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的评价研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p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事件的主体是历史人物,要了解历史事件,先得学会评价历史人物。本文主要探讨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借鉴。
  关键词:中国历史;人物评价;成长性;全面性
  从广义上讲,历史包括很多类,无论是正史、野史、小说、演义,都可以囊括进去。事实上,在民间甚至是中学生心目中,小说、演义相比正史而言,地位更高,认可度更深。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务必做到真实、客观、系统的学习,不能让野史、演义和正史相混淆。鉴于此,笔者根据自身历史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学习历史的方法,希望在平常教学当中,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进一步。
  一、从成长经历看历史人物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历史课本上或者课外读本上所描述的,往往是历史人物在某历史事件中的表现,而后加上一段课本编写者或史学家的评论。对于历史人物的学习而言,单从这些方面来看,自然是远远不够的。
  不少的学生对唐太宗李世民没太多好感,认为创出大唐盛世也是全靠手下的文臣武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学生不喜欢他,最大的原因就在“玄武之变”之中,李世民表现出的无情冷漠。实际上,学生只是从历史书上看到了李世民获得皇位的过程,而并未去将“玄武之变”的前后梳理清楚。这就更要求学习历史时,要从历史人物的成长经历去评价他了。
  笔者梳理“玄武之变”的来龙去脉,总结起来,无非是矛盾的开始、矛盾的升级、矛盾的演变、爆发,这四个过程。在《资治通鉴》之中,矛盾的开始是李世民带兵平定了天下,功劳太高,使得坐在太子位置上的李建成感受到了威胁。于是在唐高祖武德九年,也即公元626年,“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其结果是李世民忽然心脏病发作,被人扶着离开。这是矛盾的开始,李建成(太子)已经决定要为了皇位而杀掉亲弟弟。
  矛盾的升级,是李建成(太子)和李元吉联合起来,劝说唐高祖李渊杀掉李世民。“元吉密请杀秦王,上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状为著,何以为辞?’”,仔细分析唐高祖的回答,李元吉请求杀了亲哥哥李世民,他们的父亲却说“何以为辞”,也就是“拿什么作借口呢”。这就是矛盾的升级之处了,不仅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要杀李世民,就连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也有杀心,否则为何说没有借口这样的话?他想杀掉李世民,如此一来,不会为了争夺皇位而造成天下动荡,只是他没有借口。同时,他下了命令,将李世民“发配”到洛阳,李世民即将动身时,有人察觉李世民的手下无不欢欣鼓舞,于是“上意遂移,事复中止”,皇帝开始担心,怕李世民去了洛阳之后起兵造反,于是收回了圣旨。到了此刻,李世民已经清楚的意识到了危机了,他的三个亲人都想杀了他,这便是矛盾的升级。
  矛盾的演变,也即兄弟之间为了谋取皇位的“暗夺”,演变成了“明争”。最先是李建成花重金欲收买李世民的大将尉迟恭,不成,于是便派出刺客,准备刺杀尉迟恭,奈何杀手胆小,畏于尉迟恭的威严,中途逃走。李建成便诬陷尉迟恭,害他坐了牢。李世民便真正开始慌了,他的谋臣长孙无忌第一个前去劝说。劝说的结果是李世民没有反对,“世民召玄龄谋之”,这时候,李世民也动了杀机,于是找来最信任的房玄龄,一起商议,兄弟间的争夺逐渐白热化。
  矛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便急需一个导火索,让之爆发。适逢“突厥郁射将数万骑屯河南,入塞,围乌城”。这时候突厥骑兵入关,李元吉便请兵作战,同时要求带走李世民的大将,“元吉请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及秦府右三军统帅秦叔宝与之偕行”。李世民杀机更浓,李元吉要带走他手下的武将,他的军队便只剩下一个空壳,于是密召房玄龄等,又得到李靖等的支持,几经商议,“于是定计”。终于在初四的一天,在玄武门设下埋伏,诛杀了建成、元吉兄弟,随后派尉迟恭持兵刃面见高祖(其用意值得斟酌),不久后高祖退位。
  整个“玄武之变”就已经呈现出来,和学生从历史课本上学到的大不相同。历史课本因篇幅所限,仅仅展现了笔者以上分析的“矛盾爆发”这一方面,只看到了李世民杀了兄弟,逼迫了父亲。实际上,李世民如此作为,全是父兄所迫,无奈之下动手(与史学家的研究或许有所差异,但笔者仅仅是从历史教学的角度考虑,目的是还原历史真相,让学生了解而非研究历史)。
  二、看待历史人物要遵循全面性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不清,往往只是从一两个大家所熟知的角度去看一个人物。比如提起曹操,学生往往会想到一个奸雄的形象,是一个小人,提起周瑜,又会想起他的小肚鸡肠。但历史真相,却往往不是这么简单。这是小说、演义给历史人物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此局限,而不去全面的看一个历史人物。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务必做到客观、全面地考察,真实的把握住历史人物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提到大家所讨厌的皇帝,学生往往能立刻说出一两个名字来,而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便是隋炀帝杨广。在此,笔者便以他为例,简要分析学习历史过程中如何做到“客观、全面”。
  学生对隋炀帝的印象,往往是昏庸无道、奢靡好色。但这也仅仅是其中一两个缺点,学生对于他的认识不清,尤其明显。笔者便在此总结隋炀帝的贤德之处和他的功绩。
  真正奢靡好色的是太子杨勇,“勇多内宠”,后宫妃子无数。“上性节俭,勇尝文饰蜀铠,上见而不悦,戒之”,可见杨勇身为太子之时就已经奢靡无道了。“冬至,百官皆偕谒勇,勇张乐受贺”,这一句主要是讲杨勇身为太子,却以皇帝自居,于是引发皇帝不满,“自是恩宠渐衰”。相比之下,杨广却全然不同,“后数称广贤”,独孤皇后多次称赞杨广贤能,“大臣用事者,广皆倾心与交”,对待大臣没有架子,当成是好朋友一般。由此可见,杨广的生活非常检点,基本没什么问题,于是得到皇位。
  隋炀帝登基之后,最为人乐道的便是下扬州,其间开凿了运河,初时是方便他游玩,但这条运河自古以来功劳最大,连通了南北,称之为“运河”,便是专门运输货物的河道,为后世子孙创下了大功劳,不亚于长城。长城在当今的用处何在?仅旅游而已,而运河却依旧实用。
  历史由历史事件组成,历史事件的主体是历史人物。所以学好历史,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学会如何客观的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做到这点,就要用上笔者在本文提出的两个方法,即成长性和全面性。当然,不同的教学者有不同的方法,本文也仅是列举出笔者的教学方法而已。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由于其知识容量丰富,难度较大,使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烦情绪。这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为学生其他学科的深入学习和提高带来了障碍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以及当代教育形式的变革,信息技术课程也越来越重要。但在现实中存在了很多因素导致本门课程的重视度以及课程安排不甚合理。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认知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现状思考;教学反思;对策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
摘 要:课堂提问作为数学教学中,跟学生交流的重要方式。不少教师独自努力探索初中数学课堂如何提出有效问题,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文则从原因出发,分析了:①提问看重问题数量胜过问题质量;②问题过于肤浅,偏离问题重心;③提问范围过小,忽略多数学生;④提问方式过于形式化,忽略学生回答;以及影响课堂提问反馈的其他因素,这五个方面,希望对同行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问;困境;成因  数学作为一门抽
始建于1910年的上海基督教怀恩堂,已经走过了整整百年的历史。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一座拥有上万信徒的基督教堂,怀恩堂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强自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教学。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教学,其中要特别重视朗读教学。要得开展好朗读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的一些策略:要创设朗读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要丰富朗读的形式;朗读指导的过程要合理、有层次;要努力培养朗读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策略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经典之作,因而,认真阅读这些课文,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具体课
摘 要: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生成性、选择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条件等因素,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
摘 要:本文分析了英语词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并通过笔者的实践得以证明新的词汇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问题;教学策略  作为语言构成三要素之一的词汇,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对大多数初学者而言,接触一门外语首先在于接受词汇,理解和运用词汇。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对词汇的掌握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英语的学习水平,也关系到英语教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教材文本都是相当重要的课程资源。从教材文本之中我们可以研读出很多的内容。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教材来讲,能不能够实现高效课堂关键就在于是否对教材文本有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改革也全面发展。学困生作为小学教学的特殊群体,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将从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的主要表现及形成原因出发,对学困生教学的具体策略进行初步探究,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学困生;教学策略  1引言  新课程改革标准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学校强调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
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就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