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异地高考”的兴起引起大众对教育公平的热议,现象存在本身实在说明教育不公平的存在。人力资源、财政资源的分配是不公平的其中原因,此文主要从规范设定高等院校招生分数线与标准划分高等院校等级的角度提出建议促进高等教育公平。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公平;高等院校
“异地高考”的热议掀起了人们对高等教育公平的讨论热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关专家学者贡献颇大,但仔细归纳发现主要集中于建议政府提供政策、资金帮助。现实情况是,在众多专家学者纷纷谏言下,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依然令人心忧,是忠言逆耳?显然不是。不能说政府不作为,实事求是的,国家财政的蛋糕就这么大,交通建设、国防建设……哪一样不需要资金,当然不是说教育发展不值得重视,但也不能一味地依靠提高教育建设财政支出,2001至2010年,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从约270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约14200亿元,年均增长20.2%,高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长幅度,中国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略低于美国,但高于法国、日本、德国等许多发达国家。因而,在这里将不再重点涉及从国家政策、国家补助方面谈对教育公平的重要作用,试图从对高等院校的合理管理这一角度提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建议。
前面提到了如今对于高等教育公平方面的诸多研究主要着眼于帮助弱势群体就学的问题,这也的确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本人看来,人们一直较为忽略了令一方面的问题:高等院校本身的公平地位也是导致教育不公的一个因素,对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而言更是如此。
从自身经历出发,我校高考报考的情况令我印象深刻。班级有75%的同学达到省二A院校最低录取分数线,结果却只有58%的同学报考了二A或以上的院校,另一部分达到二A录取线却没有选择二A院校的同学是宁可选择位于广州地区的二B院校也不愿远走韶关、潮汕、茂名、湛江等地。这一部分同学分数都是低分飘过二A线的,他们明白广州地区的二A院校是搭不上了,又不要离开发达的广州地区而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再看,我校现今学子多以粤西地区的为主,广州地区学子不足10%。显然,同学们都以发达地区的院校为主,而发达地区的生源也不愿意到欠发到地区就读,也因此造成了发达地区院校录取分数线高居不下,甚至可以说是其录取分数与院校自身的质量是不对等的,浅白说来是浪费了生源也是对其他地区院校的不公平,间接造成欠发达地区流失优质生源,如此的恶性循环,只能是欠发达地区生源水平越来越差,其院校整体水平直线下降,而发达地区的某些院校也就是一直浪费了优质生源,不利于社会教育发展。深圳大学不是“985”也不是“211”高等院校,但处经济发达之地,其录取分数直逼省重点院校。如果从这些例子中就当前人们关注的强调政府对教育公平的扶助观点看来,政府重点不在出台“异地高考”政策,该是老生常谈般帮助发展贫困地区经济,经济上去了,该地区的院校也就自然成了香饽饽了,优质生源都得争先恐后前来报到了。不得不说,人们要求“异地高考”的一个最根本原因是高等院校在各省招生分数线不一致。看那全国名校在北京和在其他省的分数线来说,那就不是几分的问题,要我是北京人,即使长年因为爸妈在其他地方工作而跟随在身致使不能再北京就学的,冲着那北大、清华在北京招生的“低分”也得回到北京参加高考。
根据上述拙见,本人认为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有必要对高等院校的等级划分更为细化、统一化。随着社会交通的发展、人们视野的开阔,学子报考也不再局限于自身省份,因此高等院校的等级划分应该国家化,应该有国家统一划分院校等级,避免省级等级,以防出现对于所在省份而言为重点院校,就其他省份而言就变成了二等院校,这样一来社会对其毕业文凭含金量的解读也是难以定义的。统一划分等级的同时,要注意等级细化问题。同一等级中高等院校数目不宜过多,现今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明显的二A院校数目比列占大多数,它们的招生分数起点一致,人们难以区别这一等级的各个院校,也就只能从看得见的经济状况来判定了,毕竟在一个经济发达的地方总比不发达地区交通方便、生活便利、机遇更多。在国家统一细化划分高校等级后,统一划分各等级高校招生分数线才具有其意义,不然所造成的只是上文所陈述的不公结果而已。
如今全民热议的“异地高考”是针对高等院校在各省招生分数线不一致的回应,对症下药的,招生的一致性该提上日程了。在这里,本人并不提倡招生分数在全国的一致,毕竟各省的试卷各具特色。这里的一致性,还是就等次一致而言,这也是要在统一细化划分高校等级的前提下才采取的措施。强调不再是以分数招生,无论是多么权威的专业人士计算其划分分数,都难以针对各个省的教育水平、试卷难易程度来划分录取分数。特别是优质院校在外省的招生,更应该以学子在其考试省内的名次招生,如规定一级甲等(全国最优)院校的录取最低要求为省前2000名。这样的以等次划分有效避免了人为划分分数的难度,录取生源与各高等院校等级对等,减少人们的抱怨,毕竟是大家通过各自努力得到符合自己成就的就读机会,这无可厚非,这也是我们“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在教育上的体现,很好地表达了教育公平的理念,同时有利激励学子奋发上进。通过这样的统一划分院校等级、等次招生,为社会提供判定教育文凭含金量的标准,避免出现名校集中经济发达地区现象,欠发达地区有望倚靠教育水平提高自身地位从而促进城市发展。这里,为便于理解,不得不再次将湛师与广技师的例子拿出来作为论证。当采取了本文所言措施,对这两所院校进行了等级划分,湛师其师资、历史都不下于广技师,其等级有望在广技师前,有了国家认同的等级,社会招聘认可其文凭含金量,学子也就不再因为地理、经济因素弃之而去了,学子的择校更多地从教育因素本身出发,保证教育的纯粹性。
综上,本人从高等院校本身的公平地位角度出发,认为有必要细化、统一化对高等院校的等级进行划分,配之予相应的招生方式,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马勇.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是一种理想和目标[J].现代大学教育,2008,(5):1-5.
[2]杨迎秋.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
[3]唐海龙.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4]胡佑松.新中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演变及高等教育公平[D].南昌大学,2012.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公平;高等院校
“异地高考”的热议掀起了人们对高等教育公平的讨论热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关专家学者贡献颇大,但仔细归纳发现主要集中于建议政府提供政策、资金帮助。现实情况是,在众多专家学者纷纷谏言下,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依然令人心忧,是忠言逆耳?显然不是。不能说政府不作为,实事求是的,国家财政的蛋糕就这么大,交通建设、国防建设……哪一样不需要资金,当然不是说教育发展不值得重视,但也不能一味地依靠提高教育建设财政支出,2001至2010年,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从约270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约14200亿元,年均增长20.2%,高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长幅度,中国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略低于美国,但高于法国、日本、德国等许多发达国家。因而,在这里将不再重点涉及从国家政策、国家补助方面谈对教育公平的重要作用,试图从对高等院校的合理管理这一角度提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建议。
前面提到了如今对于高等教育公平方面的诸多研究主要着眼于帮助弱势群体就学的问题,这也的确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本人看来,人们一直较为忽略了令一方面的问题:高等院校本身的公平地位也是导致教育不公的一个因素,对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而言更是如此。
从自身经历出发,我校高考报考的情况令我印象深刻。班级有75%的同学达到省二A院校最低录取分数线,结果却只有58%的同学报考了二A或以上的院校,另一部分达到二A录取线却没有选择二A院校的同学是宁可选择位于广州地区的二B院校也不愿远走韶关、潮汕、茂名、湛江等地。这一部分同学分数都是低分飘过二A线的,他们明白广州地区的二A院校是搭不上了,又不要离开发达的广州地区而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再看,我校现今学子多以粤西地区的为主,广州地区学子不足10%。显然,同学们都以发达地区的院校为主,而发达地区的生源也不愿意到欠发到地区就读,也因此造成了发达地区院校录取分数线高居不下,甚至可以说是其录取分数与院校自身的质量是不对等的,浅白说来是浪费了生源也是对其他地区院校的不公平,间接造成欠发达地区流失优质生源,如此的恶性循环,只能是欠发达地区生源水平越来越差,其院校整体水平直线下降,而发达地区的某些院校也就是一直浪费了优质生源,不利于社会教育发展。深圳大学不是“985”也不是“211”高等院校,但处经济发达之地,其录取分数直逼省重点院校。如果从这些例子中就当前人们关注的强调政府对教育公平的扶助观点看来,政府重点不在出台“异地高考”政策,该是老生常谈般帮助发展贫困地区经济,经济上去了,该地区的院校也就自然成了香饽饽了,优质生源都得争先恐后前来报到了。不得不说,人们要求“异地高考”的一个最根本原因是高等院校在各省招生分数线不一致。看那全国名校在北京和在其他省的分数线来说,那就不是几分的问题,要我是北京人,即使长年因为爸妈在其他地方工作而跟随在身致使不能再北京就学的,冲着那北大、清华在北京招生的“低分”也得回到北京参加高考。
根据上述拙见,本人认为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有必要对高等院校的等级划分更为细化、统一化。随着社会交通的发展、人们视野的开阔,学子报考也不再局限于自身省份,因此高等院校的等级划分应该国家化,应该有国家统一划分院校等级,避免省级等级,以防出现对于所在省份而言为重点院校,就其他省份而言就变成了二等院校,这样一来社会对其毕业文凭含金量的解读也是难以定义的。统一划分等级的同时,要注意等级细化问题。同一等级中高等院校数目不宜过多,现今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明显的二A院校数目比列占大多数,它们的招生分数起点一致,人们难以区别这一等级的各个院校,也就只能从看得见的经济状况来判定了,毕竟在一个经济发达的地方总比不发达地区交通方便、生活便利、机遇更多。在国家统一细化划分高校等级后,统一划分各等级高校招生分数线才具有其意义,不然所造成的只是上文所陈述的不公结果而已。
如今全民热议的“异地高考”是针对高等院校在各省招生分数线不一致的回应,对症下药的,招生的一致性该提上日程了。在这里,本人并不提倡招生分数在全国的一致,毕竟各省的试卷各具特色。这里的一致性,还是就等次一致而言,这也是要在统一细化划分高校等级的前提下才采取的措施。强调不再是以分数招生,无论是多么权威的专业人士计算其划分分数,都难以针对各个省的教育水平、试卷难易程度来划分录取分数。特别是优质院校在外省的招生,更应该以学子在其考试省内的名次招生,如规定一级甲等(全国最优)院校的录取最低要求为省前2000名。这样的以等次划分有效避免了人为划分分数的难度,录取生源与各高等院校等级对等,减少人们的抱怨,毕竟是大家通过各自努力得到符合自己成就的就读机会,这无可厚非,这也是我们“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在教育上的体现,很好地表达了教育公平的理念,同时有利激励学子奋发上进。通过这样的统一划分院校等级、等次招生,为社会提供判定教育文凭含金量的标准,避免出现名校集中经济发达地区现象,欠发达地区有望倚靠教育水平提高自身地位从而促进城市发展。这里,为便于理解,不得不再次将湛师与广技师的例子拿出来作为论证。当采取了本文所言措施,对这两所院校进行了等级划分,湛师其师资、历史都不下于广技师,其等级有望在广技师前,有了国家认同的等级,社会招聘认可其文凭含金量,学子也就不再因为地理、经济因素弃之而去了,学子的择校更多地从教育因素本身出发,保证教育的纯粹性。
综上,本人从高等院校本身的公平地位角度出发,认为有必要细化、统一化对高等院校的等级进行划分,配之予相应的招生方式,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马勇.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是一种理想和目标[J].现代大学教育,2008,(5):1-5.
[2]杨迎秋.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
[3]唐海龙.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4]胡佑松.新中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演变及高等教育公平[D].南昌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