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效的整合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有效形成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ega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市彩香实验小学科学团队及苏州工业园区跨校科学团队所呈现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了Web2.0时代网络主体大众化及跨时空的优势,积极实现网络环境下同侪互助,发挥网络积淀教育资源的优势,高效整合信息
  
  技术与科学课程教学,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促进了学生科学概念的转变与形成。
  ● 教学设计体现了科学性
  教学设计中呈现了与传统教学设计不同的内容: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环境分析等。其中教学对象及教师自我分析的内容让教学设计凸显了针对性,因为每一个教学内容的优质实施都是建立在对教学主体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的。对教学环境的分析,更让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有了物质与技术的保障。
  ● 教学资源体现了丰富性
  两个团队的教师进一步丰富了学科教学资源的内涵及外延,除了对教学活动中探究材料的精心设计之外,教学资源的整合特别是信息化资源的呈现体现出丰富多彩的格局。不仅有媒体图片、视频资料、探究实验操作要求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探究的必要素材;苏州工业园区团队还积极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式功能,组织学生通过对实验器材图标的即时移动、拖拉,明确实验中所模拟的自然现象,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的高度整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苏州市彩香实验小学团队更是构建了学生探究的网络资源平台及师生研究成果共享平台,通过应用当今已十分成熟的信息技术手段拓展了学生的探究时空,将学生的探究活动置于广阔的背景中,为学生的科学概念顺利转变与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媒体应用体现了必要性
  通常教学媒体被作为知识建构的工具、信息搜寻的工具、情境创设的工具、交流媒介、智能伙伴等,可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教学效果倍增器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根据需要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真正遵循教学媒体使用必要性的原则,是需要教师用心把握的。由于本课教学内容中关于山脉的外形及形成原因等核心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原有概念有一定距离,课堂有限的时空中又难以展现真实的变化情境与过程,使得信息化媒体的展现具有了一定的必要性,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对于自然界山脉、岩石的变化以及部分模拟实验的过程两个团队均利用了媒体资源来实现压缩时空式的呈现,有效帮助学生通过直观的现象观察等途径,了解不同山脉及岩石变化的成因,从而顺利地帮助学生转变原有概念,形成新的科学概念。
  当然,两个团队也表现出了一些片面的技术应用倾向,对信息资源与应用价值的关系及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等认识与把握略显失衡,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引起重视,及时改进。
  ● 进一步把握好信息资源与应用价值的关系
  在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时,首先应把握不可替代性的原则;其次要把握教学成本经济性的原则。如果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样能达到教学目标,则未必一定要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比如,有的教学内容可通过采用挂图、板演等方式来展现,就可以避免费尽心力去搜寻、制作信息技术资源。苏州工业园区科学团队采用电子白板软件及概念图软件呈现有关山脉变化原因的因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就可能会受到软件功能复杂及教学设备的限制。事实上,用精当的板书同样可以清晰明了地归纳、呈现,甚至给学生的视觉印象更深。
  ● 进一步把握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体现对教学内容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科学教学既要重视科学概念转变与形成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所以,科学教学必须把握好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生成间的动态平衡。两个科学团队预设了精彩的教学环节,但还缺乏真正对学生学习科学时可能遇到问题的思考与预设,对学生科学观察、实验的指导的预设较为粗放,较多关注了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问题。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分析,小学科学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把侧重点落在对学生科学探究的指导上,应该对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中可能会生成的问题作充分、细致的考虑。“凡事预则立”,只有课前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有了充分、多样的预案设计,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才有可能呈现出灵动和精彩,学生的概念转化才能更加有效。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校体育室内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对学生体育基础知识认知的发展、体育观念的更新、体育技能的提高以及思维品质的改善,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下面分三部分,就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我的看法。  ● 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  现今,大多数中学体育课的教学场地在户外,这降低了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使它不能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同时,体育课件的贫乏也使得多媒体的运用受
前情提要:  时间:2012年4月17日下午2点。地址:教育技术社区。   社区首页滚动的画面中,乔布斯和他金灿灿的“苹果”默默地呼唤着“创造”与“人文”,疯长的“今日发帖”数,留下了来客无声言论。办公室里,沉默的秒针随时间跳动,不发出一丝声响。当人们沉默时,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的小李与小江在各自的屏幕前正襟危坐,目光炯炯有神,十指规范地遮住了键盘上的一排字母,享受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老而新的永恒话题。课堂教学需要什么招?在校育人需要什么计?纵有千条妙计,可落实到实践中还需教师自己的努力探索与积累。本期和下期解码我们就从教师能力成长着手讨论,试图启发大家把眼光放远,持续地去自我修炼、自我培养、自我成长。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已经有不少人在研究、实践,但仍有很多人彷徨、迷惘着。究其原因,可能您还是新手教师,因为刚刚参加工作或者转到自己的专业时间不长,经
小学信息技术2号团队是一个跨校组合的团队,他们通力合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三位教师在个人设计的基础上共同研讨、共同合作,产生了思维的碰撞,同时也吸纳了同伴团队的评价,在不断磨合中形成了团队教学设计方案。该方案目标明确具体,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展。教学设计结构合理,条理清晰,理顺了各知识点间的关系,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教师把课题称为网页“手拉手”,富
2010年12月7日至13日,我跟随NOC中小学交流访问团走访了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在内的多所学校。第一次踏上宝岛,对台湾中小学教育感到既陌生又神秘。    走访台湾教育资讯的点滴    我们首先参访的是台北市内湖区南湖小学。该校配有一问能提供“合作探究、情境体验及网络社群学习”的信息技术“未来教室”,教室的四周装配多部带有电子白板功能的大型平板计算机,室内学生的桌面并没有计算机,但是学生通过使用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在课程教学中以信息技术为杠杆,使教师的工作在更高的平台上得到扩展,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任务之一。北京市的一系列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面向全体教师,重在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与学”的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具体、可操作,同时又是有效的方法。本文将结合一名生物课教师在培训中的学习、实践,来探讨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问题。   A教
从2001版到2011版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年。回溯2001版新课标颁布之初,我国教育信息化刚刚起步,许多被称为典型或示范的“整合课”,往往是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课,或只是教师在课上运用了某种信息技术。尽管这样的“整合课”对突破教学重、难点有一定的帮助,但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  这期间,相关研究也大多停留于定义、概念的讨论,真正深入到课堂教学中研究“如何实现信息技术
为配合第七届NOC活动开展,经全国组委会赛务部深入探讨、审订合格的第七届NOC活动竞赛指南,以文件下发和电子版下载两种形式向NOC活动各地组委会、各中小学校推出。竞赛指南由参赛人员范围、竞赛内容、学生竞赛项目、教师竞赛项目、备注五部分组成,详细阐述了学生竞赛的竞赛目标、评审要求、评审标准以及教师竞赛的参赛程序和形式、参赛内容与要求。  另外,第七届NOC活动全国培训拟定于2009年3月举行。同时,
纵观2010年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英语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  教学模式统计  笔者结合参赛实例探讨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整合的具体方式,一并将整合运用情况统计列于下图: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整合模式:展示型教学、操练式教学、任务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学
多媒体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多种认知途径,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为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创造了必要条件,有利于教师个别指导和教学过程调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探究、分析、构建信息的学习能力。  在几年的教改实践中,我们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创新能力开发的要求,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构建一种以创新为核心,以学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