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及施教策略

来源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wei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不仅要研究每一篇课文,更要结合单元教学目标来进行整体备课。以单元目标为“本”,单篇课文的备课为“标”。而同单元的各篇课文教学应各有侧重,有的放矢。这样才能目标明确,从而进行有效教学。文章结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对不同体裁的课文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九年级;语文;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往往会陷入两个极端的观点 —— 一则曰语文难教,一则曰语文容易教。两种不同的观点,其根本是对语文教学实施过程理解不同,或者说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施教目标理解不同。笔者认为一定要明确课程目标及体现这一目标的课文特点,以单元教学目标为“本”,统领各篇课文备课,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有效施教。
  笔者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谈谈教材的特点及施教策略。
  一、九年级上册各单元目标及施教要求分析
  有的老师喜欢花很多时间研究课文,而忽略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其实,单元目标是最重要的,每个单元收列的课文,都是为单元目标服务,如果说单元目标是“本”,那课文就是“标”。
  第一单元是以诗歌的形式对大自然的赞颂。教学时,旨在培养学生用美妙的诗行(体裁),表现自然的乐音(意境),抒发心中的情志(情感),体味自然的诗意和人生的情趣。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施教重点应该是反复诵读,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美景,理解情感,品味语言。
  第二单元是关于人文世界的文章。呼唤自由和正义,倾诉对艺术的深切感悟,诠释情感的本质等。言辞或激烈,或平和。要求学生在感受人类精英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闪光的思想的同时,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
  第三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少年生活的小说。欣赏这些作品,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
  第四单元是以“求知”为主题的议论性文章,旨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丰富文化素养。要求学生在阅读这些随笔、杂文时,要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作出判断。还要学习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第五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从明清时期最有代表的白话小说里节选出来的。这些课文题材各异,有的叙述历史故事,有的取材于现实生活。它们都有着引人入胜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教学这类文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获得审美享受。学习时,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能对各篇课文的语言特色有一定的体会。
  第六单元(文言文单元)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旨在增长学生历史知识(但不是历史课,要有所区别,虽说文史不分家,但语文老师有自己独有的使命),感受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学习本单元,要让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掌握经典语句,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
  二、课文对单元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及实施策略
  选入教材的课文包含多个层次的知识,老师不用把课文包含的每个层次的知识都教给学生,而是要仔细研究该选文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同一篇文章,出现在初中、高中、大学三个不同阶段,它所承载的教学任务肯定是不同的。
  具体地说,教师需要对编入本单元的四篇文章(九年级上的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每个单元四篇文章)进行研究,把每篇文章最突出的价值挑出来。有的老师采取的做法是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分解到四篇课文中去,让每一篇文章承担一个重点目标,待学生学完本单元后,就自然完成了本单元所有的教学目标。这样就避免了每篇课文都教授同样的知识点、能力点,减少了老师和学生的枯燥感。也可以采用另一种办法来处理——按照精读、非精读课文来分配,吃透精读课文,通过精读课文掌握单元目标,利用非精读课文加以辅助补充、巩固,力求让学生“知一篇而通一类”。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一定要处理好单元目标和课文具体教学的关系——单元目标是“本”,课文教学是“标”。
  下面就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五单元(诗歌和小说单元)的课文对教学目标的体现和施教策略,探讨如下:
  (一)诗歌教学,品味语言
  第一单元是关于诗歌的教学。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反复诵读揣摩其中的意蕴和情味;展开想象和联想,感知诗歌的形象,体味意境,感受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另外,要注意诗歌的艺术特征,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当然,教学诗歌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感受想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自行感悟诗意。教师只需在关键处点拨。
  如第一课《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上阕写雪景,下阕不着雪一字,由景及情。由壮丽的雪景引起对古代帝王们批判以及对今天革命英雄的歌颂,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全词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风格豪放。根据单元目标“反复诵读,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美景,理解情感,品味语言”的要求,本文的教学应该重点放在上阕如何写景,下阕如何抒情抒怀上,在此基础上品味语言。词的上下阙、平仄,個别词语写景时的表现力、所表达的情感,都应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知,不用过多理论讲解,必要时教师辅助补充。
  要想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怀,就应当适当补充写作背景,这一点在诗歌教学中尤为重要(第二课“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也是如此)。
  总的来看,每一课的教学都应呼应单元目标中的一项或几项,合力完成单元目标教学。每一课都是建立在反复诵读、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来理解感知,这是共性,但第一课在写景、抒情、语言赏析方面都可做文章;第二、三课则重在语言和情感方面;第四课则偏重情感意蕴。
  (二)小说教学,探讨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语言   1. 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教学目标比较
  两个单元的内容都是小说,但编者的意图不同,第三单元的目标是“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而第五单元则是“学习时,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能对各篇课文的语言特色有一定的体会”。第三单元主要是探讨主题,第五单元主要是分析人物个性和体会语言。
  由此可见,假若老师在教授第三单元的《故乡》时,只是探讨“我”、闰土、杨二嫂三人的个性形象,而没有带领学生探讨课文所表达的深层次的主题,则未免有失偏颇。
  2. 第五单元课文的施教策略
  刚才已分析第五单元每一课都应以分析人物个性和体会語言为备课目标,具体分析如下: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故事情节围绕着“智”逐步展开——明写护送队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有的老师在上这一课时,除了引导学生分析人物个性和人物语言外,还就“取”和“盗”让学生讨论,挖掘作者对农民起义的态度。这个可以作为兴趣让学生课下自由讨论,但在课堂上作为教学目标,就偏离了单元的要求。明白了这个目标,课后练习题第三题的改写,老师就应该指导学生改写时重在表现晁盖等人的个性,以及揣摩人物语言,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写。
  《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是本单元唯一一篇历史小说。历史小说取材于史实而又不受史实限制。文中曹操杀杨修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但史籍中并无杨修以“造言惑众”获罪的记载;至于曹操被魏延射落一颗门牙一事,更属子虚乌有。此类虚构情节中,却很好地反映了人物个性,既可以看到杨修已处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而他不知收敛,依旧恃才放旷,以至于犯军令,招来杀身之祸。也可以看出在该篇小说中,曹操的个性特点:嫉妒、多疑、心胸狭窄。
  《范进中举》重在突出人物的“变”,中举前后,范进、丈人胡屠户、邻居等的不同行为,表现人物个性;开篇胡屠户的语言和文章结尾拿了女婿给他的钱时的语言变化,都很值得学生仔细研读,感知世态炎凉。
  《香菱学诗》着重描绘了香菱的“苦吟”,从不同事件来启发学生:学习上要想获得成功,必要下一番苦功夫,用全副精力、执着追求,但又不是一味地死读书,好的引路人、灵活运用、良好的氛围,也是不可或缺的。文中怎样刻画“苦”语句的传神之处,也不可不谈。
  三、以语言教学为工具,搭建单元间的桥梁
  既然每个单元目标各不相同,是不是单元与单元之间毫无联系呢?通观全册六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一项是每个单元都提到的——语言教学。语文教学,当以语言感知运用为基础,在初中阶段显得尤为突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以课文的语言特色、句式、用词、修辞等方面为抓手,探寻诸如人物情感、思维、人物个性等方面的理解。
  总之,诗歌多读,品味语言之妙,用词精练、韵律、情感等;议论文则要探讨语言严谨、准确、生动、探讨逻辑思维的缜密,进而区分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小说则品味词句、雅俗、口语、书面语,甚至是方言等来探讨人物个性、社会环境,乃至主题;文言文则从积累重点词语、句式等,感受传统文化,增长历史知识,培养文言语感等。
其他文献
小黎有一双小鹿般清澈明亮的眼睛,在画画和写字的时候尤为专注,特别安静。让人意外的是,他在运动场上奋力奔跑的时候一样专注,像一颗出了膛的子弹,迅速而有力。动静皆宜的小家伙立刻引起了我们的关注,黎妈妈在家长会上和大家分享,小黎从幼儿园起就坚持运动,每周游泳1000米,每天跳绳2000个。这样的坚持与孩子自带的运动天赋有关,但也与家长的坚持密不可分。  于是,小黎成了我们班的运动之星,在本次运动会备战阶
期刊
【摘 要】小学生意志薄弱、生存意识淡薄是当前须引起重视的德育问题。当今教育对个人来说,不仅是生存的基本需要,也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社会和心理的满足,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培养学生的勇气,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基于此认识,我们开展了培养勇气以提高小学生生存能力的德育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勇气;生存能力;德育研究  当今部分小学生
期刊
六岁前,我时常做一个关于电梯的噩梦,所以我认为独自一人乘坐电梯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儿。  梦里,我独自乘坐电梯。突然,电梯停了,四周变得一片漆黑。紧接着,电梯开始摇晃、下坠。梦里我哭了,醒来时,眼角边都挂满了泪水。我鼓励自己,那毕竟是梦,是假的。直到四年级暑假的一天,我才体会到了那种真实的恐惧感。  那天,我上完兴趣班,爷爷和妹妹来接我回家。我和妹妹很调皮,为了看谁率先跑回家,没听爷爷的劝阻冲进了电
期刊
在德国,我们几乎看不到铺天盖地的教育公司和补习班的招生广告,而德国的教育水平却是世界顶尖的,特别是它的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更是闻名世界。这里有条法规让我感到很奇怪,德国的《基本法》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  就是说孩子们在上小学前,任何人都不可以对儿童进行所谓的学前教育,比如跳舞、体操、读书、绘画、钢琴、外语、奥数等等都被禁止。  那么小學前的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呢?根据德国经济政策研
期刊
1938年,陶行知应邀在武汉大学演讲。那天,大礼堂里挤得满满当当的,不仅本校师生蜂拥而至,就连附近学校的师生和各界人士都闻讯赶来,想一睹他的风釆。  在众人的热烈掌声中,只见陶行知不慌不忙地夹着一个皮包走上了讲台,目光先向全场扫视了一遍,只见大家屏息凝神等他开口说话。台下,有的人还打开速记本,准备把陶行知讲的每一句话都记录下来。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陶行知从包里抓出一只又叫又跳的大公鸡,这个情景让台下
期刊
人们都说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还有人把教师比作“数星星”的人——因为那些星星,就是他的孩子,是他创造的诗与远方!如果这时你问我,一个老师的幸福是什么?我要说,教育是最长情的陪伴!我的幸福就是陪他们笑、陪他们哭、陪他们闹也陪他们疯。陪着、陪着,他们长大了,我也成长了。  我时常告诉孩子们,生活中办法总比困难多。不畏惧、不放弃,总会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收获惊喜。  那一天早上,我正踏进教室门口,
期刊
我本学期担任一年级(5)班的班级联盟,也是这个班的体育老师,而且每个月的第一和第三周都要给这个班值餐,所以我和(5)班的孩子们都彼此比较熟悉。  “兰老师来啦,兰老师来啦!”一个激动而透露着惊喜的声音在我上楼去的楼道响起,原来是“机灵大王”小丘丘同学在通风报信。等我一到门口,全班同学已经静息得整整齐齐了。排队洗手、有序馭餐。全班都在认真进餐。  “兰老师,你还不错嘛,我又发现你一个优点。”正要接餐
期刊
我感觉这个奖不是授予我这个人,而是授予我一生的劳作,一生为人类精神上的辛劳与苦痛;不为名,更非为利,而是为了从人类精神的素材中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所以这个文学奖只是暂时由我保管。但是我依然想为之欢呼喝彩,我愿意把这一刻看做一个顶点,从这一刻开始,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愿意献身伟大的文学事业,愿意去忍受痛苦和苦恼。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中的一些人也会站在和我同样的高度。  目前,我的悲哀之处在于人们长期
期刊
在某婚宴中,一位中年男士認出他小学的教师,于是上前恭敬地说:“老师,您好!您还认得我吗?”  老教师看着这位中年男子好一会儿,缓缓地说:“对不起,我实在记不起来了。”  学生:“老师您再想想,我是当年在课室里偷了同学手表的那位学生。”  老师看着面前的这位学生,还是摇了摇头说:“我真的认不出你。”  学生:“当时您叫全班同学站起来,面向墙壁,再用手帕蒙上自己的眼睛,然后您一个个搜查我们的口袋。当您
期刊
1978年年末,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妈妈常说我生在了一个好时代。  我的妈妈是一个山村教师,上小学以前我就是妈妈的小跟班,常常跟着她去学校上课,妈妈教室里的学生,大的有十多岁,小的只有八、九岁,教室很简陋,教室墙上的装饰画是妈妈自己动手制作的《汉语拼音表》,还有《九九乘法表》。每次上课前,妈妈都会领着哥哥姐姐们把这两个表读一遍,每一次,他们都会笑呵呵地读着,声音可大了,妈妈时常说,那是她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