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大的原动力。那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其开场白——“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被称之为“凤头”,是否得法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成功地引入课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迅速带入物理情境之中。“引入”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这里的关键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遇到问题需要解决而又没有现成方法时,思维才会活跃。综观行家的操作及笔者的实践运用,较为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有诸下几种:故事导入法、讨论开场法、实验法、观察法、名言效应法、学科联系法、实物展示法等.新颖独特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开端,每位教师务必对此高度重视。
例如,讲“大气压强”时,我安排了一个与学生平时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相悖的实验导入新课:取两个粗细差别不大的试管套起来,并在它们的间隙中倒些带颜色(为了现象明显)的水,当把套着的试管倒过来朝下时,学生以为套在里面的试管会掉下来,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较细的试管不但没掉下来,反而徐徐上升,这一现象把学生深深吸引住了。这样的导入使课堂教学先声夺人,妙趣横生,紧扣学生心弦,在惊奇中唤起学生的疑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神奇的世界,使之产生一种跃跃欲试急于“我要学”的愿望,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以良好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兴趣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惯性概念后,教师可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向下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再如:讲气体流速与压强关系时,可让每名学生准备一张纸条,手捏纸条一端放在口下方,此时看到纸条自然下垂,让学生猜一猜:若用嘴吹气,纸条能否升至水平?学生争论后立即试验,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说明。此实验能很好地诱导学生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三、 强化实验,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规范的实验操作,最终的实验现象能代替教师的语言。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直观、生动有趣、形象真实的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于演示实验,教师要注重,尽管有些实验在生活中很常见,教师上课时也要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分析、总结物理规律。例如:在讲水的沸腾规律时,要求做烧水的演示实验。尽管烧水这件事在家经常做,但学生可能未认真的观察过水烧开前后气泡的变化情况,未体验过水烧开后水温是否变化,因此教师一定要做这个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就是利用有趣的“演”和可见的“示”来替代教师的语言,让学生轻松,简单的得出物理规律,还能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对于演示实验,有时还不能满足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更喜欢亲自动手实验,他们的这种喜欢做物理实验的表现,更能说明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实验,教师一定要加强,要求人人动手,让学生从做实验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唤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特别对那些偏重在实践中学习的学生,在实验课中他们更能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尝试,因而也更容易由对物理实验感兴趣进而发展成为对物理学感兴趣。除了课本上的实验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外小制作,小实验。课外的小制作,小实验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例如:初中物理第一册中的《电磁铁》一节中,提供了如何自制电磁铁的方法,我让一个班级的同学利用假期进行制作,并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加以展示。在此后的几天中陆续有不少同学前来询问如何能提高电磁铁的磁性,以求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磁性最佳,这样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对电磁铁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事实表明,这个班级的学生在《电与磁》一节的学习中,绝大多数同学对“电磁铁特点”这一知识掌握较好 。
四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语言风趣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他的心理状态有关。在物 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倡“三为本”教学思想,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本。教师要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从“传道”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的参与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形成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一定满足。
教师语言举止风趣,很容易形成学生的视觉形象,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讲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时,提出“水火不相容,但水可以点火”。在讲沸点和压强的关系时,提出“冷水能使热水沸腾”。又如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面带微笑,以神态、手势、热情鼓励等。在必要时还可围绕课堂教学穿插一些小幽默、小笑话、小故事,并辅以必要动作,让学生“开心片刻”、消除疲劳,以饱满的热情来听课。
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现代科技飞快地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它的优势。它能根据教材内容和教材需要,化静为动,发挥动静结合优势,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主动地对学生的认识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快乐”地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例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节时,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可以看出成实像,物体越来越靠近透镜,所成的像越来越远离透镜,而且在远离的过程中像逐渐的变大。就这一规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动态地、形象地的演示,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出所成像的性质、大小和远近。再如:在讲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发生海啸时,运动的海水具有很大的能量,摧毁岸边的高楼、建筑物;还可以播放刮台风时,运动的台风具有很大的能量,使大树拔起,汽车掀翻等场景,这些生动的视频更能让学生深刻的认知动能。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赫尔巴特也认为“教学应贯穿在学生兴趣当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能连贯的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为。兴趣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
作为新课改大潮中的物理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因为我们相信杨振宁教授的结论“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其开场白——“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被称之为“凤头”,是否得法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成功地引入课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迅速带入物理情境之中。“引入”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这里的关键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遇到问题需要解决而又没有现成方法时,思维才会活跃。综观行家的操作及笔者的实践运用,较为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有诸下几种:故事导入法、讨论开场法、实验法、观察法、名言效应法、学科联系法、实物展示法等.新颖独特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开端,每位教师务必对此高度重视。
例如,讲“大气压强”时,我安排了一个与学生平时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相悖的实验导入新课:取两个粗细差别不大的试管套起来,并在它们的间隙中倒些带颜色(为了现象明显)的水,当把套着的试管倒过来朝下时,学生以为套在里面的试管会掉下来,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较细的试管不但没掉下来,反而徐徐上升,这一现象把学生深深吸引住了。这样的导入使课堂教学先声夺人,妙趣横生,紧扣学生心弦,在惊奇中唤起学生的疑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神奇的世界,使之产生一种跃跃欲试急于“我要学”的愿望,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以良好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兴趣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惯性概念后,教师可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向下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再如:讲气体流速与压强关系时,可让每名学生准备一张纸条,手捏纸条一端放在口下方,此时看到纸条自然下垂,让学生猜一猜:若用嘴吹气,纸条能否升至水平?学生争论后立即试验,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说明。此实验能很好地诱导学生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三、 强化实验,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规范的实验操作,最终的实验现象能代替教师的语言。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直观、生动有趣、形象真实的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于演示实验,教师要注重,尽管有些实验在生活中很常见,教师上课时也要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分析、总结物理规律。例如:在讲水的沸腾规律时,要求做烧水的演示实验。尽管烧水这件事在家经常做,但学生可能未认真的观察过水烧开前后气泡的变化情况,未体验过水烧开后水温是否变化,因此教师一定要做这个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就是利用有趣的“演”和可见的“示”来替代教师的语言,让学生轻松,简单的得出物理规律,还能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对于演示实验,有时还不能满足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更喜欢亲自动手实验,他们的这种喜欢做物理实验的表现,更能说明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实验,教师一定要加强,要求人人动手,让学生从做实验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唤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特别对那些偏重在实践中学习的学生,在实验课中他们更能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尝试,因而也更容易由对物理实验感兴趣进而发展成为对物理学感兴趣。除了课本上的实验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外小制作,小实验。课外的小制作,小实验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例如:初中物理第一册中的《电磁铁》一节中,提供了如何自制电磁铁的方法,我让一个班级的同学利用假期进行制作,并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加以展示。在此后的几天中陆续有不少同学前来询问如何能提高电磁铁的磁性,以求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磁性最佳,这样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对电磁铁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事实表明,这个班级的学生在《电与磁》一节的学习中,绝大多数同学对“电磁铁特点”这一知识掌握较好 。
四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语言风趣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他的心理状态有关。在物 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倡“三为本”教学思想,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本。教师要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从“传道”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的参与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形成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一定满足。
教师语言举止风趣,很容易形成学生的视觉形象,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讲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时,提出“水火不相容,但水可以点火”。在讲沸点和压强的关系时,提出“冷水能使热水沸腾”。又如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面带微笑,以神态、手势、热情鼓励等。在必要时还可围绕课堂教学穿插一些小幽默、小笑话、小故事,并辅以必要动作,让学生“开心片刻”、消除疲劳,以饱满的热情来听课。
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现代科技飞快地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它的优势。它能根据教材内容和教材需要,化静为动,发挥动静结合优势,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主动地对学生的认识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快乐”地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例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节时,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可以看出成实像,物体越来越靠近透镜,所成的像越来越远离透镜,而且在远离的过程中像逐渐的变大。就这一规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动态地、形象地的演示,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出所成像的性质、大小和远近。再如:在讲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发生海啸时,运动的海水具有很大的能量,摧毁岸边的高楼、建筑物;还可以播放刮台风时,运动的台风具有很大的能量,使大树拔起,汽车掀翻等场景,这些生动的视频更能让学生深刻的认知动能。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赫尔巴特也认为“教学应贯穿在学生兴趣当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能连贯的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为。兴趣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
作为新课改大潮中的物理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因为我们相信杨振宁教授的结论“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