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立意,启发探究,突破瓶颈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gix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近几年高考提出以能力为主线的特点,提出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數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淡化题型和题海战术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在数学概念、性质等基本知识本质特征的理解、加强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用目标引领条件转化的意识增强其探究能力,增强学生数学逆向思维意识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应变能力,走出固化思维的困境,实现质的改变.
  【关键词】特征分析能力;感知能力;诱思探究;累积升华
  新课程高考下在数学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就是以能力为主线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理解和运用的程度,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知、感知和应用能力.部分试题更接近生活,注重考查学生数据处理能力和实际问题转化、建模能力,注重“类”问题考查(2016,2017理数第17题;2016,2017第21题),注重数学思想与方法,注重知识的交汇,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能很好检测学生数学素养.这务必促使学生由传统应试型向实践探究型进行转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数学阅读能力,新信息的理解和转化能力.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环节的重心,教师在教学中的复习导向对学生数学知识、复习方向、能力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要让学生摒弃题海战术的不良影响,而另一方面,又需要通过相应的题目来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特征分析能力,平衡“量”的问题是每一位高三教师应该思考的,从泛练到精炼,引导学生从量到质的改变.
  一、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有意识提升学生特征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感知能力
  高三阶段的数学学习以建立知识的系统性为主,构建知识的网状结构,理顺清楚知识的脉络.如果把各种知识比喻成珠子,那么数学思想方法就应该是链子,如何能发挥学生对知识的掌控能力和运用能力,关键是把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到所有知识中去,强调不同知识之间的互通和联系,强调解题时先看问题或者条件的特征,不能草率鲁莽主观介入思想方法.教师在带领学生研究问题时应该多提示,少整体讲解,注重分析过程,注重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易出现的错漏,注重细节分析过程.比如,在复习立体几何二面角专题时,学生的思维固定,不分青红皂白地建系,而忽视对问题几何特征的分析,笔者在讲二面角专题时选了这样一道问题:
  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C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A1⊥平面ABC,D,E分别是CC1,AB的中点.
  (1)求证:CE∥平面A1BD;
  (2)若H为A1B上的动点,当CH与平面A1AB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为152时,求平面A1BD与平面ABC所成二面角(锐角)的余弦值.
  学生在解决第(2)问时,习惯一开始就建立坐标系,而忽视对CH与平面A1AB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为的152几何理解,通过设AA1=x,通过函数的角度来求线面角的最大值,发现只能堆砌式子无法求解,这都是学生解题过程的定式思维造成的,这对立体几何问题研究是很不利的,本题应该先抓住H落在A1B何处时,得最大角正切为152,先做出线面角的平面角,即可找出当EH⊥A1B时,线面角平面角达到最大,从而解决AA1的长度与底面边长关系,突破本题所设置的障碍.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由于课堂容量大,重视问题的解法,而对某些性质或者定理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误区.其实这违背了数学知识掌握的过程,没有进行研究和推理得出来的性质是很难长期保存的,如果学生对其只有朦胧的印象,而没有经过意识加工,是很难得以运用的.许多性质对学生来说仍是朦胧的,不熟悉的,这非常有必要让学生能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推导,这样他才能将掌握的性质运用自如.
  比如,在讲过抛物线焦点弦的性质时:y2=2px,过抛物线焦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研究AF与BF关系问题时,如果直接将结论抛给学生1AF 1BF=2p,学生在脑海中的印象是不深刻的,如果让学生自己推导,估计更多学生会从方程和弦长的角度进行推导,而忽视抛物线定义和几何特征的应用.引导学生从直线倾斜角结合抛物线的定义,可得AF=p1-cosα,BF=11 cosα(α为倾斜角),这样就可以顺利解决AB在变化过程中的不变性,那么对以后此类问题均可以用此解决,该结论可以快速解决2017年高考选择题第(11)题:已知F为抛物线C:y2=4x的焦点,过F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直线l1与C交于A,B两点,直线l2与C交于D,E两点,则|AB| |DE|的最小值为().
  A.16
  B.14
  C.12
  D.10
  我们常讲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要鼓励学生根据特征合理大胆猜测,小心求证,从而推动自己对数学感知能力的提升,很多问题学生往往不敢迈开步子,怕错,可能就不能有效抓住头脑中闪过的灵感.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去猜去试,一方面,能练胆,另一方面,可以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有效突破思维的瓶颈.
  二、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诱思点拨”教学理念,通过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
  每名学生都具备学习数学的潜能,但学生潜在的能力被开发了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解题能力.“诱思点拨”的主要理念是“盘敲侧击,以思为学,层层递进,螺旋上升”,要求以“训练为主干,以提升思维能力为主线”.高三数学课堂教学更应是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努力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联想能力,引导学生思维多层次纵向发展.数学学习应是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联系、转换和发展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觉的“生成能力”的行为.这种行为应从主体的头脑中产生出来,教师只起到一个助产和推动的作用.因此,“诱”是思维的根本,“思”是思维训练的主攻方向,点拨是教师操作手段,以诱达思.
  (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实现诱导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比如,在复习等比递推关系的时候可以引入羊群问题;在讲推理的时候引入农夫,狼,羊,青菜运送过河问题.而且现在高考中也会设置能利用数学知识或者数学推理解决的现实生活问题.这样首先能让学生去主动积极的思考,然后学会通过引入知识来进行判断,而不是盲目的猜测,既巩固了已有的知识,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通过设疑诱导,让学生当诊断医生,对问题的表达过程进行“挑刺”,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笔者发现现在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相比较而言有一定的下降了,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些有问题的解题过程(比较符合学生思维过程的),先让学生进行诊断,找出误区点,并指出错误所违背的原理,然后思考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和反思.比如,讨论含参二次函数零点问题经常忘记讨论二次项前系数符号问题(2017年高考第21题就涉及这个问题),利用导数讨论函数单调性经常忘记函数定义域问题.对问题中的细节条件容易忽视,考虑问题不全面,从而失去了应有的得分.通过对错误解答过程的认识,就能让疑虑引起认识冲突,激发认识需求.这样既避免他们思考问题的盲目性,又让他们重视了解题的细节过程,逐渐提高思维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设疑、破疑、再设疑的过程,而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的一个过程.通过疑问思考再破疑所获取的知识远比单纯直接获得的知识要有价值得多.
  三、在复习过程中紧扣考纲,重视学生差距,尊重学生选择
  高三教学重点在复习,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般是教师手握复习资料,长篇大论,学生台底下紧紧跟随教师的步伐,从而导致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不明确,容易变成教师变成主角,学生由主演变成配角,课堂内容充实,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大脑皮层,没有深层次的加工,所以学生对知识就不能运用自如.而教学生“怎样学”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知识的缺漏,思维的薄弱点,多反思为什么自己想不到,转换不到位,只有产生一系列问题后,他才能清楚知道自己的病症所在,才能主动联系相关知识去消除这些障碍.把你要他学的东西变成他自己要学的东西,学生主体性、主动性自然出来了,教师主导作用也发挥了.同时教师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概括,总结,浓缩知识要点,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这样才能更好消化知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建立章节复习结构流程图,建立知识的系统性,加强知识交汇处联系,实现方法思想之间的衔接,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如,教到函数与不等式、数列与不等式等,学生自己根据相关例题、习题总结、归纳和反思,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共享成果,互相促进.高三课堂教学,板演不能丢,特别对一些重要知识点如错位相减法、立体几何证明过程等,让中等偏下学生板演练习效果更佳,充分认识、理解学生就是要全面掌握学生水平,充分发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师生交流碰撞,学生的思考由被动变主动.数学不同于语文等其他学科,它是抽象和应用相结合,时刻离不开独立思考,教师的探究与体验过程代替不了你的,更成就不了你的思维意识.学习的过程就是由表及里,由体验到实践的升华,通过问题实现体验领悟与掌握的过程.所以高三教学仅有外部热闹,形式上华丽实质上没有意义是行不通的,我们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大脑有充裕的思想活动空间,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从坐而听向思而讲的方式迈进,鼓励学生大胆合理猜想和构建联系.
  四、重视累积效应,实现方法的迁移,力求从会解一道题到能解一类题的升华
  通性通法讲解在高三课堂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实现这一个过程需要丰富的素材,要潜心钻研知识与方法的融合,在把握主干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于该类问题的操作方向,总结归纳在解这类问题时把握的核心要点,比如,研究解三角形问题上针对对边、对角问题,就可以总结归纳利用余弦定理建立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这一点在2016年和2017年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2016年)△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2cosC(acosB bcosA)=c.(Ⅰ)求C;(Ⅱ)若△ABC的面积为322,求△ABC的周长.(2017年)△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BC的面积为a23sinA.(1)求sinBsinC;(2)若6cosBcosC=1,a=3,求△ABC的周长.都是先解决对边对角问题.学生只要掌握这一类问题的特征,就能迅速锁定目标求解,从而少走弯路.数学问题解决由表及里,并能看到问题的外延.累积思想方法可以实现在不同知识领域内的迁移和运用,从而实现方法的跨越.比如,数列中不等式问题用到放缩法思想:
  恒等变换下无法求要证不等式的和,需要将条件中的等式关系进行放缩,学生最难接受就是不等式变换,因为需要学生具有放缩意识,需要舍弃等式中一些量,舍弃什么舍弃多少就是放缩的难点所在,bn 1 1=b2n bn 2>b2n bn,这是一个跨越.将不等式两边同时取倒数1bn 1 1<1bn(bn 1)1bn 1 11bn 1<1bn,由数列{bn}单调递增,b2=3,则在保留1b1 1,从第二项起放缩成以14为首项,1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即可证明不等式成立.最后还可以编成顺口溜:数列求和想清楚,不能恒等便放缩;放缩意识不含糊,方向尺度要把握;裂项等比要巩固,分析特征求突破.而在数列类放缩证明不等式思想可以迁移到函数类不等式问题,如2017年高考第21题第(2)问解决零点存在性问题时就用到放缩法的思想,已知函数f(x)=ae2x (a-2)ex-x.(2)若f(x)有两个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需要把函数f(x)中的x缩小成ex,这样可以顺利找出当00,从而解决问题,这也是本道题最难突破的地方.同样2016年高考第21题第(1)问也同样用到放缩法的思想,来结合零点定理验证零点的存在性.这就是我们所说通性通法思想的延拓解决不等式问题.所以再碰到有关函数类不等式证明问题,可以尝试用放缩法将原函数变形成为简单有价值的函数.累积效应可以实现由量到质的改变,从而使解题更具有价值.
  总而言之,有效的課堂教学其实就是对自己学生有目的地培养,不仅让他们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无形感觉自己的思维意识和思维品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通常说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我们不能硬性强迫学生接受数学知识,因为这会降低他们的运用能力,而要让他们能充分意识到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能力而学习.有效的高三课堂教学,一方面能让他们感觉复习是针对现行的高考,但又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自身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而数学能力的提升又相应发展了他们其他方面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有相应的提高.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辩证、归纳、总结、创新等各项能力,这不就是我们新课程所期待的结果吗?高三复习的目的不能仅仅为了高考150分服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行为习惯,从被动接受知识运用知识到主动思考问题,延伸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让数学素养成为推动思维能力发展的助燃剂,实现理性认知与感性认知的完美结合.
其他文献
【摘要】“图形与几何”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不仅如此,“空间观念”还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大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本文以“图形与几何”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探求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空间概念;图形与几何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展微课教学的教师备课方式研究——以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学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加强情感体验,在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感受动脑筋的快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开展情感教育.正因为如此,本文将从“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情感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数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有效方式以及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是关键”四点展开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教学
【摘要】 对于不少学生而言,数学一直是其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尤其是在初中生必须面对的中考当中,数学不仅占据着较大的分值比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能够决定初中生命运的学科.在实际教学当中拥有大量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内容,很多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需要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此,本文将以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以及优势作为切入点,以北师大版
【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高中数学学习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更要关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这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新课标要求,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并应用理论指导实践,而且还要求教师要不断总结与反思
一、凸显信息化教学优势  依据导数的几何意义,运用几何画板作出导函数图像,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求导公式的生成过程.本章侧重于对导数本质的认识,通过大量的实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展示出其数学思想与方法,“局部以直代曲”的辩证思想逐步引申,建立起导数的数学模型,进而形成数学理论.  经过前面近5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以及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等相关知识,初步领悟了由特殊到一般
【摘要】一直以来,数学学习都是高中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学生的我们也需要根据学科学习的特点和考试情况来研究数学学科.在学习与探究过程中,我的初步理解是,要在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熟练掌握公式定理,并能加强运算能力的提升,及时纠错,总结反思,寻求解题上的更大突破,从而助力我们的高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反思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的关键.下面,本文就新课
【摘要】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如何让教学有效就要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环节的应变、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参与的深浅及教学过后的反思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思考.一节课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这也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关键词】有效性;调控;方法得当;参与度;反思  教学是与教育相依相随的必需的活动,随着社会的进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背景下,为学生减轻负担,提升课堂效率已經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从课前备课、课堂氛围以及教学评价等几点重要教学手段入手,希望为我国数学事业的顺利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升效率;减负  高中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该阶段的学习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和理论性,致使很多学生具有较大的负担,学习起来觉得十
【案例描述】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师:有这样一支儿歌,你们听过吗?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问:3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4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师:一直说下去你会说吗?(生接着说)  师:能说完吗?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首儿歌的全部内容吗?  小组讨论探究后交流.组1:青蛙嘴的个数与只数一样多,
“角的分类”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的基础上再学习平角、周角,同时进一步明确锐角、钝角的度数范围,进一步丰富角的概念,由“由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发展到“角可以看作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最后形成各种角基于度数大小不同的关系:一是大小关系;二是倍数关系.从本节课的课题来看,是角的分类,所以本节课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