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ru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课是当前教育教学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教学资源和途径,它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微课教学能够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教学将有效提升教学实际效果,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本文主要结合小学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的实践,探究应用微课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应用微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应用微课提高课后复习效率等,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微课;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
  
  微课是在现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它以短视频的方式展示知识内容,通过简洁明了的文本资料、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生动形象的视频展示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强和短小精湛等特点.它以形象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内容是较为抽象和复杂的.微课可以将数学知识从抽象转为具体、从复杂转为简单,切实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引入微课教学,将其具体应用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从而切实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数学知识.
  一、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的特殊意义
  数学学科一直以来都具有几种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数学思维具有抽象性,二是数学理论具有严谨性,三是数学应用具有广泛性.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义务教育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异常紧密.因此,数学教师贯彻落实数学育人任务,这是非常必要的.而在小学数学教师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改革的进程中,微课这一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具有比较特殊的教学意义,也为教师带来比较显著的教学效果.
  首先,微课给数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新挑战,让教师不得不迎合新课程的创新改革要求,以微课为突破口,提高新时期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而且微课突破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时空限制,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针对性也比较明显.长期下来,学生的数学学习实效性可得到较好的保障.
  其次,微课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学习障碍,尤其是在促进学困生转化方面起到不错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改善数学学习的薄弱点,以微课为主要教学手段,展开更具先进性的数学教学活动.
  最后,微课为数学教师开展丰富高效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教学技术支撑.教师在不断探索微课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学习资源融入微课中,让学生在微课教学平台上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同时感受探索数学知识的无穷乐趣.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教学面临的问题
  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与运用.有的教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有的教师在开展微课教学时,依旧存在教学低效化的问题.归根到底,小学数学教师的微课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有些教师虽然制作了短小的微型课程,但是疏忽了内容的精悍性.微课浓缩了整节课的教学精华.但是有的教师在微课教学中缺乏多样化的特点,甚至過多地重复某一个知识点.这不利于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把握好新课的重要知识点,也难以让学生感受到微课教学的实际魅力,从而导致学生在微课教学中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2)有的教师过度依赖网络上的微课资源,缺乏制作个性化微课教学方案的创新意识与备课能力,导致了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陷入了机械化的学习困境,不利于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一些教师缺乏多元、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推进微课教学的开展,导致微课教学的推动力不足,课堂上的新鲜活力也不充足,影响微课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互联网 ”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可增强自身的微课运用意识与运用能力,将微课模式巧妙地融入数学教学之中,旨在发挥微课教学模式的有效作用,提高微课教学辅助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教学的有效运用策略
  数学教师要加强新时期的微课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微课模式下的教学价值,可采取以下几种微课教学策略,搭建一个以微课为主要教学手段的高效数学课堂:
  (一)应用微课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将微课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预习是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内容必备的一个过程.通过有效的预习,学生对新的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把握.学生接触新知识的能力和速度有限,只有通过有效的预习才能为新知识学习做好准备.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通常不重视课前预习,或者学生课前预习只是走走形式,实际效果很不理想,导致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将基本知识一一讲解,耗费了更多时间,使在探究性问题上所用的时间减少,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微课能够有效改变这种现状.教师根据新课知识内容设计与制作微课视频,加入简单的导学案,展现基础知识和重点,使学生能够提前明确哪些是重点内容,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有利于课堂学习.
  例如,在小学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以“米”和“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并且能够将小数读出来和写出来.在微课视频中,笔者通常会加入一些实际的情境,如“小明的身高1.23米”“楼房的高度是5.25米”,以及超市中商品的价格有2.99元、15.89元、49.59元等,这些实际情境要求学生先读出来,然后在预习导学案上要求学生把这些小数写下来.微课视频的最后留下一些简单的思考问题,如52厘米是多少米?89厘米是多少米?123厘米是多少米?这一系列预习内容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效果.
  (二)应用微课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吸引学生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与合作学习,对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和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质具有非常大的作用.生动形象的微课资源能够有效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抽象的数学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为了提高学生在微课模式下的学习效果,教师可引入情境创设教学方法,辅助微课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高效率的学习,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条形统计图”教学中,教师通过微课创设一个情境,创设情境之后提出相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例如,某地6月份的天气情况分别是晴天、阴天、多云、小雨、大雨,它们持续的天数是10天、5天、5天、7天、3天,然后提出问题“请画出统计表格并将这些数据填写到统计表格中”,并说一说用统计表格展示数据有什么好处?怎样能够将这些天气情况直观地展现出来呢?微课展现了不同天气对应的图片,能够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有效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有利于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三)应用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始终是教师关注的内容.随着微课教学模式的推广与运用,它在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方面起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微课教学内容蕴含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在直观化的微课教学手段下,学生理解了这些重难点知识,降低了学习难度.这意味着微课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小学数学教师可将微课引入新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它的教学优势,引导学生快速突破数学课上的重难点知识.
  例如,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常见的“追及问题”“相遇问题”“植树问题”等,其可以通过微课将这些情境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难点.以“植树问题”为例,教师通过微课图片或者动画视频提醒学生解决的重点是“两端都要栽”.同时,教师在微课上为学生举一些生动、直观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间隔”.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使用简单的线段图,将例题中的重要信息直观地呈现出来,转化例题中涉及的数学问题:画三个点可以连接两条线段,画四个点可以连接三条线段.慢慢地,学生会发现:画的点数始终比连接形成的线段数多1.
  教师让学生转换思维,用小树来代替线段图中的点,画出“植树问题”的直观图片.这一直观图片可帮助学生快速发现例题中隐含的数学规律:在植树时,栽好的树木总量始终比间隔数多1.因此,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例题中涉及的数学问题.学生在探寻数学解题方法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而且在突破学习重难点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应用微课开展思维导图教学
  思维训练始终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会直接影响他们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而数学教师运用微课展开数学教学,在拓展学生思维方面同样发挥着显著的教学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思维导图引进来,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展开学习,有效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二)”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认识平移,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在水平与垂直平移后的图像,则可先通过微課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推拉门、上下电梯等,将这些图形的平移通过动画展现在方格纸上,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整个平移的过程.教师引入思维导图可让学生以“平移”为中心词建立相应的知识联系.例如,该思维导图的第二层级可以是平移的概念,然后继续延伸,将具体的平移概念和平移图形的变化规律等知识点填充到思维导图的第三层级之中,让学生系统地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整理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微课是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应用微课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并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从而让微课教学充分发挥作用,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安小云.谈微课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的应用: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与思考[J].学周刊,2020(20):107-108.
  [2]齐永山.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7(6):67.
  [3]胡珊珊.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43):130.
其他文献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面简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总目标有了新的阐述,将原先的“双基双能”扩充为“四基四能”.本文以2020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数学试卷(下面简称“试卷”)为例,分析试卷在题目设置中如何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及师生在复习过程中该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关键词】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一、从“双基双能”到“四基四能”的意义  我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深入,使得教师与学生均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掌握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确保数学教学的意义能够体现出来.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在新课程标准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有效性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逐渐地显露了出来,因此,制定了新
【摘要】培养初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环境下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必须坚持创新教学理念,进行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本文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议,意在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定借鉴或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核心素养培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初中数学教师紧紧围绕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中心,在强化初中數学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不断创新初中数学教
【摘要】运算能力不仅是高中数学的考查重点,也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能力.但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高中生的运算能力普遍都不理想,一些学生也未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无法实现对数学原理的透彻理解与灵活掌握.这些都会给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诸多制约,数学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与科学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组成与提升;策略探究  一、前言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运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应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批判思维等对数学概念、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学习的工具,既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本文解读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价值,分析了其应用的原则,探究了有效应用思维导图的路径.  【关键词】思维
【摘要】问题教学法有利于教师深层次挖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受教个体的层次化引导,激发受教个体学习的主动性.本文以概率知识的应用基础为例,探讨了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数学;实例分析;应用途径  一、问题教学法的内涵剖析  问题教学法是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改革下衍生出来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法,所谓的问题教学探究方法,就是授课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的数学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融合仍处于探索改革阶段,本文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结合疫情现实开展线上教学,教学内容在注重数学素养培养的同时追求服务专业.教师在传统教材框架基础上,依托专业背景进行整合,介绍在“矩阵的概念”模块教学实践中借助MATLAB软件进行融合专业所需的创新案例,真正实现服务专业.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反思,为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提供思路
【摘要】“凿壁偷光”“悬梁刺股”是古人刻苦学习的典范.自主学习,自古有之.自主学习是教育改革后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自主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终生化学习理念和自我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是大学生需要必备的重要能力.“高等数学”课程是高校基础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大学生自主学习“高等数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浅析.  【关键词】高等数学,自主学习,问题及策略  【基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在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充分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心理特点,启发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的“感性”和数学的“理性”能够完美结合,打造一个以基于“学”为中心的“有情有人”的数
【摘要】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会算数、不理解数学知识的问题,这导致他们数学学习兴趣不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培养学生的数感极为重要.数感的培养将直接促进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使学生逐渐深化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进而爱上数学.因此,本文从生活体验中建立数感、迁移同化中锻炼数感、动手操作中发展数感、数据比较中提升数感、科学训练中强化数感五个方面对如