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勇气以提高小学生生存能力的德育研究

来源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ru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意志薄弱、生存意识淡薄是当前须引起重视的德育问题。当今教育对个人来说,不仅是生存的基本需要,也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社会和心理的满足,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培养学生的勇气,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基于此认识,我们开展了培养勇气以提高小学生生存能力的德育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勇气;生存能力;德育研究
  当今部分小学生意志薄弱、生存意识淡薄,这是个须引起重视的德育问题。当今教育对个人来说,不仅是生存的基本需要,也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社会和心理的满足,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勇气是积极人格的核心内容。培养勇气,让学生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从而让他们有能力正面应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勇气,能引导学生形成“勇敢、坚持、诚实、热情”等积极的人格,树立“勇于承担,甘于奉献”的良好品德。培养勇气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基于此认识,我们开展了培养勇气以提高小学生生存能力的德育研究。
  一、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
  教育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育的本质是“对话与交流”,充分认识教育的关键是质疑和解疑。教师可以从“还之问权”“授之问法”“设之问境”三方面来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一)还之问权
  质疑,本来是学生的权利,他们天生好奇,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然而,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强行往学生的脑袋里塞知识,然后不停地问学生,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他们的勇气就会受挫,于是他们开始变得麻木,不知道怎么问,脑子里也就不会出现提问的念头。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作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才能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所以,教师应把提问权还给学生。
  (二)授之问法
  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是课堂。课堂上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是自由、随意的,难以解决。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质疑,并让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 在观察思考中发现疑点,提出问题。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给小弟弟小妹妹提个醒》一文中有一个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危险?提醒小弟弟小妹妹什么?这个调查就需要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学校周围有哪些危险,思考怎样提醒小弟弟小妹妹更有效。
  2. 从课文的表达特点提问题。总之,课前、课中、课后都要注意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促进学生质疑兴趣及品质的形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设之问境
  1. 学生学习的第一环境是家庭。可以通过家长会,在教育观念上给予家长一些引导,让家长能欣然接受孩子的提问。在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上,可以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书、看报、看电视、做家务,并鼓励家长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在开展这些活动时,孩子会产生很多疑问,这时家长应主动放低姿态,接受孩子各方面的提问和质疑。
  2. 课堂上要让学生敢说:“老师,您来当学生,让我考考您。”教师必须创设一个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如:课前组织学生唱歌、说笑话、小表演等,来放松学生紧张的心理。老师应笑容可掬,教态随和,语言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如“老师好多年都没当学生了,请你当我的老师行吗?”,在消除学生紧张心理的同时,老师还应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提问的情境。
  3. 同学之间的交谈、辩论、质疑,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课堂上的分组学习中,可以让小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当一回小老师,向同组同学提出朗读要求,提辩论主题,在课外的学习中,也可以采用小老师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质疑解难。这样,“小老师”在小组学习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提问的能力和胆量,更促进了学生间的协作学习,培养了学生间的关爱之情。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质疑和解疑贯穿了学生学习的始终。学生如果是带着疑问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疑问走出教室,就会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这就是以疑问为纽带的教育。久而久之,学生在培养勇气的过程中也提升了生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竞争的勇气
  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出现学习模式一致,竞争氛围不浓等问题,学生开小差、做小动作、与同学说悄悄话等行为接连不断。追根溯源,这都是因为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哪怕是课堂上出现的小组讨论活动,能力强的学生滔滔不绝,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大部分是在等待、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的见解,注意力难以持久,自然就走神了。为此,笔者创设竞争氛围,把竞争与教育互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生存能力。
  (一)巧设积分制,激发学生的勇氣
  每个新学期伊始,笔者都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积分评比细则”,给每位学生一个基本分,学生的所有表现都量化成积分并录入“积分表”,表现好的给予加分,表现不好的则会被扣分。具体操作见表1。
  班级内积分最高的7名学生被评为班级的“每月之星”,进行表扬奖励,个人照片得以张贴在班级荣誉墙一个月。
  以上积分制度的设立,真正实现了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一改以往“成绩论英雄”的做法,牢固树立学生“我要努力、敢于挑战”的意识,锻炼勇气,提升生存能力。
  (二)在竞争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勇气
  游戏因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带有竞争因素,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它能够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等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他们战胜对方、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为了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笔者与学生们共同制订了如下游戏细则:
  1. 进行分组比赛时,小组讨论后派一名代表回答,胜者人人加分,败者人人扣分。   2. 进行问题挑战赛时,针对问题的难易度,配以不同大小的分值;先确定挑战问题的组员,然后再展示问题;小组分层挑战,强者对强者,弱者对弱者,男生对男生,女生对女生等。
  3. 进行擂台赛,参赛的团队要有两人或两队以上,在团体赛中每队各出相等的人数,每队设主帅一人,按事先确定的顺序进行挑战,直至一方主帅失利为止。如果是个人擂台赛,则由一人担当擂主,由数人来与之挑战,获胜的挑战者则成为新的擂主,直到所有的挑战者参赛完,最后守住擂台者获胜。
  只要教师擦亮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与德育的結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锻炼学生的勇气,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
  三、因材施教培养勇气
  教师不仅要通过团体的影响力来锻炼学生,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个别学生进行勇气培养。
  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举行的攀岩比赛,笔者作为品德老师负责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小华同学在班级选拔赛中胜出,准备代表班级参加校级攀岩比赛。但笔者很清楚他的攀岩水平离第一还有一定的差距。到了正式比赛的早上,笔者为参赛学生指导动作、克服畏惧方法。在短暂的指导中笔者明显地感觉到小华同学的紧张,但笔者清楚已来不及强化训练了,只能通过激发他的勇气来消除他内心的紧张感。于是,笔者灵机一动,说:“你要知道,你输给她(水平暂居第一的一名女生),那是正常的,没有人会怪你,更没有人会嘲笑你;但是,如果你赢了她呢?那就是真正的厉害,所有人都会跌破眼镜,赞赏你,佩服你。”他会心一笑,点了点头。笔者也立刻能感觉到他紧张的心瞬间转化为决心与信心了。笔者让小华同学站在镜子面前大声对自己说:“我行的!我要突破自己!”最后的结果让人出乎意料,他居然在攀岩比赛中获胜了。这就是“激发”的“潜力”。这次“比赛”之后,他的生存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这个案例足以说明“勇气”的作用与重要性。此外,笔者还组织过学生义卖推销自己的“废弃物”。每天上课前读一小篇故事,培养学生的勇气。学生害怕的事情,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们去面对以锻炼勇气、提升生存能力。
  笔者围绕上述三方面进行了一年的实践研究,并对学生进行了勇气培养后的调查及其挫折耐受力后期测试。
  通过表2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已提高了吃苦耐劳的意识,初步学会在学习、生活中与人交往、与人交流的技能和方法;初步学会了正确接纳别人,分享与欣赏同伴的进步与成功;能正视自己的优缺点,能乐观面对挫折,不断进行自我调控,使其自信心得到增强,勇气得到了培养。
  培养勇气能帮助小学生正面应对困难和挫折,消除心理问题,用内部的积极潜力唤醒内在的积极需求,生存能力也逐步得到了提升,增强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和建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鲁洁,王逢贤.当代教育新理论丛书: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3]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第二版)[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4]唐红波,陈筱洁,周海林.发展性心理教育丛书:小学生积极心理培养[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张诗琪晃动笔头“埋头苦干”一番,仍是白卷。我问她能听懂上课内容吗?她侧着脑袋思忖半天,回答一声“嗯”就石雕般地不动了。问她其它问题,也多半“嗯嗯”了事。对于这样的“嗯嗯”学生,我能拿她怎么办?  都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给她“开小灶”,补拼音、认生字,一句一句教她读,她仍旧稳考个位数。发火吧,我也不愿,看她那老实的样儿,让她跟读她就跟读,让她书写她就书写,哪里是人家的不是了?
期刊
家校册——相信大多数的小学家长都不陌生,它全称“家校联系册”,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加强家校联系。从我最开始接触家校册时的茫然,到痛苦、尝试,再到后来的坚持、习惯,最后没想到我竟爱上了写家校册,并演变为我与孩子的亲子时光。  记得我刚开始接触写家校册的时候,女儿刚上一年级,那个时候她根本没有上学的概念。每天当她回到家,我都会问她:“宝贝,今天在学校里学了什么呀?开不开心呀?”可是她每次都是睁着一双大大的
期刊
学校管理者是实现学校管理的决策规划者和执行引领者,在这个动态管理进程中,“等待”无疑是其微妙的艺术之一。说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作为教导主任时遇见的一位校长的故事。  学校来了一位40出头的新校长,耳闻他的果敢与魄力,于是大家都揣摩着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第一次行政会上,他让大家说说分管工作的流程、路径、策略……我做好“加担子”的心里准备等待新校长的发言,他却这样结束了会议——“本期,你们像以
期刊
“有小屋,没小院,蜗牛住着挺喜欢……”妹妹稚嫩的歌声又响起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在我脑中浮现。蜗牛的家很小,是刚刚容下身体的一个壳;星星的家很大,是广阔无垠的宇宙;而我的家很温暖,有相亲相爱的爸爸、妈妈、妹妹和我。  2016年11月18日,妈妈第一次不在家里住,而且在医院待了五天,我也是第一次和妈妈分开那么久。妈妈回家的时候抱着一个小婴儿,我知道那就是我的二胎妹妹:皱巴巴的皮肤、塌陷的鼻子、如火柴
期刊
时光荏苒,从师范毕业到如今,我担任小学音乐教师已经有十二个年头了。一直以来,音乐课被称为副课而不受重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却不这么认为。如何不负众望,更好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是我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与实验的课题。  记得我刚调到江镇小学的那一年,我任教二年级的音乐课。我给二年级的学生上的第一节音乐课内容便是“认识七个唱名”。当时我问:“同学们,你们有没
期刊
“校长,校长,你看!赵星星跑到台上去了!快叫他下来,不然会影响我们学校成绩的!”正在陪同全区大课间活动评比的评委们观看孩子们大课间活动的我,被一个小女孩着急地拉到一边说。  赵星星同学是一个有些智力障碍的孩子,父母很早就离异了,一直由爷爷看管。从进学校开始,就是一个让人头痛的孩子,在教室里坐不住,常常趁老师不注意溜出教室,让老师和同学们满校园找他,很快,他就成了全校所有师生、保安、工人都认识的“公
期刊
这是一个温暖的、春日里的午后,阳光像是一匹质地上乘的绸缎,丝丝滑滑。懒散的风,轻轻地摇晃着树叶,一阵一阵的。眼前的湖水偶尔在刹那间波光粼粼,随即又恢复成一片碧绿般的镜子。  挨着这片湖的,是一个广场,不大不小。好在人很稀少,显得较为空旷。女儿在我的面前一路小跑,向湖面靠近。我赶忙跟了上去,拉起她的手。她是在找寻湖面上的野鸭,用她的话说,“野鸭很是顽皮,时常潜入水里,然后又在另一个地方冒出水面。”倘
期刊
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动物王国”,这里有许多有意思的小动物。  我的妈妈像一只哈士奇。哈士奇是高颜值,专注玩的动物,它玩儿的时候,无论你怎么拨弄他的尾巴,它都不会在意。我妈妈也这样,她漂亮100分,工作起来特別认真,她在工作的时候不允许任何人去打扰她。但是妈妈和我们玩起来的时候就特別二,这一点也像极了哈士奇,你们能想象吗?一个37岁的CEO,一边儿大声唱着儿歌“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一边儿,半蹲
期刊
今年国庆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全家围坐在电视机前谈话,时不时地哼唱着《我和我的祖国》,悠扬的旋律充满了喜悦的内心。  时钟走到正八点,电视里开始播放《共和国荣光——人民教育家于漪》,家人坐在一起观看。  镜头里出现了于漪奶奶的一句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子奶奶这么一个受人敬仰的大教育家还要“学做教师”?我正在疑惑时,于漪奶奶温煦的慈颜涌现眼前:她是1951年走上教师岗位的,她
期刊
小黎有一双小鹿般清澈明亮的眼睛,在画画和写字的时候尤为专注,特别安静。让人意外的是,他在运动场上奋力奔跑的时候一样专注,像一颗出了膛的子弹,迅速而有力。动静皆宜的小家伙立刻引起了我们的关注,黎妈妈在家长会上和大家分享,小黎从幼儿园起就坚持运动,每周游泳1000米,每天跳绳2000个。这样的坚持与孩子自带的运动天赋有关,但也与家长的坚持密不可分。  于是,小黎成了我们班的运动之星,在本次运动会备战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