生播放当时混乱的历史局面视频让学生复习之前所学知识,此时学生的时空观念就巧妙地与该章节知识内容相结合,不仅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必然条件,也有所了解秦统一中国背景,在身临其境中强化对所学历史知识理解与记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绘制时间轴图,理清时间概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要具备时空观念,并掌握在特定时空坐标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能基于认知层面理解和掌握三维空间关系,然而却难以理解历史教材中的世纪、年代、公元等历史时间单位,因而历史教师可借助时间轴方式为学生清晰直观地讲解教材中出现的世纪、年代、公元等时间概念。以《秦统一中国》一课为例,公元前 230 年秦朝发动强大攻势并展开统一六国战争,于公元前 221 年消灭六国,成功统一中国。学生在学习该知识点有所疑惑:“为何教材中写道秦朝在公元前 230 年开始统一中国进程,而之后又写道在公元前 221 年才完成统一中国大业?二者时间是否说反?”事实上,学生在刚学习知识时会下意识地时带入现代纪年方式,因而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公元前即传说中基督耶稣诞生的年份,也可称为主的生年,之后被我国以及世界多个国家接受。目前全世界采取的纪年方式为公元纪年,为了使学生清晰直观地了解时间年限,教师将时间轴与数字轴对比形式,尤其在讲解“公元前 221 年”与“公元前 230 年”两个年份谁更早,可引入初中数学“负数”知識,那么就能轻松理解历史事件中的年份。
以《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课为例,该章节在介绍党项族契丹族时出现 9
世纪后期与 10 世纪后期时间单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何为世纪和世纪后期以及初期等时间产生疑惑,教师针对此可为学生讲解世纪概念。所谓世纪的计算单位为“百年”,一百年即一个世纪,其中涵盖 10 个年代。如果将 100 年划分为10 份,那么 10 年则为一个年代。通常一个世纪早期指初期的 30年,中间的 40 年则为中期,那么剩余 30 年则为一个世纪的后期或晚期。历史时间单位基本没有 0
世纪,通常会在时间百位上添加 1。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借助时间轴生动直观地为学生解释历史时间单位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构建初步时空观。时间轴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中各个阶段时间概念,一定程度也帮助学生系统化知识体系。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单靠语言无法直观地解释和展现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而在时间轴引导下能让学生串联已发生的历史事件,提高学习效率。
3运用地图
目前,很多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局限于表面内容,没有进行深入探索和掌握,而借助历史地图可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质量和效率。陶行知说过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活用历史地图开展学习,可促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现实教学中,很多历史教师往往只关注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讲解历史地图时只是简单带过,没有深入研究,个别历史教师甚至没有让学生使用过课程配备的地图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因此,为强化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可通过下面两种途径实现对历史地图的灵活运用,不断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播放秦国灭亡其他六国的动态地图,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在空间和时间上感受秦灭六国的历史过程。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历史地图,通过图片获取更多的历史信息。
结论
总之,时空观念是初中历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学情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以及横纵向对比中,理解和掌握历史事件性质的产生、影响,并尝试站在历史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甘泉,黎剑飞.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渗透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18(16):99-101.
[2]纪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70+80.
[3]冯蕾.初探时空观念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培养——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课为例[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24):55-56.
[4]焦文艳.初中历史专题复习中的时空观念培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