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会关怀,学会感恩”是北京市燕山向阳小学的办学思想。学校在“关怀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坚持“培养懂得爱人也值得人爱的健康、智慧的学生”的培养目标,积极创办“关怀教育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已初见成效。
一、“关怀教育”办学理念的形成
我从教30余年,在担任向阳小学校长职务以来,对“如何办学,办什么样的学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认为,尽管当今社会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个人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但由于缺乏彼此的关心,人们更追求金钱、地位、名利,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以及青少年价值观普遍下降。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独生子女“娇”“骄”问题、亲子及师生的人际交往等问题亟待解决。学校作为传承人类文明、推进社会发展的公益机构,有责任在职权范围内解决好相关问题。
我广泛学习研究中外教育理论,其中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对我的启发很大。我借鉴诺丁斯的理论,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提出了“学会关怀,学会感恩”的办学思想。我认为,这一办学思想更加有利于解决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整合我校的经验,发挥学校优势,打造学校品牌。我想,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这一办学思想,更加旗帜鲜明,更易于师生理解和接受,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推进课改;而课改倡导的理念对落实“关怀教育”也将是有力的促进。
二、“关怀教育”办学理念的内涵
关怀教育是以培养关怀自己、关怀他人和接纳关怀为目标的教育。其内涵是:以关爱和感恩为情感基础,构建关怀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学校环境,达到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关怀是一种人际关系,是关怀者和被关怀者互相牵挂、彼此惦念的表现。解读关怀教育,应该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内容:学会关怀和学会感恩。
学会关怀——在对关怀的学习中,学生首先需要的是学会关怀自身。为了更好地学习关怀自身,学生还需要尽可能学习更多的自我知识,要学会构建自我形象和形成自尊。同时,学生还要学习建立与他人的关系,要逐渐把对自身的关怀转向对同伴、对周围人的关怀。学习关怀就是要学习如何去关注他人、如何去感受他人的需要、如何产生动机的换位、如何根据被关怀者的回应再做出关注和动机换位等。
学会感恩——在对感恩的学习中,学生要学习的是如何洞察和感知关怀。在得到关怀者的关注之后,学生要学习展现对关怀的接受、认可。学会关怀和学会感恩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同时并举的,只有这样才会使关怀者和被关怀者同时体会到关怀关系中的幸福所得。
三、“关怀教育”的基本方法
实践关怀教育是需要一套科学方法的。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们一般采用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的教育方法。
1.榜样
一个人关怀能力的高低和热情有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关怀经历。培养学生的关怀品质不是靠理性推导,而是靠关怀的感觉来激发的。我们深知,在关怀教育中,我们无须告诫学生去关心,我们只需与学生建立一种关怀关系,从而来演示如何关怀。我们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这个榜样,通常由教师来担当,而对学校的校长来说,最好的榜样就是自己。
2.对话
关怀是教育的一种形式,行为上的关怀让我们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此时需要的是心灵间的对话,是内心的关怀。我希望老师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愿,我把每周二的下午定为“校长室开放时刻”,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可以和我进行平等对话,那时校长室成了一个“话吧”。
3.实践
关怀实践可以在社区中进行,也可以在学校内部进行。社区服务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倡导关怀的实践,但我们并不是只想通过社区服务来培养学生们一些简单的服务技巧,我们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态度。每次活动,我们都会坚持自己的原则——“重过程、轻结果”。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侧重每个环节的细节设计,带给学生的收获就会远远超过结果的获得。
4.认可
有人说:任何人到了向阳小学都会变,变得进步了、积极了,有了更多的超越自己的发展。我把所有的教师都当成了自己的家人,也希望教师把所有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肯定他们的同时,鼓励他们把闪光点发扬光大,开发自身潜能。
四、“关怀教育”的实践及成效
我校开展了“关怀教育”办学思想的研究与实践,促进了健康校园、学习型校园及和谐校园的建设。
1.“关怀教育”促进了健康校园的建设
我校建设健康校园的目标是:追求全体师生身心及道德健康、体验幸福的完美状态。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对教师、学生及家长的“三方面健康承诺”;建立健康促进工作管理制度;多方筹措资金,完善各项设施,为师生健康提供物质保障。校园环境建设强调一个“美”字,坚持一个“净”字。
全面落实健康类课程计划,坚持以“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宗旨,整体设计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与竞赛活动,重点抓好课间操,开展轮滑、跳绳、乒乓球等特色体育活动,营造了关注健康、乐于健身的校园氛围。
我们积极开展学校、家庭、社区的互动,培育师生健康的生活观。通过开展“绿色家园”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学会关心自己的健康,学会以善行回报社会和家庭,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学生的形态机能、常见病、慢性病实行常年检测,近视率不断降低,常见病防治的达标率不断提高。
2.“关怀教育”促进了学习型校园的建设
内尔·诺丁斯指出:“关心是一种关系,是一种接触,是一种交流。”我们把教师们的学习需求与“关怀教育”思想结合起来,针对教师的困惑与需求,组织并指导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创造条件促进规划的落实。以课改内容为载体,在教师中建立关怀关系,打破学科壁垒,促进教师间的对话、交流与资源的整合;让新老教师结伴,让新思想与老经验有效结合;让同组教师在聚焦学生问题时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共享与交流,关怀与感恩思想在课改实践中扎了根。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对同伴的信任感、对求知的满足感不断增强,形成了学习的共同体。
我们认为,学校应该成为这样一个地方: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合法自由地展示和探索他们多种多样的人生目的。伴随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和成长。我们积极开发综合实践类课程,组织“研究性德育活动”,从孩子将来要从事职业、要有家庭生活、要成为合格的公民设计角色体验活动。在角色实践中,学习换位思考;在“体贴送温暖”行动中,学习表达感恩之情;在参与与展示活动中,学习悦纳自我;在多彩的活动中,创造和谐共处的生活。孩子们从关注自我,到关爱父母、老师、同学、邻居、弱势群体等他人,再到关怀动植物、周围的物质环境。在我们开展的一个又一个实践活动中,孩子们的视野在扩大,关怀的能力在提高,从被层层关爱的“我”中走出,从“小我”长成“大我”,从不知福的人走向知福、感恩、造福他人,有利社会的人。
3.“关怀教育”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和谐是关怀教育之魂。我校通过民主沟通机制,让所有人都能充分表达个人意见,建立实现和谐交往的管理制度、教育教学制度以及服务制度。我们调整校内外的各个系统、各种关系、各种资源,使学校成为一个蓬勃发展、健康协调、充满关怀的校园。
“让每一个孩子将各种不同的才能带入同一间教室,让每一个教师将各种不同的才能带入同一所学校”是我们的口号,我们积极营造“人气足、谈风正、研风浓”的教研风气,使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
我们追求师生关系关怀化,把评价的过程作为关怀教育的过程,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调整角色,换位思考,在学知识的同时,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平等友好交往,开发潜能,健全人格。我们以学定教,对随班就读的孩子,教师还要设计个别教育计划;课前教师要调查学生的需求,课中要关注学生的现状随机应变;课后教师要征求学生意见,写教学反思,调整教学。
我们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我们修建了华北地区最大的轮滑运动场,建立了校园网,实现“班班通”,新增图书达到市颁标准,我们还开辟了“小小水族港湾”“空中绿色世界”等孩子们喜爱的场所,促进了人与环境的和谐。
“关怀”与“感恩”这两个美丽的词汇丰富着每一个向阳小学人的心灵。彼此关怀、学会感恩,就是在这样的和谐氛围中,我们学习着,工作着,辛苦着,快乐着,幸福着。在“关怀和感恩”的情感管理模式下,课程改革在我校扎实有序地稳步前行。
我相信,随着关怀教育日益深入,我们身边一定会涌现出一大批“有能力、关心他人、懂得爱人也值得人爱”的教师,一群群“有能力、关心他人、懂得爱人也值得人爱”的学生也会像顽强而美丽的太阳花那样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市燕山向阳小学)
编辑 朱桂英
一、“关怀教育”办学理念的形成
我从教30余年,在担任向阳小学校长职务以来,对“如何办学,办什么样的学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认为,尽管当今社会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个人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但由于缺乏彼此的关心,人们更追求金钱、地位、名利,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以及青少年价值观普遍下降。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独生子女“娇”“骄”问题、亲子及师生的人际交往等问题亟待解决。学校作为传承人类文明、推进社会发展的公益机构,有责任在职权范围内解决好相关问题。
我广泛学习研究中外教育理论,其中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对我的启发很大。我借鉴诺丁斯的理论,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提出了“学会关怀,学会感恩”的办学思想。我认为,这一办学思想更加有利于解决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整合我校的经验,发挥学校优势,打造学校品牌。我想,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这一办学思想,更加旗帜鲜明,更易于师生理解和接受,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推进课改;而课改倡导的理念对落实“关怀教育”也将是有力的促进。
二、“关怀教育”办学理念的内涵
关怀教育是以培养关怀自己、关怀他人和接纳关怀为目标的教育。其内涵是:以关爱和感恩为情感基础,构建关怀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学校环境,达到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关怀是一种人际关系,是关怀者和被关怀者互相牵挂、彼此惦念的表现。解读关怀教育,应该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内容:学会关怀和学会感恩。
学会关怀——在对关怀的学习中,学生首先需要的是学会关怀自身。为了更好地学习关怀自身,学生还需要尽可能学习更多的自我知识,要学会构建自我形象和形成自尊。同时,学生还要学习建立与他人的关系,要逐渐把对自身的关怀转向对同伴、对周围人的关怀。学习关怀就是要学习如何去关注他人、如何去感受他人的需要、如何产生动机的换位、如何根据被关怀者的回应再做出关注和动机换位等。
学会感恩——在对感恩的学习中,学生要学习的是如何洞察和感知关怀。在得到关怀者的关注之后,学生要学习展现对关怀的接受、认可。学会关怀和学会感恩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同时并举的,只有这样才会使关怀者和被关怀者同时体会到关怀关系中的幸福所得。
三、“关怀教育”的基本方法
实践关怀教育是需要一套科学方法的。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们一般采用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的教育方法。
1.榜样
一个人关怀能力的高低和热情有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关怀经历。培养学生的关怀品质不是靠理性推导,而是靠关怀的感觉来激发的。我们深知,在关怀教育中,我们无须告诫学生去关心,我们只需与学生建立一种关怀关系,从而来演示如何关怀。我们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这个榜样,通常由教师来担当,而对学校的校长来说,最好的榜样就是自己。
2.对话
关怀是教育的一种形式,行为上的关怀让我们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此时需要的是心灵间的对话,是内心的关怀。我希望老师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愿,我把每周二的下午定为“校长室开放时刻”,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可以和我进行平等对话,那时校长室成了一个“话吧”。
3.实践
关怀实践可以在社区中进行,也可以在学校内部进行。社区服务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倡导关怀的实践,但我们并不是只想通过社区服务来培养学生们一些简单的服务技巧,我们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态度。每次活动,我们都会坚持自己的原则——“重过程、轻结果”。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侧重每个环节的细节设计,带给学生的收获就会远远超过结果的获得。
4.认可
有人说:任何人到了向阳小学都会变,变得进步了、积极了,有了更多的超越自己的发展。我把所有的教师都当成了自己的家人,也希望教师把所有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肯定他们的同时,鼓励他们把闪光点发扬光大,开发自身潜能。
四、“关怀教育”的实践及成效
我校开展了“关怀教育”办学思想的研究与实践,促进了健康校园、学习型校园及和谐校园的建设。
1.“关怀教育”促进了健康校园的建设
我校建设健康校园的目标是:追求全体师生身心及道德健康、体验幸福的完美状态。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对教师、学生及家长的“三方面健康承诺”;建立健康促进工作管理制度;多方筹措资金,完善各项设施,为师生健康提供物质保障。校园环境建设强调一个“美”字,坚持一个“净”字。
全面落实健康类课程计划,坚持以“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宗旨,整体设计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与竞赛活动,重点抓好课间操,开展轮滑、跳绳、乒乓球等特色体育活动,营造了关注健康、乐于健身的校园氛围。
我们积极开展学校、家庭、社区的互动,培育师生健康的生活观。通过开展“绿色家园”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学会关心自己的健康,学会以善行回报社会和家庭,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学生的形态机能、常见病、慢性病实行常年检测,近视率不断降低,常见病防治的达标率不断提高。
2.“关怀教育”促进了学习型校园的建设
内尔·诺丁斯指出:“关心是一种关系,是一种接触,是一种交流。”我们把教师们的学习需求与“关怀教育”思想结合起来,针对教师的困惑与需求,组织并指导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创造条件促进规划的落实。以课改内容为载体,在教师中建立关怀关系,打破学科壁垒,促进教师间的对话、交流与资源的整合;让新老教师结伴,让新思想与老经验有效结合;让同组教师在聚焦学生问题时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共享与交流,关怀与感恩思想在课改实践中扎了根。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对同伴的信任感、对求知的满足感不断增强,形成了学习的共同体。
我们认为,学校应该成为这样一个地方: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合法自由地展示和探索他们多种多样的人生目的。伴随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和成长。我们积极开发综合实践类课程,组织“研究性德育活动”,从孩子将来要从事职业、要有家庭生活、要成为合格的公民设计角色体验活动。在角色实践中,学习换位思考;在“体贴送温暖”行动中,学习表达感恩之情;在参与与展示活动中,学习悦纳自我;在多彩的活动中,创造和谐共处的生活。孩子们从关注自我,到关爱父母、老师、同学、邻居、弱势群体等他人,再到关怀动植物、周围的物质环境。在我们开展的一个又一个实践活动中,孩子们的视野在扩大,关怀的能力在提高,从被层层关爱的“我”中走出,从“小我”长成“大我”,从不知福的人走向知福、感恩、造福他人,有利社会的人。
3.“关怀教育”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和谐是关怀教育之魂。我校通过民主沟通机制,让所有人都能充分表达个人意见,建立实现和谐交往的管理制度、教育教学制度以及服务制度。我们调整校内外的各个系统、各种关系、各种资源,使学校成为一个蓬勃发展、健康协调、充满关怀的校园。
“让每一个孩子将各种不同的才能带入同一间教室,让每一个教师将各种不同的才能带入同一所学校”是我们的口号,我们积极营造“人气足、谈风正、研风浓”的教研风气,使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
我们追求师生关系关怀化,把评价的过程作为关怀教育的过程,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调整角色,换位思考,在学知识的同时,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平等友好交往,开发潜能,健全人格。我们以学定教,对随班就读的孩子,教师还要设计个别教育计划;课前教师要调查学生的需求,课中要关注学生的现状随机应变;课后教师要征求学生意见,写教学反思,调整教学。
我们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我们修建了华北地区最大的轮滑运动场,建立了校园网,实现“班班通”,新增图书达到市颁标准,我们还开辟了“小小水族港湾”“空中绿色世界”等孩子们喜爱的场所,促进了人与环境的和谐。
“关怀”与“感恩”这两个美丽的词汇丰富着每一个向阳小学人的心灵。彼此关怀、学会感恩,就是在这样的和谐氛围中,我们学习着,工作着,辛苦着,快乐着,幸福着。在“关怀和感恩”的情感管理模式下,课程改革在我校扎实有序地稳步前行。
我相信,随着关怀教育日益深入,我们身边一定会涌现出一大批“有能力、关心他人、懂得爱人也值得人爱”的教师,一群群“有能力、关心他人、懂得爱人也值得人爱”的学生也会像顽强而美丽的太阳花那样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市燕山向阳小学)
编辑 朱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