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民族器乐一直以独特的话语体系言说自己丰腴的艺术内涵。在当下,国乐又以宽阔的胸襟拥抱时代,破界与跨界、更新与创新。在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地域,用音声跨越疆界,用时尚邂逅青春。
〔关键词〕中国民族器乐;国潮
2020年的成都,深秋为银杏叶儿染上金黄色。值此良秋之际,因疫情而沉寂许久的舞台也终于重新开放,与音乐会暌违许久的我深感思念、颇为感怀,在聆听了“天姿国乐”民乐团的《国潮来袭》音乐会后,这份对音乐的炽烈感念才得以稍稍纾解。
“国风 四季音乐会 ”之《国潮来袭》音乐会,由四川省演出展览公司、四川交响乐团联合出品,“天姿国乐”民乐团演出,其以时尚之念创意,用时新之样亮相,将“民族室内乐与电子乐”奉为民乐艺术客厅的致礼。其演绎风格清新而雅漾、情热而举重,让人尤感别样的情致、分外的妖娆。
《国潮来袭》音乐会的“国潮”,可以这样解释:国,国之风;潮,弄潮也。在新的时代浪潮下,来找寻历史在当下的话语,在传承中坚守,在传播中契合。这是一份独具匠心的期待:传统与当下、东方与西方、审美选择与科技更新。行家们都认为国乐既需要继承传统,亦需要创新发展。过往与当下,本土与异域,流行与古典,独处与交融,只有在尝试与融合之后,方有未来。期待国潮当道,就是期待国乐话语,期待审美自信,期待时空交融。
本场音乐会的艺术策划将传统民乐与电子音乐对标,宏观布局了四个篇章:敬畏经典、弹拨爵士、丝竹电音、国乐探戈。以电子音乐为眼,用原创和编曲的方式,将中国民族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美国爵士乐、阿根廷探戈音乐的典藏之作融为时尚的“潮民乐”。从骨感概念到丰满舞台,耳目一新的弦索丝竹在现场瞬间“圈粉”,散场时乐迷们的意犹未尽在音乐厅里挥之不去。
音乐会的开篇是“致敬经典”。西方经典之作《圣母颂》《乡村黄昏》与《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应着音乐,纷至沓来。
《圣母颂》的民族室内乐与电子乐版(编配 崔权)首次亮相,在常态的键盘和声进行中,琵琶和笙相携着阐释旋律,略带哑光的笛声时不时地在旋律低回处隐现,析出平和中的些许深邃。琵琶的大珠小珠与笙笛的悠扬相得益彰,逐渐进入的电子乐用反拍的律动赋予经典以当下的烟火气,如涌动的潮,实在的帅,仿佛看着身着牛仔的巴赫冲了出来。
“谁在清晨盛开的苜蓿花丛中放声歌唱?那是一位有着亚麻色头发的姑娘,她的樱桃般的嘴唇美妙无双……”这首来自苏格兰的诗成为了德彪西笔下的情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The Girl With the Flaxen Hair) ,其钢琴曲版被世界各地的音乐家改编,这一次民族室内乐与电子乐的国潮版是又一次更新。乐曲的开始是电音铺垫的星空,古筝以清新雅致的口吻吟唱着第一句的旋律,东方美人摇曳的画面感即显后,便是弦乐群不疾不徐的回应。琵琶再次以玲珑剔透的音色重复主句,随后,竹笛、阮逐渐进入画面:晨曦的花丛中,在琵琶的相与品里,美少女的亚麻色头发随风飘扬……
音乐会的第二个篇章民族室内乐与爵士乐,来自作曲家马久越的《情殇》与《放马山歌》粉墨登场。
六重奏《情殇》是一幅用琵琶、中阮、大阮、竹笛、二胡、鼓来融创的油画。曲首,二胡以滑动的旋律调制出一杯午后的咖啡,在演绎的飘渺思绪中,有一丝幽怨,些许的神思恍惚,些许的游移不定。紧随其后的中阮与大阮,恍若海洋中的藏蓝色,厚而不沉,简约的声线里析出一股浓郁的爵士味道。随着琵琶的溢出,更为自在,领会出抛下烦忧的洒脱和独领风骚的傲娇。之后,竹笛的直畅给予了旋律足够的支撑,更显情殇无悔。这一曲之中,二胡如泣如诉地歌唱,中阮得意地咀嚼爵士的悠扬,琵琶以东方言语的洋洋自得。游弋在大阮低低的反拍的肌理上,鼓的敦厚与淳朴任由乐音在上翻飞,忧郁的蓝色,伴着东方情调中的爵士音声,在琵琶的呢喃语中结束。
弹拨乐与打击乐的《放马山歌》,前奏即是火热的情绪,强弱倒置的节奏中带着浓浓的爵士范儿。琵琶是歌者,唱着漫山遍野的浪漫。中阮与大阮玩着吉他的弦,与琵琶歌者亲密融合,东方的山野与西方的田间,东西方烟火汇聚于弦索咫尺之间。音乐造型的力度扎实,音色之间的呼应微妙。在深深的安逸与浅浅的游离中,在流光溢彩的画面感与现实感里,引出了浮想联翩的曼妙。
音乐会的第三篇章是浓墨重彩的民族室内乐与电子乐。这个部分的作品《琉璃烟花》《青石桥》《云斑》皆是本场音乐会特邀作曲家崔权先生的原创。在现场采访中,作曲家崔权坦言自己一直痴迷于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多年前开始思考如何让这些音色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所以在民乐中加入空灵的电子音色和时尚的节奏型。
《琉璃烟花》的立意源于作曲家喜爱的“琉璃”与“烟花”。他喜欢看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如梦如幻;他亦喜欢看如烟花一般色彩变幻的琉璃物语。动的烟花与静的琉璃在一起成就了民族室内乐与电子乐的《琉璃烟花》。仰仗着电子乐,这首乐曲中的星空别样的浩瀚,民族管弦在渺渺星空中飘拂:笙与笛的空灵,琵琶与筝的跃动,仿佛是时空中穿梭的精灵,吸天地之精华,涤世间之凡尘。
《青石桥》上场便是一句脆生生的川剧高腔引子,歌声音的蜿蜒托出了人间的烟火,让眼前黑白光影斑驳的舞台,诗意与鲜活同在。音乐陈述的分工明确,合作有序:锣鼓三言两语即显市井的喧嚣;弦乐的涌动与熙熙攘攘的人群绝配;电子鼓的节奏无疑是时代感的代言;在乐音留白处,男声不时地半吟半唱,像在一寸寸光阴中边走边唱。舞台、戏台、人声、乐声,时空的转换,意识的流动,老传统与新时尚:担担面、肥肠粉、小龙虾与花胶鸡,样样都有,就是没有停车位。
音乐会的第四个篇章是民族室内乐与探戈。分别为《舞动情怀》《流浪者之歌》《自由探戈》三首异域情调。
《舞动情怀》(作曲:赵俊毅)这首原创作品运用探戈节奏,加以笙的圆润、阮的包容以及鼓的风骚,让听众体验到了如火的南美风情,呼之欲出的浪漫与撩拨的热辣充溢时空。
二胡与弹拨乐《流浪者之歌》(编配:肖超)源于萨拉萨蒂的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二胡的缠绵悱恻、笙管的引吭高歌与弹拨自带的挑逗如影随形,相得益彰。
全场的高光时刻是压轴的国乐合奏《自由探戈》(作曲:皮亚佐拉,编配:崔权),这首“探戈之父”(皮亚佐拉,阿根廷作曲家与班多钮手风琴演奏家)的代表作,曾在世界各地被改编,这一次呈现出了中国风格的恢弘。笙用有力的吐音与鼓齐鸣出标志性的探戈节奏,换位的强弱彰显出阳刚之美,听觉感受令血液加速流动,带来不言而喻的按捺不住;弹拨乐以饱满的颗粒与弹性构建明晰的音乐结构;笛声的标出为每一次即将到來的峰值活色添香;二胡以柔美与温婉浪迹在阳刚之间。火热到急促的滚烫,自由到深邃的渴望,在东方与西方之间阴阳和合。
千百年来,中国民族器乐一直以独特的话语体系来言说自己丰腴的艺术内涵,当下,国乐又以宽阔的胸襟来拥抱时代,在破界与跨界、更新与创新中前进。在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地域,用音声跨越疆界,用时尚邂逅青春。
(本文图片由杜梦甦提供)
〔关键词〕中国民族器乐;国潮
2020年的成都,深秋为银杏叶儿染上金黄色。值此良秋之际,因疫情而沉寂许久的舞台也终于重新开放,与音乐会暌违许久的我深感思念、颇为感怀,在聆听了“天姿国乐”民乐团的《国潮来袭》音乐会后,这份对音乐的炽烈感念才得以稍稍纾解。
“国风 四季音乐会 ”之《国潮来袭》音乐会,由四川省演出展览公司、四川交响乐团联合出品,“天姿国乐”民乐团演出,其以时尚之念创意,用时新之样亮相,将“民族室内乐与电子乐”奉为民乐艺术客厅的致礼。其演绎风格清新而雅漾、情热而举重,让人尤感别样的情致、分外的妖娆。
《国潮来袭》音乐会的“国潮”,可以这样解释:国,国之风;潮,弄潮也。在新的时代浪潮下,来找寻历史在当下的话语,在传承中坚守,在传播中契合。这是一份独具匠心的期待:传统与当下、东方与西方、审美选择与科技更新。行家们都认为国乐既需要继承传统,亦需要创新发展。过往与当下,本土与异域,流行与古典,独处与交融,只有在尝试与融合之后,方有未来。期待国潮当道,就是期待国乐话语,期待审美自信,期待时空交融。
本场音乐会的艺术策划将传统民乐与电子音乐对标,宏观布局了四个篇章:敬畏经典、弹拨爵士、丝竹电音、国乐探戈。以电子音乐为眼,用原创和编曲的方式,将中国民族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美国爵士乐、阿根廷探戈音乐的典藏之作融为时尚的“潮民乐”。从骨感概念到丰满舞台,耳目一新的弦索丝竹在现场瞬间“圈粉”,散场时乐迷们的意犹未尽在音乐厅里挥之不去。
音乐会的开篇是“致敬经典”。西方经典之作《圣母颂》《乡村黄昏》与《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应着音乐,纷至沓来。
《圣母颂》的民族室内乐与电子乐版(编配 崔权)首次亮相,在常态的键盘和声进行中,琵琶和笙相携着阐释旋律,略带哑光的笛声时不时地在旋律低回处隐现,析出平和中的些许深邃。琵琶的大珠小珠与笙笛的悠扬相得益彰,逐渐进入的电子乐用反拍的律动赋予经典以当下的烟火气,如涌动的潮,实在的帅,仿佛看着身着牛仔的巴赫冲了出来。
“谁在清晨盛开的苜蓿花丛中放声歌唱?那是一位有着亚麻色头发的姑娘,她的樱桃般的嘴唇美妙无双……”这首来自苏格兰的诗成为了德彪西笔下的情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The Girl With the Flaxen Hair) ,其钢琴曲版被世界各地的音乐家改编,这一次民族室内乐与电子乐的国潮版是又一次更新。乐曲的开始是电音铺垫的星空,古筝以清新雅致的口吻吟唱着第一句的旋律,东方美人摇曳的画面感即显后,便是弦乐群不疾不徐的回应。琵琶再次以玲珑剔透的音色重复主句,随后,竹笛、阮逐渐进入画面:晨曦的花丛中,在琵琶的相与品里,美少女的亚麻色头发随风飘扬……
音乐会的第二个篇章民族室内乐与爵士乐,来自作曲家马久越的《情殇》与《放马山歌》粉墨登场。
六重奏《情殇》是一幅用琵琶、中阮、大阮、竹笛、二胡、鼓来融创的油画。曲首,二胡以滑动的旋律调制出一杯午后的咖啡,在演绎的飘渺思绪中,有一丝幽怨,些许的神思恍惚,些许的游移不定。紧随其后的中阮与大阮,恍若海洋中的藏蓝色,厚而不沉,简约的声线里析出一股浓郁的爵士味道。随着琵琶的溢出,更为自在,领会出抛下烦忧的洒脱和独领风骚的傲娇。之后,竹笛的直畅给予了旋律足够的支撑,更显情殇无悔。这一曲之中,二胡如泣如诉地歌唱,中阮得意地咀嚼爵士的悠扬,琵琶以东方言语的洋洋自得。游弋在大阮低低的反拍的肌理上,鼓的敦厚与淳朴任由乐音在上翻飞,忧郁的蓝色,伴着东方情调中的爵士音声,在琵琶的呢喃语中结束。
弹拨乐与打击乐的《放马山歌》,前奏即是火热的情绪,强弱倒置的节奏中带着浓浓的爵士范儿。琵琶是歌者,唱着漫山遍野的浪漫。中阮与大阮玩着吉他的弦,与琵琶歌者亲密融合,东方的山野与西方的田间,东西方烟火汇聚于弦索咫尺之间。音乐造型的力度扎实,音色之间的呼应微妙。在深深的安逸与浅浅的游离中,在流光溢彩的画面感与现实感里,引出了浮想联翩的曼妙。
音乐会的第三篇章是浓墨重彩的民族室内乐与电子乐。这个部分的作品《琉璃烟花》《青石桥》《云斑》皆是本场音乐会特邀作曲家崔权先生的原创。在现场采访中,作曲家崔权坦言自己一直痴迷于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多年前开始思考如何让这些音色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所以在民乐中加入空灵的电子音色和时尚的节奏型。
《琉璃烟花》的立意源于作曲家喜爱的“琉璃”与“烟花”。他喜欢看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如梦如幻;他亦喜欢看如烟花一般色彩变幻的琉璃物语。动的烟花与静的琉璃在一起成就了民族室内乐与电子乐的《琉璃烟花》。仰仗着电子乐,这首乐曲中的星空别样的浩瀚,民族管弦在渺渺星空中飘拂:笙与笛的空灵,琵琶与筝的跃动,仿佛是时空中穿梭的精灵,吸天地之精华,涤世间之凡尘。
《青石桥》上场便是一句脆生生的川剧高腔引子,歌声音的蜿蜒托出了人间的烟火,让眼前黑白光影斑驳的舞台,诗意与鲜活同在。音乐陈述的分工明确,合作有序:锣鼓三言两语即显市井的喧嚣;弦乐的涌动与熙熙攘攘的人群绝配;电子鼓的节奏无疑是时代感的代言;在乐音留白处,男声不时地半吟半唱,像在一寸寸光阴中边走边唱。舞台、戏台、人声、乐声,时空的转换,意识的流动,老传统与新时尚:担担面、肥肠粉、小龙虾与花胶鸡,样样都有,就是没有停车位。
音乐会的第四个篇章是民族室内乐与探戈。分别为《舞动情怀》《流浪者之歌》《自由探戈》三首异域情调。
《舞动情怀》(作曲:赵俊毅)这首原创作品运用探戈节奏,加以笙的圆润、阮的包容以及鼓的风骚,让听众体验到了如火的南美风情,呼之欲出的浪漫与撩拨的热辣充溢时空。
二胡与弹拨乐《流浪者之歌》(编配:肖超)源于萨拉萨蒂的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二胡的缠绵悱恻、笙管的引吭高歌与弹拨自带的挑逗如影随形,相得益彰。
全场的高光时刻是压轴的国乐合奏《自由探戈》(作曲:皮亚佐拉,编配:崔权),这首“探戈之父”(皮亚佐拉,阿根廷作曲家与班多钮手风琴演奏家)的代表作,曾在世界各地被改编,这一次呈现出了中国风格的恢弘。笙用有力的吐音与鼓齐鸣出标志性的探戈节奏,换位的强弱彰显出阳刚之美,听觉感受令血液加速流动,带来不言而喻的按捺不住;弹拨乐以饱满的颗粒与弹性构建明晰的音乐结构;笛声的标出为每一次即将到來的峰值活色添香;二胡以柔美与温婉浪迹在阳刚之间。火热到急促的滚烫,自由到深邃的渴望,在东方与西方之间阴阳和合。
千百年来,中国民族器乐一直以独特的话语体系来言说自己丰腴的艺术内涵,当下,国乐又以宽阔的胸襟来拥抱时代,在破界与跨界、更新与创新中前进。在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地域,用音声跨越疆界,用时尚邂逅青春。
(本文图片由杜梦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