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故障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zaizhao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当前临床检验中经常采用的仪器之一,具有良好的智能化操作系统,可保证合理的临床检验速度与检测结果。由于其质控精密度较为完善,在使用过程中并不会经常发生严重故障,但偶尔伴发异常现象也无法避免。研究通过对本院检测中故障进行综合分析,整理故障排查与检查结果,旨在为日后操作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故障排查;故障分析
  TBA-120FR是日本东芝医疗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仪,该仪器检测速度快、重复性好、操作系统智能化程度高,是一款实用性较强的机型。我院引进该仪器多年来运行状态良好,未出现较大故障,临床化学室内质量控制精密度较高。近期连续多日出现部分检测项目的质控数据无规则出控现象,且仪器未出现异常报警。因仪器工程师无法短期内到达,为了不影响检验科日常检测工作正常进行,我联合检验科工作人员对仪器进行故障分析排查,现报道如下。
  1 故障描述
  1.1 检测结果偏差
  近期连续出现多个检测项目的质控数据无规则异常,具体表现为某质控项目正常值水平结果在控,病理值水平结果出现较大负偏差;或另一项目正常值水平结果出现较大负偏差,病理值水平结果在控,原质控物的无控项目经单项复查后结果在控。
  1.2 检测结果异常
  临床样本检测中偶见结果重度降低,且与临床症状不符(如Na49mmol/L,TP28mmol/L),异常结果经复查后结果正常(或与临床相符)。
  2 故障分析及排查
  2.1 设备基础排查
  初步诊断由于质控结果出控无固定项目、亦无固定浓度,且原份质控品(样本)单项复查后正常,可初步判断误差原因与试剂、质控品及实验用水无关,应属仪器故障导致。故障原因可能由于检测时不持续发生加样(包括加试剂)误差、反应体系污染或光源不稳定等因素造成,故障部位可能来自于比色杯、搅拌针、加样系统(包括针)、冲洗站、光源等其中一处或几处。
  2.2 比色杯排查
  首先查看失控(或异常)结果的比色杯有无污染。TBA120FR可直接由测定结果查看反应的比色杯号,经与比色杯对照无出现污染情况,并且异常结果也没有出现在特定比色杯号上。此外,观察水空白值均在要求范围内,因此可排除比色杯原因。
  2.3 搅拌针排查
  观察搅拌针有无污染或形状异常,使用无屑纸巾擦拭未见异常污物、搅拌针形态正常、工作状态上运行(震动)正常[2],可排除搅拌针原因。
  2.4 水源系统排查
  观察样品针及试剂针激流式冲洗位的水源是否正常,然后打开加样针及试剂针外盖,拔下连接管道,用注射器分别对试剂针和样品针注水,观察水流是否畅通。经排查加样(试剂)针及冲洗正常,可排除故障原因。
  2.5 冲洗站排查
  打开冲洗站外盖,用注射器分别对冲洗针及排废管道注水,观察各冲洗针及排废管道水流是否通畅及擦拭无污染及异常,经排查冲洗站工作状态下运行正常(如出现比色杯溢水现象,还应排查电磁阀)[3],可排除冲洗站原因。
  2.6 光源系统排查
  接下来排查是否因光源亮度不稳定导致误差,取下现在使用的光源(卤素灯),观察灯泡内部有灼烧痕迹,且灯丝螺旋状排列不整齐,因此暂时不能排除光源因素。经更换备用(全新)光源灯后,测定质控品及临床样本若干份,上述误差现象仍未消除,因此可排除光源原因,而取下的灯泡可能仅为使用时间偏长出现老化。
  2.7 注射泵排查
  沿着加样系统上溯至注射泵处,观察各泵(试剂l泵、试剂2泵及样品泵)水流情况及运行状态,发现进入注射泵的总水管道中有间断气泡输入,气泡流经R2注射泵进入连接R2试剂针管道,经分析该气泡沿R2试剂针管道注R2针,最终随同加试剂的过程进入比色杯,而气泡的混入必定影响加入试剂的量,导致上述误差现象。由于输入的气泡间隔时间较长,于是结果出现的误差也只是间断偶然发生,故障类型为注射泵系统导致试剂2加入量不足,与测定结果出现负偏差的现象基本符合,由此可初步诊断该故障。
  3 故障排除
  打开仪器后盖,可见到仪器底板上有渗出的水迹,沿注射泵的供水管道观察有无泄露或供水不足,可见到供水管至注射泵供水管处有两个由旋钮固定的接头[4],其中一处因固定不牢出现漏水,继而在电磁阀交替工作时,有气泡进入沿管道向前端流动。经重新固定好旋钮接头,擦去水迹观察无漏水现象。重新测定质控物和样本若干份结果均正常,判断故障解除。
  4讨论
  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构较为复杂,随着仪器使用年限的增加故障率也会随之增高,其中一些故障极大地影响了实验室检验质量[5]。出现的故障中有的可通过仪器自身软件报警来识别,有的可通过仪器部件的表现异常来识别,而有的故障则要通过对检测结果(或质控结果)的审核才能识别。因此,虽然仪器的高度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但检验人员仍应本着一丝不苟的态度进行室内质控以及对检验结果严格的审核,尤其对一些与临床不符的结果应认真地复查并积极寻找原因,而不应过分依赖于自动化。而对于仪器出现一些较为隐蔽的故障可通过分析误差的类型及来源,按照由简到繁的原则逐步进行故障排查。
  参考文献:
  [1]苏大林,朱国勇,李沛,等.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凝块检测系统验证[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6):2111-2112.
  [2]马莉,张福军,孙伟才,等.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故障分析[J].实验医技杂志,2008,15(16):2078-2079.
  [3]黄祥芬.浅谈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质量控制[J].医学信息,2011,24(6):1672-1673.
  [4]方程彬.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维护保养[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1):148-149.
  [5]苏大林,明道仁,刘福新.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常维护与保养[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2):146-147.
其他文献
摘要:刺血拔罐结合同名耳穴割治治疗青春期痤疮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清热泻火,去瘀生新,同时刺激各器官,改善其功能活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经脉通则无瘀,气血和则无毒的治疗目的。  关键词:痤疮;刺血拔罐;耳穴割治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颜面、胸背等,表现为与毛囊一致的炎性及非炎性丘疹、结节、脓疱、囊肿等,常伴有皮脂溢出,好发于青春期前后,易反复发作。笔者采用刺血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肥胖患者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致愈合不良的原因及预防办法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59例肥胖患者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以及手术使用电刀切开和不同的缝合脂肪层方法对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影响。结论:使用电切和传统缝合技术,比使用普通手术刀切开和立“8”字全层缝合技术的脂肪液化机率明显增加,建议对肥胖患者手术切开时尽量不使用电切,术中保护脂肪层,应采用立“8”字缝合技术。  关键词:肥胖
期刊
摘要:目的 考察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测量肱骨头扭转角效果并分析其误差因素。方法 分别采用带软组织MSCT三维重建测量(CT1组)、去软组织解剖测量(裸测组)、解剖测量后标记解剖颈平面下的MSCT三维重建测量(CT2组)3种测量方法对所有标本进行测量。结果 CTl组与裸测组、CT2组与裸测组配对t检验均未表现有统计学意义;CT1组的RA 为(21.8±9.1)°,裸测组的RA 为(22.7±8.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甲钴胺与尼膜同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22例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甲钴胺与尼膜同口服治疗的6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单纯服用尼膜同片的60例患者,设为比对组,一疗程为12周。观察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在治疗前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神经内科疾病病房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患者120例,对以上所有患者的用药的品种和用药数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内科病房处方常见药名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银杏叶片、疏血通注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药品使用DDDs前3位分别是银杏叶片、脑安胶囊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在神经内科诊断病种前三位病种分别为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结论:在神经内
期刊
关键词:阑尾炎;误诊原因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导致急腹症的最常见原因。转移性右下腹痛为其典型症状,同时伴有压痛,反跳痛。但是临床上有一部分患者症状与体征并不典型,很难做出抉择手术与否。原则上急性阑尾炎除单纯性的均应手术治疗,去除病灶以达到迅速恢复,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对已发生并发症的也有好的治疗效果,防治再次发生阑尾炎。但是急性阑尾炎由于病情轻重、来院早晚、病人年龄及体质强弱等多
期刊
摘要:放射肿瘤学本科学生人数较少,如何正确面对临床实习过程中的问题,是本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近年来我院放射肿瘤学本科临床实习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回顾,阐述了临床实习教学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并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放射肿瘤学专业医学人才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放射肿瘤学;本科学生;临床教学  近年来,恶性肿瘤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疾病。
期刊
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已经开展很多年了,在手术如何保护好面神经,使其具有正常的神经功能始终是一个难题,我把近五年我科所做的较有难度的24例听神经瘤手术进行了一下分析,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6岁。MRI可见内听道内肿瘤平均大小0.4-0.7cm,内听道处肿瘤大于3cm。肿瘤大小3-4cm的4例,4-6厘米的17例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脑科监护后住院患者身份识别中的运用。方法 通过组织学习、加强教育;使用识别腕带、加强护理查对力度、开展宣教等方法解决脑科监护室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单一的问题。结果 护理人员重视患者身份识别,熟悉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规范化制度及流程,患者腕带佩戴及使用知晓情况显著提高,护理安全得到保证。结论 在脑科重症住院患者身份识别中引入持续质量改进,完善患者安全保障系统,提高
期刊
艾儒棣教授,师承已故四川中医外科大家文琢之、罗禹田等名医,从事中医外科与皮肤科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50年,治学严谨、学验俱丰,治疗疑难、顽固性中医外科、皮肤科疾病见解独特。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丰,现将其治疗湿疮临床经验作一简要介绍。  1对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湿疮即西医学湿疹,西医是指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对称性”、“复发性”疾病。  艾儒棣教授以痒、湿、烂、顽、变五字概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